本公開涉及終端天線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天線模組及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1、隨著終端設備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終端設備上的功能也在不斷完善和更新。在手機等智慧型終端設備上,為了實現更全面更優異的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等,在終端設備中設置的天線也越來越多,且對天線性能實現的要求越來越高。
2、對終端設備來說,在設置大電池和全面屏以滿足高續航能力和追求更好的顯示效果的情況下,終端設備設置天線的空間也在被逐漸壓縮,各種天線之間的間距也越來越近,因此,設置高融合度的天線方案來減少終端設備的布局占用成為迫切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1、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公開提供一種天線模組及終端設備。通過本公開提出的天線模組,第一天線饋電電路和第二天線饋電電路都連接第一輻射體的第一上框點,且設置第一調諧電路調節輻射長度,既能夠提高天線模組的天線集成度,又能夠實現天線模組工作在合適輻射長度下輻射不同無線信號的天線性能。
2、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一種天線模組,所述天線模組包括:
3、第一輻射體,具有間隔設置的第一上框點和第二上框點;
4、第一天線饋電電路和第二天線饋電電路,電連接所述第一上框點;
5、第一調諧電路,電連接所述第二上框點,被配置為在所述第一天線饋電電路處于工作狀態時調節所述第一輻射體的輻射長度為第一輻射長度;在所述第二天線饋電電路處于工作狀態時調節所述所述第一輻射體的輻射長度為第二輻射長度;
6、其中,所述第一輻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輻射長度。
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天線模組還包括:
8、第二輻射體,與所述第一輻射體之間間隔設置,具有第三上框點;
9、第三天線饋電電路,電連接所述第三上框點;
10、其中,所述第一天線饋電電路覆蓋的中心頻率和所述第二天線饋電電路覆蓋的中心頻率,均小于所述第三天線饋電電路覆蓋的中心頻率。
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天線模組還包括:
12、第二調諧電路,連接在所述第一上框點和所述第一天線饋電電路之間的連接線路上,被配置為調節所述第一輻射體產生的高次模形成的雜波對應的中心頻率,使得所述雜波對應的中心頻率落入所述第三天線饋電電路覆蓋的頻段內。
1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輻射體還具有與所述第三上框點間隔設置的第四上框點,所述天線模組還包括:
14、第四天線饋電電路,電連接所述第四上框點;
15、其中,所述第四天線饋電電路覆蓋的中心頻率,小于所述第三天線饋電電路覆蓋的中心頻率。
1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三上框點與所述第一輻射體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四上框點與所述第一輻射體之間的距離。
1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天線饋電電路傳輸近場通信信號,所述第一天線饋電電路、所述第三天線饋電電路分別傳輸不同頻段的蜂窩移動通信信號,所述第四天線饋電電路傳輸導航定位信號。
1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框點與所述第二輻射體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上框點與所述第二輻射體之間的距離。
1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天線模組還包括:
20、隔離電路,連接在所述第一上框點和所述第二天線饋電電路之間的連接線路上,被配置為在所述第一天線饋電電路處于工作狀態時隔離所述第二天線饋電電路上的信號;在所述第二天線饋電電路處于工作狀態時隔離所述第一天線饋電電路上的信號。
2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隔離電路包括:
22、第一電感組件,串聯在所述第一上框點和所述第二天線饋電電路之間的連接線路上;
23、或者,
24、第二電感組件和第二電容組件,其中,所述第二電感組件串聯在所述第一上框點和所述第二天線饋電電路之間的連接線路上;所述第二電容組件,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二電感元件和所述第二天線饋電電路之間的連接線路上,另一端接地。
2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感組件的電感值大于100納亨,所述第二電感組件的電感值小于或等于100納亨。
2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輻射長度大于35毫米,所述第一輻射長度小于30毫米。
27、本公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包括:
28、本公開上述實施例所提出的天線模組;
29、殼體,具有第一導電邊框;所述第一導電邊框的第一部分復用為所述天線模組的第一輻射體。
3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殼體還包括:
31、與所述第一導電邊框相鄰的第二導電邊框;
32、其中,所述第一導電邊框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導電邊框共同復用為所述天線模組中的第二輻射體。
33、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4、本公開提出的天線模組中,第一天線饋電電路和第二天線饋電電路都在第一輻射體的第一上框點上框,如此能夠在第一輻射體上實現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收發無線信號的效果,提高了天線模組中多天線的集成度和融合度,并減少天線模組的布線成本和在終端設備中的布局占用;同時,本公開中在第一輻射體上設置第一調諧電路,并通過第一調諧電路合理控制第一輻射體的與第一天線對應的第一輻射長度和與第二天線對應的第二輻射長度,使得第一輻射體能夠工作在合適的輻射長度下,從而提高同一個第一輻射體在收發不同頻段的無線信號時的天線性能。
35、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開。
1.一種天線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模組還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線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模組還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線模組,其特征在于,第二輻射體還具有與所述第三上框點間隔設置的第四上框點,所述天線模組還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天線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框點與所述第一輻射體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四上框點與所述第一輻射體之間的距離。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天線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線饋電電路傳輸近場通信信號,所述第一天線饋電電路、所述第三天線饋電電路分別傳輸不同頻段的蜂窩移動通信信號,所述第四天線饋電電路傳輸導航定位信號。
7.根據權利要求2至5任一項所述的天線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框點與所述第二輻射體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上框點與所述第二輻射體之間的距離。
8.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天線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模組還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天線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電路包括: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天線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感組件的電感值大于100納亨,所述第二電感組件的電感值小于或等于100納亨。
11.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天線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輻射長度大于35毫米,所述第一輻射長度小于30毫米。
12.一種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