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池,具體涉及鋰離子二次電池。
背景技術:
1、隨著新能源汽車、便攜式電子設備等市場的快速發展,對電池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硅基材料因其超高的理論比容量(4200mah/g),成為傳統碳基材料(如石墨)的理想替代品,被視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首選;然而,硅基負極面臨在充放電過程中發生顯著的體積膨脹(體積膨脹率可達300%)和電導率低的問題,導致高低溫性能變差,因此,如何提高硅基負極鋰離子二次電池的電導率、緩解體積膨脹,對于改善鋰離子二次電池的高溫和低溫性能至關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包括硅基負極的鋰離子二次電池(以下簡稱電池)的循環膨脹和低電導率所導致的電池性能劣化,尤其是改善電池的高溫和低溫性能,提出了一種鋰離子二次電池,通過設計電解液的組成,調控電解液中三氟丙酸甲酯和第一添加劑的含量之和,以及第一添加劑中氟代碳酸乙烯酯和1,3-丙烷磺酸內酯的含量比值,增強sei膜的致密性和穩定性,構建穩定的sei膜;另一方面,通過調節硅基材料的平均粒徑,使其具有較高的分散性和比表面積,有助于增加硅基材料與電解液的接觸面積,在體積膨脹時保持結構穩定性,改善電池的高溫和低溫性能。
2、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發明人提出以下技術方案:
3、鋰離子二次電池包括電解液和負極片,所述電解液包括三氟丙酸甲酯和第一添加劑,基于電解液的總重量,所述三氟丙酸甲酯的含量為a,所述第一添加劑的含量為b,10%≤a+b≤35%;所述第一添加劑包括氟代碳酸乙烯酯、1,3-丙烷磺酸內酯;以電解液的總重量為基準,氟代碳酸乙烯酯與1,3-丙烷磺酸內酯的含量比值為1-20;所述負極片包括負極活性物質,所述負極活性物質包括硅基材料,所述硅基材料的平均粒徑為d,d為6μm-20μm。
4、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至少具有以下優勢:
5、(1)在本發明中,通過調節硅基材料的平均粒徑在合適的范圍內,一方面可以緩解硅基負極的循環膨脹,一方面可以提高電解液的浸潤和接觸,提高離子傳輸效率。
6、(2)在本發明中,電解液中加入三氟丙酸甲酯和第一添加劑,能夠提高sei膜的致密程度和生成效率,提高電解液的抗氧化性,減少副反應發生;并且調控了第一添加劑中氟代碳酸乙烯酯和1,3-丙烷磺酸內酯之間的含量關系,緩解了氟代碳酸乙烯酯的添加對高溫性能產生的影響,使電池同時具有良好的高低溫性能。
7、(3)本發明所提供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具有良好的高溫浮充性能、低溫放電性能。
8、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圍的端點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該精確的范圍或值,這些范圍或值應當理解為包含接近這些范圍或值的值。對于數值范圍來說,各個范圍的端點值之間、各個范圍的端點值和單獨的點值之間,以及單獨的點值之間可以彼此組合而得到一個或多個新的數值范圍,這些數值范圍應被視為在本文中具體公開。
1.一種鋰離子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鋰離子二次電池包括電解液和負極片,所述電解液包括三氟丙酸甲酯和第一添加劑,基于所述電解液的總重量,所述三氟丙酸甲酯的含量為a,所述第一添加劑的含量為b,10%≤a+b≤3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其中,所述第一添加劑還包括硫酸亞乙酯,所述硫酸亞乙酯的含量為0%-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其中,0%<a≤1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其中,1%≤a≤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其中,基于所述電解液的總重量,所述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含量為5%-2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其中,所述電解液包括第二添加劑,所述第二添加劑包括碳酸亞乙烯酯和/或碳酸乙烯亞乙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其中,所述負極活性物質還包括碳基材料,所述碳基材料的粒徑dv’10為4μm-11μm,中值粒徑dv’50為8μm-25μ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其中,所述鋰離子二次電池包括正極片,所述正極片包括正極活性物質,所述正極活性物質包括ni元素、co元素和mn元素中的至少一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其中,所述正極活性物質包括通式為lianibcoxmnyazo2的化合物,0.9≤a<1.1,0≤b<1,0<x≤1,0≤y<1,0<z≤0.05,所述a包括al、mg、ti、zr、y、la和w中的至少一種;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其中,所述硅基材料包括硅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