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鋰電池生產加工,具體為一種鋰電池極耳的加強裝置。
背景技術:
1、鋰電池是指電化學體系中含有鋰(包括金屬鋰、鋰合金和鋰離子、鋰聚合物)的電池。近年來,鋰電池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鋰電池廣泛應用于水力、火力、風力和太陽能電站等儲能電源系統,以及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汽車、軍事裝備、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在鋰電池飛速發展的時代,行業內對鋰電池各工序也是要求越來越高,目前鋰電池極耳卷繞時會出現極耳翻折現象,導致后續裸電芯絕緣測試時ng,同時具有短路風險,當下的解決方案是,在模切時向極耳打入加強筋,減小極耳翻折,但存在如下缺陷:1.加強筋對mark孔切斷造成干擾;2.極耳仍然存在翻折的風險,容易造成電芯短路。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鋰電池極耳的加強裝置,可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2、一種鋰電池極耳的加強裝置,包括熱焊機、加固結構、熱壓板、極耳板,所述加固結構包括有多個梯形加固條與多個斜角加強筋,所述加固結構固定于所述極耳板上方;
3、所述極耳板為俯視呈梯形的片板,所述極耳板的梯形上底邊與所述加固結構的梯形上底邊之間距離大于等于所述極耳板的高度的1/4,用于供給mark孔切斷距離;
4、所述熱壓板與所述熱焊機相連接,所述熱壓板的底部與所述加固結構的上部相接觸。
5、優選的,多個所述梯形加固條的下底邊中點位置與所述極耳板的下底板中點位置相同,多個所述梯形加固條沿下底邊的中點垂直高線依次均勻間距遞增,梯形高度最大的所述梯形加固條的上底邊距離所述極耳板的下底邊距離小于等于所述極耳板高度的3/4。
6、優選的,多個所述斜角加強筋位于所述梯形加固條的上方;
7、多個所述斜角加強筋包括一條中線加強筋、兩條對角加強筋、兩條側邊中點加強筋;
8、所述中線加強筋位于所述梯形加固條的下底邊中點垂直線上;
9、兩所述對角加強筋分別位于多個梯形加固條的同側上底邊端點的連接線上;
10、兩所述側邊中點加強筋分別位于多個所述梯形加固條的同側側邊中點連接線上。
11、優選的,所述熱壓板的上表面設有上部固定區域與所述熱焊機相連接。
12、優選的,所述熱壓板為俯視呈梯形的片板,所述熱壓板的底部設有兩個沿所述熱壓板的底邊中點高線對稱的兩個定位角,所述定位角為弧形定位角;
13、單個所述梯形加固條的上底邊與側邊的交點處具有圓角處理;
14、高度值最大的所述梯形加固條的上底邊兩圓角與所述定位角相對應。
15、優選的,所述熱壓板的上底邊的側面設有前側擋塊,所述前側擋塊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熱壓板的上底邊側面的最低點;
16、所述熱壓板的底面靠近下底邊位置設有后側壓條,所述后側壓條的中點位置到所述前側擋塊的中線位置的距離大于等于所述極耳板的高度。
17、優選的,所述熱壓板的兩側設有后側定位樁,所述后側定位樁的間距大于等于所述極耳板的最大底邊長度。
18、優選的,所述定位角以及所述后側壓條的垂直高度小于所述加固結構的垂直高度。
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20、本實用新型通過對鋰電池的極耳部分設置加固結構進行結構加強,增強極耳的抗彎折性,同時在極耳邊緣處保留一定的位置用于適應mark孔的切斷作業,保證工序良率,防止邊緣破裂,提高生產效率;
21、相比起傳統的加強結構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方式能夠減少加強筋的設置范圍,能夠進一步的降低成本,同時縮小加固范圍,能夠提高重點區域的抗拉強度;對重點部位實施保護之后,能夠更小的降低極耳的彎折角度,減小電池短路的風險。
1.一種鋰電池極耳的加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熱焊機、加固結構(2)、熱壓板(3)、極耳板(4),所述加固結構(2)包括有多個梯形加固條(201)與多個斜角加強筋(202),所述加固結構固定于所述極耳板(4)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鋰電池極耳的加強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斜角加強筋(202)位于所述梯形加固條(201)的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鋰電池極耳的加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壓板(3)的上表面設有上部固定區域(305)與所述熱焊機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鋰電池極耳的加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壓板(3)為俯視呈梯形的片板,所述熱壓板(3)的底部設有兩個沿所述熱壓板(3)的底邊中點高線對稱的兩個定位角(303),所述定位角(303)為弧形定位角(30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鋰電池極耳的加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壓板(3)的上底邊的側面設有前側擋塊(301),所述前側擋塊(30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熱壓板(3)的上底邊側面的最低點;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鋰電池極耳的加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壓板(3)的兩側設有后側定位樁(304),所述后側定位樁(304)的間距大于等于所述極耳板(4)的最大底邊長度。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鋰電池極耳的加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角(303)以及所述后側壓條(302)的垂直高度小于所述加固結構(2)的垂直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