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特別是一種編碼器可前、后 安裝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是對現有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普遍流行使用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主要有兩種結構:一 種是將轉子安裝在定子內部,稱之謂內轉子結構;另一種是將轉子套設在定子 外部,稱之謂外轉子結構。對于前者,由于曳引輪是安裝在轉子軸上,因此轉 矩是通過轉子軸傳遞給曳引輪,再由曳引輪驅動橋廂上下運動,這種內轉子 曳引機由于體積較大、結構強度好,通常適用于有機房、提升高度高的場所; 對于后者,由于曳引輪直接安裝在轉子上,轉矩通過轉子直接帶動曳引輪, 再由曳引輪驅動橋廂上下運動,這種外轉子曳引機的特點是體積可做小或厚 度減薄,因此最適用于小機房或無機房的場所。上述兩種結構的共同點是曳 引輪側均為傳動部件,而作為速度檢測和反饋的精密部件——編碼器,在安裝 時要求滿足的條件是:其中間的連接軸與曳引機同軸轉動,而外殼部分必須固 定在不動的零件上,所以現在市場上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其編碼器的安 裝位置均不在曳引輪一側,而設置在曳引輪對面的背側(即曳引機的背面)。這 種編碼器后裝式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對于有機房、空間位置沒有太多 要求的電梯用戶來說是無大礙的,但對于小機房、無機房的電梯用戶來說, 由于曳引機是直接裝配在墻壁墻面上,在安裝時需要進行大量的調試,在運 行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也需經常重新安裝和調試,因而編碼器的后裝將會給 編碼器以后的更換和調試增加了很大的不便和難度,有時甚至不得不拆除墻 體來調節或更換曳引機上的編碼器,既影響了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又增加 了設備的維護費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外轉子結構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 它不僅結構簡單、體積小、使用安全可靠,而且編碼器可根據實際安裝需要 而設置在曳引輪側或曳引輪對面的背側,因而適用范圍廣,可在有機房、小 機房或無機房中通用。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 一種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包括
機座l、固定在機座1上的定子2、套設在定子2外且內腔表面固設有磁鋼3 的轉子4、固定在轉子4的轉子軸頭5上的曳引輪6、安裝在轉子軸頭5—側 的轉子軸頭蓋9、編碼器13,其特點是所述機座1的前端部增設有中空的 內腔前端具第一編碼器腔20的機座軸頭16,機座軸頭16的外沿上套設有軸 承IO,所述轉子軸頭5的中間形成有中心軸孔21,轉子4通過中心軸孔21安裝 在軸承10上;所述機座7的后端部中間形成有第二編碼器腔18,第二編碼器 腔18與第一編碼器腔20的位置相對應且兩者間相互貫通;所述編碼器13可 置于第一編碼器腔20或第二編碼器腔18兩者任擇其一中,編碼器13中間的 連接軸12與轉子4的轉子軸頭蓋9連接,編碼器13的外殼通過編碼器座15 固定在機座軸頭16或機座1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座軸頭16的形狀為圓柱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座軸頭16與機座1可以一體制作,也可以分體制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座軸頭16與機座1 一體制作時,機座軸頭16可直
接由機座1的前端部窄縮而成;當所述的機座軸頭16與機座1分體制作時,
兩者之間可用緊固件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編碼器腔20與第二編碼器腔18之間可以由通孔
19貫通。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編碼器腔20與第二編碼器腔18之間也可以直接 貫通而構為同一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編碼器13置于第一編碼器腔20中時,編碼器13的外 殼通過編碼器座15固定在機座軸頭16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編碼器13置于第二編碼器腔18中時,編碼器13的外 殼通過編碼器座15固定在機座1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編碼器13置于第二編碼器腔18中時,編碼器13中間 的連接軸12在穿過第一編碼器腔20后伸展至轉子4的前端部并與轉子軸頭 蓋9連接,且在連接軸12的中間設置藉起支撐作用的軸承22。
本實用新過型所述的軸承10與機座軸頭16的外沿之間為固定連接,與 轉子4的中心軸孔21之間為滾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后,優點之一、由于在機座1的前端部增 設有機座軸頭16,它的外沿上套設軸承IO,軸承10上安裝轉子4,這種裝配 方式不僅結構簡單,而且裝機后整機的軸向尺寸小,各部件間的連接可靠, 使用安全性髙;之二、由于編碼器13中間的連接軸12固定在作為動件的轉 子軸頭蓋9上、而殼體部分通過編碼器座15固定在作為不動件的機座軸頭16 上,因而可實現編碼器13的前置安裝;之三、由于在機座軸頭16的內腔前 端設置有第一編碼器腔20、而在機座1的后端部中間設置有第二編碼器腔18, 兩者之間相互貫通,因此編碼器13可根據實際安裝需要而設置在曳引輪側或 曳引輪對面的背側,從而使采用該結構的曳引機可在有機房、小機房或無機 房電梯中通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編碼器14置于曳引輪6 —側的實施例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編碼器14置于機座1后部腔內的實施例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編碼器腔20與第二編碼器腔18直接貫通的實 施例結構圖。
圖中l.機座、2.定子、3.磁鋼、4.轉子、5轉子軸頭、6.曳引輪、7.螺釘、8.
螺釘、9.轉子軸頭蓋、10軸承、ll.螺釘、12.連接軸、13.編碼器、14.螺釘、 15.編碼器座、16.機座軸頭、17.墻體、18.第二編碼器腔、19.通孔、20.第一編 碼器腔、21.中心軸孔、22.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申請人下面對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將更加有助于理解本實用新型,同時 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更加明晰,但不能以實施例來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形 式上的非實質性添加或變換都應認為屬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技術方案范疇。
請參照圖1,圖1所示為編碼器13安裝在曳引輪6側的永磁同步無齒輪 曳引機結構示意圖,它主要包括機座l、機座軸頭16、定子2、帶磁鋼3的轉 子4、轉子軸頭蓋9、軸承10、編碼器13、編碼器座15。所述的機座軸頭16 為中空的圓柱形,其中空內腔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容納編碼器13的第一編碼 器腔20,機座軸頭16置于機座1的前端部,與機座1之間既可以一體制作, 也可以分體制作,當機座軸頭16與機座1 一體制作時,機座軸頭16可直接由機 座7的前端部窄縮而成;當機座軸頭16與機座1分體制作時,兩者之間可采 用螺釘等緊固件連接成一體。所述的定子2通過螺釘固定在機座1上,磁鋼3 固定在轉子4的內腔表面,轉子4套設在定子2外,其一端窄縮而形成有轉 子軸頭5,轉子軸頭5的中間也是中空的,形成有中心軸孔21,轉子軸頭5 的外沿上安裝有曳引輪6,曳引輪6與轉子軸頭5之間通過螺釘7固定,轉子 軸頭蓋9設在轉子軸頭5的軸端,并通過螺釘8與轉子軸頭5固定。所述的 軸承10有一對,套固在機座軸頭16的外沿上,而轉子4則通過轉子軸頭5 的中心軸孔21安裝在一對軸承10上,與軸承10間為滾動連接。所述的編碼 器13置于第一編碼器腔20內,其中間的連接軸12伸展至轉子4的前端部并 通過螺釘11與轉子軸頭蓋9固定,其外殼由編碼器座15通過蠊釘14固定在 機座軸頭16上,并可調整其位置,以保證編碼器旋轉的平穩性。所述的機座 1的后端部中間形成有第二編碼器腔18,第二編碼器腔18與第一編碼器腔20
的位置相對應且兩者之間由通孔19貫通,第二編碼器腔18的作用是為編碼 器13的后裝作備用。由于前置式編碼器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最適用于無 機房的電梯中使用,因此在安裝時通常將機座1直接與井道的墻體17相固定。 請參照圖2,圖2所示為編碼器13安裝在機座1后部腔內的永磁同步無 齒輪曳引機結構示意圖,其結構與圖1所示的結構基本相同,差別僅僅在于 編碼器13是置于第二編碼器腔18內,此時編碼器13中間的連接軸12應該 有足夠的長度保證,在安裝時,連接軸12的一端通過螺釘與轉子軸頭蓋9固 定,另一端在依次穿過第一編碼器腔20、通孔19后伸展至第二編碼器腔18 中,中間可設置軸承22支撐,以保證連接軸12的同軸度要求,編碼器13可 直接從后端安裝在連接軸12的另一端上,編碼器13的殼體由編碼器座15裝 固在機座1上。
請參照圖3,圖3與圖1結構的差別僅在于第一編碼器腔20與第二編碼 器腔18是直接貫通而構為同一腔。
本實用新型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在工作時,由變頻器啟動主機,通過 磁鋼3和定子2之間的電磁力帶動轉子4旋轉,轉子4帶動曳引輪6旋轉, 曳引輪6把曳引機轉矩傳遞給鋼絲繩,并進而帶動電梯橋廂上下運動;與此 同時,由于轉子軸頭蓋9是固定在轉子4的轉子軸頭5上的,在轉子4旋轉 時,轉子軸頭蓋9跟其同步旋轉,而編碼器13中間的連接軸12是固定在轉 子軸頭蓋9上,在轉子軸頭蓋9旋轉的同時帶動編碼器13的旋轉軸12同步 旋轉,從而由編碼器13把旋轉信息反饋回控制系統。
權利要求1、一種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包括機座(1)、固定在機座(1)上的定子(2)、套設在定子(2)外且內腔表面固設有磁鋼(3)的轉子(4)、固定在轉子(4)的轉子軸頭(5)上的曳引輪(6)、安裝在轉子軸頭(5)一側的轉子軸頭蓋(9)、編碼器(13),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座(1)的前端部增設有中空的內腔前端具第一編碼器腔(20)的機座軸頭(16),機座軸頭(16)的外沿上套設有軸承(10),所述轉子軸頭(5)的中間形成有中心軸孔(21),轉子(4)通過中心軸孔(21)安裝在軸承(10)上;所述機座(7)的后端部中間形成有第二編碼器腔(18),第二編碼器腔(18)與第一編碼器腔(20)的位置相對應且兩者間相互貫通;所述編碼器(13)可置于第一編碼器腔(20)或第二編碼器腔(18)兩者任擇其一中,編碼器(13)中間的連接軸(12)與轉子(4)的轉子軸頭蓋(9)連接,編碼器(13)的外殼通過編碼器座(15)固定在機座軸頭(16)或機座(1)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機座軸頭(16)的形狀為圓柱形。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機座軸頭(16)與機座(1)可以一體制作,也可以分體制作。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機座軸頭(16)與機座(1)一體制作時,機座軸頭(16)可直接由機座(1)的前端部 窄縮而成,,所述的機座軸頭(16)與機座(1)分體制作時,兩者之間可用緊固件連 接。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編碼器腔(20)與第二編碼器腔(18)^間可以由通孔(19〉貫通。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編碼器腔(20)與第二編碼器腔(18)t間也可以直接貫通而構為同一腔。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編碼器(13)置于第一編碼器腔(20)中時,編碼器(13)的外殼通過編碼器座(15) 固定在機座軸頭(16)上。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編碼器(13)置于第二編碼器腔(18)中時,編碼器(13)的外殼通過編碼器座(15) 固定在機座(l)上。
9、 根據權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編碼器(13)置于第二編碼器腔(18)中時,編碼器(13)中間的連接軸(12) 在穿過第一編碼器腔(20)后伸展至轉子(4)的前端部并與轉子軸頭蓋(9)連接, 且在連接軸(12)的中間設置藉起支撐作用的軸承(22)。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軸承(10)與機座軸頭(16)的外沿之間為固定連接,與轉子(4)的中心軸孔(21) 之間為滾動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編碼器可前、后安裝的永磁同步無齒輪曳引機,包括機座、固定在機座上的定子、帶磁鋼的轉子、固定在轉子上的曳引輪、安裝在轉子軸頭一側的轉子軸頭蓋、編碼器,特點是所述機座的前端部增設有中空的內腔前端具第一編碼器腔的機座軸頭,機座軸頭的外沿上套設軸承,轉子安裝在軸承上;所述機座的后端部中間形成有第二編碼器腔,第二編碼器腔與第一編碼器腔的位置相對應且兩者間相互貫通;編碼器可置于第一編碼器腔或第二編碼器腔兩者任擇其一中,編碼器中間的連接軸與轉子軸頭蓋連接,外殼通過編碼器座固定在機座軸頭或機座上。優點結構簡單,體積小,使用安全可靠;可實現編碼器的前置安裝;可在有機房、小機房或無機房電梯中通用。
文檔編號H02K7/08GK201008122SQ20072003408
公開日2008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26日
發明者鶴 張, 房文娜, 曹建文, 宏 顧 申請人:常熟市電梯曳引機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