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桿刀平臺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桿刀支架,具體地,涉及一種桿刀平臺支架。
背景技術:
目前,桿刀在電力系統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它具有性能可靠、結構簡單、安裝方式靈活、適用范圍廣,通用性強等優點。但是,當需要帶電調換負荷桿刀時,由于桿刀是安裝固定在電桿上使用的,會給操作人員帶來很大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水平設置桿刀的平臺支架,能夠滿足帶電調換桿刀的要求,并確保人身安全距離,在桿刀損壞需要調換或搶修時可保持線路不停電,在方便搶修人員操作的同時能保證其人身安全。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桿刀平臺支架,該支架包含支架本體和斜撐;所述的支架本體水平安裝在電桿上;所述的斜撐上端與支架本體的外端固定,下端固定在電桿上;所述的支架本體、斜撐和電桿成直角三角形。上述的桿刀平臺支架,其中,所述的斜撐與電桿所成角度范圍為2(Γ40°,優選角度為30°。上述的桿刀平臺支架,其中,所述的支架本體為金屬條,其一端固定在電桿上,另一端與所述的斜撐上端固定。上述的桿刀平臺支架,其中,所述的支架本體上安裝桿刀。上述的桿刀平臺支架,其中,所述的支架設置在避雷器支架下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桿刀平臺支架,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體積分量輕巧,能夠在滿足帶電調換桿刀的要求的同時確保人身安全距離等優點,在桿刀損壞需要調換或搶修時可保持線路不停電,既方便搶修人員操作,又能保證其人身安全。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桿刀平臺支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地說明。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桿刀平臺支架,包含支架本體I和斜撐2 ;支架本體I水平安裝在電桿3上;斜撐2上端與支架本體I的外端固定,下端固定在電桿3上;支架本體I、斜撐2和電桿3成直角三角形。斜撐2與電桿3所成角度范圍為2(Γ40°,優選角度為30°。支架本體I為金屬條,其一端固定在電桿3上,另一端與斜撐2上端固定。[0016]支架本體I上安裝桿刀。該支架設置在避雷器支架下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桿刀平臺支架,根據三角形勾股定理設計。該支架安裝在下層線路避雷器支架下方,通過螺絲緊密固定在電桿3上。該支架克服了現有的技術缺陷,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體積分量輕巧,在桿刀損壞需要調換或搶修時可保持線路不停電,既方便搶修人員操作,又能保證其人身安全。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 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后,對于本實用新型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桿刀平臺支架,其特征在于,該支架包含支架本體(I)和斜撐(2); 所述的支架本體(I)水平安裝在電桿(3)上; 所述的斜撐(2)上端與支架本體(I)的外端固定,下端固定在電桿(3)上; 所述的支架本體(I )、斜撐(2 )和電桿(3 )成直角三角形。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桿刀平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撐(2)與電桿(3)所成的角度范圍為20 40°。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桿刀平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本體(I)為金屬條,其一端固定在電桿(3)上,另一端與所述的斜撐(2)上端固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桿刀平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本體(I)上安裝桿刀。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桿刀平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設置在避雷器支架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桿刀平臺支架,該支架包含支架本體和斜撐;支架本體水平安裝在電桿上;斜撐上端與支架本體的外端固定,下端固定在電桿上;支架本體、斜撐和電桿成直角三角形。斜撐與電桿所成角度范圍為20~40°,優選角度為30°。支架本體為金屬條,其一端固定在電桿上,另一端與斜撐上端固定。支架本體上安裝桿刀。支架設置在避雷器支架下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桿刀平臺支架,使桿刀水平設置,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能夠在滿足帶電調換桿刀的要求的同時確保人身安全距離等優點。
文檔編號H02G1/02GK202550400SQ20122012844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0日
發明者史進, 周輝, 沈東明, 沈求良, 邱輝 申請人:上海市電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