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基于最佳效率跟蹤的自適應無線供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發射端和接收端;
所述發射端包括BUCK-BOOST模塊(3)、第一控制模塊(5)、第一電壓電流檢測模塊(2)、第一藍牙模塊(6)和第一LC并聯諧振模塊(4),第一控制模塊(5)分別與BUCK-BOOST模塊(3)、第一電壓電流檢測模塊(2)、第一藍牙模塊(6)、第一LC并聯諧振模塊(4)連接,BUCK-BOOST模塊(3)與第一電壓電流檢測模塊(2)連接,第一電壓電流檢測模塊(2)與第一LC并聯諧振模塊(4)連接;
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二控制模塊(12)、第二LC并聯諧振模塊(7)、整流模塊(8)、穩壓模塊(9)、第二電壓電流檢測模塊(10)、第二藍牙模塊(13),第二控制模塊(12)分別與整流模塊(8)、穩壓模塊(9)、第二電壓電流檢測模塊(10)、第二藍牙模塊(13)連接,第二LC并聯諧振模塊(7)與整流模塊(8)連接,整流模塊(8)與穩壓模塊(9)連接,穩壓模塊(9)與第二電壓電流檢測模塊(10)連接;
所述BUCK-BOOST模塊(3)用于調整發射端的電壓,使接收端的輸出電壓達到充電要求的電壓;
所述第一電壓電流檢測模塊(2)用于測量BUCK-BOOST模塊(3)輸出的電流及電壓,并將測量數據傳輸給第一控制模塊(5);
所述第一LC并聯諧振模塊(4)與第二LC并聯諧振模塊(7)采用磁場耦合,第一LC并聯諧振模塊(4)用于將直流電能轉化為交流電能并發射出去,第二LC并聯諧振模塊(7)接收第一LC并聯諧振模塊(4)所發送的交流電能;
所述整流模塊(8)用于將交流電能轉換為直流電能;
所述穩壓模塊(9)用于穩定輸出電壓并輸出電源到負載模塊(11),為負載模塊(11)充電;
所述第二電壓電流檢測模塊(10)用于測量接收端的電壓及電流,并將測量數據傳輸給第二控制模塊(12);
所述第一藍牙模塊(6)、第二藍牙模塊(13)用于發送端與接收端建立藍牙通信連接;
所述第二控制模塊(12)用于控制接收端輸出穩定的充電電壓,并將第二電壓電流檢測模塊(10)所檢測的電流信號通過所建立的藍牙連接反饋給第一控制模塊(5);
所述第一控制模塊(5)根據第一電壓電流檢測模塊(2)、第二電壓電流檢測模塊(10)所檢測的數據動態調整發射端的交流電能的頻率,并比對第一電壓電流檢測模塊(2)、第二電壓電流檢測模塊(10)所檢測的數據,在確保接收端輸出的電壓及電流穩定的基礎上,找出當前位置狀態下的最小發射直流電流所對應的頻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最佳效率跟蹤的自適應無線供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射端還包括電源去耦模塊(1),用于對輸入的直流信號進行去耦處理,該電源去耦模塊(1)與BUCK-BOOST模塊(3)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最佳效率跟蹤的自適應無線供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BOOST模塊(3)包括電感L4、電容C27、MOS管Q3、MOS管Q4、MOS管Q5和MOS管Q6,電感L4的一端與MOS管Q3的源極和MOS管Q5的漏極連接,電感L4的另一端與MOS管Q4的源極和MOS管Q6的漏極連接,電容C27的陽極分別與MOS管Q4的漏極和VCC連接,電容C27的陰極、MOS管Q6的源極、MOS管Q5的源極均接地。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最佳效率跟蹤的自適應無線供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C并聯諧振模塊(4)包括電容C8、電容C9、電感L1和MOS管Q1,電容C8的一端接地,電容C8的另一端經電容C9與MOS管Q1的漏極連接,MOS管Q1的源極接地,電感L1與電容C9并聯。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最佳效率跟蹤的自適應無線供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LC并聯諧振模塊(7)包括電容C10、電容C11、電感L2和MOS管Q2,電容C10的一端接地,電容C10的另一端經電容C11與MOS管Q2的漏極連接,MOS管Q2的源極接地,電感L2與電容C11并聯。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最佳效率跟蹤的自適應無線供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塊(5)包括單片機控制子模塊和單片機供電子模塊,所述單片機供電子模塊與單片機控制子模塊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最佳效率跟蹤的自適應無線供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單片機控制子模塊包括單片機、電容C25、電容C26、電阻R6、電阻R7和發光二極管D7和發光二極管D8,所述單片機的4腳經電容C25后接地,單片機的8腳經電容C26后接地,單片機的13腳經電阻R6、發光二極管D6后接VDD,單片機的15腳經電阻R7、發光二極管D7后接V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