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動電源領域,具體為一種功能型充電寶。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城市化、科技化、人性化的發展,數碼產品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流向市場,隨之而來的是隨身電源使用量的增加和電源易摔壞和攜帶不方便問題的彰顯。滿足給數碼產品應急充電的功能,市面上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充電寶,雖然這些充電寶結構各異,但都僅僅是作為一個儲電單元來使用,尺寸較大,外形多為塑殼,功能也比較簡單,無法滿足消費者的現有前衛的消費觀念。
基于上述原因,市面上也有一些金屬材質的超薄型充電寶,這種充電板外觀緊湊,手感柔和,但容量通常較小,且這一類充電寶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導致充電寶本身發燙,而且熱量累積比塑殼的大尺寸充電寶更快,連續使用過程中,充電寶熱量會逐漸累積,導致燙傷或者使充電寶發生損壞或者發生爆炸事故,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也減少了充電寶可以對手機輸送的電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功能型充電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功能型充電寶,包括外殼和成型在外殼內的內置電源,所述外殼由鋁塑材料一次成型制成,包括上殼體以及下殼體,其上殼體的表面開通槽,此通槽位置通過一整塊高透強化玻璃進行表面封閉,而在高透強化玻璃下表面則依次成型有一層石墨烯層和一層帶反光材料表層的鋁箔,且在石墨烯層和鋁箔之間成型有一層導熱面朝外的單向導熱材料板。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鋁箔層的厚度為0.5~1mm,而所述石墨烯層的為單原子或雙原子石墨烯層。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除封裝有內置電源外還安裝有與內置電源連接的PCB板,所述PCB板上連接有外開在下殼體側邊上的電源按鍵、充放電接口和LED燈珠。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下殼體與內置電源之間設有間隙,此間隙寬度為0.8~1.5mm,且在其中填充有散熱硅脂。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保證散熱質量,所述鋁箔上開有點陣孔,點陣孔孔徑0.8~1mm,孔間距為5~8mm。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下殼體的背面設置有一個內凹槽,且在此內凹槽內通過鉸鏈固定有一個固定支架。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通過內置扣接件連接,并在各邊角位置光滑圓弧過度。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攜帶方便,解決給手機、MP4、GPS等數碼產品充電的同時還具有照明和化妝鏡功能,實用性強,另外,其內部結構能夠有效幫助充電寶散熱,使得充電寶能做得更薄,也更美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其中:1、上殼體;2、限位框體;3、高透強化玻璃;4、石墨烯層;5、單向導熱材料板;6、鋁箔;7、電源按鍵;8、顯示控制框;9、電量顯示燈;10、LED燈珠;11、內置扣接件;12、PCB板;13、內置電源;14、散熱硅脂;15、下殼體、16、固定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的一種功能型充電寶的較佳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充電寶外 殼包括上殼體1以及下殼體15,上殼體1與下殼體15均為鋁塑材料一次成型制成,并在各邊角位置光滑圓弧過度,上殼體1和下殼體15之間通過內置扣接件11扣合固定為一體,其內成型有內置電源13以及配套的PCB板12,PCB板12設置有充放電接口、電源按鍵7、LED燈珠10以及電量顯示燈9,其中,充放電接口以及LED燈珠10成型在下殼體15的長側邊上,而電源按鍵7以及電量顯示燈9成型在下殼體15的短側邊的顯示控制框8內。
在本實施例中,上殼體1的表面開通槽,此通槽位置內側四周設置有限位框體2,而在限位框體2中通過復合材料層對通槽進行封閉,此復合材料層自上而下依次為一整塊高透強化玻璃3、一層單原子的石墨烯層4、一層導熱面朝外的單向導熱材料板5以及一層帶反光材料表層的鋁箔6,其中,鋁箔6厚度為1mm,其上開有點陣孔,點陣孔孔徑1mm,孔間距為5mm。鋁箔6為熱的良導體,可有效吸收內置電源13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并通過單向導熱材料板5和石墨烯層4進行導熱均熱,減少內置電源13溫度的同時,可以在高透強化玻璃3面上形成一個溫度面,可在充電的時候進行暖手同時還能高透強化玻璃3還能作為化妝鏡使用。
而在內置電源13與下殼體15之間還設有寬度為1.5mm的間隙,其中填充有散熱硅脂14,內置電源13在下殼體15面上還能通過鋁塑殼體以及散熱硅脂14進行散熱。另外,在下殼體15的背部一側設置有一個內凹槽,此內凹槽內通過鉸鏈固定有一個固定支架16,通過支起固定支架16可實現對下殼體15的立放。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