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發電機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汽車發電機定子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發電機用定子結構主要分為圓銅線定子與扁銅線定子,其中扁銅線定子由于輸出高、效率高而廣泛用于現有發電機。定子通過多個螺栓與發電機外殼固定,由于螺栓為標準件。因此定子外圈的形狀直接影響了發電機裝配的難易度以及生產效率。由于與發電機外殼直接相連的部分為定子鐵芯,而現有扁銅線定子鐵芯為多片硅鋼片構成的圓柱形中空鐵芯。同時鐵芯周圍以90度直角均布4個半圓形的凹槽,此凹槽與連接螺栓配合。安裝時必須確保螺栓與凹槽處于同一位置,此種安裝外置會導致發電機不易裝配,影響了生產效率。當發電機其他零件位置發生變化時定子也需要隨之變化,而定子的變化僅是凹槽位置發生變化,對定子其他性能是不產生任何影響的,這樣會增加定子的型號,容易在生產時出現混料現象,同時增加了零件的管理成本以及降低了零件的通用性及平臺化。同時4個半圓形凹槽是通過定子鐵芯疊片加工后再使用拉刀進行加工凹槽,增加了定子的加工工序,增加了定子在生產時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在減少定子鐵芯加工工序的基礎上,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定子的加工效率,同時降低了定子在發電機上安裝時的安裝難度,降低安裝人員安裝勞動前度,最終提高整個發電機生產效率的汽車發電機定子結構。
要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汽車發電機定子結構,所述的定子結構包括定子鐵芯,定子鐵芯內安裝多根引出線,所述的定子鐵芯兩側面分別設置前殼體和后殼體,前殼體和后殼體通過螺栓連接,所述的前殼體上設置多個凸起的前連接部,每個前連接部上設置前連接孔,后殼體上設置多個凸起的后連接部,每個后連接部上設置后連接孔,穿過一個前連接孔和一個后連接孔的螺栓設置為能夠將前殼體和后殼體固定連接在一起的結構。
所述的前連接部設置在前殼體的前殼體側面位置,多個前連接部按間隙布置在前殼體側面上,后連接部設置在后殼體的后殼體側面位置,多個后連接部按間隙布置在后殼體側面上,每個前連接部設置為與一個后連接部位置對應的結構,位置對應的前連接部的前連接孔和后連接部的后連接孔相互連通的結構。
所述的定子鐵芯的鐵芯外表面設置為圓形結構,穿過前連接孔和后連接孔的螺栓將前殼體和后殼體固定連接在一起時,所述的螺栓和鐵芯外表面之間設置為存在間隙部的結構。
所述的前連接部與前殼體的前殼體側面之間設置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的后連接部與后殼體的后殼體側面之間設置為一體式結構。
所述的前殼體側面上的前連接部設置四個,每相鄰的兩個前連接部之間設置為呈90度夾角布置的結構,所述的后殼體側面上的后連接部設置四個,每相鄰的兩個后連接部之間設置為呈90度夾角布置的結構。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發電機定子結構,通過在前殼體上設置前連接部,在后殼體上設置后連接部,直接取消了定子鐵芯外部的凹槽,在安裝時,前殼體和后殼體分別與定子鐵芯兩側面扣裝連接,前殼體和后殼體通過多個螺栓連接,這樣,在將定子鐵芯和前殼體及后殼體連接時,不再需要像現有技術中那樣,需要將定子鐵芯外部的每個凹槽與一個螺栓分別對應,這樣,定子鐵芯的安裝極為方便,而取消凹槽加工,則減少了定子鐵芯的加工工序,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定子的加工效率,不需要將螺栓與凹槽對應,則使得定子鐵芯和前殼體及后殼體連接更加易于裝配安裝,有效提高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發電機定子結構,結構簡單,在減少定子鐵芯加工工序的基礎上,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定子的加工效率,同時降低了定子在發電機上安裝時的安裝難度,降低安裝人員安裝勞動前度,提高整個發電機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出簡要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發電機定子結構的定子鐵芯與引出線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發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分別為:1、定子鐵芯;2、引出線;3、前殼體;4、后殼體;5、螺栓;6、前連接部;7、前連接孔;8、后連接部;9、后連接孔;10、前殼體側面;11、后殼體側面;12、鐵芯外表面;13、間隙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附圖1、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汽車發電機定子結構,所述的定子結構包括定子鐵芯1,定子鐵芯1內安裝多根引出線2,所述的定子鐵芯1兩側面分別設置前殼體3和后殼體4,前殼體3和后殼體4通過螺栓5連接,所述的前殼體3上設置多個凸起的前連接部6,每個前連接部6上設置前連接孔7,后殼體4上設置多個凸起的后連接部8,每個后連接部8上設置后連接孔9,穿過一個前連接孔7和一個后連接孔9的螺栓5設置為能夠將前殼體3和后殼體4固定連接在一起的結構。上述結構設置,通過在前殼體上設置前連接部,在后殼體上設置后連接部,而直接取消了定子鐵芯外部的凹槽,從而在安裝時,前殼體和后殼體分別與定子鐵芯兩側面扣裝連接,前殼體和后殼體通過多個螺栓連接,這樣,在將定子鐵芯和前殼體及后殼體連接時,不再需要像現有技術中那樣,需要將定子鐵芯外部的每個凹槽與一個螺栓分別對應,這樣,定子鐵芯的安裝極為方便,而取消凹槽加工,則減少了定子鐵芯的加工工序,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定子的加工效率,不需要將螺栓與凹槽對應,則使得定子鐵芯和前殼體及后殼體連接更加易于裝配安裝,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發電機定子結構,結構簡單,只需要在現有技術上改進,不需要對發電機進行大的更改,在減少定子鐵芯加工工序的基礎上,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定子的加工效率,同時降低了定子在發電機上安裝時的安裝難度,降低安裝人員安裝勞動前度,最終提高整個發電機生產效率。
所述的前連接部6設置在前殼體3的前殼體側面10位置,多個前連接部6按間隙布置在前殼體側面10上,后連接部8設置在后殼體4的后殼體側面11位置,多個后連接部8按間隙布置在后殼體側面11上,每個前連接部6設置為與一個后連接部8位置對應的結構,位置對應的前連接部6的前連接孔7和后連接部8的后連接孔9相互連通的結構。這樣的結構,每個前連接部與一個后連接部位置對應,在螺栓連接前殼體和后殼體時,螺栓穿過一個前連接部的前連接孔和與該前連接部對應的后連接部的后連接孔,實現前殼體和后殼體可靠連接。根據結構設置,每個前連接部可以與任意一個后連接部對應。這樣的結構,能夠不需考慮前連接部和后連接部是否位置對應,有效提高了裝配效率。
所述的定子鐵芯1的鐵芯外表面12設置為圓形結構,穿過前連接孔7和后連接孔9的螺栓5將前殼體3和后殼體4固定連接在一起時,所述的螺栓5和鐵芯外表面12之間設置為存在間隙部13的結構。這樣的結構,在定子鐵芯加工時,不需要加工凹槽,從而減少了加工工序,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定子的加工效率,同時降低了定子在發電機上安裝時的安裝難度。
所述的前連接部6與前殼體3的前殼體側面10之間設置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的后連接部8與后殼體4的后殼體側面11之間設置為一體式結構。這樣的結構,提高了前連接部和后連接部連接強度,不會出現斷裂等問題,提高了質量。
所述的前殼體側面10上的前連接部6設置四個,每相鄰的兩個前連接部6之間設置為呈90度夾角布置的結構,所述的后殼體側面11上的后連接部8設置四個,每相鄰的兩個后連接部8之間設置為呈90度夾角布置的結構。這樣的結構,根據這樣的結構設置,每個前連接部可以與任意一個后連接部對應。這樣,能夠不需考慮前連接部和后連接部是否位置對應,有效提高了裝配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發電機定子結構,通過在前殼體上設置前連接部,在后殼體上設置后連接部,直接取消了定子鐵芯外部的凹槽,在安裝時,前殼體和后殼體分別與定子鐵芯兩側面扣裝連接,前殼體和后殼體通過多個螺栓連接,這樣,在將定子鐵芯和前殼體及后殼體連接時,不再需要像現有技術中那樣,需要將定子鐵芯外部的每個凹槽與一個螺栓分別對應,這樣,定子鐵芯的安裝極為方便,而取消凹槽加工,則減少了定子鐵芯的加工工序,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定子的加工效率,不需要將螺栓與凹槽對應,則使得定子鐵芯和前殼體及后殼體連接更加易于裝配安裝,有效提高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發電機定子結構,結構簡單,在減少定子鐵芯加工工序的基礎上,有效降低了定子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定子的加工效率,同時降低了定子在發電機上安裝時的安裝難度,降低安裝人員安裝勞動前度,提高整個發電機生產效率。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他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