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轉子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機轉子校直裝置。
背景技術:
電機包括轉子和定子,它是用來實現電能與機械能轉換的裝置,電機轉子是電機中的旋轉部件。電機轉子在生產加工時,通常是先將多個轉子片(可以是轉子沖片等)組合,轉子片之間保持同軸且轉子片之間通過連接結構連接在一起,隨后再將組合好的轉子片一起置于模具中,在端部澆注出端環(多為鋁端環),繼而再進行一些后續加工,從而最終形成完整的轉子。而轉子在經歷加前述加工過程后,還需要經過校直,即讓各轉子片保持同軸(在制造加工過程中,一個或多個轉子片可能會脫離、偏離原始軸線,從而與其它轉子片之間發生偏移,出現未對齊的現象)。而目前的轉子校直裝置或方法,在結構合理性、自動化程度、操作效率及校直效果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自動化程度高,能有效對轉子進行修復校直,校直過程穩定、調節能力強且校直效果好的電機轉子校直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機轉子校直裝置,包括校直機架及用于將轉子運送到校直機架上的搬運機械手,所述校直機架上設有轉子定位臺、校直模具及轉子帶動裝置,轉子帶動裝置包括用于伸入轉子孔內的芯桿、用于帶動芯桿轉動的轉桿電機及用于帶動轉桿電機和芯桿共同移動的水平帶動機構,校直模具包括下模及可相對下模上下移動的上模,上模內設有轉子上半孔,下模內設有轉子下半孔,上模與下模在合模狀態下:上半孔與下半孔共同構成轉子修型孔,轉子修型孔內徑與轉子外徑對應。
作為優選,所述水平帶動機構包括絲桿電機及與絲桿電機同軸連接的帶動絲桿,帶動絲桿上設有與帶動絲桿螺紋配合的滑座,滑座與校直機架滑動配合,滑座的可滑動方向與轉子修型孔軸線平行,轉桿電機和芯桿均設置在滑座上,芯桿與轉子修型孔同軸。
作為優選,所述芯桿固定在一桿夾持座上,桿夾持座與轉桿電機的輸出軸連接且芯桿與轉桿電機的輸出軸同軸。
作為優選,所述轉桿電機為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
作為優選,所述轉子定位臺包括平臺板及設置在平臺板上的V型槽,V型槽具有兩個槽面及一個槽口,V型槽的長度方向與兩個槽面的交線平行,在V型槽的長度方向上,V型槽兩端向外延伸并貫穿平臺板。
作為優選,所述校直機架上設有定位板及用于帶動定位板移動的移板氣缸,定位板具有用于接觸轉子一個端面的定位板面,定位板面與轉子修型孔軸線垂直,定位板處在校直模具與滑座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定位板與移板氣缸的活塞桿連接,移板氣缸的活塞桿的可伸縮方向與水平面平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合理、自動化程度高,能有效對轉子進行修復校直,校直過程穩定、調節能力強且校直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校直模具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校直機架1、搬運機械手11、轉子定位臺2、校直模具3、下模31、上模32、芯桿41、絲桿電機421、滑座422、桿夾持座43、定位板44、轉桿電機45、轉子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如圖1至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電機轉子校直裝置,包括校直機架1及用于將轉子運送到校直機架上的搬運機械手11,所述校直機架上設有轉子定位臺2、校直模具3及轉子帶動裝置,轉子帶動裝置包括用于伸入轉子孔內的芯桿41、用于帶動芯桿轉動的轉桿電機45及用于帶動轉桿電機和芯桿共同移動的水平帶動機構,校直模具包括下模31及可相對下模上下移動的上模32,上模內設有轉子上半孔,下模內設有轉子下半孔,上模與下模在合模狀態下:上半孔與下半孔共同構成轉子修型孔,轉子修型孔內徑與轉子外徑對應。下模可以直接固定在校直機架上。
所述水平帶動機構包括絲桿電機421及與絲桿電機同軸連接的帶動絲桿,帶動絲桿上設有與帶動絲桿螺紋配合的滑座422,滑座與校直機架滑動配合,滑座的可滑動方向與轉子修型孔軸線平行,轉桿電機和芯桿均設置在滑座上,芯桿與轉子修型孔同軸。本實施例通過絲桿機構來實現滑座的移動(也可替換為其它移動機構,如伺服缸等),從而帶動轉桿電機和芯桿一起移動,芯桿移動可以伸入轉子的轉子孔(即中心孔)內,并與轉子直接互相卡接(芯桿伸入轉子孔后,不是間隙配合,而是互相卡住)。
所述芯桿固定在一桿夾持座43上,桿夾持座與轉桿電機的輸出軸連接且芯桿與轉桿電機的輸出軸同軸。芯桿由轉桿電機帶動旋轉,由于芯桿與轉子是連接(卡接)的,因此轉子也被帶動旋轉。
所述轉桿電機為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伺服電機、步進電機等各種能夠控制旋轉角度的電機均可以采用。
所述轉子定位臺包括平臺板及設置在平臺板上的V型槽,V型槽具有兩個槽面及一個槽口,V型槽的長度方向與兩個槽面的交線平行,在V型槽的長度方向上,V型槽兩端向外延伸并貫穿平臺板。轉子平放在V型槽中(轉子軸線與水平面平行),定位穩定,更利于塞入芯桿等操作的進行。
所述校直機架上設有定位板44及用于帶動定位板移動的移板氣缸,定位板具有用于接觸轉子一個端面的定位板面,定位板面與轉子修型孔軸線垂直,定位板處在校直模具與滑座之間。所述定位板與移板氣缸的活塞桿連接,移板氣缸的活塞桿的可伸縮方向與水平面平行。定位板可以直接與移板氣缸的活塞桿連接,也可以通過各種常規的連接件與移板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只要能讓定位板移動即可。定位板可以作為定位基準,讓置入V型槽中的轉子的一端接觸到定位板,從而實現準確定位,并且此時無需其它固定結構,就能進行芯桿塞入的操作(轉子一端被定位板頂住,不會移動)。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搬運機械手將轉子5從上一工位運送至V型槽,在V型槽內的轉子軸線與水平面平行,且轉子一端接觸定位板。絲桿電機工作,移動滑座從而帶動芯桿向著轉子移動并伸入轉子的轉子孔內,直至芯桿接觸定位板,此時芯桿完全卡在轉子孔中。隨后移板氣缸帶動定位板離開,絲桿電機繼續工作,滑座繼續移動從而帶動芯桿及轉子一起繼續移動,使轉子完全伸入上模和下模之間,轉子與轉子下半孔接觸。上模開始下降(上模可以通過任意常規的升降機構來帶動升降,如油缸、氣缸),直至合模,由于轉子修型孔內徑與轉子外徑對應,因此每一次合模就完成了一次校直整形。繼而上模提起,轉桿電機帶動芯桿轉動一定角度(如30度)并停止,然后再進行一次合模,以此類推,數次轉子轉動并合模后,可以全方位對轉子實現校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