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工程用具領域,具體說是一種電纜布線用端部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電纜的布線的施工需要借助人力或脫引車將成盤的電纜布成線狀,在變電站工程施工中發現,電纜放線時存在一些技術缺陷,如,采用傳統方法放線,需要將電纜盤平放在地上,繞著線盤一圈一圈放出去,放出的電纜會擰勁,如果不反著電纜纏繞的方向“破勁”會造成線芯和外皮損傷,電纜易出現打死彎的現象,嚴重影響電纜的使用壽命,而且擰勁的電纜敷設在電纜支架上,很難理順平整,也會造成施工工藝不美觀。當放線長度較長時,因放線擰勁而造成的電纜長度的誤差增大,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申請人結合現有的技術缺陷,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并提供了一種電纜拖引端的電纜固定裝置,以解決上述施工的技術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種電纜布線用端部固定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包括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為U型,該固定架的右端設有固定環、左端通過轉軸連接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內部通過多個軸承連接有內管,所述內管的內部設有兩個對稱的塞緊片,所述塞緊片貫穿內管并伸出該內管的兩端。
所述兩個塞緊片閉合后成管狀,且每個塞緊片包括連接片、焊接在連接片左端的凸出擋片和焊接在該連接片右端的卡片,所述兩個卡片閉合后成圓臺型。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避免了電纜擰勁而造成的線芯和外皮損傷,降低了電纜布線長度的誤差,節省了材料,提高了施工質量和效率。
附圖說明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塞緊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架,2、固定環,3、轉軸,4、外管,5、軸承,6、內管,7、塞緊片,71、連接片,72、擋片,73、卡片。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為U型,該固定架1的右端設有固定環2、左端通過轉軸3連接有外管4,所述外管4的內部通過多個軸承5連接有內管6,所述內管6的內部設有兩個對稱的塞緊片7,所述 塞緊片7貫穿內管6并伸出該內管6的兩端。
所述兩個塞緊片7閉合后成管狀,且每個塞緊片7包括連接片71、焊接在連接片71左端的凸出擋片72和焊接在該連接片71右端的卡片73,所述兩個卡片73閉合后成圓臺型。
工作原理:將電纜從擋片72的一端穿過內管6,并延伸出卡片73;將擋片72向左拉緊,并利用卡片73將電纜的端部固定在內管6內;然后通過固定環2將該裝置固定在拖引車上,拖引即可;隨著拖引的距離增大,電纜自身的擰緊也增大,軸承5的設置可使電纜不斷的旋轉,避免了因自身扭轉導致電纜的損壞和降低施工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