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緩沖結構的馬達支架。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在應用較為廣泛的轉輪濕熱交換器的風機中,轉動的轉輪是核心部件。整個轉輪的傳動系統(tǒng)由電動馬達、馬達支架、皮帶、皮帶盤、以及圓形轉輪組成。馬達支架將馬達固定在殼體上,安裝在馬達上的皮帶盤,帶動皮帶從而驅動轉輪旋轉。
通常,馬達支架與殼體為剛性連接,如果由于轉輪本身的圓度誤差,皮帶運行時會存在或松或緊的現(xiàn)象,進而產(chǎn)生轉輪震動、較大噪音、皮帶振動、容易磨損、脫落、整個設備損壞報廢等隱患,影響了整個產(chǎn)品的質量、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具有緩沖結構的馬達支架,其至少具有結構簡單、裝卸方便、減小振動、降低噪音、防止皮帶抱死、提高設備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等優(yōu)點。
具體實用新型內容如下:
一種具有緩沖結構的馬達支架,它包括與馬達外殼連接的第一支架組件、與殼體連接的第二支架組件、設在第一支架組件和第二支架組件之間的彈性緩沖體,第一支架組件和第二支架組件活動聯(lián)接。
作為一優(yōu)選技術實施方案,所述第一支架組件包括與馬達外殼剛性連接的第一支撐體、同時與第一支撐體和彈性緩沖體連接的第二支撐體。
作為一優(yōu)選技術實施方案,所述第二支架組件包括與殼體剛性連接的第三支撐體、同時與第二支撐體和彈性緩沖體連接的第四支撐體。
進一步地,所述第四支撐體其中一個末端與殼體剛性連接,第四支撐體呈“幾”字型貫穿彈性緩沖體內部,其另一末端與第三支撐體連接。
作為一優(yōu)選技術實施方案,所述第二支撐體將彈性緩沖體局部包裹。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分別與馬達外殼和其他工作殼體上連接的第一支架組件和第二支架組件,并在第一、第二支架組件之間設有彈性緩沖體,以達到減震緩沖效果,來減少振動、降低噪音。提高了設備的質量、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側視結構及局部剖面圖;
圖2是圖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馬達外殼;2、殼體;3、彈性緩沖體;4、第一支撐體;5、第二支撐體;6、第三支撐體;7、第四支撐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具有緩沖結構的馬達支架,它包括與馬達外殼1連接的第一支架組件、與殼體2連接的第二支架組件、設在第一支架組件和第二支架組件之間的彈性緩沖體3,第一支架組件和第二支架組件活動聯(lián)接。
所述殼體2為需要安裝馬達的其他機構的外殼,為泛指不涉及具體。
作為一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第一支架組件包括與馬達外殼1剛性連接的第一支撐體4、同時與第一支撐體4和彈性緩沖體3連接的第二支撐體5。
作為一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第二支架組件包括與殼體2剛性連接的第三支撐體6、同時與第二支撐體5和彈性緩沖體3連接的第四支撐體7。
進一步地,所述第四支撐體7其中一個末端與殼體2剛性連接,第四支撐體7呈“幾”字型貫穿彈性緩沖體3內部,其另一末端與第三支撐體6連接。
作為一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第二支撐體5將彈性緩沖體3局部包裹。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列的具體包裹有彈性緩沖體的第一支架組件和第二支架組件的具體實施案例及形狀和相互間的連接關系,僅作為一案例提出,實踐中可變換多種連接方式,同樣可以達到緩沖效果。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