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包含第一電路及多個第二電路,該第一電路具有第一傳送器及第一接收器,該第一傳送器具有第一交叉偶合電路,使得該第一傳送器可輸出無相位差的差動信號至該第二接收器,該第一接收器具有第一運算放大器及第二運算放大器,使得該第一接收器可將接收的信號降壓,各該第二電路具有第二傳送器及第二接收器,該第二傳送器具有第二交叉偶合電路,使得該第一傳送器可輸出無相位差的差動信號至該第一接收器,該第二接收器具有第三運算放大器及第四運算放大器,使得該第二接收器可將接收的信號降壓。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可有效地避免接收器接收過大電壓而燒毀,而傳送器借由交叉偶合電路使得傳送速率增快。
【專利說明】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池管理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
【背景技術】
[0002]請參閱中國臺灣新型專利申請第100218018號“電源管理系統”,該電源管理系統包括多個電池、一個電池檢測單元與至少一個調整單元。其中,電池檢測單元耦接多個電池,且其電池檢測單元包括信號處理器與感應電阻。其中,信號處理器以通過感應電阻的電流方向導致該感應電阻兩端的電壓差,判斷多個電池的電量增減,并根據多個電池的相鄰兩電池的電壓差與參考電壓的比較結果回應輸出調整信號。各調整單元,分別耦接至電池檢測單元與多個電池的兩相鄰電池的中間,接收調整信號以調整多個電池的相鄰兩電池的電壓差,但現有習知的電源管理系統并無抵抗高壓的設計,若發生高壓故障時,該電源管理系統會因通過電流過大而燒毀。
[0003]有鑒于上述現有的電源管理系統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電源管理系統,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過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電池管理系統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設置于電池模塊內的傳送器及接收器,接收器以電阻分壓的方式可避免接收器接收過大電壓而燒毀,而傳送器借由交叉偶合電路使得傳送速率增快。
[0005]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包含第一電路及多個第二電路,該第一電路,設置于第一電池模塊內,并具有第一傳送器及第一接收器,該第一傳送器具有第一差動對、第一交叉偶合電路、第一輸出端及第二輸出端,該第一交叉偶合電路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對,該第一輸出端及該第二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對及該第一交叉偶合電路,該第一接收器具有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第一運算放大器、第二運算放大器及第一比較器,該第一運算放大器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電性連接該第一接收端及該第二接收端,該第一比較器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各該第二電路分別設置于各第二電池模塊內,并具有第二傳送器及第二接收器,該第二接收器具有第三接收端、第四接收端、第三運算放大器、第四運算放大器及第二比較器,該第三接收端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出端,該第四接收端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出端,該第三運算放大器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電性連接該第三接收端及該第四接收端,該第二比較器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該第二傳送器具有第二差動對、第二交叉偶合電路、第三輸出端及第四輸出端,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對,該第三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對、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及該第一接收端,該第四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對、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及該第二接收端。本發明借由該第一電路的該第一傳送器及該第一接收與該第二電路的該第二傳送器及該第二接收器,使得該第一電路及該第二電路可互相快速地傳送及接收數據,可避免每一個電池模塊中的量測單元與控制單元因信號電位差異而無法進行溝通,而傳送速率可達2Mbps,且本發明的架構可適用于電池模塊的電壓在15?34V的范圍。
[0006]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0007]前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中該第一傳送器的該第一差動對具有第一差動晶體管及第二差動晶體管,該第一交叉偶合電路具有第三晶體管及第四晶體管,該第三晶體管的漏極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四晶體管的柵極端及該第一輸出端,該第四晶體管的漏極端電性連接第二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三晶體管的柵極端及該第二輸出端。
[0008]前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中該第一傳送器另具有第一緩沖器及第二緩沖器,該第一緩沖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三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一緩沖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出端,該第二緩沖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四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二緩沖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出端。
[0009]前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中該第一傳送器另具有第一晶體管及第二晶體管,該第一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一晶體管的柵極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三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二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二晶體管的柵極端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四晶體管的漏極端。
[0010]前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中該第一接收器另具有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一回授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及第二回授電阻,該第一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一接收端及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該第二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二接收端及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三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一回授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及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該第四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二接收端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該第五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一接收端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六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二回授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該第一比較器的二輸入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
[0011]前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中該第二傳送器的該第二差動對具有第三差動晶體管及第四差動晶體管,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具有第七晶體管及第八晶體管,該第七晶體管的漏極端電性連接該第三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八晶體管的柵極端及該第三輸出端,該第八晶體管的漏極端電性連接第四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七晶體管的柵極端及該第四輸出端。
[0012]前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中該第二傳送器另具有第三緩沖器及第四緩沖器,該第三緩沖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該第三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七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三緩沖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三輸出端,該第四緩沖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該第四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八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四緩沖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四輸出端。[0013]前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中該第二傳送器另具有第五晶體管及第六晶體管,該第五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五晶體管的柵極端電性連接該第三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七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六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六晶體管的柵極端電性連接該第四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八晶體管的漏極端。
[0014]前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中該第二接收器另具有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三回授電阻、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第十二電阻及第四回授電阻,該第七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三接收端及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該第八電阻電性連接該第四接收端及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九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三回授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及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該第十電阻電性連接該第四接收端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該第十一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三接收端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十二電阻電性連接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四回授電阻電性連接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該第二比較器的二輸入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
[0015]前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中該第二電路另具有第三傳送器及第三接收器,該第三接收器電性連接另一個第二電路的該第二傳送器,該第三傳送器電性連接另一個第二電路的該第二接收器,該電池管理系統更包括多個量測單元與多個控制單元,該一個量測單元與該一個控制單元個別設置于該每一個第二電池模塊內,各該量測單元輸出信號給該第二傳送器及第三傳送器,且各該控制單元接收該第二接收器及第三接收器所輸出的信號,借由該量測單元與控制單元,上述第二電路的任一者的數據傳送至其他任一者。
[0016]綜上所述,本發明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具有傳送速率增快,且不易受電流過大而燒毀等優點。本發明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并具有明顯的積極效果,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0017]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一種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的方框示意圖。
[0019]圖2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第一傳送器的電路圖。
[0020]圖3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第一接收器的電路圖。
[0021]圖4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第二傳送器的電路圖。
[0022]圖5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第二接收器的電路圖。
[0023]【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24]100: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 110:第一電路
[0025]120:第二電路130:第一傳送器
[0026]130a:第一輸出端130b:第二輸出端
[0027]131:第一差動對131a:第一差動晶體管
[0028]131b:第二差動晶體管131c:漏極端[0029]131d:柵極端131e:漏極端
[0030]131f:柵極端132:第一交叉偶合電路
[0031]132a:第三晶體管132b:第四晶體管
[0032]132c:漏極端132d:柵極端
[0033]132e:漏極端132f:柵極端
[0034]133:第一緩沖器133a:輸入端
[0035]133b:輸出端134:第二緩沖器
[0036]134a:輸人端134b:輸出端
[0037]135:第一晶體管135a:漏極端
[0038]135b:柵極端136:第二晶體管
[0039]136a:漏極端136b:柵極端
[0040]140:第一 接收器140a:第一接收端
[0041]140b:第二接收端141:第一運算放大器
[0042]141a:負極端141b:極端
[0043]141c:輸出端142:第二運算放大器
[0044]142a:負極端142b:極端
[0045]142c:輸出端143a:第一電阻
[0046]143b:第二電阻143c:第三電阻
[0047]144:第一回授電阻145a:第四電阻
[0048]145b:第五電阻145c:第六電阻
[0049]146:第二回授電阻147:第一比較器
[0050]147a:輸入端150:第二傳送器
[0051]150a:第三輸出端150b:第四輸出端
[0052]151:第二差動對151a:第三差動晶體管
[0053]151b:第四差動晶體管151c:漏極端
[0054]151d:柵極端151e:漏極端
[0055]151f:柵極端152:第二交叉偶合電路
[0056]152a:第七晶體管152b:第八晶體管
[0057]152c:漏極端152d:柵極端
[0058]152e:漏極端152f:柵極端
[0059]153:第三緩沖器153a:輸入端
[0060]153b:輸出端154:第四緩沖器
[0061]154a:輸入端154b:輸出端
[0062]155:第五晶體管155a:漏極端
[0063]155b:柵極端156:第六晶體管
[0064]156a:漏極端156b:柵極端
[0065]160:第二接收器160a:第三接收端
[0066]160b:第四接收端161:第三運算放大器
[0067]161a:負極端161b:正極端[0068]161c:輸出端162:第四運算放大器
[0069]162a:負極端162b:極端
[0070]162c:輸出端163a:第七電阻
[0071]163b:第八電阻163c:第九電阻
[0072]164:第三回授電阻165a:第十電阻
[0073]165b:第十一電阻165c:第十二電阻
[0074]166:第四回授電阻167:第二比較器
[0075]167a:輸入端170:第三傳送器
[0076]180:第三接收器Al:量測單元
[0077]A2:量測單元B1:控制單元
[0078]B2:控制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0079]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0080]請參閱圖1,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一種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100包含第一電路110及多個第二電路120。該第一電路110設置于第一電池模塊(圖未不)內,并具有第一傳送器130及第一接收器140。各該第二電路120分別設置于各個第二電池模塊(圖未示)內,并具有第二傳送器150及第二接收器160。該第二接收器160電性連接該第一傳送器130,該第二傳送器150電性連接該第一接收器140。該第一電路110及該第二電路120可互相傳輸數據,例如電壓信號。
[0081]該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100更包括量測單元Al與控制單元BI,該量測單元Al及該控制單元BI設置于該第一電池模塊內。該量測單元Al輸出信號給該第一傳送器130,且該控制單元BI接收該第一接收器140所輸出的信號。
[0082]請參閱圖2,該第一電路110的該第一傳送器130具有第一輸出端130a、第二輸出端130b、第一差動對131、第一交叉偶合電路(cross-coupledcircuit) 132、第一緩沖器133、第二緩沖器134、第一晶體管135及第二晶體管136,該第一交叉偶合電路132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對131,該第一輸出端130a及該第二輸出端130b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對131及該第一交叉偶合電路132,該第一差動對131具有第一差動晶體管131a及第二差動晶體管131b,該第一交叉偶合電路132具有第三晶體管132a及第四晶體管132b,該第三晶體管132a的漏極端132c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晶體管131a的漏極端131c、該第四晶體管132b的柵極端132f及該第一輸出端130a,該第四晶體管132b的漏極端132e電性連接第二差動晶體管131b的漏極端131e、該第三晶體管132a的柵極端132d及該第二輸出端130b。當該第一差動晶體管131a的柵極端131d的電壓及該第二差動晶體管131b的柵極端131f的電壓相異時,流經該第一差動晶體管131a的電流及流經該第二差動晶體管131b的電流產生改變,因此,借由該第一交叉偶合電路132,該第一差動晶體管131a的漏極端131c的電壓及該第二差動晶體管131b 的漏極端131e的電壓會快速改變為高電位或低電位,而由該第一輸出端130a及該第二輸出端130b輸出一組無相位差的差動信號。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緩沖器133的輸入端133a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晶體管131a的漏極端131c及該第三晶體管132a的漏極端132c,該第一緩沖器133的輸出端133b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出端130a,該第二緩沖器134的輸入端134a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晶體管131b的漏極端131e及該第四晶體管132b的漏極端132e,該第二緩沖器134的輸出端134b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出端130b,該第一晶體管135的漏極端135a及該第一晶體管135的柵極端135b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晶體管131a的漏極端131c及該第三晶體管132a的漏極端132c,該第二晶體管136的漏極端136a及該第二晶體管136的柵極端136b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晶體管131b的漏極端131e及該第四晶體管132b的漏極端132e。該第一晶體管135、該第二晶體管136、該第一緩沖器133及該第二緩沖器134可使該第一輸出端130a的電壓及該第二輸出端130b的電壓更快速的升高或下降至高電位或低電位。
[0083]請參閱圖3,該第一電路110的該第一接收器140具有第一接收端140a、第二接收端140b、第一運算放大器141、第二運算放大器142、第一電阻143a、第二電阻143b、第三電阻143c、第一回授電阻144、第四電阻145a、第五電阻145b、第六電阻145c、第二回授電阻146及第一比較器147,該第一運算放大器141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142電性連接該第一接收端140a及該第二接收端140b,該第一比較器147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141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142。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電阻143a電性連接該第一接收端140a及該第一運算放大器141的負極端141a,該第二電阻143b電性連接該第二接收端140b及該第一運算放大器141的正極端141b,該第三電阻143c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141的正極端141b,該第一回授電阻144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141的負極端141a及該第一運算放大器141的輸出端141c,該第四電阻145a電性連接該第二接收端140b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142的負極端142a,該第五電阻145b電性連接該第一接收端140a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142的正極端142b,該第六電阻145c電性連接該第二運算放大器142的正極端142b,該第二回授電阻146電性連接該第二運算放大器142的負極端142a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142的輸出端142c,該第一比較器147的二輸入端147a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141的輸出端141c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142的輸出端142c。由于相異的電池模塊的電路之間并不共地,在相異的電池模塊的電路之間傳送數據會有電位差的問題存在,因此該第一接收器140借由該第一運算放大器141、該第一電阻143a、該第二電阻143b、該第三電阻143c、該第一回授電阻144、該第二運算放大器142、該第四電阻145a、該第五電阻145b、該第六電阻145c及該第二回授電阻146,將該第一接收端140a及該第二接收端140b所接收到的電壓信號降壓,再由該第一比較器147輸出所需的信號。
[0084]請參閱圖4,各該第二電路120的該第二傳送器150具有第三輸出端150a、第四輸出端150b、第二差動對151、第二交叉偶合電路152、第三緩沖器153、第四緩沖器154、第五晶體管155及第六晶體管156,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152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對151,該第三輸出端150a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對151、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152及該第一接收端140a,該第四輸出端150b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對151、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152及該第二接收端140b,該第二傳送器150的該第二差動對151具有第三差動晶體管151a及第四差動晶體管151b,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152具有第七晶體管153a及第八晶體管153b,該第七晶體管153a的漏極端153c電性連接該第三差動晶體管151a的漏極端151c、該第八晶體管153b的柵極端153e及該第三輸出端150a,該第八晶體管153b的漏極端153e電性連接第四差動晶體管151b的漏極端151e、該第七晶體管153a的柵極端153d及該第四輸出端150b。該第三輸出端150a及該第二輸出端150b輸出一組無相位差的差動信號至該第一接收器140的該第一接收端140a及該第二接收端140b。在本實施中,該第三緩沖器153的輸入端153a電性連接該第三差動晶體管151a的漏極端151c及該第七晶體管153a的漏極端153c,該第三緩沖器153的輸出端153b電性連接該第三輸出端150a,該第四緩沖器154的輸入端154a電性連接該第四差動晶體管151b的漏極端151e及該第八晶體管153b的漏極端153e,該第四緩沖器154的輸出端154b電性連接該第四輸出端150b,該第五晶體管155的漏極端155a及該第五晶體管155的柵極端155b電性連接該第三差動晶體管151a的漏極端151c及該第七晶體管153a的漏極端153c,該第六晶體管156的漏極端156a及該第六晶體管156的柵極端156b電性連接該第四差動晶體管151b的漏極端151e及該第八晶體管153b的漏極端153e。該第二傳送器150與該第一傳送器130具有相同功效,該第五晶體管155、該第六晶體管156、該第三緩沖器153及該第四緩沖器154可使該第三輸出端150a的電壓及該第四輸出端150b的電壓更快速的升高或下降至高電位或低電位。
[0085]請參閱圖5,各該第二電路120的該第二接收器160具有第三接收端160a、第四接收端160b、第三運算放大器161、第四運算放大器162、第七電阻163a、第八電阻163b、第九電阻163c、第三回授電阻164、第十電阻165a、第^ 電阻165b、第十二電阻165c、第四回授電阻166及第二比較器167,該第三接收端160a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出端130a,該第四接收端160b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出端130b,該第三運算放大器161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162電性連接該第三接收端160a及該第四接收端160b,以接收該第一輸出端130a及該第二輸出端130b所輸出的差動信號,該第二比較器167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161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162,該第七電阻163a電性連接該第三接收端160a及該第三運算放大器161的負極端162a,該第八電阻163b電性連接該第四接收端160b及該第三運算放大器161的正極端161b,該第九電阻163c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161的正極端161b,該第三回授電阻164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161的負極端161a及該第三運算放大器161的輸出端161c,該第十電阻165a電性連接該第四接收端160b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162的負極端162a,該第十一電阻165b電性連接該第三接收端160a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162的正極端162b,該第十二電阻165c電性連接該第四運算放大器162的正極端162b,該第四回授電阻166電性連接該第四運算放大器162的負極端162a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162的輸出端162c,該第二比較器167的二輸入端167a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161的輸出端161c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162的輸出端162c。該第二接收器160借由該第三運算放大器161、該第七電阻163a、該第八電阻163b、該第九電阻163c、該第三回授電阻164、該第四運算放大器162、該第十電阻165a、該第十一電阻165b、該第十二電阻165c及該第四回授電阻166將該第三接收端160a及該第四接收端160b所接收到的電壓信號降壓,再由該第二比較器167輸出所需的信號,此外,該第一接收器140及該第二接收器160的上述電阻皆為可耐高壓電阻。因此,當該第一接收器140及該第二接收器160發生過壓故障時,可避免第一接收器140及該第二接收器160燒毀。
[0086]請再參閱圖1,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電路120另具有第三傳送器170及第三接收器180,該第三接收器180電性連接另一個第二電路120的該第二傳送器150,該第三傳送器170電性連接另一個第二電路120的該第二接收器160,以使該第二電路120與另一個第二電路120互相傳送數據,例如電壓信號。
[0087]電池管理系統更包括多個量測單元A2與多個控制單元B2,該一個量測單元A2與該一個控制單元B2個別設置于該每一個第二電池模塊內。各該量測單元A2輸出信號給該第二傳送器150及第三傳送器170,且各該控制單元B2接收該第二接收器160及第三接收器180所輸出的信號。借由該量測單元A2與控制單元B2,上述第二電路120的任一者的數據可傳送至其他任一者。
[0088]本發明借由該第一電路110的該第一傳送器130及該第一接收140與該第二電路120的該第二傳送器150及該第二接收器160,使得該第一電路110及該第二電路120可互相快速地傳送及接收數據,可避免每一個電池模塊中的量測單元與控制單元因信號電位差異而無法進行溝通,而傳送速率可達2Mbps,且本發明的架構可適用于電池模塊的電壓在15?34V的范圍。
[0089]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第一電路,設置于第一電池模塊內,并包括: 第一傳送器,其包括第一差動對、第一交叉偶合電路、第一輸出端及第二輸出端,該第一交叉偶合電路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對,該第一輸出端及該第二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對及該第一交叉偶合電路;以及 第一接收器,其包括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第一運算放大器、第二運算放大器及第一比較器,該第一運算放大器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電性連接該第一接收端及該第二接收端,該第一比較器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以及多個第二電路,分別設置于多個第二電池模塊內,各該第二電路包括: 第二接收器,其包括第三接收端、第四接收端、第三運算放大器、第四運算放大器及第二比較器,該第三接收端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出端,該第四接收端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出端,該第三運算放大器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電性連接該第三接收端及該第四接收端,該第二比較器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以及 第二傳送器具有第二差動對、第二交叉偶合電路、第三輸出端及第四輸出端,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對,該第三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對、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及該第一接收端,該第四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對、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及該第二接收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傳送器的該第一差動對具有第一差動晶體管及第二差動晶體管,該第一交叉偶合電路具有第三晶體管及第四晶體管,該第三晶體管的漏極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四晶體管的柵極端及該第一輸出端,該第四晶體管的漏極端電性連接第二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三晶體管的柵極端及該第二輸出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傳送器另具有第一緩沖器及第二緩沖器,該第一緩沖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三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一緩沖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出端,該第二緩沖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四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二緩沖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出端。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傳送器另具有第一晶體管及第二晶體管,該第一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一晶體管的柵極端電性連接該第一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三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二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二晶體管的柵極端電性連接該第二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四晶體管的漏極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接收器另具有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一回授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及第二回授電阻,該第一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一接收端及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該第二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二接 收端及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三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一回授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及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該第四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二接收端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該第五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一接收端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六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二回授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該第一比較器的二輸入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及該第二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傳送器的該第二差動對具有第三差動晶體管及第四差動晶體管,該第二交叉偶合電路具有第七晶體管及第八晶體管,該第七晶體管的漏極端電性連接該第三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八晶體管的柵極端及該第三輸出端,該第八晶體管的漏極端電性連接第四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七晶體管的柵極端及該第四輸出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傳送器另具有第三緩沖器及第四緩沖器,該第三緩沖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該第三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七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三緩沖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三輸出端,該第四緩沖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該第四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八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四緩沖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第四輸出端。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傳送器另具有第五晶體管及第六晶體管,該第五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五晶體管的柵極端電性連接該第三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七晶體管的漏極端,該第六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六晶體管的柵極端電性連接該第四差動晶體管的漏極端及該第八晶體管的漏極端。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接收器另具有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三回授電阻、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第十二電阻及第四回授電阻,該第七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三接收端及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該第八電阻電性連接該第四接收端及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九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三回授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及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該第十電阻電性連接該第四接收端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該第十一電阻電性連接該第三接收端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十二電阻電性連接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正極端,該第四回授電阻電性連接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負極端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該第二比較器的二輸入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三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及該第四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
10.根據權利要求1項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的傳送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電路另具有第三傳送器及第三接收器,該第三接收器電性連接另一個第二電路的該第二傳送器,該第三傳送器電性連接另一 個第二電路的該第二接收器,該電池管理系統更包括多個量測單元與多個控制單元,該一個量測單元與該一個控制單元個別設置于該每一個第二電池模塊內,各該量測單元輸出信號給該第二傳送器及第三傳送器,且各該控制單元接收該第二接收器及第三接收器所輸出的信號,借由該量測單元與控制單元,上述第二電路的任一者的數據傳送至其他任一者。
【文檔編號】H03K19/0175GK103904704SQ201210573040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5日
【發明者】王朝欽, 阮俊穎, 李杰俊, 陳致霖 申請人: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