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顯示,尤其涉及一種發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1、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英文縮寫為led)技術發展了近三十年,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展,例如,其可以應用于顯示領域,用作顯示裝置的背光源或用作led顯示屏。隨著技術的發展,次毫米發光二極管(mini?light?emitting?diode,英文縮寫為mini?led)逐漸成為顯示技術領域中的一個研究熱點。例如,mini?led可以用于液晶顯示裝置中的發光模組中,作為發光模組的發光元件。這樣,通過利用mini?led的優點,所述發光模組可以實現厚度薄、分區調光、快速響應、結構簡單和壽命長等優點。
2、在本部分中公開的以上信息僅用于對本公開的發明構思的背景的理解,因此,以上信息可包含不構成現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至少一個方面,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一種發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2、在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發光模組,包括:
3、背框;
4、第一襯底;
5、設置在所述第一襯底上的電子元件陣列,所述電子元件陣列包括多個電子元件;
6、設置在所述第一襯底上且覆蓋所述電子元件的封裝層,其中,所述第一襯底的材料為有機材料;
7、所述發光模組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襯底和所述電子元件陣列之間的多個膜層,所述多個膜層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襯底上的第一導電層;位于所述第一導電層遠離所述第一襯底一側的第一平坦層。
8、根據一些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發光模組還包括多個放氣孔,所述多個放氣孔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層遠離所述第一襯底的一側,所述多個放氣孔分別暴露所述第一平坦層的一部分。
9、根據一些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襯底直接連接在所述背框上。
10、根據一些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發光模組還粘結部,所述粘結部設置在所述背框與所述第一襯底之間,所述粘結部包括面向所述背框的第一表面和面向所述第一襯底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對設置,所述背框與所述粘結部的第一表面直接接觸,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粘結部的第二表面直接接觸。
11、根據一些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封裝層包括平坦的上表面。
12、根據一些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封裝層包括多個透明保護結構,所述透明保護結構具有彎曲的上表面。
13、根據一些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封裝層包括多個透明保護結構,所述透明保護結構具有彎曲的上表面和凹槽。
14、根據一些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層包括金屬疊層;和/或,
15、所述第一導電層的厚度在1.5微米至7微米的范圍內。
16、根據一些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發光模組還包括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層遠離所述第一襯底的一側,所述第二導電層包括金屬疊層,所述金屬疊層中的遠離所述第一襯底的膜層材料包括防氧化的金屬或者合金材料。
17、根據一些示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層包括monb/cu/monb或者moniti/cu/moniti的疊層材料;和/或,
18、所述第二導電層包括monb/cu/cuni的疊層材料。
19、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顯示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發光模組。
1.一種發光模組,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發光模組還包括多個放氣孔,所述多個放氣孔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層遠離所述第一襯底的一側,所述多個放氣孔分別暴露所述第一平坦層的一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襯底直接連接在所述背框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發光模組還粘結部,所述粘結部設置在所述背框與所述第一襯底之間,所述粘結部包括面向所述背框的第一表面和面向所述第一襯底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對設置,所述背框與所述粘結部的第一表面直接接觸,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粘結部的第二表面直接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封裝層包括平坦的上表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封裝層包括多個透明保護結構,所述透明保護結構具有彎曲的上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封裝層包括多個透明保護結構,所述透明保護結構具有彎曲的上表面和凹槽。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包括金屬疊層;和/或,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發光模組還包括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層遠離所述第一襯底的一側,所述第二導電層包括金屬疊層,所述金屬疊層中的遠離所述第一襯底的膜層材料包括防氧化的金屬或者合金材料。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包括monb/cu/monb或者moniti/cu/moniti的疊層材料;和/或,
11.一種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顯示裝置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