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氣體傳感器的,具體涉及氣體傳感器封裝結構。
背景技術:
1、氣體傳感器是一種將某種氣體體積分數轉化成對應電信號的轉換器。探測頭通過氣體傳感器對氣體樣品進行調理,通常包括濾除雜質和干擾氣體、干燥或制冷處理儀表顯示部分。
2、封裝前先將傳感單元或傳感系統固定在預封裝結構內部,再對封裝結構進行加工的方法將傳感系統與封裝結構設計為一體式結構,此種方法制造過程復雜,且在封裝完成后傳感系統無法更換,在傳感系統損壞或傳感層使用完全后只能對整體結構進行更換,無法做到只更換內部傳感系統,這樣會導致材料浪費,回收率低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氣體傳感器封裝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導致的上述缺陷。
2、氣體傳感器封裝結構,包括封裝殼體,所述封裝殼體的頂端設置有內牙密封蓋,所述內牙密封蓋的兩側均設置有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對封裝殼體與相應的設備進行定位處理,避免封裝殼體發生漏氣情況,所述封裝殼體的內部設置有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對氣體傳感用的儀器進行定位及調節處理,便于對傳感器進行更換及回收處理。
3、優選的,所述限位機構包括有進氣孔、橫定位塊、側定位架、緊固孔和螺母,所述內牙密封蓋的頂端貫穿開設有進氣孔,所述內牙密封蓋的兩側對稱設置有橫定位塊,所述橫定位塊的頂端連接有側定位架,所述側定位架的底端焊接連接有螺母,所述側定位架的頂端貫穿開設有緊固孔。
4、優選的,所述側定位架通過底端設置的橫定位塊與內牙密封蓋一側連接。
5、優選的,所述調節機構包括有外螺紋管、設備托座、供電線、外牙套管、內密封圈和外凹槽,所述外螺紋管的內部貫穿連接有供電線,所述供電線的輸出端連接有氣體傳感芯片,所述外螺紋管的外側連接有設備托座,所述設備托座的表面開設有外凹槽,所述封裝殼體的頂端連接有外牙套管,所述外牙套管的正上方設置有內密封圈。
6、優選的,所述設備托座通過頂端開設的外凹槽與氣體傳感芯片底端連接。
7、優選的,所述設備托座通過貫穿連接的外螺紋管與內牙密封蓋連接。
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9、1、設備托座與外螺紋管進行穿插連接,對設備托座的間距進行調節,對設備托座的高度進行調節,進而滿足對不同直徑或寬度的封裝殼體進行檢驗及安裝,提升利用外螺紋管對電線或數據線進行穿插連接,在使用過程中,避免電線在連接過程中無法有效的檢修或造成設備漏氣情況,封裝殼體能夠有效的對集成電路芯片以及氣體傳感器芯片進行防護,避免灰塵對其造成影響,同時安裝過程較為便捷。
10、2、操作人員通過側定位架對內牙密封蓋的兩側進行定位處理,在使用過程中使得側定位架與氣體傳感器外殼進行連接及對接處理,并通過螺母與外接用的螺絲進行連接,并對封裝殼體的連接的位置進行調節或組裝,并通過內牙密封蓋對封裝殼體的頂端進行密封,便于對內部的儀器進行更換及拆卸處理,節約設備在回收過程中的成本。
1.氣體傳感器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裝殼體(1),所述封裝殼體(1)的頂端設置有內牙密封蓋(2),所述內牙密封蓋(2)的兩側均設置有限位機構(7),所述限位機構(7)對封裝殼體(1)與相應的設備進行定位處理,避免封裝殼體(1)發生漏氣情況,所述封裝殼體(1)的內部設置有調節機構(9),所述調節機構(9)對氣體傳感用的儀器進行定位及調節處理,便于對傳感器進行更換及回收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體傳感器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機構(7)包括有進氣孔(3)、橫定位塊(4)、側定位架(5)、緊固孔(6)和螺母(8),所述內牙密封蓋(2)的頂端貫穿開設有進氣孔(3),所述內牙密封蓋(2)的兩側對稱設置有橫定位塊(4),所述橫定位塊(4)的頂端連接有側定位架(5),所述側定位架(5)的底端焊接連接有螺母(8),所述側定位架(5)的頂端貫穿開設有緊固孔(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體傳感器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定位架(5)通過底端設置的橫定位塊(4)與內牙密封蓋(2)一側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體傳感器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機構(9)包括有外螺紋管(10)、設備托座(11)、供電線(12)、外牙套管(13)、內密封圈(14)和外凹槽(16),所述外螺紋管(10)的內部貫穿連接有供電線(12),所述供電線(12)的輸出端連接有氣體傳感芯片(15),所述外螺紋管(10)的外側連接有設備托座(11),所述設備托座(11)的表面開設有外凹槽(16),所述封裝殼體(1)的頂端連接有外牙套管(13),所述外牙套管(13)的正上方設置有內密封圈(1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體傳感器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備托座(11)通過頂端開設的外凹槽(16)與氣體傳感芯片(15)底端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體傳感器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備托座(11)通過貫穿連接的外螺紋管(10)與內牙密封蓋(2)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