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移動存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存儲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移動存儲裝置,屬于計算機技術領 域。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信息交互越來越頻繁,目前以閃存(Nand Flash)為存儲 介質的閃存存儲裝置占據了移動存儲市場的主流。傳統閃存存儲裝置,一般由非揮發性記 憶體、閃存控制器及界面所構成,其經由電子計算機透過該界面至處理器進行資料傳輸、讀 寫、刪除其資料。一般市場上常見有USB界面的閃存盤、移動硬盤、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CF卡(Compact Flash)等,對資料保護的密鑰一般為固定值且存儲在非揮 發性記憶體內,因為非揮發性記憶體本身有讀寫次數和使用時間的限制,這樣一旦達到非 揮發性記憶體讀寫使用次數或者使用時間,則存儲在該記憶體的數據存在丟失的可能,并 且存儲容量也會受到記憶體本身容量的限制。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移動存儲技術和移動存儲產品也得到了快速的發 展,而且隨著因特網的日益普及、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人們所要存儲的信息越來越多,存 儲的可靠性也越來越高。傳統閃存存儲裝置只能通過使用更大容量的閃存(Nand Flash) 來增大裝置容量,但同時也帶來了成本的提高。隨著閃存(Nand Flash)制程越來越高,閃 存(Nand Flash)的讀寫次數急劇下降,導致裝置使用壽命也大幅縮短。從而使得傳統閃存 存儲裝置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閃存存儲裝置的存儲容量會受到記憶體本身容量的限制,以 及若使用更大容量的閃存來增大裝置容量,會導致成本的提高和裝置使用壽命縮短的不 足,提供一種可以通過網絡集中存儲的方式,解決存儲容量和壽命等問題的移動存儲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移動存儲裝置包括移動終 端、主機系統和網絡存儲設備,所述移動終端通過物理接口和主機系統相連接,所述主機系 統通過網絡和網絡存儲設備相連接;所述移動終端用于通過主機系統向網絡存儲設備發送 身份認證請求或者對網絡存儲設備進行認證;所述網絡存儲設備用于在對身份認證通過 后,將網絡存儲設備的存儲空間映射到主機系統的存儲空間上,和/或者用于在移動終端 對網絡存儲設備認證通過后,將網絡存儲設備的存儲空間映射到主機系統的存儲空間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移動存儲裝置實現了移動存儲網絡化,解 決了移動存儲裝置容易損壞,容量受限制的問題,且不改變用戶使用習慣,具有較強的實用 性,具備如下優點1、能夠顯著提高移動存儲裝置的容量和使用壽命。2、移動存儲裝置尤其是移動終端不包含閃存器件,價格低廉。3、對比網絡存儲,該移動存儲裝置只需插入移動終端,無需輸入用戶名和口令,方便了用戶使用且不改變用戶使用閃存盤的習慣。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地,上述裝置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微處理器和接口電路,
所述微處理器內存儲有身份認證請求信息或者網絡存儲設備認證請求信息,所述微處理器
和接口電路相連,所述接口電路和主機系統相連。進一步地,上述裝置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微處理器、存儲器和接 口電路,所述存儲器內存儲有身份認證請求信息和/或者網絡存儲設備認證請求信息,所 述存儲器和微處理器相連,所述微處理器和接口電路相連,所述接口電路和主機系統相連。進一步地,上述裝置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網絡存儲設備內存儲有身份認證請 求fe息。進一步地,上述裝置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網絡存儲設備對移動終端發送的身 份認證請求進行認證的方式為口令認證、生物特征認證或者數字證書認證。進一步地,上述裝置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生物特征認證為用戶指紋認證、用戶 虹膜認證或者用戶臉部特征認證。進一步地,上述裝置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網絡存儲設備映射到主機系統的存 儲空間上為網絡存儲設備的全部存儲空間或者部分存儲空間。進一步地,上述裝置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物理接口為USB接口、SD接口、MMC接 口、串口或者SATA接口。進一步地,上述裝置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網絡為互聯網或者局域網。進一步地,上述裝置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主機系統為PC主機、PDA、手機、PMP 或者數碼相框。
圖1為本實用新型移動存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一;圖3為本實用新型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 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本文中,術語“主機系統”是指一切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的主機系 統,其包括但不限于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主機、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碼助理)、手機、PMP、數碼相框等裝置。圖1為本實用新型移動存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所述移動存儲裝置 包括移動終端100、主機系統120和網絡存儲設備110,所述移動終端100通過物理接口和 主機系統120相連接,所述主機系統120通過網絡和網絡存儲設備110相連接。所述移動 終端100用于通過主機系統120向網絡存儲設備110發送身份認證請;所述網絡存儲設備 110用于對移動終端100發送的身份認證請求進行認證,并在認證通過后,將網絡存儲設備 110的存儲空間映射到主機系統120的存儲空間上。[0026]或者,所述移動終端100用于通過主機系統120向網絡存儲設備110發送網絡存 儲設備認證請求,并對網絡存儲設備110發送的身份認證請求進行認證,而且在認證通過 后,將認證通過的信息發送給網絡存儲設備110 ;所述網絡存儲設備110用于對移動終端 100發送的網絡存儲設備認證請求進行認證,并在認證通過后,通過主機系統120向移動終 端100發送身份認證請求,而且在接收移動終端100發送的認證通過信息后,將網絡存儲設 備110的存儲空間映射到主機系統120的存儲空間上。所述網絡存儲設備110對移動終端100發送的身份認證請求進行認證的方式包括 但不限于口令認證、生物特征認證和數字證書認證。所述生物特征認證包括但不限于用戶 指紋認證、用戶虹膜認證和用戶臉部特征認證。所述網絡存儲設備Iio映射到主機系統120 的存儲空間上為網絡存儲設備110的全部存儲空間或者部分存儲空間,供主機系統120讀 寫訪問,主機系統120可以像訪問本地存儲器一樣,對該映射存儲空間進行讀寫。所述物理 接口包括但不限于USB接口、SD接口、MMC接口、串口和SATA接口。所述網絡為互聯網或者 局域網。圖2為本實用新型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一。如圖2所示,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微 處理器200和接口電路210,所述微處理器200內存儲有身份認證請求信息,所述微處理器 200和接口電路210相連,所述接口電路210和主機系統相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微處理 器200內還可以存儲有網絡存儲設備認證請求信息,這樣所述網絡存儲設備內就需要存儲 有身份認證請求信息。圖3為本實用新型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二。如圖3所示,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微 處理器300、存儲器310和接口電路320,所述存儲器310內存儲有身份認證請求信息,所述 存儲器310和微處理器300相連,所述微處理器300和接口電路320相連,所述接口電路 320和主機系統相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微處理器200內還可以存儲有網絡存儲設備認 證請求信息,這樣所述網絡存儲設備內就需要存儲有身份認證請求信息。在實際中,因為有 SoC(片上系統)芯片,該芯片包含了微處理器、存儲器和接口電路,所以實際移動終端產品 可以就是一顆芯片的形式。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 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移動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存儲裝置包括移動終端、主機系統和網絡存儲設備,所述移動終端通過物理接口和主機系統相連接,所述移動終端用于通過主機系統向網絡存儲設備發送身份認證請求或者對網絡存儲設備進行認證;所述主機系統通過網絡和網絡存儲設備相連接,所述網絡存儲設備用于在對身份認證通過后,將網絡存儲設備的存儲空間映射到主機系統的存儲空間上,和/或者用于在移動終端對網絡存儲設備認證通過后,將網絡存儲設備的存儲空間映射到主機系統的存儲空間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微處理器和 接口電路,所述微處理器內存儲有身份認證請求信息或者網絡存儲設備認證請求信息,所 述微處理器和接口電路相連,所述接口電路和主機系統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微處理器、存 儲器和接口電路,所述存儲器內存儲有身份認證請求信息和/或者網絡存儲設備認證請求 信息,所述存儲器和微處理器相連,所述微處理器和接口電路相連,所述接口電路和主機系 統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接口為USB接口、SD接 口、MMC接口、串口或者SATA接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絡為互聯網或者局域網。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存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機系統為PC主機、PDA、 手機、PMP或者數碼相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移動存儲裝置。所述移動存儲裝置包括移動終端、主機系統和網絡存儲設備,所述移動終端通過物理接口和主機系統相連接,所述主機系統通過網絡和網絡存儲設備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移動存儲裝置實現了移動存儲網絡化,解決了移動存儲裝置容易損壞,容量受限制的問題,且不改變用戶使用習慣,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文檔編號H04L29/06GK201690474SQ20102015184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7日
發明者鄒浩 申請人: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