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加工拋光米的方法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04053閱讀:50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加工拋光米的方法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工拋光米的方法和設備,以得到做飯前免淘的無糠米。
背景技術
已知生產無糠谷物的設備,如日本專利3206752號(圖6所示)。這種無糠谷物生產設備由濕加工部分105、混合/攪拌部分110和分離/干燥部分116組成,這些部分基本上水平布置并相互平行。
濕加工部分105包括第一螺旋筒101,第一螺旋軸103(支撐在第一螺旋筒101內旋轉)并帶有攪拌片102,噴嘴104(對進入第一螺旋筒101一端的拋光米噴水)。位于濕加工部分105下的混合/攪拌部分110包括一個第二螺旋筒106(基本上與第一螺旋筒101尺寸相同)和第二螺旋軸108(支撐在第二螺旋筒106內旋轉)并帶有攪拌片107。供應糊狀顆粒料的料斗109連接在第二螺旋筒106的一端。位于混合/攪拌部分110下的分離/干燥部分116包括帶有許多槽縫的篩筒111,位于篩筒111上的進氣口112,套在篩筒111外的筒罩113,與筒罩113底部相連的排氣管114,位于篩筒111末端的出料口115,用來送出加工后的拋光米,即無糠米。
在濕加工部分105內,一定量的拋光米料供入第一螺旋筒101,約為重量5%的水分從噴嘴104以霧狀噴向拋光米料,使水分滲入每粒拋光米表面,軟化粘附在每粒米上的糠。在混合/攪拌部分110內,加濕的拋光米和從料斗109進入的溫度為60℃-120℃的高溫糊狀顆粒料在第二螺旋筒106內進行混合和攪拌。
附在拋光米表面被加入水分軟化的糠,在與高溫顆粒料接觸后立即被膠化,被顆粒料粘住并從每顆拋光米的表面剝離。因為糠3被糊狀顆粒料4緊緊粘住,糠不可能再粘附到米粒表面。
在分離/干燥部分116,進入篩筒111的拋光米和顆粒料,被攪拌使其相互分離。拋光米被來自進氣口112的40℃空氣干燥,以加速拋光米從顆粒料中分離。與顆粒料分離的拋光米從出料口115排出,從篩筒111的槽縫落下的顆粒料,從排氣管114排出。
在上述生產無糠谷物的設備中,附著在被軟化米上的糠被糊狀顆粒料有效地吸附,增加了無糠米的白度,由于在混合/攪拌部分110第二螺旋筒106中的壓力相對較小(例如20gf/cm2),拋光米粒和糊狀顆粒料之間的摩擦力較低,避免了出現糠粉化。然而卻存在一個問題得到的無糠米亮度低。據認為,低亮度是由于無糠米顆粒表面不平坦引起的。由于糠是從米粒表面合縫處微槽上分離出來的,微槽留在顆粒表面形成表面不平坦。因此,光線照射在細微不平處的散射作用,增加了顆粒的白度但降低了其亮度,如圖5所示。
有一種已知拋光米的方法來自日本專利54-13383號。該專利中水以液態、霧氣、蒸汽加入拋光米料,使米粒表面軟化,并對加濕的米攪拌,經過拋光、脫糠、加熱、打磨(通過加濕軟化的米粒之間表面摩擦使米粒表面磨平)的處理,利用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干燥顆粒表面,生產出米粒表面亮的產品。
可是,在這種利用米粒加濕表面之間的摩擦使米粒表面磨平的方法中,因米粒表面的軟化通過加濕進行,如果濕潤不充分,附在米粒表面的糠就不能有效去除,而嵌入顆粒表面的微槽,不能增加白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加工拋光米的方法和設備,能夠有效除去拋光米粒表面的糠,增加米粒白度,還能去除其表面的微槽,磨平米粒表面,從而使米粒表面具有高的亮度。
本發明加工拋光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對拋光米加濕,軟化米粒表面;加濕的拋光米與加熱的糊狀顆粒料(溫度不低于60℃)混合和攪拌,使拋光米粒表面的糠被糊狀顆粒料粘住并剝離;將拋光米從帶有糠的糊狀顆粒料中分離,在去糠后通過除去米粒表面的細微不平處,磨平米粒表面,從而增加米粒表面的亮度。
糊狀顆粒料的粒徑可以為0.5mm-1.7mm,因此附在米粒表面的糠容易被糊狀顆粒料所粘住,與拋光米混合的糊狀顆粒料能夠有效地從拋光米中分離出來。
糊狀顆粒料的濕度可以不大于重量的5%,因此加濕的糠容易被低濕度的糊狀顆粒料粘住。
糊狀顆粒料可以從下列一組中選擇碾磨的小麥,碾磨的大麥,碾磨的小米,碾磨的蕎麥和碾磨的高粱,還可以包括珍珠木薯。這些材料均可食用且價廉易得。
去糠后通過除去細微不平處使顆粒表面磨平的加工過程,優選壓力范圍在40gf/cm2和100gf/cm2之間。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加工拋光米的設備,包括加濕裝置,混合/攪拌裝置及分離/磨平裝置,用于實現上述拋光米加工方法的各個步驟。
加濕裝置可以包括水平放置的螺旋筒,安裝在螺旋筒內可旋轉并帶有攪拌片的螺旋軸,和一個向拋光米料噴水的噴嘴。混合/攪拌裝置可以包括一個水平放置的筒罩,在筒罩內有一個可旋轉、有攪拌板的第一中空攪拌軸,一個顆粒料供應裝置通過中空攪拌軸將糊狀顆粒料供入筒罩。分離/磨平裝置可以包括一個水平放置的多孔壁筒,一個安裝在多孔壁筒內可旋轉的、帶有攪拌板的第二中空攪拌軸,一個將空氣通過中空攪拌軸吹入多孔壁筒的吹氣裝置。
為使設備緊湊,混合/攪拌裝置和分離/磨平裝置可與所述的筒罩、多孔壁筒同軸連接在一直線上,并與所述的第一中空攪拌軸、第二中空攪拌軸連接在同軸延長線上形成一個單元。
分離/磨平裝置在其末端可以有顆粒輸出裝置,在顆粒輸出裝置上有一個用于調節多孔壁筒內壓力的阻力裝置。所選擇的多孔壁筒內的優選壓力范圍在40gf/cm2和100gf/cm2之間。


圖1是當附在米粒表面的糠被顆粒料剝離時加濕軟化的拋光米粒表面的放大圖;圖2是米粒表面去糠后的無糠米放大圖;圖3是在磨平加工后的無糠米粒表面放大圖;
圖4是本發明拋光米加工設備的立剖面圖;圖5是拋光米的顆粒放大圖,顯示顆粒表面細微不平處引起光的散射;圖6是現有技術加工無糠谷物設備的立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首先,參照圖1-3說明本發明方法的原理。
在經過通常的拋光加工后,糠3殘留在有合縫的拋光米粒表面1上。糠3包括在米粒表面1上殘留的糊粉層的一部分糊粉,米粒表面1通過拋光加工后所形成去糠后的一部分糊粉和附著的部分。通過對拋光米粒表面1加濕,米粒表面1上糠的濕度增加,以至糠3隨水分膨脹并軟化,在糠3和米粒表面1之間形成了空隙。
糊狀顆粒料4的溫度不低于60℃(最好的溫度范圍是60℃-120℃),與加濕的米混合并攪拌。米粒表面1的糠3在一接觸到糊狀顆粒料4后,立即受來自糊狀顆粒料4的熱而變為膠狀。在膠狀的糠3和糊狀顆粒料4之間的親和力,不僅通過加熱膠化加強,而且還在糠3和糊狀顆粒料4之間形成了交聯,以至于糠3被糊狀顆粒料4粘住并剝離,如圖1所示。
通過糊狀顆粒料4很容易將糠3剝離而形成米粒表面1,但不造成對米粒表面1的損壞,如圖2所示。除去糠3的拋光米粒從粘著糠3的顆粒料4中分離,這樣就得到了在細小縫隙或凹槽中都沒有糠3的米粒。
可是,雖然糠3從米粒表面1除去,但米粒表面1上仍然殘留部分合縫作為凸起2,在凸起2之間形成細凹槽5,如圖2所示。由于凸起2和細凹槽5的存在,使光照射在米粒表面1上產生散射,降低了米粒表面1的亮度。按照本發明的方法,通過米粒之間的相互摩擦,凸起2被磨到與米粒表面1的凹槽5一樣平,因而具有了高的亮度,如圖3所示。在磨平過程中,相互摩擦的壓力優選為40-100gf/cm2。
作為糊狀顆粒料4所使用的碾磨的米、碾磨的小麥或大麥、碾磨的小米、蕎麥和高粱,其粒度范圍可以在0.5mm-1.7mm的范圍內調整,并干燥至濕度不高于5%。另外,優選使用的顆粒料如珍珠木薯,是將木薯粉經過預膠化、干燥,并形成球狀加工而成的。
用于實施拋光米加工方法的加工設備,將參照圖4進行說明。
拋光米加工設備6包括一個加濕部分7,用于增加拋光米料的濕度,以便將拋光米料的米粒表面的糠軟化;一個混合/攪拌部分8,用來將預加熱的糊狀顆粒料和加濕的拋光米混合并攪拌,以便顆粒料粘住拋光米表面上被軟化的糠;還有一個分離/磨平部分9,用于將加工的拋光米從糊狀顆粒料中分離,并磨平米粒表面。
在這一實施例中,加濕部分7安裝在拋光米加工設備6的最上部,混合/攪拌部分8以及分離/磨平部分9在拋光米加工設備6的中部相互連接并同軸延伸,使得設備緊湊。
加濕部分7、混合/攪拌部分8、分離/磨平部分9也可以分離設置,用適當的送料機連接。另外,在一個拋光米加工設備中,加濕部分7可以安裝在最上端,混合/攪拌部分8可以安裝在中部,分離/磨平部分9可以安裝在最下端。
加濕部分7包括一個水平安裝的螺旋筒10,一個支撐在螺旋筒10中可旋轉的螺旋軸11。一個用于供應拋光米料進入螺旋筒10的供料筒13,安裝在螺旋筒10上面的一端,一個連通管15連接一個在螺旋筒10末端的出口14和在混合/攪拌部分8的最頂端的進口24。
位于供料筒13的下面,螺旋軸11端部帶有螺旋葉片16,在螺旋葉片16中間區域有一些攪拌片17。為了向進入供料筒13的拋光米料噴水,一個噴嘴19直接安裝在供料筒13中,一個電機18用于驅動加料器(圖中未標示)以向供料筒13供應拋光米料。一個固定在螺旋軸11末端的皮帶輪20,通過在機箱22內的皮帶23與電機21連接。
混合/攪拌部分8和分離/磨平部分9同軸安裝在加濕部分7的下面。混合/攪拌部分8由一個在最前端與連通管15連接的筒罩25和一個支撐在筒罩25上可旋轉的中空攪拌軸26組成。中空攪拌軸26的一端部作為顆粒料供應管27,供應管27在其末端隔墻37附近有顆粒料供應孔。一個米粒供料旋轉器29用于供應從進口24填入的米粒,該旋轉器安裝在中空攪拌軸26一端的外部;攪拌平板30固定在供料旋轉器29和中空攪拌軸26末端之間。在供料旋轉器29和攪拌平板30以及筒罩25內表面之間形成一個混合/攪拌室31。
顆粒料供料管33的一端與中空攪拌軸26的最前端相連,另一端與一個吹顆粒料的鼓風機34相連。一個用于供應顆粒料的料斗36連接在顆粒料供料管33上,在顆粒料供料管33的中部有一個調節閥門35,該閥門用于調節進料速率。顆粒料供料管33、鼓風機34、料斗36、調節閥門35組成顆粒料供應裝置。隔墻37在中空攪拌軸26接近中部位置,將中空攪拌軸26的內部空間分成顆粒料供應通道和空氣供應通道。
分離/磨平部分9與混合/攪拌部分8緊連并同軸布置。分離/磨平部分9由一個多孔壁筒39(筒39與筒罩25的末端同軸連接,安裝在機器架38中)和中空攪拌軸26(帶有許多通孔48)的末端部分組成。分離/磨平室40在攪拌軸26的末端和與筒罩25連接的多孔壁筒39的內表面之間形成。
米粒出料裝置43由一個帶有開口41的出料管42組成,在出口斜槽53內,出料裝置43安裝在分離/磨平室40的末端。為了調節分離/磨平室40中的壓力,在出料裝置43上有一個阻力裝置46。阻力裝置46由一個阻力罩44(對從出料管42出來的米粒產生阻力)和一個重砣45(對阻力罩44產生阻力)。分離/磨平室40內部的壓力可以由阻力裝置46在40-100gf/cm2范圍內調節。
用于空氣進入的進氣口47在中空攪拌軸26的末端,在中空攪拌軸26壁上形成許多通孔48與多孔壁筒39相對。用于收集從加工拋光米(無糠米)過程分離出來顆粒料的出料斗49,安裝在多孔壁筒39的下部,并與連接導管50和抽氣扇(未標示)相連。空氣從進氣口47進入中空攪拌軸26,通過通孔48進入分離/磨平室40,穿過多孔壁筒39、出料斗49和連接導管50,直到抽氣扇抽出。
在機箱22中,皮帶輪51安裝在攪拌軸26的一端,并通過皮帶52與電機21相連。
輸送設備具有一個螺旋輸送器54、一個輸送筒55,該裝置安裝在分離/磨平部分9的下部,輸送筒55的最前端與分離/磨平部分9的出口斜槽53相連,輸送筒55的末端與出口56相連。出口56用于輸出加工后的拋光米(無糠米)。在機箱22中,皮帶輪58固定在螺旋軸57的一端,通過皮帶59與電機21相連。
循環裝置60通過管61與連接導管50相連,用于刮送粘接在顆粒料上的糠,并將顆粒料與被刮下的糠通過管62循環進入料斗36,加熱裝置63用于將顆粒料預熱到100℃-120℃。
拋光米加工裝置6的操作如下所述。
預先決定拋光米料(拋光米是通過稻米拋光機拋光白米而得到的)的量,拋光米料通過由電機18驅動的供料裝置,從供料筒13進入螺旋筒10。安裝在進口12附近的噴嘴19噴出的水霧,使約為5%(重量)的水分加到拋光米上,攪拌片17攪拌加濕的拋光米,同時以500rpm旋轉的螺旋葉片16將其送向螺旋筒10的最末端。通過攪拌,水分以噴霧的形式滲透到每顆拋光米表面,使每顆拋光米表面的糠軟化。
然后,拋光米通過出口14從螺旋筒10流出,經出料筒15從進口24進入混合/攪拌部分8的筒罩25,用供料旋轉器29和攪拌平板30進行攪拌。同時,在料斗36中的糊狀顆粒料通過供料閥門35進入供料管33,來自鼓風機34的壓縮空氣也進入供料管33,使糊狀顆粒料進入中空攪拌軸26。由于糊狀顆粒料可以是很小的顆粒(如珍珠木薯,是經淀粉預先膠化并干燥形成球狀而制成的,硬度為2-5kgf/cm2,標準粒度為0.5mm-1.7mm),所以顆粒料通過由來自鼓風機34的空氣輸送。顆粒料通過加熱裝置63預熱到100℃-120℃的高溫,并被送到顆粒料供料管33中。進到中空攪拌軸26的顆粒料被隔墻37阻擋,從通孔28流出,進入混合/攪拌室31。
在加熱裝置63中溫度為100℃-120℃的糊狀顆粒料,在混合/攪拌室31中其溫度降到了60℃-100℃,并與拋光米混合/攪拌。每顆拋光米粒表面上的糠在加濕部分7加濕而被軟化,在與高溫的糊狀顆粒料接觸后立刻被膠化,被糊狀顆粒料粘住并從每粒拋光米的表面剝離。由于糠被顆粒料牢牢地粘住,它不會再回到拋光米顆粒的表面。糠的水分被蒸發,從每顆米粒表面吸收熱量,降低了拋光米顆粒表面的溫度。
拋光米和糊狀顆粒料進入分離/磨平部分9的分離/磨平室40,糊狀顆粒料由通孔經多孔壁筒39落入出料斗49,拋光米粒留在分離/磨平室40被多孔壁筒39阻止,從顆粒料中分離。留在分離/磨平室40的拋光米粒,被攪拌平板30攪拌。同時從進口47進來的空氣通過中空攪拌軸26和通孔48被引入到分離/磨平室40,加速拋光米從顆粒料中分離。
留在分離/磨平室40中的拋光米粒,在40gf/cm2-100gf/cm2壓力范圍下被攪拌平板30攪拌,該壓力范圍是通過出料管42上的阻力裝置46來調節的。通過在合適壓力下對米粒的攪拌,米粒之間的相互摩擦作用,磨去了需要打磨的拋光米每顆米粒表面凸起2。
從出料管42排出的米粒除去了其表面的糠,增加了白度,并且其溝槽凸起也被磨光,具有更高的亮度。
拋光米通過阻力罩44落到出口斜槽53上,由輸送裝置輸送,并從出口56排出。
已知拋光米的加工設備的工藝和產品如圖6所示,本發明的拋光米加工設備如圖4所示,兩者對比如下表1 (米粒與糊狀顆粒料混合的豐度和壓力)

表2 (加工米粒表面的亮度、白度和濁度)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附著在拋光米顆粒表面的糠有效地被去除,增強了所得無糠米的白度,并且米粒表面的微槽被磨平,使其具有更高的亮度。
權利要求
1.一種加工拋光米得到無糠米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a)將拋光米加濕,軟化米粒表面;(b)將糊狀顆粒料加熱到至少60℃,同加濕的拋光米混合、攪拌,使得拋光米表面的糠被糊狀顆粒料粘住并除去;(c)將拋光米從帶有粘著糠的糊狀顆粒料中分離出來,在糠被粘掉后,通過除去米粒表面的細微不平處來增強米粒表面的亮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光米加工方法,其特征是糊狀顆粒料的粒度為0.5mm-1.7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光米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糊狀顆粒料濕度不高于重量的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光米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糊狀顆粒料從下列一組中選擇碾磨的小麥、碾磨的大麥、碾磨的小米、碾磨的蕎麥和碾磨的高粱。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光米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糊狀顆粒料包括珍珠木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光米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c)在40gf/cm2-100gf/cm2的壓力范圍下進行。
7.一種加工拋光米的設備,其特征是包括加濕裝置,使拋光米加濕軟化顆粒表面;混合/攪拌裝置,將加熱到具有溫度不低于60℃的糊狀顆粒料與用所述加濕裝置加濕的拋光米混合攪拌,使附在拋光米顆粒表面的糠被糊狀顆粒料粘住并除去;分離/磨平裝置,將拋光米從帶有粘下的糠的糊狀顆粒料中分離出來,并在去糠后通過消除的米粒表面上的細微不平處,磨平米粒表面,增強米粒表面的亮度。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拋光米加工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的加濕裝置包括一個水平放置的螺旋筒和安裝在螺旋筒中可旋轉的、帶有攪拌片的螺旋軸以及一個向拋光米料噴水的噴嘴;所述的混合/攪拌裝置包括一個水平安裝的筒罩,一個支撐在筒罩內可旋轉帶有攪拌板的第一中空攪拌軸,一個顆粒料供應裝置通過中空攪拌軸將糊狀顆粒料供入筒罩中;所述的分離/磨平裝置包括一個水平安裝的多孔壁筒,一個支撐在多孔壁筒可旋轉帶有攪拌板的第二中空攪拌軸,一個吹氣裝置將空氣通過中空攪拌軸吹入多孔壁筒。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拋光米加工設備,其特征是混合/攪拌裝置和分離/磨平裝置可與所述的筒罩、多孔壁筒同軸連接在一直線上,并與所述的第一中空攪拌軸、第二中空攪拌軸連接在同軸延長線上形成一個單元。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拋光米加工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的分離/磨平裝置在其末端有一個出料裝置,在出料裝置上有一個阻力裝置用于調節多孔壁筒中的壓力。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拋光米加工設備,其特征是多孔壁筒內的壓力為40gf/cm2-100gc/cm2。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加工拋光米的方法和設備,能夠使所加工的拋光米粒表面白度增強,亮度提高。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拋光米加濕,軟化米粒表面,將加熱到60℃以上的糊狀顆粒料與加濕的拋光米混合并攪拌,使米粒表面所附著的糠被糊狀顆粒料粘下并除去,將拋光米從粘著糠的糊狀顆粒料中分離出來,去糠后通過除去表面細微不平處,磨平米粒表面,使米粒表面的亮度增加。本發明加工拋光米的設備包括加濕裝置、混合攪拌裝置和分離/磨平裝置,用于完成上述方法的加工過程。
文檔編號B02B3/00GK1589971SQ03156629
公開日2005年3月9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5日
發明者金本繁晴, 松本伸宏 申請人:株式會社佐竹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县| 建德市| 汉寿县| 五华县| 柳江县| 汶上县| 南陵县| 翁牛特旗| 长宁区| 东乌珠穆沁旗| 连州市| 漳浦县| 呼伦贝尔市| 黔西县| 营山县| 鄱阳县| 万全县| 罗定市| 辛集市| 兴宁市| 永昌县| 大埔县| 青铜峡市| 丰宁| 临泉县| 边坝县| 桦甸市| 锡林浩特市| 赤水市| 大城县| 来凤县| 和硕县| 巴青县| 汾阳市| 全椒县| 遵义市| 镇远县| 南投县| 漠河县| 津市市|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