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拖甘蔗剝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手拖甘蔗剝葉機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機械,特別是甘蔗剝葉機。
技術背景[0002]目前甘蔗機械化作業生產主要在耕整地和運輸,播種、收獲等環節機械化程度 仍然很低,造成甘蔗單產低、生產成本高、勞動強度大和生產效率低下,而其中甘蔗收 獲是勞動強度最大、耗時最長的工序,作業量占到總作業量的55%,特別是剝葉在收獲 工序中占用的時間最長,因此提升剝葉效率是實施機械化的關鍵。目前的甘蔗收割機主 要有整稈聯合式受各界和分段式收割機,整桿聯合式收割機屬于大型機械,對于山區地 貌或復雜地形適應性差,分段式收割機的剝葉裝置剝葉效率不高,而且剝葉不干凈,容 易造成二次作業,影響甘蔗收割效率。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拖甘蔗剝葉機,有效解決甘蔗剝葉不干凈以及剝葉—— 分離——運輸一體化困難的問題。[0004]本實用新型手拖甘蔗剝葉機包括柴油機、變速箱、甘蔗剝葉裝置以及拖卡等, 甘蔗剝葉裝置安裝在手拖上,柴油機通過傳動軸輸入動力到甘蔗剝葉裝置,甘蔗剝葉裝 置的傳動齒輪與傳動軸的傳動齒輪嚙合,甘蔗剝葉裝置由機座、滾筒、弧形剝葉膠片、 傳動裝置、動力機械、離合器、機罩、甘蔗收集箱等組成,采用上下兩排滾筒結構,上 下滾筒之間相互間隔呈品字形,下面一排滾筒固定,上面一排滾筒可以上下調節,當遇 到較彎的甘蔗時往上調,拉開兩滾筒的距離,防止甘蔗折斷;當遇到較難剝的甘蔗時往 下調,增加壓力,甘蔗會脫得更干凈,同時可以通過調節上下滾筒距離,對甘蔗進行斷 尾。[0005]剝葉裝置后面設有簡易甘蔗收集箱,完成甘蔗剝葉后歸堆,甘蔗剝葉機可安裝 在車廂上,以柴油機作動力,通過變速箱、傳動軸連接到剝葉裝置上,組成手扶拖拉機 剝葉機,或安裝在農用汽車上,組成汽車剝葉機等。[0006]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甘蔗剝葉裝置采用弧形膠條做剝葉刀,甘蔗在滾筒中滾動剝 葉同時自轉,并且可以通過調節滾筒壓力實現更好的剝葉效果,甘蔗剝葉裝置安裝在運 輸車輛上,實現了剝葉、分離、運輸一體化。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0008]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甘蔗剝葉裝置結構示意圖。[0009]其中1——柴油機;2——變速箱;3——甘蔗剝葉裝置;4——甘蔗剝葉裝置 傳動齒輪;5——拖卡;6——傳動齒輪;7—一傳動軸;8——萬向節總成;9——變速 箱傳動齒輪;10——傳動鏈;11——弧形剝葉膠片;12——上剝葉滾筒;13——下剝葉滾筒。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所示,手拖甘蔗剝葉機包括柴油機1、變速箱2、甘蔗剝葉裝置3以及拖 卡5等,甘蔗剝葉裝置3安裝在手拖上,柴油機1通過變速箱傳動齒輪9和傳動鏈10、萬 向節總成8以及傳動軸7輸入動力到甘蔗剝葉裝置3的甘蔗剝葉裝置傳動齒輪4,帶動甘 蔗剝葉裝置工作。[0011]如圖2所示,甘蔗剝葉裝置包括機座、滾筒、弧形剝葉膠片11、傳動裝置、剝 葉滾筒、離合器以及甘蔗收集箱等組成,采用上下兩排滾筒結構,弧形剝葉膠片安裝在 剝葉滾筒上,上剝葉滾筒12和下剝葉滾筒13的弧形剝葉膠片弧口相對,上下滾筒之間相 互間隔呈品字形,下面一排滾筒固定,上面一排滾筒可以上下調節,當遇到較彎的甘蔗 時往上調,拉開兩滾筒的距離,防止甘蔗折斷;當遇到較難剝的甘蔗時往下調,增加壓 力,甘蔗會脫得更干凈,同時可以通過調節上下滾筒距離,對甘蔗進行斷尾。[0012]本實用新型的運輸平臺可以是手扶拖拉機或農用運輸車等。
權利要求1.一種手拖甘蔗剝葉機,包括柴油機(1)、變速箱O)、甘蔗剝葉裝置(3)以及拖卡 (5),甘蔗剝葉裝置安裝在手拖上,柴油機通過傳動軸(7)輸入動力到甘蔗剝葉裝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甘蔗剝葉裝置的傳動齒輪(4)與傳動軸的傳動齒輪(6)嚙合,所述甘蔗剝 葉裝置的剝葉膠片(11)采用弧形結構,上剝葉滾筒(12)的弧形剝葉膠片弧口與下剝葉滾 筒(13)的弧形剝葉膠片弧口相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拖甘蔗剝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蔗剝葉裝置的上、 下剝葉滾筒之間的距離是可調節的。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拖甘蔗剝葉機,其特征在于下剝葉滾筒(13)固定,上 剝葉滾筒(12)可以上下調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機械特別是甘蔗剝葉機,包括柴油機、變速箱、甘蔗剝葉裝置以及拖卡等,甘蔗剝葉裝置安裝在手拖上,柴油機通過傳動軸輸入動力到甘蔗剝葉裝置,甘蔗剝葉裝置由機座、滾筒、弧形剝葉膠片、傳動裝置、動力機械、離合器、機罩、甘蔗收集箱等組成,采用上下兩排滾筒結構,上下滾筒之間相互間隔呈品字形,下面一排滾筒固定,上面一排滾筒可以上下調節,當遇到較彎的甘蔗時往上調,拉開兩滾筒的距離,防止甘蔗折斷;當遇到較難剝的甘蔗時往下調,因此具有很好的剝葉效果,同時甘蔗剝葉裝置安裝在運輸車輛上,實現了剝葉、分離、運輸一體化。
文檔編號A01D45/10GK201805722SQ20102051308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日
發明者梁春 申請人: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