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鮑魚,特別涉及一種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
背景技術:
鮑魚屬于軟體動物門(Mollusca)、腹足綱((Gastropoda)、鮑科(Haliotidae),是 一種珍貴海珍品,作為營養價值高的滋補品和調節人體生理機能的食療佳品,鮑魚在國內 外市場需求量極大,因此鮑魚的人工育苗發展迅速。中國專利申請CN201010193416. 1公開了一種高密度鮑魚養殖系統,包括浮筒、浮 動架、漁網、養殖器具,浮筒位于浮動架的下方,漁網位于由浮筒和浮動架所圍成的方形或 矩形的單元漁排框內的海面下方,養殖器具放置于漁網上方的單元漁排框的海域內。該系 統能夠提高鮑魚養殖密度、降低養殖勞動強度,減少養殖人員的使用數量、降低養殖成本。目前,鮑魚的人工育苗技術主要包括人工催產、授精、孵化、附著與變態、稚鮑剝 離與培育。在鮑苗附著與變態時期,為了防止橈足類的大量活動導致附著基上藻類的脫落, 往往需要使用敵百蟲等藥物進行毒殺,而在稚鮑培育期間為了保持較好的養殖水質條件, 往往采取加大流水量,每日至少全量換水一次等措施,并且配合使用抗生素類藥物以預防 病害的發生與流行。較大的換水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較好的水質條件,卻在一定 程度上增加了育苗企業的設備投入與生產費用,盲目使用各種藥物,容易造成鮑苗生長的 生態環境的劇烈變化,影響鮑苗的生長及成活率,同時殘留藥物隨著養殖用水的排放也將 對環境造成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鮑魚人工育苗期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鮑魚人工育 苗的生態調控方法。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1)鮑魚人工育苗用水處理抽取海域清潔無污染的海水,經過砂濾系統進行砂 濾,砂濾后的海水進行沉淀、消毒后進入育苗池;2)鮑魚附著基底棲硅藻的培養在采苗前2個月開始鮑魚附著基表面底棲硅藻的 培養工作,初期接種底棲硅藻,并施加營養鹽,保持微充氣,控制光照強度在1000 2000勒 克斯,每隔7 10天進行倒池,再加入步驟1)處理后的新鮮海水繼續培養底棲硅藻,在采 苗前1周,潑撒EM菌,促使鮑魚附著基表面形成微生物菌群;3)在稚鮑培育階段,每隔10 15天,每立方水體添加2 5g微生態制劑。在步驟1)中,所述砂濾系統由珊瑚砂、活性炭、沸石和生化棉組成。所述消毒可為 紫外線消毒。在步驟幻中,所述營養鹽的組成包括尿素、磷酸二氫鉀、硅酸鈉、檸檬酸鐵等,所 述營養鹽中的摩爾比可為N P Si Fe = (3 5) (0. 5 1) (1 2) (0. 5 1);所述倒池后最好將鮑魚附著基上老化的底棲硅藻洗去;所述EM菌可從水產飼料市場購買,最好稀釋500倍后進行潑散。在步驟幻中,所述微生態制劑由光合細菌、芽孢桿菌、反硝化細菌組成,可購自水 產飼料市場。本發明能夠有效降低鮑魚人工育苗生產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鮑苗成活 率的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由于在鮑魚人工育苗期間采用的育苗用水均經過多級砂濾及消毒,并且附著基 上已大量附著優勢硅藻群和有益微生物菌群,有助于鮑苗的迅速生長,在鮑育苗期間可以 減少甚至完全不依賴抗生素等藥物的使用,確保鮑苗種的質量與安全,育苗成本低。2)在鮑苗培育期間定期添加硅藻接種液和微生態制劑能較好地改善鮑苗生長環 境,提高鮑苗成活率。3)本發明可節約養殖用水,減少養殖廢水對環境的污染。本發明技術方案對操作 者的經驗要求不高,便于掌握與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1)在鮑魚春季育苗期間抽取海域清潔無污染的海水,海水經過由珊瑚砂、活性炭、 沸石和生化棉組成的砂濾池砂濾后進入沉淀池,并經紫外線殺毒后進入育苗池,用于開展
人工育苗工作。2)在采苗前2個月開始附著基表面底棲硅藻的培養工作,附著基選用塑料薄膜, 光照強度控制在2000勒克斯,初期接種高濃度的卵形藻,并施加營養鹽,營養鹽比例為, N P Si Fe = 4 1 1 0. 5,保持微充氣狀態,每隔10天倒池一次,倒池時將附 著基上老化的藻類洗去,加入新鮮的海水繼續培養底棲硅藻。在采苗前1周,均勻潑撒稀釋 500倍的EM菌,促使塑料薄膜表面形成有益微生物菌群。3)在稚鮑培育階段,根據水溫、水質情況,調節光照強度。每隔15天添加底棲硅藻 接種液和微生態制劑。促進稚鮑培育池中底棲硅藻的生長,并形成較為穩定的微生態環境。經過本發明處理后的鮑魚養殖系統養殖的鮑苗成活率高,可減少養殖用水,降低 養殖廢水的排放。實施例21)在鮑魚秋季育苗期間,抽取海域清潔無污染的海水,海水經過由珊瑚砂、活性 炭、沸石和生化棉組成的砂濾池砂濾后進入沉淀池,并經紫外線殺毒后進入育苗池,用于開
展人工育苗工作。2)在采苗前1個月開始附著基底棲硅藻的培養工作,附著基選用塑料薄膜,光 照強度控制在1500勒克斯,初期接種高濃度的卵形藻,并施加營養鹽,營養鹽比例為, N P Si Fe = 4 1 1 0. 5,保持微充氣狀態,每隔10天倒池一次,倒池時將附 著基上老化的藻類洗去,加入新鮮的海水繼續培養底棲硅藻。在采苗前1周,均勻潑撒稀釋 500倍的EM菌,促使塑料薄膜表面形成有益微生物菌群。3)在稚鮑培育階段,根據水溫、水質情況,調節光照強度,光照強度控制在2000勒 克斯。每隔20天添加底棲硅藻接種液和微生態制劑。促進稚鮑培育池中底棲硅藻的生長, 并形成較為穩定的微生態環境。
經過本發明處理后的鮑魚養殖系統養殖的鮑苗成活率高,可減少養殖用水,降低 養殖廢水的排放。
權利要求
1.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1)鮑魚人工育苗用水處理抽取海域清潔無污染的海水,經過砂濾系統進行砂濾,砂 濾后的海水進行沉淀、消毒后進入育苗池;2)鮑魚附著基底棲硅藻的培養在采苗前2個月開始鮑魚附著基表面底棲硅藻的培養 工作,初期接種底棲硅藻,并施加營養鹽,保持微充氣,控制光照強度在1000 2000勒克 斯,每隔7 10天進行倒池,再加入步驟1處理后的新鮮海水繼續培養底棲硅藻,在采苗前 1周,潑撒EM菌,促使鮑魚附著基表面形成微生物菌群;3)在稚鮑培育階段,每隔10 15天,每立方水體添加2 5g微生態制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所述砂 濾系統由珊瑚砂、活性炭、沸石和生化棉組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所述消 毒為紫外線消毒。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幻中, 所述營養鹽的組成包括尿素、磷酸二氫鉀、硅酸鈉、檸檬酸鐵,所述營養鹽中的摩爾比為 N P Si Fe = (3 5) (0. 5 1) (1 2) (0. 5 1)。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營養鹽的組成 包括尿素、磷酸二氫鉀、硅酸鈉、檸檬酸鐵,所述營養鹽中的摩爾比為N P Si Fe = 4 1 1 0. 5。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幻中,所述 倒池后將鮑魚附著基上老化的底棲硅藻洗去。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幻中所述 EM菌從水產飼料市場購買,稀釋500倍使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幻中,所述 微生態制劑由光合細菌、芽孢桿菌、反硝化細菌組成。
全文摘要
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涉及鮑魚,提供一種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包括抽取海域清潔無污染的海水,經過砂濾系統進行砂濾,砂濾后的海水進行沉淀、消毒后進入育苗池;在采苗前2個月開始鮑魚附著基表面底棲硅藻的培養工作,初期接種底棲硅藻,并施加營養鹽,保持微充氣,控制光照強度,每隔7~10天進行倒池,再加入處理后的新鮮海水繼續培養底棲硅藻。在采苗前1周,潑撒EM菌,促使鮑魚附著基表面形成微生物菌群;在稚鮑培育階段,根據水溫、水質情況,調節光照強度。每隔10~15天,每立方水體添加2~5g微生態制劑。能夠有效降低鮑魚人工育苗生產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鮑苗成活率的鮑魚人工育苗的生態調控方法。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144583SQ20111005182
公開日2011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4日
發明者郭炳堅 申請人:郭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