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壩地地下水位調節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治土壤鹽潰化的方法,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壩地地下水位調節的方法,屬于土壤治理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土地資源匱乏的國家,也是一個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極度脆弱的國家。為了增加耕地、提高糧食產量、改善生態環境,淤地壩建設成為山區水土保持的主要技術之一,也是山區糧食安全的主要土地儲備技術之一。傳統淤地壩壩地由于地下水位高,土壤鹽潰化問題嚴重,特別是在洪水期,洪水侵入壩地后,土壤水分排出困難,導致壩地作物較長時間被水浸泡,這是壩地在濕潤年份產量偏低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國內外廣大學者對淤地壩的水土保持效果、壩地生產力與糧食安全等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不少進展,但這些研究注重理論探討,缺少實際操作經驗,特別是針對淤地壩的阻沙固沙效果研究很活躍,而對如何改良壩地土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缺少充分考慮和研究,使淤地壩土地利用率普遍較低,壩地增產進展緩慢。如何改良壩地土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減小土壤鹽分含量、降低壩地土壤地下水位,提高壩地糧食單產,特別是提高壩地抵御持續洪澇災害的能力,就成為本發明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情況,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能有效降低壩地土壤地下水位、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治土壤鹽潰化的方法。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用于壩地地下水位調節的方法,包括步驟一、選取滲漏用塑膠管,并在管壁上打滲漏眼,同時,在排出口上設置閥門。塑膠管應以結實、耐用為主,直徑通常在C 10-20cm之間,可以長時間浸泡在泥水中使用。分布在管壁上的滲漏眼直徑通常在0 I. 0-5. Omm之間,依據淤地壩洪水量情況進行直徑選擇。為進一步保證滲漏效果,保證滲漏質量,在塑膠管壁上也可分布有直徑不等的滲漏眼,滲漏眼呈品字形排列,以適合不同狀況和復雜環境下的滲漏需要,提高塑膠管的抗壓能力和耐用性。排出口的閥門用于控制塑膠管的開啟, 隨時控制塑膠管進行滲漏排水或關閉蓄水。步驟二、修筑淤地壩時,將塑膠管沿淤地的溝道底部順向鋪設;或者對現有淤地壩進行排水處理時,在壩地下開挖溝道,將塑膠管順溝道鋪設在淤地下方,形成地下排水管道,并在管壁滲漏眼四周放置卵石、碎石和/或沙粒,管道鋪設完成。
順向鋪設在溝道底部的塑膠管,鋪設簡單、方便,利于形成較快、較好的排水效果。為防止滲漏過程形成滲漏眼和管道堵塞,在滲漏眼四周以卵石、碎石和/或沙粒進行鋪設、遮擋,以防止滲漏眼與四周泥土形成直線流通,避免滲漏眼堵塞,保證了滲漏過程的長期、有效進行,提高和保證了滲漏眼的滲漏效果。步驟三、當雨季來臨時,打開閥門進行滲漏排水;或當旱季來臨時,關閉閥門進行蓄水,完成壩地地下水位調節過程。根據季節的不同和雨量的多少,充分利用塑膠管上的閥門進行淤地壩水量控制, 保證淤地壩土地雨季不澇、旱季不旱,能有效提高淤地使用效率,防治淤地土壤鹽潰化。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用于壩地地下水位調節的方法,依據人工控制地下水位技術和原理,在淤地壩的壩地溝道底部鋪設地下排水管道,通過土壤滲漏的方式形成一個地下排水通道,確保壩地土壤水分過高時能及時排出多余地下水,并通過排水過程,排出土壤中過多的鹽分,達到改善土壤板結狀態,防治壩地土壤鹽潰化現象。而在淤地壩土地淤積利用的前期,還可利用鋪設管道導出壩地積水,增加壩地有效庫容,減小洪水引發的潰壩危險,大大提高了淤地壩的防洪安全性能和壩地農業生產能力,提高了淤地壩的使用效率。整個方法簡單、實用,施工過程容易、成本低廉,既不破壞環境,也不影響正常農業生產,特別適于在各種干旱或半干旱溝壑地區推廣使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用于壩地地下水位調節的方法,包括首先,選取滲漏用塑膠管,管徑在0 10-20cm之間;接著,在選好的塑膠管管壁上打滲漏眼,滲漏眼的直徑為C2. 0-5. Omm,并且呈品字形均勻排列,同時,在塑膠管排出口上設置閥門,對排出口的開啟狀態進行控制;當修筑淤地壩時或在現有淤地壩的壩地下開挖溝道,將塑膠管沿壩地的溝道底部或在現有壩地下2m順向鋪設,形成地下排水管道,并在滲漏眼四周放置卵石,卵石可對滲漏眼起到保護作用,管道鋪設完成;最后,當雨季來臨時,打開閥門進行滲漏排水,或當旱季來臨時,關閉閥門進行蓄水,從而完成壩地地下水位的調節。其中,滲漏排水,不僅能調節地下水位,還可利用雨水對土壤進行洗鹽脫鹽,提高壩地土壤的使用質量,防止鹽潰化發生;而旱季關閉閥門,可防止地下水分流失,提高壩地抗旱功能。研究表明,在黃土高原溝壑區,調控后的壩地地下水位比傳統壩地低30-35%,雨季土壤水分比傳統壩地低15-20%,土壤酸堿度降低16%,并接近坡地的正常水平,實際糧食單產提高了 12.4%,大大提高了淤地壩的生態經濟效益。
權利要求
1.ー種用于壩地地下水位調節的方法,具體步驟包括 a)、選取滲漏用塑膠管,并在管壁上打滲漏眼,同時,在排出口上設置閥門; b)、修筑淤地壩時或在現有淤地壩的壩地下開挖溝道,將塑膠管沿壩地的溝道底部順向鋪設,形成地下排水管道,并在管壁滲漏眼的四周放置卵石、碎石和/或沙粒,管道鋪設完成; c)、當雨季來臨時,打開閥門進行滲漏排水;或當旱季來臨時,關閉閥門進行蓄水,完成壩地地下水位調節過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用于壩地地下水位調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膠管的直徑為0 10-20cm。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用于壩地地下水位調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膠管壁上分布有直徑不等的滲漏眼,所述滲漏眼品字型排列。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ー種用于壩地地下水位調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膠管壁上滲漏眼的直徑為I. 0-5. 0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壩地地下水位調節的方法,首先,選取滲漏用塑膠管,并在管壁上打滲漏眼,同時,在排出口上設置閥門;接著,在修筑淤地壩時或在現有淤地壩的土地下開挖溝道后,將塑膠管沿壩地的溝道底部順向鋪設,形成地下排水管道,并在管壁滲漏眼的四周放置卵石、碎石和/或沙粒,管道鋪設完成;最后,當雨季來臨時,打開閥門進行滲漏排水;或當旱季來臨時,關閉閥門進行蓄水,完成壩地地下水位調節過程。通過及時排出多余地下水,可改善土壤板結狀態,防治壩地土壤鹽漬化現象,而蓄水過程可減小旱季缺水的影響,保證和提高了壩地農業生產能力,其方法特別適于在各種干旱或半干旱溝壑地區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01B77/00GK102626011SQ20121010948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6日
發明者曹世雄, 王云琦, 陳麗 申請人: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