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立體式石斛培育及種植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立體式石斛培育及種植的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石斛,蘭科植物之一,主要產在安徽西南部的大別山區及浙江、福建、廣西、四川、云南等地,以安徽大別山的霍山石斛最為珍貴。石斛附生在濕度較大,有充分散射光的大樹枝桿及懸崖的縫隙、石槽間,屬附生 ΛΑ
~O石斛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藥用植物。石斛具有滋養陽津、增強體質、補益脾胃、護肝利膽、強筋降脂、降低血糖、抑制瘤、明亮眼睛、滋養肌膚、延年益壽的全面作用,被道家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隨著石斛產業化的發展,組培技術的應用,石斛種苗每年的產出量大幅度增加,按傳統的種植法需要大量的土地,立體化種植是石斛產業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現有的石斛苗培育是采用穴盤、苗盤、平床等模式培養,這樣的培育透氣性差,而且易積水,不能滿足附生植物的生境要求,且占地面積大,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立體式石斛培育及種植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空間,應用本辦法與傳統模式相比較可使土地的使用量減少70%以上,有效提高了大棚與土地的空間利用率,更能有效的防止病蟲害的發生,而且造價低,操作簡單易行,適合大面積推廣使用。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兩個過程:一、組培瓶苗出瓶后的初期馴化。它的初期馴化裝置包含左支架I、右支架2、噴水器3、水管4和鏤空金屬網格5 ;左支架I和右支架2的上端固定連接,噴水器3設置在左支架I和右支架2的上方,各個噴水器3之間通過水管4連接,兩個鏤空金屬網格5分別設置在左支架I和右支架2上。本發明的初期馴方法如下A、將經洗凈消毒后的瓶苗3 5株一叢用柔軟吸水透氣材料把根部包裹;B、將包裹好的瓶苗嵌入鏤空金屬網格5的網格孔中固定,每叢周邊孔空開一格,讓根部包裹處在懸空狀態進行日常管理,2 6個月后即可移栽。間隔排列的好處是保護苗根充分透氣,讓氣根有足夠的生長空間。二、馴化后的立體網格種植。本發明的種植裝置包含立體網格片6、柔性布料7、遮陽網8及噴霧裝置9 ;柔性布料7的兩端設有卡釘10,立體網格片6的兩端固定在木樁11上,柔性布料7穿插在立體網格片6中且兩端通過卡釘10與立體網格片6固定連接,遮陽網8及噴霧裝置9設置在木樁11的上方。所述的立體網格片6離地面40 50公分的高度,這樣做的好處是防止土傳病害。所述的柔性布料7為吸水透氣布料。本發明的種植采用立體式雙面種植方法;A、將采用折疊方式折疊成雙層或者多層的柔性布料7穿插與立體網格片6的網格上形成一個個口袋狀;B、在立體網格片6兩側的每個袋內裝上吸水透氣的基質;C、將培育好的連同包裹根部小團的石斛苗一起移栽至每個袋內,栽苗時輕蓋小苗 基部即可進行日常養護管理。本發明根據石斛的習性特性,為其創造良好的附生條件,模擬野外石斛生長的環境,提高石斛苗的成活率。本發明充分利用了空間,提高了大棚與土地的利用率,應用本辦法與傳統模式相比較可使土地的使用量減少70%以上,有效提高了大棚與土地的空間利用率,更能有效的防止病蟲害的發生,而且造價低,操作簡單易行,適合大面積推廣使用。
圖I為本發明的培育石斛苗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種植石斛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I至圖3,本具體實施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包含兩個過程一、組培瓶苗出瓶后的初期馴化。它的初期馴化裝置包含左支架I、右支架2、噴水器3、水管4和鏤空金屬網格5 ;左支架I和右支架2的上端固定連接,噴水器3設置在左支架I和右支架2的上方,各個噴水器3之間通過水管4連接,兩個鏤空金屬網格5分別設置在左支架I和右支架2上。本具體實施的初期馴方法如下A、將經洗凈消毒后的瓶苗3 5株一叢用柔軟吸水材料把根部包裹;B、將包裹好的瓶苗嵌入鏤空金屬網格5的網格孔中固定,每叢周邊孔空開一格,讓根部包裹處在懸空狀態進行日常管理,2 6個月后即可移栽。間隔排列的好處是保護苗根充分透氣,讓氣根有足夠的生長空間。二、馴化后的立體網格種植。本具體實施的種植裝置包含立體網格片6、柔性布料7、遮陽網8及噴霧裝置9 ;柔性布料7的兩端設有卡釘10,立體網格片6的兩端固定在木樁11上,柔性布料7穿插在立體網格片6中且兩端通過卡釘10與立體網格片6固定連接,遮陽網8及噴霧裝置9設置在木樁11的上方。所述的立體網格片6離地面40 50公分的高度,這樣做的好處是防止土傳病害。所述的柔性布料7為吸水透氣布料。
本具體實施的種植采用立體式雙面種植方法;A、將采用折疊方式折疊成雙層或者多層的柔性布料7穿插與立體網格片6的網格上形成一個個口袋狀;B、在立體網格片6兩側的每個袋內裝上吸水透氣的基質;C、將培育好的連同包裹根部小團的石斛苗一起移栽至每個袋內,栽苗時輕蓋小苗基部即可進行日常養護管理。本具體實施根據石斛的習性特性,為其創造良好的附生條件,模擬野外石斛生長的環境,提聞石解苗的成活率。本具體實施充分利用了空間,提高了大棚與土地的利用率,應用本辦法與傳統模式相比較可使土地的使用量減少70%以上,有效提高了大棚與土地的空間利用率,更能有 效的防止病蟲害的發生,而且造價低,操作簡單易行,適合大面積推廣使用。本領域內普通的技術人員的簡單更改和替換,都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ー種立體式石斛培育及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初期馴化裝置包含左支架(I)、右支架(2)、噴水器(3)、水管(4)和鏤空金屬網格(5);左支架(I)和右支架(2)的上端固定連接,噴水器⑶設置在左支架⑴和右支架⑵的上方,各個噴水器⑶之間通過水管(4)連接,兩個鏤空金屬網格(5)分別設置在左支架(I)和右支架(2)上;它的初期馴化方法如下 (A)、將經洗浄消毒后的瓶苗3 5株ー叢用柔軟吸水材料把根部包裹; (B)、將包裹好的瓶苗嵌入空金屬網格(5)的網格孔中固定,每叢周邊孔空開一格,讓根部包裹處在懸空狀態進行日常管理,2 6個月后即可移栽。
2.ー種立體式石斛培育及種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種植裝置包含立體網格片(6)、柔性布料(7)、遮陽網⑶及噴霧裝置(9);柔性布料(7)的兩端設有卡釘(10),立體網格片(6)的兩端固定在木樁(11)上,柔性布料(7)穿插在立體網格片(6)中且兩端通過卡釘(10)與立體網格片¢)固定連接,遮陽網(8)及噴霧裝置(9)設置在木樁(11)的上方;它采用立體式雙面種植方法 (A)、將采用折疊方式折疊成雙層或者多層的柔性布料(7)穿插與立體網格片(6)的網格上形成一個個ロ袋狀; (B)、在立體網格片(6)兩側的每個袋內裝上吸水透氣的基質; (C)、將培育好的石斛移栽至每個袋內,栽苗時輕蓋小苗基部即可進行日常養護管理。
全文摘要
一種立體式石斛培育及種植的方法,它涉及植物種植技術領域。先將經洗凈消毒后的瓶苗3~5株一叢用柔軟吸水材料把根部包裹;再將包裹好的瓶苗嵌入網格孔中固定,每叢周邊孔空開一格,讓根部包裹處在懸空狀態進行日常管理,2~6個月后即可移栽。采用折疊方式折疊成雙層或者多層的柔性布料穿插與立體網格片的網格上形成一個個口袋狀,在立體網格種植片兩側的每個袋內裝上吸水透氣的基質,將培育好的石斛移栽至每個袋內它結構簡單,重量輕,大大節省了空間,提高了大棚與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石斛苗的培育效率和時間。
文檔編號A01G31/00GK102845294SQ201210385210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2日
發明者杜中平 申請人:杜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