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多層蛋雞肉雞籠養的地溝式通風裝置。
背景技術:
養殖業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常常表現為農作物生產的,即所謂"后院養殖業",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在某些部門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產業,例如:蛋雞業、肉雞業、奶牛業、養豬業等。中國的養殖業在經歷了40年的發展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到1990年,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按當年價格計算已達到26.6%。
隨著相對獨立的養殖業產業的出現,又開始分化出一個強大的工業部門,這就是為養殖業及生產服務的各種養殖業投入工業,包括:機器、設備、獸藥、配合飼料等的生產,以及各種養殖業產品的加工業,如肉類加工業、奶品加工業等。因此,廣義的養殖業還常常包括為其服務的農工聯合企業,如各種種畜禽公司、牧工商聯合公司、配合飼料公司等。
世界上許多國家,無論國土面積大小和人口密度如何,養殖業都很發達,除日本外,養殖業產值均占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如美國為60%,英國70%,北歐一些國家80%-90%。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養殖業產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養殖業的人均產量或產值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發展養殖業的主要途徑包括:因地制宜地調整養殖業結構,解決通風難題,防止疾病,提高單位家畜的生產力;同時增殖家畜數量,但現有技術中的通風問題一直是養殖業的頑疾,傳統的室內外空氣直接換氣通風會降低空氣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多層籠養家禽的地溝式通風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室內外空氣直接換氣通風導致空氣質量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多層籠養家禽的地溝式通風裝置,包括:
地下恒溫空間,所述地下恒溫空間設有入風口;
地下通道,由主通道和若干的分通道組成,所述主通道與所述地下恒溫空間連通,所有的分通道均與所述主通道連通;
風機,設置于所述地下恒溫空間內,為空氣從所述地下恒溫空間向主通道單向流通提供動力;
禽舍,所述禽舍內設有多個恒溫空氣出風口,所述恒溫空氣出風口與所述分通道之間一一對應并相互連通。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恒溫空氣出風口處設有導流板,用于控制所述恒溫空氣出風口的開口大小。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同一禽舍內的導流板均固定于一根控制桿上,所述控制桿連接有控制其旋轉的驅動裝置。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入風口處設有空氣過濾網。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多層籠養家禽的地溝式通風裝置通過風機將地下恒溫空間內的空氣排入主通道內,然后通過若干的分通道、恒溫空氣出風口進入禽舍內,通過空氣對流的方式提高空氣的質量,大大降低存在的上下溫差。
在恒溫空氣出風口處設置的導流板可以控制出風口的開口大小,進而控制進入禽舍內的空氣量,以使禽舍內的空氣達到最好的效果。
將同一禽舍內的導流板固定在一根控制桿上,然后利用驅動裝置調節控制桿的旋轉,可以提高該裝置的自動化程度及通風的穩定性。
在入風口處設置空氣過濾網可以使得地下恒溫空間內的空氣粉塵降到最低,從而使進入禽舍的空氣質量達到最佳。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B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恒溫空氣出風口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入風口;2-地下恒溫空間;3-主通道;4-禽舍;5-恒溫空氣出風口;6-分通道;7-房子;8-導流板;9-控制桿;10-驅動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如圖1、圖2和圖3共同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多層籠養家禽的地溝式通風裝置的一種實施例,該通風裝置首先包括設置在房子7下面的地下恒溫空間2,該地下恒溫空間2面積在1000立方米左右,其設置有一個入風口1,用于向地下恒溫空間2內補充空氣,為了提高進入地下恒溫空間2內的空氣質量,在入風口1處還可設置空氣過濾網,使得地下恒溫空間2內的空氣粉塵降到最低。
該實用新型還包括地下通道,地下通道由主通道3和若干的分通道6組成,主通道3與地下恒溫空間2直接連通,所有的分通道6均與主通道3連通。
在地下恒溫空間2內還設置有風機(圖中未示出),該風機的作用是為空氣從地下恒溫空間2向主通道3單向流通提供動力。
在禽舍4內設置有多個恒溫空氣出風口5,每個恒溫空氣出風口5與分通道6之間一一對應并相互連通,這樣,地下恒溫空間2內的空氣即可在風機的作用下經主通道3、分通道6和恒溫空氣出風口5進入禽舍4內,通過空氣對流的方式提高空氣的質量,大大降低存在的上下溫差。
另外,如圖4所示,在每個恒溫空氣出風口5處均設有導流板8,其作用是控制恒溫空氣出風口5的開口大小,進而控制進入禽舍4內的空氣量,以使禽舍4內的空氣達到最好的效果。
為了提高該裝置的自動化程度及通風的穩定性,同一禽舍4內的導流板8均固定于一根控制桿9上,而且該控制桿9連接有控制其旋轉的驅動裝置10。
本實用新型的多層籠養家禽的地溝式通風裝置打破了養殖業傳統的通風方式,在其進行空氣交換時,地下的恒溫空氣可以經過導流板進入禽舍內部,主要通過對流方式,提高空間的空氣質量,可大大降低存在的上下溫差,在實際應用中能夠節約三倍以上的能源。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