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水輪發電機維修領域,即水輪發電機整流子自動刮溝倒角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水輪發電機勵磁機整流子表面的磨痕,是由于碳刷的彈簧頂力不同及長時間運行造成的,當磨痕的深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會造成整流子表面打火,長期打火會使整流子間絕緣損壞,危害機組安全,甚至造成整流子報廢。因此,應及時對磨損的整流子進行修復。
現有的整流子修復檢修主要是對整流子進行刮溝、倒角工作,使用專用的人工手持刮溝工具進行的,專用的刮溝工具由于采用手持電鉆做動力,故操作精度很難控制、且由于工作量大、造成工作效率低。倒角工具采用自制的銑刀片工具進行操作,檢修質量只能憑借工作經驗控制,由于整流子片個數較多,工作量較大,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原有的整流子的刮溝倒角工具的使用,影響勵磁機的檢修質量,且檢修工作量大,效率低,檢修質量和加工精度難以保證。
例如:整流子直徑為1280mm、整流子片數612片,整流子高度為200mm、片間寬度為0.8mm,單個升高片寬度為5mm。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加工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水輪發電機整流子自動刮溝倒角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水輪發電機整流子自動刮溝倒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電機帶動的旋轉工作臺,工作臺側邊帶有縱向移動軸,縱向移動軸下端帶有橫向移動軸,橫向移動軸一端帶有刀具。
上述方案中:
刀具是銑刀、刮刀或磨盤。
旋轉工作臺帶有兩個旋轉臂,每個旋轉臂側邊帶有縱向移動軸,縱向移動軸下端帶有橫向移動軸,橫向移動軸一端帶有刀具。
本發明的優點是:該裝置具有自動刮溝倒角功能,加工精度高,代替人工手動操作,解決了人工手操作精度低,工作量大,效率低問題。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簡圖。
圖2是本發明電路原理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2,零部件名稱如下:電機1,旋轉工作臺2,縱向移動軸3,橫向移動軸4,刀具5,旋轉臂6,發電機整流子7,角位移檢測裝置8,侍服放大電路9,比較電路10,數控裝置11。
參見圖1,水輪發電機整流子自動刮溝倒角裝置,包括電機1,電機1帶動的旋轉工作臺2,旋轉工作臺2帶有兩個旋轉臂6,每個旋轉臂6側邊帶有縱向移動軸3實現上下移動,縱向移動軸3下端帶有橫向移動軸4實現左右移動,橫向移動軸4一端帶有刀具5。刀具5是銑刀、刮刀或磨盤。
本裝置采用三軸聯動控制系統,分別是橫向進給運動軸,縱向進給運動軸和圓周運動軸。本裝置具有整流子自動刮溝(如用銑刀片)、倒角(如用錐角圓盤刀具)、打磨(如用磨盤)、拋光功能。
參見圖2,本裝置由控制單元、伺服驅動系統、主體構架和加工程序等組成。
如進行刮溝:根據整流子三維曲面輪廓,設定相應參數。用計算機編制加工程序。通過計算機對加工刀具進行三軸聯動控制,刀具為銑刀或刮刀,計算機根據加工程序控制刀具的位置、加工速度和切削量。具有機電一體化聯調與性能校驗功能。
如進行倒角:刀具為45度錐角圓盤刀具,根據設定的切削量設定相應參數。計算機運行倒角加工程序,對加工刀具進行三軸聯動控制。裝置具有機電一體化聯調與性能校驗功能。
裝置主要技術參數:
脈沖當量:x軸320毫米,y軸4739毫米,z軸83毫米。
主軸等待時間:啟動延時4000毫秒,停止延遲0秒。
主軸線數:3。
回零速度:x軸3000毫米/分鐘,y軸50毫米/分鐘,z軸1000毫米/分鐘。
加速度類型:線加速。
直加速度:50毫米/秒2。
曲加速度:1000毫米/秒2。
對刀后抬起高度:60毫米。
加工速度:3000毫米/分鐘。
速度倍率:0.1。
安全高度20毫米。
上面描述,只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各種舉例說明不對本發明的實質內容構成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