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海底挖掘裝置,具體是一種履帶式海底挖溝裝置。
背景技術:
海底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于電信傳輸,海底電纜分為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現代的海底電纜都是采用光纖作為材料來傳輸電話和互聯網信號。由于海洋環境比較惡劣,為了保護電纜不被破壞,一般都是在海底挖溝,然后將電纜埋在溝里。海地挖溝機是海底管線鋪設的重要裝備,挖溝機所能挖出溝渠的形狀對海底管線的鋪設是否成功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主要的挖溝機有犁式挖溝機和水力噴射挖溝機兩種。
現有技術中,挖溝機的工作效率較低,挖掘后的泥土又會落入挖掘的溝中,這樣后續還需要進行清理,同時有很多挖溝機無法自主前行,需要水面有作業船牽引才能夠完成挖溝任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履帶式海底挖溝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履帶式海底挖溝裝置,包括機殼、挖掘鏟刀和鏟斗,所述機殼內下部左側設置有發動機,所述機殼兩側對稱設置有前后兩個驅動輪,同一側邊的兩個所述驅動輪之間連接設置有履帶,所述機殼內左側上部設置有大功率電機,所述機殼上端連接設置有轉軸,所述大功率電機的輸出端和所述轉軸之間連接設置有傳動帶,所述轉軸中部外圍固定設置有同心轉軸,所述同心轉軸外圍連接設置有一圈挖掘鏟刀,所述機殼底部中央位置設置有鏟斗,所述鏟斗上端連接設置有抽水裝置,所述抽水裝置出水端連接設置有水平放置的橫向排污口,所述抽水裝置輸出端和所述橫向排污口連接處設置有尾部排水口,所述尾部排水口和所述抽水裝置連接處設置有濾網,所述機殼內下部右側設置有控制單元。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機殼為防水空心箱體。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相鄰兩個所述挖掘鏟刀和所述同心轉軸軸心連線的夾角為30°,所述挖掘鏟刀為逆時針彎曲的端口為U型的金屬鏟刀。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鏟斗為兩端開口的筒狀裝置,所述鏟斗下端向前傾斜。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橫向排污口中部和所述抽水裝置相連接,所述橫向排污口兩端開口并伸至所述機殼外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單元能夠和水面操作系統相連接,同時能夠控制裝置中的各組件運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利用挖掘鏟刀配合鏟斗提高了挖掘效率;添加抽水裝置配合排污管進行排污,能夠將泥土從兩側排出,避免了挖掘出的泥土再次填入溝壑中,同時尾部的排水口還能夠作為輔助動力裝置,提高了行動效率,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履帶式海底挖溝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履帶式海底挖溝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殼,2-發動機,3-驅動輪,4-履帶,5-大功率電機,6-轉軸,7-傳動帶,8-同心轉軸,9-挖掘鏟刀,10-鏟斗,11-抽水裝置,12-橫向排污口,13-濾網,14-尾部排水口,15-控制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履帶式海底挖溝裝置,包括機殼1、挖掘鏟刀9和鏟斗10,所述機殼1為防水空心箱體,所述機殼1內下部左側設置有發動機2,所述機殼1兩側對稱設置有前后兩個驅動輪3,所述驅動輪3可在所述機殼1側邊轉動,所述發動機2輸出端和所述驅動輪3相連接,所述發動機2啟動后能夠帶動所述驅動輪3轉動,同一側邊的兩個所述驅動輪3之間連接設置有履帶4,所述驅動輪3轉動帶動所述履帶4運動,所述履帶4能夠帶動整個裝置在海底的復雜地形中移動,所述機殼1內左側上部設置有大功率電機5,所述機殼1上端連接設置有轉軸6,所述轉軸6能夠在所述機殼1上端轉動,所述大功率電機5的輸出端和所述轉軸6之間連接設置有傳動帶7,所述大功率電機5啟動后能夠通過所述傳動帶7帶動所述轉軸6轉動,所述轉軸6中部外圍固定設置有同心轉軸8,所述同心轉軸8外圍連接設置有一圈挖掘鏟刀9,相鄰兩個所述挖掘鏟刀9和所述同心轉軸8軸心連線的夾角為30°,所述挖掘鏟刀9為逆時針彎曲的端口為U型的金屬鏟刀,當所述大功率電機5啟動后,能夠通過裝置帶動所述挖掘鏟刀9轉動并對海底進行挖掘,所述機殼1底部中央位置設置有鏟斗10,所述鏟斗10為兩端開口的筒狀裝置,所述鏟斗10下端向前傾斜,所述挖掘鏟刀9在裝置前進過程中將路線上的泥土挖出,并通過鏟斗10鏟起,所述鏟斗10上端連接設置有抽水裝置11,所述抽水裝置11能夠在所述鏟斗10將泥土鏟起后和水流一同吸入,所述抽水裝置11的進水端和所述鏟斗10相連,所述抽水裝置11出水端連接設置有水平放置的橫向排污口12,所述橫向排污口12中部和所述抽水裝置11相連接,所述橫向排污口12兩端開口并伸至所述機殼1外側,所述抽水裝置11吸入的水流混合泥土均可以從所述橫向排污口12的兩端排出,這樣不會使挖掘出的泥土再次填入挖好的溝中,所述抽水裝置11輸出端和所述橫向排污口12連接處設置有尾部排水口14,所述尾部排水口14和所述抽水裝置11連接處設置有濾網13,所述抽水裝置11吸入的水流混合泥土在經過所述尾部排水口14時,其中的泥土部分被所述濾網13攔截,只有水流部分從所述尾部排水口14中排出,泥土只能從所述橫向排污口12兩端排出,這樣的設置不但能夠有效的對吸入的大量泥水混合物進行分流排放,還可以對機械的前進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能夠減少燃料的消耗,所述機殼1內下部右側設置有控制單元15,所述控制單元15能夠和水面操作系統相連接,同時能夠控制裝置中的各組件運行。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當裝置進入水中進行挖掘時,水面操作人員通過操作系統連接控制單元15,控制發動機2啟動,通過控制單元15控制驅動輪3的方向,使裝置進入預定的挖掘路線,啟動大功率電機5驅動同心轉軸8轉動帶動挖掘鏟刀9進行挖掘,位于挖掘鏟刀9后方的鏟斗10能夠將泥土鏟起并通過抽水裝置11將泥土從橫向排污口12中排出,同時吸入的水可以從橫向排污口12和尾部排水口14中排出,這樣既可以保持裝置的平衡,也可以促進裝置的移動。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