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手扶履帶式微耕機。
背景技術:
微耕機廣泛適用于平原、山區、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園等,具有重量輕,體積小,結構簡單等特點,可以在田間自由行使,便于用戶使用和存放。目前市場上微耕機普遍采用輪式行走機構, 輪式行走機構具有滑轉率大、通用性能差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手扶履帶式微耕機,能夠降低對地面的壓強,增大接觸面積,減少作業時的滑轉問題,提高工作效率,更適應各種困難地形。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手扶履帶式微耕機,包括機架、液壓裝置、離合裝置和剎車裝置,所述機架底部兩側對稱設置有兩條鏈軌;所述液壓裝置包括單聯多路閥、306左旋液壓泵、油箱和液壓缸,所述液壓缸下部一側設有高壓油管,所述液壓裝置設置在變速箱一軸的一端;所述變速箱包括一根變速箱一軸和兩根變速箱半軸,所述變速箱半軸橫向設置在所述鏈軌之間,所述變速箱設有1檔齒輪、2檔齒輪、3檔齒輪、倒檔齒輪、農具輸出齒輪、副變速齒輪和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法蘭、中央齒輪和傘齒輪;所述離合裝置設置在所述變速箱一軸的另一端,所述離合裝置為雙片干式離合器;所述剎車裝置對稱設置在所述變速箱半軸的一端和半軸殼體上,所述剎車裝置包括剎車鼓、剎車盤、剎車蹄和凸輪軸;所述鏈軌包括鏈輪和履帶,所述鏈輪包括驅動鏈輪、前導向輪和后導向輪,所述驅動鏈輪、前導向輪、后導向輪和履帶形成三角形履帶輪結構,所述驅動鏈輪設置在所述剎車鼓的一側,所述前導向輪和所述后導向輪分別設置在所述驅動鏈輪下方的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底部的前方設有前導向軸,所述機架底部的后方設有后導向軸。
進一步的,所述前導向輪設置在所述前導向軸上,所述后導向輪設置在所述后導向軸上。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上部的后方設有左手把和右手把,所述左手把和右手把之間的夾角為27°。
進一步的,所述左手把上設有離合器手柄,所述右手把上設有油門開關和液壓泵離合手柄,所述左手把和右手把中間設有高低檔檔桿。
進一步的,所述履帶設有花紋。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底部的前端設有開溝機。
進一步的,所述開溝機為逆轉盤式開溝機。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底部的后端設有旋耕機。
進一步的,所述旋耕機為高轉速旋耕或鋤草一體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過液壓裝置,對農具升降進行操控,降低了對勞動力的要求,使操作者更加輕松,耕地效果優于其他產品,以獨特的液壓結構,提高了液壓系統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2.通過把差速器與剎車鼓結合,實現履帶部分滑移式轉向,減少了產品轉彎半徑,操作性能提高,優于其他產品。
3.履帶部分采用特有的三角形結構,結構穩定,降低了對地面的壓強,增大了接觸面積,減少作業時的滑轉問題,提高工作效率,更適應各種困難地形,優越的牽引性能,較小的體積,使其工作性能和操控性能大大提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手扶履帶式微耕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手扶履帶式微耕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液壓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A向視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變速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機架;2、液壓裝置;3、離合裝置;4、剎車裝置;5、鏈軌;6、單聯多路閥;7、306左旋液壓泵;8、油箱;9、液壓缸;10、高壓油管;11、變速箱一軸;12、變速箱;13、變速箱半軸;14、1檔齒輪;15、2檔齒輪;16、3檔齒輪;17、倒檔齒輪;18、差速器;19、剎車鼓;20、剎車盤;21、凸輪軸;22、履帶;23、驅動鏈輪;24、前導向輪;25、后導向輪;26、前導向軸;27、后導向軸;28、左手把;29、右手把;30、離合器手柄;31、油門開關;32、液壓泵離合手柄;33、高低檔檔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5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手扶履帶式微耕機,包括機架1、液壓裝置2、離合裝置3和剎車裝置4,所述機架1底部兩側對稱設置有兩條鏈軌5;所述液壓裝置2包括單聯多路閥6、306左旋液壓泵7、油箱8和液壓缸9,所述液壓缸9下部一側設有高壓油管10,所述液壓裝置2設置在變速箱一軸11的一端;所述變速箱12包括一根變速箱一軸11和兩根變速箱半軸13,所述變速箱半軸13橫向設置在所述鏈軌5之間,所述變速箱12設有1檔齒輪14、2檔齒輪15、3檔齒輪16、倒檔齒輪17、農具輸出齒輪、副變速齒輪和差速器18,所述差速器18包括法蘭、中央齒輪和傘齒輪;所述離合裝置3設置在所述變速箱一軸11的另一端,所述離合裝置3為雙片干式離合器;所述剎車裝置4對稱設置在所述變速箱半軸13的一端和半軸殼體上,所述剎車裝置4包括剎車鼓19、剎車盤20、剎車蹄和凸輪軸21;所述鏈軌5包括鏈輪和履帶22,所述鏈輪包括驅動鏈輪23、前導向輪24和后導向輪25,所述驅動鏈輪23、前導向輪24、后導向輪25和履帶22形成三角形履帶輪結構,所述驅動鏈輪23設置在所述剎車鼓19的一側,所述前導向輪24和所述后導向輪25分別設置在所述驅動鏈輪23下方的兩側。
所述機架1底部的前方設有前導向軸26,所述機架1底部的后方設有后導向軸27。
所述前導向輪24設置在所述前導向軸26上,所述后導向輪25設置在所述后導向軸27上。
所述機架1上部的后方設有左手把28和右手把29,所述左手把28和右手把29之間的夾角為27°。
所述左手把28上設有離合器手柄30,所述右手把29上設有油門開關31和液壓泵離合手柄32,所述左手把28和右手把29中間設有高低檔檔桿33。
所述履帶22設有花紋。
所述機架1底部的前端設有開溝機,所述開溝機為逆轉盤式開溝機。
所述機架1底部的后端設有旋耕機,所述旋耕機為高轉速旋耕、鋤草一體機。
為了方便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以下通過具體使用方式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在實際使用時,如圖1-5所示,液壓裝置2通過變速箱一軸11與變速箱12連接,通過右手把29上的液壓泵離合手柄32控制液壓升降。剎車裝置4通過手把上的轉向手柄操作,手柄拉動拉桿,拉桿轉動凸輪軸搖臂,凸輪軸21撐起剎車蹄,達到剎車的效果。履帶22部分采用獨特的三角式結構,使整體結構堅固穩定,通過安裝在變速箱半軸13上的驅動鏈輪23帶動履帶22的運轉。
柴油機經三根B型三角帶傳給離合裝置3,通過離合裝置3傳給變速箱1檔齒輪14、2檔齒輪15、3檔齒輪16、倒檔齒輪17和農具輸出齒輪,以此實現了所需要的速度和農具輸出,經過1、2、3、倒檔齒輪傳給副變速齒輪,以實現控制速度的快慢,通過副變速齒輪傳給差速器18和半軸齒輪,經半軸齒輪和半軸制動器,以此實現轉向,經變速箱半軸13、前導向輪(24)和后導向輪(25)進行支重和行走。履帶22驅動裝置設計為一個驅動鏈輪23上置,下置兩個導向輪,極大地減少異物進入履帶而造成的損壞,對地面附著力好,滑轉率小,牽引力大,油耗低,穩定,性能好,越野性能強,對地面壓強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