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向播種機,應用于農業播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代農業生產中使用的播種機,絕大部分采用柴油機作為驅動裝置,或配備單向旋耕機后再由柴油機驅動,不管采用何種驅動,播種機都只能朝一個方向進行作業,由于是采用柴油機作為動力,因此不再適合綠色環保的農業生產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方案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安全環保、可雙向作業的雙向播種機。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向播種機,包括:主機架、軌道車機架、電動軌道輪、雙向旋耕機、肥料箱、種子箱、拔桿一、主轉軸、拔桿二、控制閥、流向軸、導流片、三叉管、種子管道一、肥料管道一、種子管道二、肥料管道二,播種腿一、播種腿二、擋土板,所述電動軌道輪為四個裝配在主機架底部內外兩側,所述主機架上安裝有軌道車,所述肥料箱、種子箱并排安裝在軌道車機架上,所述軌道車機架的下端通過液壓伸縮桿掛接一個雙向旋耕機,所述種子箱、肥料箱的底部并排設置且均勻安裝多個出口,所述控制閥安裝在出口處,所述控制閥的下方設置一個三叉管,所述三叉管的上支管與種子箱及肥料箱的出口連接,所述三叉管的右側下支管與種子管道一、肥料管道一相通,所述三叉管的左側下支管與種子管道二、肥料管道二相通,所述雙向旋耕機的左右兩側擋土板上對應安裝有播種腿二、播種腿一,所述肥料管道一、種子管道二的下端連接至播種腿一上,所述種子管道一、肥料管道二的下端連接至播種腿二上,所述拔桿一通過主轉軸安裝在肥料箱外壁上,所述拔桿一下端通過轉軸與拔桿二連接,所述流向軸安裝在三叉管的頂端,所述拔桿二下端與流向軸固接,所述流向軸上固定安裝有導流片。
采用本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1、采用電力驅動,環保安全;
2、可來回作業,加快播種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向播種機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三叉管處的放大結構圖;
其中:1-預制軌道;2-主機架;3-軌道車機架;4-電動軌道輪;5-雙向旋耕機;6-肥料箱;7-種子箱;8-拔桿一;9-主轉軸;10-拔桿二;11-控制閥;12-流向軸;13-導流片;14-三叉管;15-種子管道一;16-肥料管道一;17-種子管道二;18-肥料管道二;19播種腿一;20-播種腿二;21-擋土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向播種機,包括:主機架2、軌道車機架3、電動軌道輪4、雙向旋耕機5、肥料箱6、種子箱7、拔桿一8、主轉軸9、拔桿二10、控制閥11、流向軸12、導流片13、三叉管14、種子管道一15、肥料管道一16、種子管道二17、肥料管道二18,播種腿一19、播種腿二20、擋土板21,所述電動軌道輪4為四個裝配在主機架2底部內外兩側,所述主機架2上安裝有軌道車,所述肥料箱6、種子箱7并排安裝在軌道車機架3上,所述軌道車機架3的下端通過液壓伸縮桿掛接一個雙向旋耕機5,所述種子箱7、肥料箱6的底部并排設置且均勻安裝多個出口,所述控制閥11安裝在出口處,所述控制閥11的下方設置一個三叉管14,所述三叉管14的上支管與種子箱7及肥料箱6的出口連接,所述三叉管14的右側下支管與種子管道一15、肥料管道一16相通,所述三叉管14的左側下支管與種子管道二17、肥料管道二18相通,所述雙向旋耕機7的左右兩側擋土板21上對應安裝有播種腿二20、播種腿一19,所述肥料管道一17、種子管道二16的下端連接至播種腿一19上,所述種子管道一15、肥料管道二18的下端連接至播種腿二20上,所述拔桿一8通過主轉軸9安裝在肥料箱6外壁上,所述拔桿一8下端通過轉軸與拔桿二10連接,所述流向軸12安裝在三叉管14的頂端,所述拔桿二10下端與流向軸12固接,所述流向軸12上固定安裝有導流片13。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如圖1所示,在待播種的農田里鋪設有與電動軌道輪4相匹配的預制軌道1,通過給電動軌道輪4通電使其能夠左右移動,在播種開始時,將軌道車移動至最外側,然后使主機架2右移,主機架2帶動雙向旋耕機5右移,此時雙向旋耕機5順時針轉動且右移時播種腿一19隨著右側擋土板21被拉起,播種腿二20被放下,打開肥料箱6與種子箱7下側的控制閥門11,向左拉動拔桿一8,此時由于主轉軸9的作用,拔桿一8的下端向右帶動拔桿二10,拔桿二10帶動下側的流向軸12順時針轉動,導流片13被撥向右側,此時出口滑落下來的肥料在三叉管14的作用下進入肥料管道一16后在經過播種腿一19下落至旋耕機前方的地面上,在雙向旋耕機5的作用下被均勻混進碎土里,滑落下來的種子在三叉管14的作用下進入種子管道一15后經播種腿二20被播入到旋耕后的碎土中上層,隨后被壓實,當主機架2行走至預制軌道1的終點后,將軌道車向內移動一個工作切面,主機架2帶動雙向旋耕機5左移,此時雙向旋耕機5逆時針轉動,右推拔桿一8,拔桿二10向左運動,拔動導流片13至左側,此時肥料經肥料管道二18進入播種腿二20內,種子經種子管道二16進入播種腿一19內,如此往返。采用本技術方案,效率高效,且對農田不會產生碾壓。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