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農業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農業施肥是農業種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是關乎產量及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然而在對農作物施肥前,需將不同養分的配料與肥料混合在一起經過攪拌均勻后使用,在一些大型種植基地由于種植面積較廣,均采用自動化攪拌裝置提高攪拌效率,加快施肥進度,然而在我國個體戶種植在農業種植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對于這些個體戶而言,由于經濟較為不充裕,投入自動化設備難度大,通過傳統的人工攪拌其存在效率低下,異味大、攪拌不均勻等眾多缺陷難以滿足施肥所需,嚴重影響施肥進度,導致產量與經濟的下滑,存在較大弊端,無法滿足現有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農業施肥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農業施肥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左側內部設有第一滑移腔,所述第一滑移腔左側內壁設有第一導移槽,所述第一滑移腔右側的所述箱體內設有與所述第一滑移腔通連的第二滑移腔,所述第二滑移腔右側的所述箱體內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排送槽,所述第二滑移腔頂部設有穿透所述排送槽并向右側延展的開關槽,所述排送槽頂部設有斗形部,所述斗形部頂部設有供料部,所述第一滑移腔上方的所述箱體內設有第三滑移腔,所述第三滑移腔左右兩側內壁對應設有第三導移槽,所述第一滑移腔內設有螺形桿,所述螺形桿底部與第一電動機連接,所述螺形桿上螺形紋配合連接有頂塊,所述頂塊左側端進入所述第一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連接,所述頂塊右側底部設有第一斜傾面,所述第二滑移腔內設有滑移塊,所述滑移塊左側設有進入所述第一滑移腔內的推塊,所述推塊頂部設有第二斜傾面,所述滑移塊右側頂部設有進入所述開關槽內且滑移配合連接的開關板,所述開關板左側內部設有穿孔,所述第三滑移腔內設有兩側進入所述第三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的滑移板,所述滑移板頂部內設有第二電動機,所述第二電動機頂部與內花鍵軸旋動配合連接,所述內花鍵軸頂部對應的所述第三滑移腔內頂壁上設有外花鍵軸,所述排送槽右側的所述箱體內設有推拉槽,所述推拉槽內設有抽屜件,所述推拉槽的槽底部設有滑軌,所述抽屜件的底部設有進入所述滑軌內且滑移配合連接的滑輪,所述抽屜件右側面設有拉手。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二滑移腔底部右側設有第二導移槽,所述第二滑移腔右側內壁設有槽孔,所述滑移塊右側端面與所述槽孔之間設有壓簧,所述滑移塊右側底部邊沿處設有進入所述第二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的導移塊。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箱體頂部左側設有凸臺部,所述凸臺部右側內設有口形槽,所述口形槽內設有上下延展設置且旋動配合連接的轉銷軸,所述轉銷軸底部延展段進入所述第三滑移腔內且與所述外花鍵軸頂部端面固定連接,所述口形槽內的所述轉銷軸外表面固定設有第一轉輪。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供料部內部上側設有橫板,所述橫板上旋動配合連接有向上下兩側延展設置的旋動軸,所述旋動軸向上延展端設有第二轉輪,所述旋動軸向下延展段進入所述斗形部內,所述供料部內的所述旋動軸上設有第一拌合葉,所述斗形部內的所述旋動軸上設有第二拌合葉,所述第二轉輪與所述第一轉輪之間設有傳送帶。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滑移板左右兩側底部設有穿透所述箱體并進入所述第一滑移腔內的軸桿。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穿孔與所述排送槽直徑大小同等。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排送槽底部的所述箱體上設有卡緊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滑移腔內設螺形桿,螺形桿底部與第一電動機連接,螺形桿上螺形紋配合連接頂塊,頂塊左側端進入第一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連接,頂塊右側底部設第一斜傾面,第二滑移腔內設滑移塊,滑移塊左側設進入第一滑移腔內的推塊,推塊頂部設有第二斜傾面,從而實現控制滑移塊左右移動,同時帶動開關板上的穿孔與排送槽配合開啟和關閉工作。
2.通過第三滑移腔內設兩側進入第三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的滑移板,滑移板頂部內設第二電動機,第二電動機頂部與內花鍵軸旋動配合連接,內花鍵軸頂部對應的第三滑移腔內頂壁上設外花鍵軸,從而自動控制內花鍵軸與外花鍵軸配合驅動連接,此時自動控制攪拌驅動工作。
3.通過第二滑移腔底部右側設第二導移槽,第二滑移腔右側內壁設槽孔,滑移塊右側端面與槽孔之間設壓簧,從而實現滑移塊自動復位工作,通過滑移塊右側底部邊沿處設進入第二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的導移塊,從而實現限制滑移塊的滑移位置,防止移動超程。
4.通過排送槽右側的箱體內設有推拉槽,推拉槽內設有抽屜件,推拉槽的槽底部設有滑軌,抽屜件的底部設有進入滑軌內且滑移配合連接的滑輪,抽屜件右側面設有拉手,從而實現施肥攪拌時不同養分配料的存放,從而方便取拿,增加實用性。
4.本發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簡單,制造維護成本低,適合個體種植戶使用,能自動控制攪拌及排料工作,攪拌較為均勻,減少工人勞動量,提高施肥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農業施肥裝置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穿孔與排送槽重疊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外花鍵軸與內花鍵軸配合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頂塊移動到軸桿和推塊之間的中間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箱體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本發明的一種農業施肥裝置,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左側內部設有第一滑移腔2,所述第一滑移腔2左側內壁設有第一導移槽23,所述第一滑移腔2右側的所述箱體1內設有與所述第一滑移腔2通連的第二滑移腔3,所述第二滑移腔3右側的所述箱體1內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排送槽4,所述第二滑移腔3頂部設有穿透所述排送槽4并向右側延展的開關槽7,所述排送槽4頂部設有斗形部5,所述斗形部5頂部設有供料部6,所述第一滑移腔2上方的所述箱體1內設有第三滑移腔9,所述第三滑移腔9左右兩側內壁對應設有第三導移槽91,所述第一滑移腔2內設有螺形桿221,所述螺形桿221底部與第一電動機22連接,所述螺形桿221上螺形紋配合連接有頂塊24,所述頂塊24左側端進入所述第一導移槽23內且滑移配合連接,所述頂塊24右側底部設有第一斜傾面241,所述第二滑移腔3內設有滑移塊33,所述滑移塊33左側設有進入所述第一滑移腔2內的推塊334,所述推塊334頂部設有第二斜傾面3341,所述滑移塊33右側頂部設有進入所述開關槽7內且滑移配合連接的開關板333,所述開關板333左側內部設有穿孔332,所述第三滑移腔9內設有兩側進入所述第三導移槽91內且滑移配合的滑移板92,所述滑移板92頂部內設有第二電動機921,所述第二電動機921頂部與內花鍵軸922旋動配合連接,所述內花鍵軸922頂部對應的所述第三滑移腔9內頂壁上設有外花鍵軸923,所述排送槽4右側的所述箱體1內設有推拉槽10,所述推拉槽10內設有抽屜件101,所述推拉槽10的槽底部設有滑軌102,所述抽屜件101的底部設有進入所述滑軌102內且滑移配合連接的滑輪103,所述抽屜件101右側面設有拉手104,所述抽屜件101用于施肥攪拌時不同養分配料的存放,從而方便取拿,增加實用性。
其中,所述第二滑移腔3底部右側設有第二導移槽31,所述第二滑移腔3右側內壁設有槽孔34,所述滑移塊33右側端面與所述槽孔34之間設有壓簧32,從而實現滑移塊33自動復位工作,所述滑移塊33右側底部邊沿處設有進入所述第二導移槽31內且滑移配合的導移塊331,從而實現限制滑移塊33的滑移位置。
其中,所述箱體1頂部左側設有凸臺部8,所述凸臺部8右側內設有口形槽83,所述口形槽83內設有上下延展設置且旋動配合連接的轉銷軸81,所述轉銷軸81底部延展段進入所述第三滑移腔9內且與所述外花鍵軸923頂部端面固定連接,所述口形槽83內的所述轉銷軸81外表面固定設有第一轉輪82,從而實現自動控制離合驅動攪拌工作。
其中,所述供料部6內部上側設有橫板62,所述橫板62上旋動配合連接有向上下兩側延展設置的旋動軸61,所述旋動軸61向上延展端設有第二轉輪63,所述旋動軸61向下延展段進入所述斗形部5內,所述供料部6內的所述旋動軸61上設有第一拌合葉611,所述斗形部5內的所述旋動軸61上設有第二拌合葉51,所述第二轉輪63與所述第一轉輪82之間設有傳送帶64,從而實現自動控制攪拌,減少工人勞動量,提高攪拌速度以及攪拌均勻性。
其中,所述滑移板92左右兩側底部設有穿透所述箱體1并進入所述第一滑移腔2內的軸桿924,從而實現驅動滑移板92的上下滑移工作。
其中,所述穿孔332與所述排送槽4直徑大小同等,從而提高排料工作的的穩定性。
其中,所述排送槽4底部的所述箱體1上設有卡緊件41,從而實現外接管的接入。
初始狀態時,滑移塊33受到壓簧32的頂壓力,使滑移塊33左側的推塊334最大程度進入第一滑移腔2內,此時,開關板333內的穿孔332位于第二滑移腔3的頂部上方,同時,開關板333右側端面遠離開關槽7右側內壁,此時,導移塊331位于第二導移槽31的最左側位置,同時,第三滑移腔9內的滑移板92底部端面與第三滑移腔9內底壁相抵接,此時,滑移板92底部的軸桿924最大程度進入第一滑移腔2內,同時,第二電動機921上的內花鍵軸922最大程度遠離外花鍵軸923,此時,頂塊24位于軸桿924和推塊334之間的中間位置處。
需要攪拌使用時,首先將配比好不同養分的肥料混合倒入供料部6內,然后通過第一電動機22帶動螺形桿221正轉,由螺形桿221帶動螺形桿221上的頂塊24沿第一導移槽23向上移動,直至頂塊24頂部端面與軸桿924底部端面相抵接,繼續控制第一電動機22帶動螺形桿221正轉,使頂塊24繼續向上移動同時頂壓軸桿924向上移動,由軸桿924帶動滑移板92沿第三導移槽91向上滑移,直至如圖3所示頂塊24頂部端面與第一滑移腔2的內頂壁相抵接,同時,軸桿924最大程度進入第三滑移腔9內,此時,滑移板92移動到第三導移槽91的最頂部位置,同時,外花鍵軸923與內花鍵軸922完全配合連接,此時控制第一電動機22停止轉動,同時,控制第二電動機921帶動內花鍵軸922轉動,由內花鍵軸922帶動外花鍵軸923以及外花鍵軸923上的轉銷軸81轉動,由轉銷軸81帶動第一轉輪82以及第一轉輪82上的傳送帶64轉動,由傳送帶64帶動第二轉輪63以及第二轉輪63固定連接的旋動軸61轉動,最后通過旋動軸61的轉動帶動旋動軸61上的第一拌合葉611以及第二拌合葉51轉動,從而實現攪拌工作,當攪拌完成后,此時控制第二電動機921停止轉動,同時,控制第一電動機22帶動螺形桿221反轉,此時,由螺形桿221帶動螺形桿221上的頂塊24沿第一導移槽23向下移動,同時,滑移板92受到自重力的影響同時向下滑移,滑移板92內的軸桿924逐漸進入第一滑移腔2內,直至滑移板92底部端面與第三滑移腔9內底壁相抵接,此時,滑移板92底部的軸桿924最大程度進入第一滑移腔2內,繼續控制第一電動機22帶動螺形桿221反轉,直至頂塊24右側底部的第一斜傾面241與推塊334頂部的第二斜傾面3341抵壓滑移配合,此時,使滑移塊33受到頂塊24的推力克服壓簧32的彈性頂壓力向右側移動,直至頂塊24右側端面與推塊334左側端面相抵接,此時,滑移塊33右側端面與第二滑移腔3的右側內壁相抵,同時,壓簧32完全縮回槽孔34內,此時,導移塊331移動到第二導移槽31內的最右側位置,同時,滑移塊33帶動開關板333右側端面與開關槽7右側內壁相抵接,此時,穿孔332與排送槽4為重疊狀態,當頂塊24底部端面與第一滑移腔2的內底壁相抵接時控制第一電動機22停止轉動如圖2所示,當排料完成后,通過第一電動機22帶動螺形桿221正轉,直至頂塊24移動到位于軸桿924和推塊334之間的中間位置處如圖4所示,此時,控制第一電動機22停止轉動即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滑移腔內設螺形桿,螺形桿底部與第一電動機連接,螺形桿上螺形紋配合連接頂塊,頂塊左側端進入第一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連接,頂塊右側底部設第一斜傾面,第二滑移腔內設滑移塊,滑移塊左側設進入第一滑移腔內的推塊,推塊頂部設有第二斜傾面,從而實現控制滑移塊左右移動,同時帶動開關板上的穿孔與排送槽配合開啟和關閉工作。
2.通過第三滑移腔內設兩側進入第三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的滑移板,滑移板頂部內設第二電動機,第二電動機頂部與內花鍵軸旋動配合連接,內花鍵軸頂部對應的第三滑移腔內頂壁上設外花鍵軸,從而自動控制內花鍵軸與外花鍵軸配合驅動連接,此時自動控制攪拌驅動工作。
3.通過第二滑移腔底部右側設第二導移槽,第二滑移腔右側內壁設槽孔,滑移塊右側端面與槽孔之間設壓簧,從而實現滑移塊自動復位工作,通過滑移塊右側底部邊沿處設進入第二導移槽內且滑移配合的導移塊,從而實現限制滑移塊的滑移位置,防止移動超程。
4.通過排送槽右側的箱體內設有推拉槽,推拉槽內設有抽屜件,推拉槽的槽底部設有滑軌,抽屜件的底部設有進入滑軌內且滑移配合連接的滑輪,抽屜件右側面設有拉手,從而實現施肥攪拌時不同養分配料的存放,從而方便取拿,增加實用性。
4.本發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簡單,制造維護成本低,適合個體種植戶使用,能自動控制攪拌及排料工作,攪拌較為均勻,減少工人勞動量,提高施肥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