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含有溴菌腈的殺菌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303549閱讀:2318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涉及的殺菌組合物,是以溴菌腈和氟嘧菌酯為有效成分,組合物對病原具有協(xié)同增效作用,適用于防治由病原物引起的作物病害,屬于農藥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

溴菌腈,ISO通用名bromothalonil,化學式C6H6Br2N2,化學名稱1,2'-二溴-2,4-二氰基丁烷;溴菌腈為一種廣譜、低毒、防霉、滅藻殺菌劑,能抑制和鏟除細菌、真菌和藻類的生長,對農作物病害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特別對炭疽病有特效。

氟嘧菌酯,是嗜球果傘素類殺菌劑,ISO通用名fluoxastrobin,CAS號361377-29-9,為線粒體呼吸作用抑制劑,是新型、內吸性殺菌劑,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兼具觸殺和持效雙重特性,為線粒體呼吸作用抑制劑,是新型、內吸性殺菌劑,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兼具觸殺和持效雙重特性,殺菌譜較廣。

鐮孢屬(Fusarium)病原物廣泛引起各種植物病害,串珠鐮孢(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引起水稻惡苗病,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引起小麥赤霉病,尖孢鐮孢(Fusarium axysporum)引起多種作物枯萎病如尖孢鐮孢西瓜轉化型引起西瓜枯萎病、尖孢鐮孢黃瓜轉化型引起黃瓜枯萎病、尖孢鐮刀菌古巴轉化型引起香蕉枯萎病等。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引起的小麥赤霉病,通常還好伴隨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簡稱DON)即嘔吐毒素的產生,低劑量DON可能引起動物的食欲下降、體重減輕、代謝紊亂等,大劑量可導致嘔吐。人攝食被DON污染的谷物制成的食品后可能會引起嘔吐、腹瀉、頭疼、頭暈等以消化系統(tǒng)和神經系統(tǒng)為主要癥狀的真菌毒素中毒癥,有的病人還有乏力、全身不適、顏面潮紅,步伐不穩(wěn)等似酒醉樣癥狀,由于DON污染廣泛存在,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按照谷物形態(tài)種類和加工用途制定了DON限量標準。如歐盟規(guī)定的DON限量范圍200-1750μg/kg,美國的為1000μg/kg,加拿大的為600-2000μg/kg,日本的為1100μg/kg等。2015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首次頒布了DON限量標準,規(guī)定未加工的谷物中DON限量為2000μg/kg,谷物制品中限量為1000μg/kg,谷物基嬰幼兒食品中限量為200μg/kg。

我國在《糧食衛(wèi)生標準》(GB2715-2005)和《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等標準中規(guī)定了小麥等制品DON的允許限量≤1000μg/kg;在《配合飼料中DON的允許量》(GB13078.3-2007)規(guī)定了豬、牛、家禽配合飼料的DON的限量為1000-5000μg/kg。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食品中DON含量在食品安全標準規(guī)定限量范圍內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風險。

施用化學藥劑是防治植物病菌最有效的化學手段之一;用沒有交互抗性的新農藥來防治植物病害是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法;但是,目前開發(fā)一個新農藥需要篩選上萬個化合物,耗資1.2-1.5億美元,開發(fā)周期為5-10年,很難趕的上病原菌產生抗藥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調整、不同農藥輪換等,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難起到明顯的效果。

開發(fā)新品殺菌劑價格昂貴、周期長,而相比之下,開發(fā)與研究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復配與混配具有投資小、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國內外的重視,紛紛加大研制力度。

溴菌腈和氟嘧菌酯作用特點和機理不同,防治譜和防治效果也有差異,關于溴菌腈和氟嘧菌酯的組合還未見報道。

發(fā)明人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合使用對單絲殼屬(Sphaerotheca)、布氏白粉菌屬(Blumiria)、白粉菌屬(Erysiphe)、赤霉屬(Gibberella)、核盤菌屬(Sclerotinia)、葡萄核盤菌屬(Botryotinia)、柄銹菌屬(Puccinia)、腥黑粉菌屬(Tilletia)、膠銹菌屬(Gymnosporzngium)、層銹菌屬(Phakopsora)、黑粉菌屬(Ustilago)、核菌屬(Rhizoctonia)、輪枝孢屬(Verticillium)、鏈格孢屬(Alternaria)、梨孢屬(Pyriculara)、葡萄孢屬(Botrytis)、尾孢屬(Cercospora)、鐮孢屬(Fusarium)、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絲核菌屬(Rhizoctonia)等具有協(xié)同作用,尤其是在質量份數(shù)比例30:1~1:30范圍內對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尖孢鐮孢(Fusarium axysporum)協(xié)同增效作用顯著,優(yōu)選比例為20:1~1:20,更優(yōu)選比例為15:1~1:10。

發(fā)明人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防治小麥赤霉病使用溴菌腈并不能降低對小麥麥粒DON污染率和DON含量,防治小麥赤霉病使用氟嘧菌酯能稍微降低小麥麥粒DON污染率和DON含量,令人意外的是,防治小麥赤霉病使用氟嘧菌酯和溴菌腈組合物則能顯著降低小麥麥粒DON污染率和DON含量。

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溴菌腈與氟嘧菌酯組合物可以賦型為農業(yè)上常用的劑型如水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懸乳劑、水分散粒劑、可濕性粉劑,賦型后更便于本發(fā)明的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屬于復配農藥技術領域,提供一種有效成分為溴菌腈與氟嘧菌酯的增效殺菌組合物,為作物真菌病害的管理提供一種有效管理工具。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殺菌組合物,一定范圍內對靶標生物禾谷鐮孢、膠孢炭疽菌、尖孢鐮孢黃瓜轉化型殺菌作用相對于單劑出現(xiàn)協(xié)同作用。

2、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殺菌組合物,在一定范圍內防效小麥赤霉病、作物炭疽病相對于單劑出現(xiàn)協(xié)同作用。

3、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殺菌組合物,在一定范圍內防治小麥赤霉病能顯著降低麥粒DON污染率和DON含量。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含溴菌腈與氟嘧菌酯復配的增效組合物,溴菌腈與氟嘧菌酯的質量份數(shù)比例為30:1~1:30,優(yōu)選比例為20:1~1:20,更優(yōu)比例為15:1~1:10,尤其是2:1、3:2、1:1。

所述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總含量為0.01%~60%。

所述殺菌劑組合物加入助劑及賦型劑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制成水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懸乳劑、水分散粒劑、可濕性粉劑等農業(yè)上常用的劑型。

所述水分散粒劑劑型按重量百分數(shù)組成為:溴菌腈0.01~30%,氟嘧菌酯0.01~10%、分散劑0.1~13%、崩解劑0.1~13%、潤濕劑0.1~5%,固體載體補足至100%。具體生產步驟為:將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劑混合均勻,用超微氣流粉碎機粉碎,經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機中進行造粒、干燥、篩分,制得相應重量百分含量的水分散粒劑。

所述可濕性粉劑劑型按重量百分數(shù)組成為:溴菌腈0.01~30%,氟嘧菌酯0.01~30%、分散劑0.1~14%、濕潤劑0.1~12%,固體載體補足至100%。具體生產步驟為:將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劑混合,機械粉碎后再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制得相應重量百分含量的可濕性粉劑。

所述水懸浮劑劑型按重量百分數(shù)組成為:溴菌腈0.1~30%,氟嘧菌酯0.1~20%、有效成分總含量不大于40%,分散劑0.2~19%、濕潤劑0.2~12%、增稠劑0.1~3%、防凍劑0.1~5%,去離子水載體補足至100%。具體生產步驟為:將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劑混合,經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機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質中形成高分散、穩(wěn)定的懸浮體系,制得相應重量百分含量的懸浮劑。

所述油懸浮劑劑型按重量百分數(shù)組成為:溴菌腈0.1~30%,氟嘧菌酯0.1~20%、有效成分總含量不大于40%,分散劑0.2~19%、濕潤劑0.2~12%、增稠劑0.1~3%、防凍劑0.1~5%,油性載體載體補足至100%。具體生產步驟為:將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劑混合,經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機中砂磨后,在油系介質中形成高分散、穩(wěn)定的懸浮體系,制得相應重量百分含量的懸浮劑。

所述懸乳劑劑型按重量百分數(shù)組成為:溴菌腈0.1~30%,氟嘧菌酯0.1~20%、有效成分總含量不大于40%,分散劑0.2~15%、濕潤劑0.2~12%、增稠劑0.1~3%、防凍劑0.1~5%、乳化劑0.2~15%、溶劑0.2~10%、去離子水載體補足至100%。具體生產步驟為:將溴菌腈、乳化劑、分散劑、增稠劑、防凍劑、溶劑有混合后用去離子水補足至100%,高速剪切乳化后分散后制得溴菌腈水乳劑備用;將氟嘧菌酯、分散劑、潤濕劑、增稠劑、防凍劑混合后,去離子水補足至100%,經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機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質中形成高分散、穩(wěn)定的懸浮體系,制得相應重量百分含量的懸浮劑備用,然后按一定比例將溴菌腈水乳劑和氟嘧菌酯懸浮劑混合,高速剪切混勻后制得相應百分含量的溴菌腈·氟嘧菌酯懸乳劑。

所述的消泡劑可以是硅酮類化合物、環(huán)氧大豆油、甲醇、硅油等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的防凍劑可以是甘油、丙二醇、二甘醇、尿素等中一種或幾種。

所述的濕潤劑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丁基萘磺酸鈉、烷基磺酸鈉、茶枯粉、皂角粉、無患子粉、麥麩、高粱淀粉、蕎麥粉等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的分散劑可以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對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木質素磺酸鹽、聚羧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鹽、烷基苯磺酸鈣鹽、脂肪酸酯硫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山梨糖醇油酸酯、二丁基萘磺酸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聚合物等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的崩解劑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交聯(lián)羧甲基纖維素鈉、交聯(lián)聚維酮、殼聚糖、海藻酸鈉碳酸氫鈉、氯化鎂、氯化鋁、氯化鈉、尿素、硫酸銨、膨潤土等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的固體載體可以是輕質碳酸鈣、陶土、高嶺土、硅藻土、膨潤土、白炭黑、粘土、凹凸棒土、滑石粉、石英沙、木粉、胡桃殼粉、木質素、麥麩、稻糠、木屑等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的粘結劑可以是蔗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纖維素鈣、羧丙基纖維素、糊精、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粘性高嶺土、石蠟、松香、木粉等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乳化劑可以是農乳33#、農乳34#、農乳500#、農乳600#、農乳700#、農乳1601#、農乳1602#、T60、S80、TX-10、OP-10、NP-10、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BBM-3、環(huán)氧氯丙烷。

所述溶劑可以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溶劑油S-150、溶劑油S-200、乙醇、異丙醇、正丁醇、正辛醇、正戊醇、丙酮、環(huán)己酮、己烷、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油酸甲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醋酸仲丁酯。

所述的水是去離子水。

所述的油系介質是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棕櫚油、油酸甲酯、椰子油、蓖麻油、菜籽油、大豆油、松節(jié)油中的一種或幾種。

具體實施方式

按照孫云沛法,根據共毒系數(shù)(CTC)來評價藥劑混用的協(xié)同作用,即CTC≤80為協(xié)同拮抗作用,80<CTC<120為協(xié)同拮抗作用,CTC≥120為協(xié)同增效作用。實測毒力指數(shù)(ATI)=(標準藥劑的EC50/供試藥劑的EC50)×100;理論毒力指數(shù)TTI=A藥劑的毒力指數(shù)×混劑中A藥劑的百分含量+B藥劑的毒力指數(shù)×混劑中B藥劑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數(shù)(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shù)(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shù)(TTI)]×100

實施例一:溴菌腈·氟嘧菌酯對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對象采自田間的小麥赤霉病的病原物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

表1:溴菌腈·氟嘧菌酯對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由表1可知,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在30:1~1:30之間,對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數(shù)均在160以上;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在20:1~1:20之間對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數(shù)均在180以上;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在15:1~1:10之間對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數(shù)均在200以上,尤其是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為2:1、3:2和1:1對禾谷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增效作用最為明顯,共毒系數(shù)為均在220以上。

實施例二:溴菌腈·氟嘧菌酯對尖孢鐮孢黃瓜轉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ucumerinum Owen)的室內毒力測定,菌絲生長法,試驗對象采自田間的黃瓜枯萎病病原物尖孢鐮孢黃瓜轉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ucumerinum Owen)。

表2:溴菌腈·氟嘧菌酯對尖孢鐮孢黃瓜轉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ucumerinum Owen)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由表2可知,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在30:1~1:30之間,對尖孢鐮孢黃瓜轉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ucumerinum Owen)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數(shù)均在160以上;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在20:1~1:20之間,對尖孢鐮孢黃瓜轉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ucumerinum Owen)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數(shù)均在180以上;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在15:1~1:10之間,對尖孢鐮孢黃瓜轉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ucumerinum Owen)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數(shù)均在200以上,尤其是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比例為2:1、3:2、1:1,對尖孢鐮孢黃瓜轉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ucumerinum Owen),共毒系數(shù)均在240以上。

實施例三:溴菌腈·氟嘧菌酯對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agariae)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對象采自田間的草莓炭疽病病原物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菌絲生長法。

表3:溴菌腈·氟嘧菌酯對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agariae)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由表3可知,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在30:1~1:30之間,對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agariae)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數(shù)均在160以上;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在20:1~1:20之間,對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數(shù)均在180以上;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在15:1~1:10之間,對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agariae)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數(shù)均在200以上,尤其是溴菌腈與氟嘧菌酯混配比例為2:1、3:2、1:1,共毒系數(shù)均在240以上。

下面結合實施實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的說明;

觀測值為實際觀測到的病指防效;

Colby等式用于確定混合物的期望的效果(Colby,S.R.Weeds1967,15,20-22.Calculation of the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 ofherbicide combinations):

下述等式用于計算含有兩種活性成分A和B的混合物的期望值:

式中:

A=所觀測到的混合物所用的相同(劑量)濃度的活性成分A的功效;

B=所觀測到的混合物所用的相同(劑量)濃度的活性成分B的功效;

當混合物所用濃度(劑量)活性實際觀察值(E)大于期望值(E0)時,混合物表現(xiàn)為對靶標具有意料不到的協(xié)同作用。

實施例四溴菌腈·氟嘧菌酯懸乳劑

經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機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質中形成高分散、穩(wěn)定的懸浮體系,制得相應重量百分含量的氟嘧菌酯水懸浮劑備用;

高速剪切乳化后分散后制得溴菌腈水乳劑備用;

將氟嘧菌酯水懸浮劑和溴菌腈水乳劑按一定比例混合高速剪切乳后分散后制得相應百分含量的氟嘧菌酯·溴菌腈懸乳劑。

15%溴菌腈·15%氟嘧菌酯懸乳劑。

稱取30%溴菌腈、5%農乳33#、15%三甲苯、2%乙二醇、0.2%黃原膠、4%醋酸仲丁酯、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聚合物、去離子補足100%,將上述原料混合后高速剪切乳化分散后制得30%溴菌腈水乳劑備用;稱取30%的氟嘧菌酯、5%木質素磺酸鈉、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聚合物、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乙二醇、0.1%黃原膠、去離子水補足至100%,將上述原料混合后經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機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質中形成高分散、穩(wěn)定的懸浮體系,制得30%的氟嘧菌酯懸浮劑備用;將等量的30%溴菌腈水乳劑和30%氟嘧菌酯懸浮劑混合后,高速剪切、分散均勻后制得15%溴菌腈15%氟嘧菌酯懸乳劑。

表4用于防治小麥赤霉病、小麥白粉病,噴霧,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表5用于防治黃瓜白粉病、黃瓜枯萎病,噴霧,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30%。

表6用于防治葡萄炭疽病、草莓炭疽病,噴霧,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30%。

實施例五溴菌腈·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劑

上述原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經過擠壓、造粒、干燥,并經篩分步驟制得相應重量百分比的溴菌腈·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劑。

30%溴菌腈·20%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劑。

稱取30%溴菌腈、20%氟嘧菌酯、5%木質素磺酸鈉、5%殼聚糖、4%皂角粉、2%稻糠、余量白炭黑。上述原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經過擠壓、造粒、干燥,并經篩分步驟制得30%溴菌腈·20%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劑,采用相同的工藝和助劑含量30%溴菌腈水分散粒劑和20%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劑。

表7用于防治小麥赤霉病、小麥白粉病,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表8用于防治西瓜枯萎病、黃瓜枯萎病,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表9用于防治花生白絹病、柑橘炭疽病,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實施例六溴菌腈·氟嘧菌酯可濕性粉劑

上述原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經過擠壓、造粒、干燥,并經篩分步驟制得相應重量百分比的溴菌腈·氟嘧菌酯可濕性粉劑。

30%溴菌腈·30%氟嘧菌酯可濕性粉劑。

稱取30%溴菌腈、30%氟嘧菌酯、5%茶枯粉、5%玉米粉、4%葡萄糖、5%胡桃殼粉、余量高嶺土。上述原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經過擠壓、造粒、干燥,并經篩分步驟制得30%溴菌腈·30%氟嘧菌酯可濕性粉劑,采用相同的工藝和助劑含量30%溴菌腈可濕性粉劑和30%氟嘧菌酯可濕性粉劑。

表10用于防治小麥赤霉病、黃瓜枯萎病,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表11用于防治蘋果白粉病、蘋果炭疽病,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表12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馬鈴薯黑痣病,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實施例七溴菌腈·氟嘧菌酯水懸浮劑

氟嘧菌酯和溴菌腈總含量不高于40%,經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機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質中形成高分散、穩(wěn)定的懸浮體系,制得相應重量百分含量的氟嘧菌酯水懸浮劑;

20%溴菌腈·10%氟嘧菌酯水懸浮劑。

稱取10%的氟嘧菌酯、20%溴菌腈、5%木質素磺酸鈉、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聚合物、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乙二醇、0.1%黃原膠、去離子水補足至100%,將上述原料混合后經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機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質中形成高分散、穩(wěn)定的懸浮體系,制得10%氟嘧菌酯20%溴菌腈的氟嘧菌酯水懸浮劑,以相同的化學工藝和助劑含量制得20%溴菌腈水懸浮劑和10%氟嘧菌酯水懸浮劑。

表13用于防治小麥赤霉病、黃瓜枯萎病,噴霧,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表14用于防治荷蘭豆白粉病、苦瓜白粉病,噴霧,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表15用于防治芒果炭疽病、西瓜炭疽病,噴霧,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實施例八溴菌腈·氟嘧菌酯可分散油懸浮劑

氟嘧菌酯和溴菌腈總含量不高于40%,經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機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質中形成高分散、穩(wěn)定的可分散油懸浮體系,制得相應重量百分含量的氟嘧菌酯水懸浮劑;

15%溴菌腈·15%氟嘧菌酯可分散油懸浮劑。

稱取15%的氟嘧菌酯、15%溴菌腈、5%木質素磺酸鈉、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聚合物、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乙二醇、20%油酸甲酯、玉米油補足至100%,將上述原料混合后經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機中砂磨后,在油系介質中形成高分散、穩(wěn)定的懸浮體系,制得15%氟嘧菌酯15%溴菌腈的氟嘧菌酯可分散油懸浮劑,以相同的化學工藝和助劑含量制得15%溴菌腈可分散油懸浮劑和15%氟嘧菌酯可分散油懸浮劑。

表16用于防治小麥赤霉病、黃瓜枯萎病,噴霧,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表17用于防治黃瓜炭疽病、梨樹黑星病,噴霧,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表18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馬鈴薯黑痣病,噴霧,藥后30天,E大于E0,E-E0均大于20%。

實施例9麥粒DON未感染率和面粉DON殘留量

Colby等式用于確定混合物的期望的效果

(Colby,S.R.Weeds1967,15,20-22.Calculation ofthe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 ofherbicide combinations):

下述等式用于計算含有兩種活性成分A和B的混合物的期望值:

式中:

A=所觀測到的混合物所用的相同(劑量)濃度的活性成分A的功效;

B=所觀測到的混合物所用的相同(劑量)濃度的活性成分B的功效。

當混合物所用濃度(劑量)活性實際觀察值(E)大于期望值(E0)時,混合物表現(xiàn)為對靶標具有意料不到的協(xié)同作用。

表19 15%氟嘧菌酯15%溴菌腈可分散油懸乳劑對麥粒DON未感染率的影響,E大于E0

表20 10%氟嘧菌酯20%溴菌腈水懸浮劑對麥粒DON未感染率的影響,,E大于E0

表21 10%氟嘧菌酯20%溴菌腈水懸浮劑面粉DON殘留量的影響,,E大于E0

表21數(shù)據表明,10%氟嘧菌酯20%溴菌腈水懸浮劑處理區(qū)華麥1號面粉DON殘留量為225微克每千克,淮麥22號面粉DON殘留量為236微克每千克,符合我國在《糧食衛(wèi)生標準》(GB2715-2005)和《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等標準中規(guī)定了小麥等制品DON的允許限量≤1000μg/kg,且10%氟嘧菌酯20%溴菌腈水懸浮劑處理區(qū)小麥面粉中DON殘留量相對于10%氟嘧菌酯水懸浮劑和20%溴菌腈水懸浮劑處理劑,殘留量出人意料的均降低超過50%,對于安全防治小麥赤霉病具有重要意義。

表22 15%氟嘧菌酯15%溴菌腈可分散油懸浮劑面粉DON殘留量的影響,,E大于E0

表22數(shù)據表明,15%氟嘧菌酯15%溴菌腈可分散油懸浮劑處理區(qū)華麥1號面粉DON殘留量為238微克每千克,淮麥22號面粉DON殘留量為253微克每千克,符合我國在《糧食衛(wèi)生標準》(GB2715-2005)和《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等標準中規(guī)定了小麥等制品DON的允許限量≤1000μg/kg,且15%氟嘧菌酯15%溴菌腈可分散油懸浮劑處理區(qū)小麥面粉中DON殘留量相對于15%氟嘧菌酯可分散油懸浮劑和15%溴菌腈可分散油懸浮劑處理劑,殘留量出人意料的均降低超過50%,對于安全防治小麥赤霉病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山| 长治县| 商南县| SHOW| 昭苏县| 新津县| 措美县| 香港 | 商城县| 博白县| 南部县| 奉化市| 利辛县| 武穴市| 南陵县| 镇赉县| 大新县| 长岭县| 嘉荫县| 黄平县| 弋阳县| 通城县| 斗六市| 麦盖提县| 福清市| 和静县| 响水县| 轮台县| 阿坝| 哈密市| 资溪县| 苏尼特右旗| 嘉鱼县| 特克斯县| 常州市| 尼勒克县| 宁德市| 泸西县| 阿拉善盟| 黔东| 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