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種植技術領域,涉及到水稻的種植處理,具體涉及到一種水稻稻種的高效催芽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世界主要的農業國之一。水稻原產亞洲熱帶,在我國廣為栽種后,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宄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結子實即稻谷,稻谷(粒)去殼后稱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有米飯、米粥、米餅、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于直接經濟作物,還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
目前,人多數的水稻催芽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蒸汽催芽、催芽機催芽、火炕催芽、限水催芽、大堆催芽、塑料催芽和浸水催芽等等,蒸氣催芽需要設備和燃料,技術關鍵較難把握,不宜普及。催芽機催芽需專用設備和動力,但適用機械插秧和種田大戶。火炕催芽適合用種少的農家使用,但應加強管理,如不及時管理,上下層種子受熱不均勻,發芽長短不齊。限水催芽方法簡單,但需要經常澆溫水,因為不翻種,發芽不整齊。大堆催芽多在聯產承包以前集體生產時應用,靠人工加溫,保溫措施較簡單,種溫提高得慢,發芽時間長,發芽氏短不齊。塑料棚催芽,把人堆催芽和塑料人棚工藝相結合,靠自然加溫,種子受熱均勻,但是需要長期護理和結合,而浸水催芽使用便利,催芽速度快,催芽效果好,但是十分容易出現高溫燒芽和在催芽的過程中,出現浸種時,最后藥水洗凈不夠徹底,稻種上殘留藥液,不適合推廣使用。
為了提高稻種在催芽處理的過程中,避免稻種出現燒芽、缺水等問題,造成稻種的存活率降低,現設計一種水稻稻種的高效催芽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稻稻種的高效催芽方法,通過采用浸泡的方法對稻種進行催芽,能夠安全、有效地使種子進行催芽;通過在浸種前對稻種進行消毒,避免稻種帶菌進入水稻內,提高水稻的抗病抗蟲性,減少大田發病,解決了稻種催芽的勞動力大、種植成本高且存活率低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水稻稻種的高效催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水稻選種:采用清水選種,去除水稻中的雜質、破損或不飽滿的種子,選用飽滿的稻種;
s2、將篩選的稻種進行晾曬,晾曬的時間為1-3h,晾曬后放置在干燥、陰涼的通風口進行透氣,消除種子的休眠性,激活酶的活性;
s3、消毒處理:稻種放置在消毒液中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液高于稻種表面2-5cm,浸泡的時間為10-12h;
s4、浸種處理:將晾曬后的稻種放置在水溫為15-30℃條件下,浸泡24-48h,每隔8-12h更換一次清水;
s5、催芽處理:將浸種處理后的稻種平鋪在潮濕的麻布袋上,稻種鋪的厚度在3-5cm,在稻種上蓋有潮濕的麻布袋,并控制溫度在25-35℃之間,20h左右稻種破胸露白后停止催芽;
s6、催根、催芽處理:將露白后的水稻繼續放置在溫度為25-30℃、濕度為40-60%的環境中,進行催根、催芽,待芽長半粒谷時,停止催芽、催根處理;
s7、煉芽處理:將催芽后的稻種平鋪在常溫中煉芽4-6h后進行播種。
進一步地,所述消毒液的濃度為1%的石灰水或濃度為10%的抗菌劑。
進一步地,所述催芽處理的過程中每隔2小時對麻布袋進行噴水,保證噴水后的麻布袋持續濕潤。
進一步地,所述催芽處理過程中每1h翻動一次稻種,避免稻種溫度過高。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采用浸泡的方法對稻種進行催芽,能夠安全、有效地使種子進行催芽;通過在浸種前對稻種進行消毒,避免稻種帶菌進入水稻內,提高水稻的抗病抗蟲性,減少大田發病;該催芽方法極大節省了勞動力,降低水稻的種植成本,提高水稻的存活率,使水稻的抗病性和抗蟲性能力增強,達到水稻高產、優產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s1、對水稻種子進行選種,采用清水選種,將水稻放置在清水中,去除水稻中的雜質以及破損或不飽滿的種子,選用飽滿的稻種;
s2、將篩選的稻種放置在干凈的地面進行晾曬,晾曬的時間為1h,晾曬后放置在干燥、陰涼的通風口進行透氣,消除種子的休眠性,激活酶的活性;
s3、消毒處理:稻種放置在裝有濃度為1%的石灰水或濃度為10%的抗菌劑的器皿中進行浸泡消毒,石灰水或抗菌劑高于水稻種子表面2cm,浸泡的時間為10h;
s4、浸種處理:將消毒后的稻種放置在水溫為15℃條件下,浸泡24h,每隔8h更換一次清水;
s5、催芽處理:將浸種處理后的水稻種子平鋪在潮濕的麻布袋上,稻種鋪的厚度在3cm,在稻種上蓋有潮濕的麻布袋,并控制溫度恒定在25℃,保證麻布袋一直處于潮濕環境中,20h左右稻種破胸露白后停止催芽;
s6、催根、催芽處理:將露白后的水稻繼續放置在溫度為25℃、濕度為40%的環境中,進行催根、催芽,待芽長半粒谷時,停止催芽、催根處理;
s7、煉芽處理:將催芽后的稻種平鋪在常溫中煉芽4h后進行播種。
實施例2:
s1、對水稻種子進行選種,采用清水選種,將水稻放置在清水中,去除水稻中的雜質以及破損或不飽滿的種子,選用飽滿的稻種;
s2、將篩選的稻種放置在干凈的地面進行晾曬,晾曬的時間為2h,晾曬后放置在干燥、陰涼的通風口進行透氣,消除種子的休眠性,激活酶的活性;
s3、消毒處理:稻種放置在裝有濃度為1%的石灰水或濃度為10%的抗菌劑的器皿中進行浸泡消毒,石灰水或抗菌劑高于水稻種子表面4cm,浸泡的時間為11h;
s4、浸種處理:將消毒后的稻種放置在水溫為25℃條件下,浸泡36h,每隔10h更換一次清水;
s5、催芽處理:將浸種處理后的水稻種子平鋪在潮濕的麻布袋上,稻種鋪的厚度在4cm,在稻種上蓋有潮濕的麻布袋,并控制溫度在30℃之間,保證麻布袋一直處于潮濕環境中,20h左右稻種破胸露白后停止催芽;
s6、催根、催芽處理:將露白后的水稻繼續放置在溫度為27℃、濕度為50%的環境中,進行催根、催芽,待芽長半粒谷時,停止催芽、催根處理;
s7、煉芽處理:將催芽后的稻種平鋪在常溫中煉芽5h后進行播種。
實施例3:
s1、對水稻種子進行選種,采用清水選種,將水稻放置在清水中,去除水稻中的雜質以及破損或不飽滿的種子,選用飽滿的稻種;
s2、將篩選的稻種放置在干凈的地面進行晾曬,晾曬的時間為3h,晾曬后放置在干燥、陰涼的通風口進行透氣,消除種子的休眠性,激活酶的活性;
s3、消毒處理:稻種放置在裝有濃度為1%的石灰水或濃度為10%的抗菌劑的器皿中進行浸泡消毒,石灰水或抗菌劑高于水稻種子表面5cm,浸泡的時間為12h;
s4、浸種處理:將消毒后的稻種放置在水溫為30℃條件下,浸泡48h,每隔12h更換一次清水;
s5、露白處理:將浸種處理后的水稻種子平鋪在潮濕的麻布袋上,稻種鋪的厚度在5cm,在稻種上蓋有潮濕的麻布袋,并控制溫度在35℃之間,保證麻布袋一直處于潮濕環境中,20h左右稻種破胸露白后停止催芽;
s6、催根、催芽處理:將露白后的水稻繼續放置在溫度為30℃、濕度為60%的環境中,進行催根、催芽,待芽長半粒谷時,停止催芽、催根處理;
s7、煉處理:將催芽后的稻種平鋪在常溫中煉芽6h后進行播種。
催芽處理過程中每1h翻動一次稻種,避免稻種長時間堆放,出現稻種內溫度過高,造成稻種“燒死”現象。
稻種催芽的過程中選用透氣性好、吸水性強且殺菌的麻布袋,能夠有效的吸收水分,為水稻催芽的過程提供濕潤的環境。
本發明通過采用浸泡的方法對稻種進行催芽,能夠安全、有效地使種子進行催芽;通過在浸種前對稻種進行消毒,避免稻種帶菌進入水稻內,提高水稻的抗病抗蟲性,減少大田發病;該催芽方法極大節省了勞動力,降低水稻的種植成本,提高水稻的存活率,使水稻的抗病性和抗蟲性能力增強,達到水稻高產、優產的效果。
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發明的構思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發明的構思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