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種子種植前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金銀花籽種預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有些作物種子、苗木種子、花草種子外殼堅硬不易出苗,出芽所需時間長,出芽率低,為提高種子的播種質量,在種子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預處理,對種子進行軟化,加快吸水效率,能夠提高種子的發芽率,縮短出芽時間。
為此,專利號為zl201620168273.1的發明專利提出了一種種子播種前處理裝置,包括水箱、種子處理箱、抽液管、抽液泵、開關、溶液箱、噴液管、噴液孔、支撐腿、電爐、加熱筒、手搖加水泵、熱水輸送管、通氣管、增氧機、封閉蓋板、懸浮式水溫計,種子處理箱置于水箱內,種子處理箱頂端蓋有封閉蓋板,種子處理箱底部安裝支撐腿,增氧機置于封閉蓋板之上,增氧機通過通氣管與種子處理箱連接,噴液管置于種子處理箱內,噴液管上設置有噴液孔,抽液管一端連接噴液管,抽液管另一端置于溶液箱內,抽液泵和開關安裝在抽液管上,加熱筒置于電爐上,熱水輸送管一端置于加熱筒內,熱水輸送管另一端置于水箱內,手搖加水泵安裝在熱水輸送管上,懸浮式水溫計置于水箱內。該方案通過提溫使得種子外殼膨脹軟化,再通過堿化進一步軟化并破除外殼,最后通過增氧加快新陳代謝,使得種子下種時,可提高發芽率。
以上方案通過增氧機、電爐和溶液箱的設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發芽率低的問題,但是以上方案還存在以下問題:利用此裝置,可將種子的外殼徹底破除,但種子的胚將裸露在外,而胚較軟,下種時,如果沒有種皮的保護,容易遭到破壞,那么將造成種子無法發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可對種皮進行軟化,保證胚完好,并能提高出芽率的金銀花籽種預處理裝置。
本方案中的金銀花籽種預處理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滑動連接有滑塊,滑塊上固定有封閉的料筒,料筒一側的上方設置有活塞壓頭,活塞壓頭上連接有驅動機構,料筒正上方的機架上設置有輸送筒,輸送筒內設有兩組對稱的擠壓氣囊,機架上固定有氣泵,氣泵上連通有主管道,氣泵通過主管道與每個擠壓氣囊均連通,主管道上設置有用于擠壓氣囊間歇膨脹的間歇機構,氣泵和間歇機構之間的主管道上連通有支管道,支管道設有用于滑塊限位的延時限位機構,滑塊和機架之間連接有第一彈簧。
本方案的技術原理:封閉的料筒,可將物料儲存在內,輸送筒是為了將種子輸送到料筒內,而擠壓氣囊的作用是為了對種子進行擠壓,并使種子表面能夠松軟,擠壓氣囊本身具有一定彈性,在擠壓種子時,種子的種皮較為堅硬,擠壓氣囊將不會擠壓損壞種子;間歇機構的設置,可使種子在輸送筒內保證下落的同時,又可保證擠壓氣囊對種子進行間歇地擠壓,達到了對種子進行擠壓處理的目的;種子在輸送筒內擠壓完畢后,進入到料筒內,隨著料筒內種子逐漸地裝滿,氣體也不斷地通過支氣管進入到延時限位機構內,延時限位機構待料筒內種子裝滿后,將與滑塊分離,滑塊將在機架上向靠近壓桿的方向滑動,啟動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帶動壓桿進入到料筒內,料筒內的壓力增大,并對種子進行加壓,使得種子的外殼進行進一步松軟,從而提高了種子的吸水速度,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下種時,種子外殼變軟但未從種胚上分離,在加快種子的吸水效率的同時,保證了胚完好無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方案通過擠壓氣囊、料筒、活塞活塞壓頭、間歇機構和延時限位機構的設置,可將種子進行多次擠壓和加壓操作,使得種殼軟化的更加徹底,也可保證種殼不脫離種胚,下種時,既可提高種子的吸水效率,提高發芽率,又可對種子種胚進行保護,保證種子順利地發芽。
進一步,間歇機構包括鉸接在機架上的杠桿、滑動連接在機架上的第一插桿和第二插桿,第一插桿用于封閉主管道并插入到主管道內,主管道開有泄壓孔,第二插桿用于封閉泄壓孔,第一插桿和第二插桿均和主管道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第一插桿和第二插桿相抵在杠桿的兩側,杠桿靠近第一插桿的一側和主管道之間連接有第三彈簧,杠桿的一側開有滑孔,滑孔內滑動連接有滾軸,滾軸上固定有壓桿,氣泵和第一插桿之間的主管道內轉動連接有渦輪,渦輪同軸相連有凸輪,凸輪與壓桿相抵。啟動氣泵,氣泵內的氣體吹動渦輪轉動,渦輪帶動凸輪轉動;當凸輪與壓桿分離時,第三彈簧拉動杠桿的一側向靠近主管道的方向運動,杠桿將推動第一插桿進入到主管道內,并將主管道封閉,氣體將不會進入到擠壓氣囊內,而杠桿的另一側將向遠離主管道的方向運動,第二插桿上的第二彈簧將推動第二插桿向遠離主管道的方向運動,第二插桿與泄壓孔分離,擠壓氣囊內的氣體從泄壓孔內排出,擠壓氣囊體積減小,種子將繼續向下流動;當凸輪與壓桿相抵時,凸輪推動壓桿向遠離主管道的方向運動,主管道帶動杠桿靠近第一插桿的一側運動,第三彈簧拉伸,第一插桿在第一插桿上的第二彈簧的作用下復位,主管道連通,杠桿的另一側將向靠近主管道的方向運動,杠桿推動第二插桿插入到泄壓孔內,泄壓孔封閉,氣體將通過主管道進入到擠壓氣囊內,擠壓氣囊體積變大,并對種子進行擠壓;凸輪繼續轉動,凸輪與壓桿又將分離,如此循環,形成了擠壓氣囊間歇地擠壓操作。
進一步,壓桿上設置有弧形墊板,弧形墊板和凸輪相抵。弧形墊板的設置,因凸輪表面為弧形,弧形墊板可更好地與凸輪進行配合,而且還可避免凸輪與壓桿直接接觸,降低壓桿的損耗,從而延長了壓桿的使用時間。
進一步,延時限位機構包括滑動連接在機架上的第三插桿和限位板,第三插桿用于封閉支管道并插入到支管道內,第三插桿和支管道之間連接有第四彈簧,第三插桿靠近杠桿的一端為楔面端,第三插桿和杠桿相抵,限位板和機架之間設置有第五彈簧,機架上固定有下壓氣囊,下壓氣囊和限位板相抵,限位板上固定有限位桿,限位桿與滑塊相抵。杠桿在壓桿的帶動下往復地擺動;杠桿在遠離主管道運動時,第一插桿將主管道連通,杠桿將與第三插桿相抵,并推動第三插桿向靠近支管道的方向運動,第三插桿將支管道封閉,氣體將停止在支管道內流動;杠桿在向靠近主管道方向運動時,第一插桿將主管道封閉,杠桿將與第三插桿分離,第三插桿在第四彈簧的作用下復位,支管道將連通,氣體通過支管道進入到下壓氣囊內,下壓氣囊膨脹,并壓動限位板向遠離滑塊的方向運動一段距離;后杠桿又與第三插桿相抵,氣體又將停止在支管道內流動,下壓氣囊膨脹停止,如此循環,使得限位板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將間歇地運動一段相應的距離,限位桿將與滑塊分離,滑塊將在第五彈簧的作用下復位,從而完成料筒的延時復位操作。
進一步,驅動機構為固定在機架上的氣缸,活塞壓頭與氣缸的輸出軸固定連接。啟動氣缸,氣缸將帶動活塞活塞壓頭往復地運動,并可對料筒進行加壓或者釋壓操作。
進一步,輸送筒和料筒之間的機架上設置有導向筒。導向筒的作用是將輸送筒內的物料收集起,并進行導向地輸送給料筒,使得物料輸送的更加準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金銀花籽種預處理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1處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機架1、氣泵2、渦輪殼3、凸輪4、壓桿5、弧形墊板6、主管道7、第一插桿8、杠桿9、第二插桿10、第三插桿11、輸送筒12、擠壓氣囊13、導向筒14、氣缸15、活塞壓頭16、料筒17、滑塊18、第一彈簧19、限位桿20、限位板21、第五彈簧22、下壓氣囊23、支管道24、第四彈簧25、第三彈簧26、第二彈簧27、泄壓孔28。
實施例基本參考圖1和圖2所示:金銀花籽種預處理裝置,包括機架1,機架1上滑動連接有滑塊18,滑塊18上焊接有封閉的料筒17,料筒17右側上方的機架1上通過螺栓固定有活塞壓頭16,活塞壓頭16上連接有驅動機構,驅動機構為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1上的氣缸15,活塞壓頭16與氣缸15的輸出軸螺紋連接,料筒17正上方的機架1上焊接有輸送筒12,輸送筒12和料筒17之間的機架1上焊接有導向筒14,輸送筒12內粘結有兩組對稱的擠壓氣囊13,機架1上通過螺栓固定有氣泵2,氣泵2上連通有主管道7,氣泵2通過主管道7與每個擠壓氣囊13均連通,主管道7上設置有用于擠壓氣囊13間歇膨脹的間歇機構,間歇機構包括鉸接在機架1上的杠桿9、滑動連接在機架1上的第一插桿8和第二插桿10,第一插桿8用于封閉主管道7并插入到主管道7內,主管道7開有泄壓孔28,第二插桿10用于封閉泄壓孔28,第一插桿8和第二插桿10均和主管道7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27,第一插桿8和第二插桿10相抵在杠桿9的兩側,杠桿9左側和主管道7之間連接有第三彈簧26,杠桿9左側開有滑孔,滑孔內滑動連接有滾軸,滾軸上焊接有壓桿5,氣泵2和第一插桿8之間的主管道7上連通有渦輪殼3,渦輪殼3內轉動連接有渦輪,渦輪同軸相連有凸輪4,凸輪4與壓桿5相抵,壓桿5上一體成型有弧形墊板6,弧形墊板6和凸輪4相抵,氣泵2和第一插桿8之間的主管道7上連通有支管道24,滑塊18和機架1之間連接有第一彈簧19,支管道24設有用于滑塊18限位的延時限位機構,延時限位機構包括滑動連接在機架1上的第三插桿11和限位板21,第三插桿11用于封閉支管道24并插入到支管道24內,第三插桿11和支管道24之間連接有第四彈簧25,第三插桿11右端為楔面端,第三插桿11和杠桿9相抵,限位板21和機架1之間設置有第五彈簧22,機架1上通過螺栓固定有下壓氣囊23,下壓氣囊23和限位板21相抵,限位板21上焊接有限位桿20,限位桿20與滑塊18相抵。
使用時,啟動氣泵2,氣泵2內的氣體吹動渦輪轉動,渦輪帶動凸輪4轉動;當凸輪4與壓桿5分離時,第三彈簧26拉動杠桿9左側向靠近主管道7的方向運動,杠桿9將推動第一插桿8進入到主管道7內,并將主管道7封閉,氣體將不會進入到擠壓氣囊13內,而杠桿9的右側將向下運動,第二插桿10上的第二彈簧27將推動第二插桿10向下運動,第二插桿10與泄壓孔28分離,擠壓氣囊13內的氣體從泄壓孔28內排出,擠壓氣囊13體積減小,種子將繼續向下流動;當凸輪4與壓桿5相抵時,凸輪4推動壓桿5向下運動,主管道7帶動杠桿9左向下側運動,第三彈簧26拉伸,第一插桿8在第一插桿8上的第二彈簧27的作用下復位,主管道7連通,杠桿9的右側將向上運動,杠桿9推動第二插桿10插入到泄壓孔28內,泄壓孔28封閉,氣體將通過主管道7進入到擠壓氣囊13內,擠壓氣囊13體積變大,并對種子進行擠壓;凸輪4繼續轉動,凸輪4與壓桿5又將分離,如此循環,擠壓氣囊13將間歇地對種子進行擠壓操作。
種子在輸送筒12內進行擠壓后,將流入到導向筒14內,并通過導向筒14進入到料筒17內;杠桿9在壓桿5的帶動下往復地擺動;杠桿9左端向下運動時,第一插桿8將主管道7連通,杠桿9將與第三插桿11相抵,并推動第三插桿11向左運動,第三插桿11將支管道24封閉,氣體將停止在支管道24內流動,此時不對下壓氣囊23充氣;杠桿9左端在向上運動時,第一插桿8將主管道7封閉,杠桿9將與第三插桿11分離,第三插桿11在第四彈簧25的作用下復位,支管道24將連通,氣體通過支管道24進入到下壓氣囊23內,下壓氣囊23膨脹,并壓動限位板21向下運動一段距離;后杠桿9繼續擺動,杠桿9左端又與第三插桿11相抵,第三插桿11又將支管道24封閉,氣體又將停止在支管道24內流動,下壓氣囊23膨脹停止,如此循環,下壓氣囊23將間歇地逐漸膨脹,下壓氣囊23將間歇地壓動限位板21運動一段相應的距離,限位桿20將與滑塊18分離,滑塊18將在第五彈簧22的作用下復位,料筒17將隨著滑塊18滑動到活塞壓頭16的正下方,啟動氣缸15,氣缸15將推動活塞壓頭16進入到料筒17內,活塞壓頭16繼續運動,將使料筒17內壓力升高,對種子進行再次的加壓處理,使得種子種皮更加松軟。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