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灌溉裝置,具體為一種水溶肥灌溉裝置。
背景技術:
1、水溶肥是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復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對較高,更為關鍵的是它可以應用于噴滴灌等設施農(nóng)業(yè),實現(xiàn)水肥一體化,達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
2、然而水溶肥想要實現(xiàn)最好的施肥和灌溉效果,一方面是需要增加水肥的混合均勻度,這樣才能保證作物得到的施肥是均勻的,能避免肥力不足生長過慢,也能避免肥力過多,濃度過大,導致燒苗;二是精確實現(xiàn)水肥比例,現(xiàn)有水溶肥灌溉裝置的水肥混合結構,混合效果僅為簡單的平面攪拌,且混合容器內(nèi)部容易殘留上次攪拌作業(yè)后的廢料或者沉積物,導致實際的配比達不到預設的值。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溶肥灌溉裝置,包括罐體、投料口、出料口、主進水管、副進水管、中央回轉接頭、y形進水管、動力源、傳動結構;
2、其中,所述罐體頂部設有連通罐體內(nèi)部的投料口,所述罐體底部設有連通罐體內(nèi)外部的出料口,所述罐體頂部中心位置轉動連接有貫穿罐體頂壁的主進水管,所述主進水管進入罐體的一端向下延伸至罐體底部,所述主進水管下端連接有兩個向上彎曲的副進水管,所述主進水管和兩個副進水管形成錨形,兩個所述副進水管上開設有多個主出水孔;所述主進水管伸出罐體頂壁的一端連接有中央回轉接頭,所述中央回轉接頭的另一端連接有y形進水管,所述y形進水管設有兩個進料端口,所述罐體頂部設有動力源,所述動力源通過傳動結構與主進水管動力連接。
3、優(yōu)選的,兩個所述副進水管上開設的主出水孔指向罐體內(nèi)壁,多個所述主出水孔均勻布設在兩個所述副進水管上。
4、優(yōu)選的,兩個所述副進水管相向的一側均設有多個水平伸出的分支管。
5、優(yōu)選的,所述主進水管上設有螺旋提升帶,所述螺旋提升帶軸線和主進水管的軸線相重合。
6、優(yōu)選的,所述主進水管底部設有跟隨主進水管轉動的底部槳葉,所述底部槳葉的轉動提升方向為自下而上。
7、優(yōu)選的,每個所述分支管均為空心結構且與副進水管連通,所述分支管延伸出副進水管的一端設有分出水口。
8、優(yōu)選的,所述傳動結構為帶傳動。
9、優(yōu)選的,所述y形進水管的兩個進料端口一個連接氣泵一個連接凈水。
1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溶肥灌溉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1、1、利用一個動力源實現(xiàn)多維度的立體攪拌,提高了水溶肥灌溉裝置中水肥的混合均勻度,同時能縮短攪拌時間。
12、2、能在單次水肥攪拌的作業(yè)后對混合容器內(nèi)部進行清潔,減少罐體內(nèi)單次攪拌作業(yè)后殘留的廢料或者沉積物。
13、3、利用帶傳動實現(xiàn)攪拌中的過載保護,避免發(fā)生異常卡死的時候動力源或攪拌結構的損壞,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1.一種水溶肥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體(1)、投料口(2)、出料口(3)、主進水管(8)、副進水管(9)、中央回轉接頭(5)、y形進水管(4)、動力源(6)、傳動結構(7);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溶肥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副進水管(9)上開設的主出水孔(10)指向罐體(1)內(nèi)壁,多個所述主出水孔(10)均勻布設在兩個所述副進水管(9)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溶肥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副進水管(9)相向的一側均設有多個水平伸出的分支管(1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溶肥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進水管(8)上設有螺旋提升帶(12),所述螺旋提升帶(12)軸線和主進水管(8)的軸線相重合。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溶肥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進水管(8)底部設有跟隨主進水管(8)轉動的底部槳葉(13),所述底部槳葉(13)的轉動提升方向為自下而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水溶肥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分支管(11)均為空心結構且與副進水管(9)連通,所述分支管(11)延伸出副進水管(9)的一端設有分出水口(14)。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溶肥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結構(7)為帶傳動。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溶肥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進水管(4)的兩個進料端口一個連接氣泵一個連接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