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應用于播種機的動力機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設備相關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應用于播種機的動力機頭。
【背景技術】
[0002]申請號為2014108105798,名稱為一種大蒜播種機的專利為我公司的早期產品。該裝置中,通過設計全新的旋轉成穴、播種機構、補種機構和錐度扶正器使其集成穴、播種、補種及種子扶正功能于一身,具有較高的播種效率與成活率。
[0003]但是,該裝置的機頭部分為輪式承載結構,在播種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機頭車輪陷入耕地當中,導致播種不能順利進行。受限于輪式承載結構的特點,其車輪的壓強較大,在播種完成后,經常會造成耕地出現溝壑,影響大蒜種子的后期生長。
[0004]同時,播種機部分和機頭部分米用了較多的鏈傳動及齒輪傳動,動力從第一級輸出后經過多級傳遞才到達最終到達受力構件,存在較多的能量損失,且維護成本高昂、復雜ο
[0005]又因為大量鏈傳動結構的存在,使播種機部分和機頭部分存在較高的故障率。作為復雜的機械結構,不可避免的是,在播種機部分和機頭部分一起工作的過程中,存在二者不同步現象。產生該現象的實質為較多的鏈傳動與較多的齒輪傳動使得動力從減速箱輸出后存在過多的動力損失及打滑,動力傳遞到最終受力部件時與動力輸出出現了異步,進而影響播種效果。
[0006]因此,有必要對早期的產品進行改進,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應用于播種機的動力機頭。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液壓作為動力,利用履帶作為行進機構,極大的提高了機頭的通過性。
[0008]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9]一種應用于播種機的動力機頭,包括機頭本體,該機頭本體上具有液壓動力源,機頭的兩側具有履帶,液壓動力源將液壓動力通過行走控制閥塊傳遞給液壓馬達,液壓馬達驅動履帶運動;
[0010]所述機頭本體上設有用于與播種機相連接的連接臂及提升臂;
[0011]所述機頭本體上還具有將液壓動力傳遞給播種機的播種機控制機構。
[0012]優選的,所述播種機控制機構包括播種機控制閥塊,液壓油通過播種機控制閥塊后流經液壓伺服閥,然后傳遞給播種機。
[0013]優選的,所述液壓伺服閥包括電機支架,電機支架的頂部設有伺服電機,電機支架的底部與閥塊固定連接,閥塊上具有進油口和出油口;所述閥塊內安裝有流量控制銷軸,伺服電機通過升降機構帶動流量控制銷軸上下移動來改變通過進油口及出油口的液壓油流量。
[0014]優選的,所述升降機構包括連接銷軸,連接銷軸的上端通過連接套接受伺服電機的動力,下端通過螺紋副與流量控制銷軸相適配。
[0015]優選的,所述閥塊內具有密封圈。
[0016]優選的,所述閥塊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導向塊,導向塊為流量控制銷軸導向。
[0017]優選的,在連接套與閥塊之間還設有軸承座,軸承座內具有軸承,連接銷軸與軸承內圈適配。
[0018]優選的,所述軸承為兩個,分別為推力軸承和深溝球軸承。
[0019]優選的,所述機頭本體的兩側分別安裝有托輪、張緊輪和支撐輪,履帶被托輪和支撐輪支撐,同時被張緊輪張緊。
[0020]優選的,所述液壓動力源包括發動機,發動機通過液壓栗將液壓油箱內的液壓油傳遞給液壓馬達、播種機控制機構和行走控制閥塊。
[002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2](1)將機頭由原有的車輪驅動改為履帶驅動,能很好的提高機頭的通過性,防止機頭陷入較軟的土地無法移動。
[0023](2)將機頭上通過減速機輸出的動力改變為通過液壓油輸出動力,使得能夠接受液壓油作為動力的播種機具有了極高的控制精度,并能依靠液壓傳動的實質來簡化播種機中機械傳動的結構。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動力機頭與播種機整體裝配后的軸測圖;
[0025]圖2是圖1的左側結構示意圖;
[0026]圖3是圖1的右側結構示意圖;
[0027]圖4是圖1中播種機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8]圖5是圖1中播種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6是圖1中播種單元的正視圖;
[0030]圖7是圖1中補種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8是圖1中補種單元的正視圖;
[0032]圖9是實施例1中旋轉成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10是實施例1中成穴器動力傳輸不意圖;
[0034]圖11是圖1中機頭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35]圖12是圖1中扶土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13是圖1中扶土機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37]圖14是圖1中液壓伺服閥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38]圖15是圖1中液壓伺服閥的內部結構不意圖;
[0039]圖16是圖1中播種監測機構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0040]圖17是圖1中播種監測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41]圖18是圖1中補種監測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19是圖1中抓種器的結構示意圖;
[0043]圖20是圖1中播種單元和補種單元的配合圖;
[0044]圖21是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2中成穴器動力傳輸示意圖;
[0045]圖22是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3中成穴器動力傳輸示意圖;
[0046]圖23圖22平面結構圖;
[0047]其中:
[0048]1-1、接種滑道,1-2、播種機構,1-3、補種機構,1_4、機頭,1_5、旋轉成穴機構,1_6、播種機,1_7、扶正機構,1-8、補種監測機構,1-9、播種監測機構;1-10、扶土機構,1-11、液壓伺服閥,1-12、液壓栗;
[0049]2-1、驅動鏈輪,2-2、從動鏈輪,2-3、鏈條,2_4、抓種器,2_5、播種板柵組,2_6、固定支架,2-8、主種箱,2-9、凹弧,2-10、護種板,2-11、下通道,2-12、長度調節管;
[0050]3-1、抓種器,3-2、驅動電機,3-3、補種柵板組,3_4、主動鏈輪,3_5、從動鏈輪,3_6、鏈輪支架,3-7、鏈條,3-8、減速齒輪,3-9、電機支架,3-10、補種箱,3_11、凹弧,3_12、護種板,3-13、上通道;
[0051 ] 4-1、提升臂,4-2、連接臂,4-3、履帶,4-4、液壓油箱,4-5、發動機,4-6、油箱,4-8、水箱,4-9、油散熱器,4-10、第三液壓馬達,4-11、托輪,4-12、支撐輪,4-13、張緊輪,4-14、播種機控制閥塊,4-15、行走控制閥塊,4-16、手柄;
[0052] 5-1、第一傳動軸,5-2、第一傳動軸傘齒輪,5-3、曲柄,5-4、曲柄連桿,5-5、成穴器機架,5-6、活動梁掛耳,5-7、成穴器,5-8、從動傘齒輪,5-9、第二傳動軸主動傘齒輪,5-10、第二傳動軸;5-11、蝸軸,5-12、蝸輪,5-13、傳動鏈條,5-14、鏈輪;
[0053 ] 6-1、第一液壓馬達,6-2、第二液壓馬達,6-3、大鏈輪,6-4、小鏈輪,6-5、鏈條,6-6、第三傳動軸,6-7、株距控制油缸;
[0054]7-1、錐形扶正器,7-2、布種器;
[0055]8-1、補種監測支架,8-2、紅外傳感器;
[0056]9-1、播種監測支架,9-2、紅外傳感器;
[0057]10-1、扶土輪,10-2、掛耳,10-3、支撐架;
[0058]11-1、伺服電機,11-2、伺服電機支架,11-3、連接套,11-4、推力軸承,11-5、深溝球軸承,11-6、連接銷軸,11-7、流量控制銷軸,11-8、密封圈,11-9、出油口,11-10、閥塊,11-
11、進油口,11-12、軸承座,11-13、導向塊;
[0059]12-1、斜坡。
【具體實施方式】
[0060]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61]實施例:一種大蒜播種機,其結構參考圖1-3所示,包括機頭1-4,該機頭1-4后端具有提升臂4-1及連接臂4-2,機頭1-4的兩側具有履帶4-3,且機頭1-4上還具有用于驅動所述履帶4-3的液壓動力源;
[0062]所述提升臂4-1及連接臂4-2分別通過銷軸與同一播種機1-6鉸接連接,該播種機1-6具有播種機機架;
[0063]播種機機架上設有播種機構1-2和補種機構1-3,播種機機架內安裝有旋轉成穴機構1-5,旋轉成穴機構1-5后方設有扶正機構1-7,播種機構1-2和補種機構1-3通過接種滑道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