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年糕及其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食品,尤其是涉及一種年糕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年糕是我國一種日常食品,尤其是在逢年過節時的一種必備食品。年糕的加工經過水磨、蒸煮、錘擂等工藝過程,其糕質細膩、色白、柔韌,適宜烤、煎、炒、煮,深受消費者的喜愛?,F有的年糕雖然口味鮮美,食用方便,但是由于含有大量的支鏈淀粉,食用過量時容易影響人們正常的消化和排泄;尤其是較大的淀粉類含量和其所具有的高熱量會妨礙身體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破壞營養均衡。另外,現有的年糕還存在著易老化開裂,不耐貯存的缺陷。
紫菜、海帶、裙帶菜、羊棲菜等大型海藻是目前世界上重要的人工栽培的海藻,是天然的健康食品,目前的紫菜生產的產品是“大鋪蓋、小圓餅”的形式,產品的干燥程度不一,沒有密封的條件,保存困難,容易受潮,含水率高達12~20%;海帶、裙帶菜、羊棲菜等大型海藻的產品質量也存在較大的不足;上述的海藻產品以片狀為主,因其體積大、包裝困難而影響到產品的保質期與市場的開發;此外,由于大型海藻葉片大而長,目前使用葉狀、片狀的初級產品作為湯料等原料或者直接作為食品,在這樣的食品中,大型海藻有發達的細胞壁,消化酶需要更長的時間到達細胞內進行分解,大型海藻的營養成分很難被人類所吸收,尤其是老人和兒童嬰兒,消化的效果更差,而在進食方面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尤其是對于老年人和兒童的影響更加嚴重,進而影響到大型海藻直接作為生產原料制備為食品的市場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口味鮮美,食用方便,營養豐富,不易老化開裂,容易貯存的年糕及其加工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年糕,它由淀粉類物質和微細化海藻組成,其重量百分比組份為淀粉類的物質50~90%,微細化海藻10~50%。
所述的微細化海藻的水分含量為5-8%,粒度大小為60-120目的微顆粒占15-85%,粒度大小為1000-3000目的超微化顆粒占15-85%。
所述的微細化海藻為紫菜、海帶、裙帶菜、羊棲菜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年糕的加工方法,它包括以下工藝步驟①將干燥海藻通過切碎裝置粉碎成粒度大小為60-120目的微顆粒;再將上述的微顆粒粉碎成粒度大小為1000-3000目的超微化顆粒,將微顆粒和超微化顆粒按照15-85%15-85%混合成微細化海藻;②將淀粉類物質清洗、浸泡、磨漿并壓濾;③按重量百分比微細化海藻10~50%,淀粉類物質50~90%配比并混拌均勻;④在蒸粉攪拌機中對淀粉進行蒸煉糊化;⑤將蒸煉后糊化好的淀粉通過雙螺桿輸送機送入擠壓機擠壓成型并切塊;⑥將切好的年糕送冷卻池中冷卻達室溫后,上架密封硬化處理;⑦將硬化好的年糕采用真空包裝,送高壓殺菌鍋內殺菌;⑧將殺菌好的產品擦干表面水分后,套入外包裝封口裝箱入庫。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將海洋的大型藻類,通過微顆?;?,作為加工的特征性的原料來生產年糕,并成為直接食用的產品,改變了傳統的年糕多年以來初級的、層次較低的產品形式,而成為一種新型健康食品;這樣的年糕容易被消化,比通常的年糕有利于老年人和兒童的消化與吸收;該產品改善了年糕的營養物質結構,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蛋白質、多種礦物質成分、多種維生素,具有全面的平衡的營養結構,彌補了年糕的營養方面的欠缺;該產品表面光潔、色澤好,克服了單純是海藻或者單純是淀粉類作為食品的色、香、味等幾方面的不足,豐富了年糕的色彩;大型海藻微顆?;螅诟邷赜兴值臈l件下,本身所含的豐富的藻膠能夠改善年糕的表面結構,使年糕更加光潔、柔韌、嫩滑、軟硬適度,并且不易老化開裂,容易貯存;該產品的生產工藝簡明易行、安全衛生,產品的保質期長,能夠充分滿足人們健康快捷的生活方式的需要。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①將干燥紫菜通過切碎裝置粉碎成粒度大小為60-120目的微顆粒;再將上述的微顆粒粉碎成粒度大小為1000-3000目的超微化顆粒,將微顆粒和超微化顆粒按照85%∶15%混合成微細化紫菜;②選用優質大米為生產年糕主要輔料,在清洗槽,用流動的水進行沖洗除雜后,送浸泡池浸泡,至大米無白芯,用手能輕輕捏碎,然后將大米進行磨漿,邊磨邊加水,控制水量,漿液經振動篩過濾,再將濾渣進行第二次磨漿過濾,兩次濾漿混合,將米漿送板框式壓濾機過濾,濾好的大米淀粉取出后用松粉機松散不含團塊;③按重量百分比微細化紫菜10%,大米淀粉90%配比并混拌均勻;④在蒸粉攪拌機中對淀粉進行蒸煉糊化,在蒸煉中可適當添加含淀粉總量;⑤將蒸煉后糊化好的淀粉通過雙螺桿輸送機送入擠壓機擠壓成型,使淀粉組織結構緊密,色澤增白,達到一定的韌性,擠出后的形狀有一定寬度、厚度與長度并進行切塊;⑥將切好的年糕送冷卻池中冷卻達室溫后,上架密封硬化處理,經冷卻使溫度和水分降低,年糕內部結構變化達到一定的韌性和硬度;⑦將硬化好的年糕采用真空包裝,送高壓殺菌鍋內殺菌;⑧將殺菌好的產品擦干表面水分后,套入外包裝封口裝箱入庫。
實施例二①將干燥的海帶、裙帶菜和羊棲菜按重量比2∶1∶1混合后通過切碎裝置粉碎成粒度大小為60-120目的微顆粒;再將上述的微顆粒粉碎成粒度大小為1000-3000目的超微化顆粒,將微顆粒和超微化顆粒按照50%∶50%混合成微細化海藻混合物;②選用優質大米為生產年糕主要輔料,在清洗槽,用流動的水進行沖洗除雜后,送浸泡池浸泡,至大米無白芯,用手能輕輕捏碎,然后將大米進行磨漿,邊磨邊加水,控制水量,漿液經振動篩過濾,再將濾渣進行第二次磨漿過濾,兩次濾漿混合,將米漿送板框式壓濾機過濾,濾好的大米淀粉取出后用松粉機松散不含團塊。③按重量百分比微細化海藻混合物50%,大米淀粉50%配比并混拌均勻;④在蒸粉攪拌機中對淀粉進行蒸煉糊化,在蒸煉中可適當添加含淀粉總量;⑤將蒸煉后糊化好的淀粉通過雙螺桿輸送機送入擠壓機擠壓成型,使淀粉組織結構緊密,色澤增白,達到一定的韌性,擠出后的形狀有一定寬度、厚度與長度并進行切塊;⑥將切好的年糕送冷卻池中冷卻達室溫后,上架密封硬化處理,經冷卻使溫度和水分降低,年糕內部結構變化達到一定的韌性和硬度;⑦將硬化好的年糕采用真空包裝,送高壓殺菌鍋內殺菌;⑧將殺菌好的產品擦干表面水分后,套入外包裝封口裝箱入庫。
實施例三①將干燥的紫菜和裙帶菜按重量比2∶1混合后通過切碎裝置粉碎成粒度大小為60-120目的微顆粒;再將上述的微顆粒粉碎成粒度大小為1000-3000目的超微化顆粒,將微顆粒和超微化顆粒按照15%∶85%混合成微細化海藻混合物;②選用優質大米為生產年糕主要輔料,在清洗槽,用流動的水進行沖洗除雜后,送浸泡池浸泡,至大米無白芯,用手能輕輕捏碎,然后將大米進行磨漿,邊磨邊加水,控制水量,漿液經振動篩過濾,再將濾渣進行第二次磨漿過濾,兩次濾漿混合,將米漿送板框式壓濾機過濾,濾好的大米淀粉取出后用松粉機松散不含團塊。③按重量百分比微細化海藻混合物30%,大米淀粉70%配比并混拌均勻;④在蒸粉攪拌機中對淀粉進行蒸煉糊化,在蒸煉中可適當添加含淀粉總量;⑤將蒸煉后糊化好的淀粉通過雙螺桿輸送機送入擠壓機擠壓成型,使淀粉組織結構緊密,色澤增白,達到一定的韌性,擠出后的形狀有一定寬度、厚度與長度并進行切塊;⑥將切好的年糕送冷卻池中冷卻達室溫后,上架密封硬化處理,經冷卻使溫度和水分降低,年糕內部結構變化達到一定的韌性和硬度;⑦將硬化好的年糕采用真空包裝,送高壓殺菌鍋內殺菌;⑧將殺菌好的產品擦干表面水分后,套入外包裝封口裝箱入庫。
上述實施例中,需要注意的是,原藻的品質會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主要因素有鮮度、光澤、老嫩程度、生理狀態、水分含量;配料攪拌的均勻程度直接影響擠壓膨化的效果,應注意加水量和攪拌的時間;而在包裝過程則需要注意包裝環境、包裝用品、包裝人員、包裝材料的衛生、包裝材料和包裝后的密封性能。
權利要求
1.一種年糕,其特征在于它由淀粉類物質和微細化海藻組成,其重量百分比組份為淀粉類的物質50~90%,微細化海藻10~5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藻膨化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細化海藻的水分含量為5-8%,粒度大小為60-120目的微顆粒占15-85%,粒度大小為1000-3000目的超微化顆粒占15-85%。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藻膨化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細化海藻為紫菜、海帶、裙帶菜、羊棲菜中的至少一種。
4.一種年糕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工藝步驟①將干燥海藻通過切碎裝置粉碎成粒度大小為60-120目的微顆粒;再將上述的微顆粒粉碎成粒度大小為1000-3000目的超微化顆粒,將微顆粒和超微化顆粒按照15-85%15-85%混合成微細化海藻;②將淀粉類物質清洗、浸泡、磨漿并壓濾;③按重量百分比微細化海藻10~50%,淀粉類物質50~90%配比并混拌均勻;④在蒸粉攪拌機中對淀粉進行蒸煉糊化;⑤將蒸煉后糊化好的淀粉通過雙螺桿輸送機送入擠壓機擠壓成型并切塊;⑥將切好的年糕送冷卻池中冷卻達室溫后,上架密封硬化處理;⑦將硬化好的年糕采用真空包裝,送高壓殺菌鍋內殺菌;⑧將殺菌好的產品擦干表面水分后,套入外包裝封口裝箱入庫。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年糕及加工方法,①將干燥海藻通過切碎裝置粉碎成粒度大小微顆粒超微化顆粒,并按15-85%∶15-85%混合成微細化海藻;②將淀粉類物質清洗、浸泡、磨漿并壓濾;③按重量百分比微細化海藻10~50%,淀粉類物質50~90%配比并混拌均勻;④對淀粉進行蒸煉糊化;⑤將蒸煉后糊化好的淀粉通過雙螺桿輸送機送入擠壓機擠壓成型并切塊;⑥將切好的年糕冷卻及密封硬化處理;⑦將硬化好的年糕采用真空包裝,高壓殺菌;⑧將殺菌好的產品擦干表面水分后,包裝入庫,優點是將海洋的大型藻類通過微顆?;?,作為加工的特征性的原料來生產年糕,提供了一種口味鮮美,食用方便,營養豐富,不易老化開裂,容易貯存的年糕。
文檔編號A23L1/337GK1810154SQ20061004906
公開日2006年8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3日
發明者駱其君, 嚴小軍, 徐善良, 周成旭, 馬斌, 裴魯青 申請人: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