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檔序號:409042閱讀:20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沼氣工程設施,尤其涉及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具體適用于提高發酵液的濃度與溫度。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沼氣工程中發酵罐使用的發酵液都是畜牧場直接排出的糞水,這種發酵液的濃度與溫度均較低,其TS濃度為3% - 5%,溫度為10°C左右,采用這種發酵液進行發酵,不僅會增加發酵罐的體積、提高生產成本,而且會連鎖造成升溫難、耗能高、運行成本高等問題。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202052361U,授權公告日為2011年11月30日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礦山治污沉淀池,該礦山治污沉淀池由底面與側壁構成,礦山治污沉淀池內設有若干隔墻,隔墻將礦山治污沉淀池分隔為若干處理池,隔墻上端設有溢流口,礦山治污沉淀池側壁外部設有污水進水渠及清水出水渠,每一處理池靠近污水進水渠的側壁上部均設有污水進水閘,每一處理池靠近清水出水渠的側壁上均設有若干個高度不同的清水出水閘,處理池內設有攪拌裝置。雖然該實用新型能快速、有效地分離污水中的雜質,并使分離出的清水自動流出,但其仍舊具有以下問題
首先,該實用新型的適用對象為用切割方法獲取石材的礦山,因而它沉淀的目的在于獲得清水,而不是獲得沉淀物,而沼氣工程中沉淀的目的卻是為了獲得沉淀的發酵液,因而若將其應用于沼氣工程中,由于設計目的不同,難以獲得較佳的沉淀物,即發酵液的濃度較低;
其次,該實用新型只具有沉淀與分離清水的功能,不具備增溫的功能,難以提高沉淀物的溫度,因而若將其應用于沼氣工程中,經它沉淀獲得的發酵液的溫度必然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發酵液的濃度與溫度均較低的缺陷與問題,提供一種發酵液的濃度與溫度均較高的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及其使用方法。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包括同軸設置的調配池與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數量至少為兩個,相鄰的沉淀池之間以及沉淀池與調配池之間都設置有全封閉式的隔離墻,隔離墻頂部的一端開設有溢流上口,相鄰的溢流上口位于同一對角線的兩端,且在調配池內設置有調配攪拌機與進料泵;
所述調配沉淀裝置還包括沼液余熱導熱池,該沼液余熱導熱池通過全封閉式的導熱裝置與調配池相接觸;
所述沼液余熱導熱池頂部的正中部位設置有熱量均勻分布攪拌機,內部設置有水封器與沼液泵,水封器與溢流管相通,溢流管的另一端與發酵罐內設置的溢流口相通,沼液泵近水封器設置,且沼液泵與設置在沼液余熱導熱池外部的固液分離器相連接。所述沼液余熱導熱池的一個側面通過導熱裝置與調配池相接觸;所述導熱裝置包括散熱金屬板與散熱角鐵,散熱金屬板的兩側分別與沼液余熱導熱池、調配池相接觸,且在散熱金屬板上近調配池的一側設置有多個散熱角鐵。所述散熱金屬板的兩端通過固定膨脹螺栓與沼液余熱導熱池的側部固定連接,且在散熱金屬板、沼液余熱導熱池的固定連接處二次澆灌有水泥。所述調配池的左側面與沉淀池相通、上側面通過污水格柵與沉沙池相通、下側面通過散熱金屬板與沼液余熱導熱池相接觸,所述調配池底部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橫向傾斜基,調配池底部上近發酵罐的部位設置有進料泵,調配池頂部的正中部位設置有調配攪拌機,且進料泵、調配攪拌機的中軸線與調配池的中軸線相重合;
所述沉淀池底部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橫向傾斜基,最外側的沉淀池底部的左側還設置有豎向傾斜基,該豎向傾斜基的上下兩端均與橫向傾斜基相連接;
所述隔離墻底部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單向閥門,該單向閥門的中軸線與調配池的中軸線相重合。所述調配池、沼液余熱導熱池的頂部覆蓋有同一個透明的玻璃罩或玻璃房。所述沉淀池的數量為三個。所述沼液余熱導熱池設置在調配池的內部或環繞調配池的外部設置。一種上述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的使用方法,該使用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先向沉沙池中通入養殖場的污水,污水經污水格柵流入調配池,當調配池中的
污水漲到溢流上口的高度時,污水通過溢流上口逐個流入沉淀池,當調配池和所有沉淀池中都灌滿污水時,停止污水進入,然后由污水在調配池、沉淀池中進行沉淀;
第二步在沉淀的過程中,污水分離為清水與發酵液,清水上浮,發酵液下沉,上浮的清水經溢流上口流向下一個沉淀池,下沉的發酵液被單向閥門阻擋以防止發酵液倒流進下一個沉淀池,同時,下沉的發酵液被調配池、沉淀池內的橫向傾斜基擋向池底的中部,同時,最外側沉淀池內的豎向傾斜基把沉積在池底各個死角的發酵液擋向池底的中部;所述調配池中發酵液的濃度最高,且發酵液的濃度由調配池至最外側沉淀池依次降低;
第三步在沉淀的過程中,先由溢流管將發酵罐中排放出的熱沼液送進水封器中,熱沼液再經水封器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中,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的熱沼液通過導熱裝置將熱量傳導給調配池,熱量傳導后,由沼液泵將冷卻后的熱沼液抽給沼液余熱導熱池外部的固液分離器以進行固液分離;所述熱量均勻分布攪拌機將經水封器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內的熱沼液與沼液余熱導熱池內原有的冷沼液進行攪拌以達到熱量均勻;
第四步當沉淀結束后,開啟調配攪拌機與進料泵,由進料泵將調配池中的發酵液抽進發酵罐,在抽取發酵液的過程中,發酵液由最外側沉淀池向調配池流動,流動時,隔離墻底部設置的單向閥門起防止發酵液倒流作用。所述調配池中發酵液的溫度在導熱裝置進行熱量傳導的前后分別為10°C與 30°C,所述熱沼液的溫度為53°C。所述第三步中,固液分離后得到沼液與沼渣,所述沼液排放進沼液池以制作液面肥,所述沼渣用于制作固體顆粒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I、本發明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中包括沼液余熱導熱池,該沼液余熱導熱池通過全封閉式的導熱裝置與調配池相接觸,既可以將沼液余熱導熱池設置在調配池的一側,也可以將沼液余熱導熱池設置在調配池的內部或外部,使用時可通過沼液余熱導熱池對調配池增溫,從而提高調配池中發酵液的溫度;此外,本發明中沼液余熱導熱池本身的溫度來源于發酵罐內的熱沼液,該設計不僅能夠提供熱源,而且能夠重復利用熱沼液的熱量,節能性較強。因此本發明不僅能夠提高發酵液的溫度,而且節能性較強。2、本發明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中的導熱裝置包括散熱金屬板與散熱角鐵,散熱金屬板上近調配池的一側設置有多個散熱角鐵,該散熱角鐵的設計不僅能提高增溫效果,而且能起到加強肋的作用,提高導熱裝置的安裝牢固性;此外,在散熱金屬板、沼液余熱導熱池的固定連接處還用水泥進行了二次澆灌,該設計不僅可以防滲透,而且可以加固。因此本發明不僅增溫效果較好,而且牢固性較強。3、本發明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及其使用方法中調配池的左側面與多個同軸的沉淀池相通,相鄰的沉淀池之間以及沉淀池與調配池之間都設置有全封閉式的隔離墻,隔離墻頂部的一端開設有溢流上口,相鄰的溢流上口位于同一對角線的兩端,該設計使得污水從調配池流向沉淀池的過程中呈正弦曲線流向,有助于提高污水中清水、發酵液的分離效果,使得更多的發酵液下沉;而且,調配池與沉淀池的底部兩側均設置有橫向傾斜基,最外側的沉淀池底部的左側還設置有豎向傾斜基,橫向傾斜基、豎向傾斜基能將下沉的發酵液趕進池底的中部,并通過單向閥門流向調配池底部的中部,從而提高調配池中發酵液的濃度,確保調配池中發酵液的濃度高于任意一個沉淀池中發酵液的濃度,此時,當位于調配池底部中間的進料泵抽取發酵液時,就能為發酵罐提供較高濃度的發酵液,其濃度可提高一倍以上,濃度提高一倍,發酵罐的體積就能減少一倍,發酵罐體積縮小不僅能降低投資成本,而且能提高后期增溫的速度與溫度,并降低后期能耗。因此本發明不僅能提高發酵液的濃度、能降低投資成本,而且能提高后期增溫的速度與溫度、能降低后期能耗。


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A-A向的剖視圖。圖3是圖I中B-B向的剖視圖。圖4是圖I中沼液余熱導熱池與發酵罐的連接示意圖。圖中沉淀池I、調配池2、調配攪拌機21、進料泵22、沼液余熱導熱池3、熱量均勻分布攪拌機31、水封器32、沼液泵33、沉沙池4、污水格柵41、隔離墻5、溢流上口 51、單向閥門52、導熱裝置6、散熱金屬板61、散熱角鐵62、固定膨脹螺栓63、固定連接處64、橫向傾斜基7、豎向傾斜基8、發酵罐9、溢流口 91、溢流管92、固液分離器10。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

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見圖I -圖4,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包括同軸設置的調配池2與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I的數量至少為兩個,相鄰的沉淀池I之間以及沉淀池I與調配池2之間都設置有全封閉式的隔離墻5,隔離墻5頂部的一端開設有溢流上口 51,相鄰的溢流上口 51 位于同一對角線的兩端,且在調配池2內設置有調配攪拌機21與進料泵22 ;
所述調配沉淀裝置還包括沼液余熱導熱池3,該沼液余熱導熱池3通過全封閉式的導
6熱裝置6與調配池2相接觸;
所述沼液余熱導熱池3頂部的正中部位設置有熱量均勻分布攪拌機31,內部設置有水封器32與沼液泵33,水封器32與溢流管92相通,溢流管92的另一端與發酵罐9內設置的溢流口 91相通,沼液泵33近水封器32設置,且沼液泵33與設置在沼液余熱導熱池3外部的固液分離器10相連接。所述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一個側面通過導熱裝置6與調配池2相接觸;所述導熱裝置6包括散熱金屬板61與散熱角鐵62,散熱金屬板61的兩側分別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 調配池2相接觸,且在散熱金屬板61上近調配池2的一側設置有多個散熱角鐵62。所述散熱金屬板61的兩端通過固定膨脹螺栓63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側部固定連接,且在散熱金屬板61、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固定連接處64 二次澆灌有水泥。所述調配池2的左側面與沉淀池I相通、上側面通過污水格柵41與沉沙池4相通、 下側面通過散熱金屬板61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相接觸,所述調配池2底部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橫向傾斜基7,調配池2底部上近發酵罐9的部位設置有進料泵22,調配池2頂部的正中部位設置有調配攪拌機21,且進料泵22、調配攪拌機21的中軸線與調配池2的中軸線相重合;
所述沉淀池I底部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橫向傾斜基7,最外側的沉淀池I底部的左側還設置有豎向傾斜基8,該豎向傾斜基8的上下兩端均與橫向傾斜基7相連接;
所述隔離墻5底部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單向閥門52,該單向閥門52的中軸線與調配池2 的中軸線相重合。所述調配池2、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頂部覆蓋有同一個透明的玻璃罩或玻璃房。所述沉淀池I的數量為三個。所述沼液余熱導熱池3設置在調配池2的內部或環繞調配池2的外部設置。一種上述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的使用方法,該使用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先向沉沙池4中通入養殖場的污水,污水經污水格柵41流入調配池2,當調配
池2中的污水漲到溢流上口 51的高度時,污水通過溢流上口 51逐個流入沉淀池1,當調配池2和所有沉淀池I中都灌滿污水時,停止污水進入,然后由污水在調配池2、沉淀池I中進行沉淀;
第二步在沉淀的過程中,污水分離為清水與發酵液,清水上浮,發酵液下沉,上浮的清水經溢流上口 51流向下一個沉淀池4,下沉的發酵液被單向閥門52阻擋以防止發酵液倒流進下一個沉淀池4,同時,下沉的發酵液被調配池2、沉淀池I內的橫向傾斜基7擋向池底的中部,同時,最外側沉淀池I內的豎向傾斜基8把沉積在池底各個死角的發酵液擋向池底的中部;所述調配池2中發酵液的濃度最高,且發酵液的濃度由調配池2至最外側沉淀池I 依次降低;
第三步在沉淀的過程中,先由溢流管92將發酵罐9中排放出的熱沼液送進水封器32 中,熱沼液再經水封器32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3中,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熱沼液通過導熱裝置6將熱量傳導給調配池2,熱量傳導后,由沼液泵33將冷卻后的熱沼液抽給沼液余熱導熱池3外部的固液分離器10以進行固液分離;所述熱量均勻分布攪拌機31將經水封器32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3內的熱沼液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內原有的冷沼液進行攪拌以達到熱量均勻;第四步當沉淀結束后,開啟調配攪拌機21與進料泵22,由進料泵22將調配池2中的發酵液抽進發酵罐9,在抽取發酵液的過程中,發酵液由最外側沉淀池I向調配池2流動,流動時,隔離墻5底部設置的單向閥門52起防止發酵液倒流作用。所述調配池2中發酵液的溫度在導熱裝置6進行熱量傳導的前后分別為10°C與 30°C,所述熱沼液的溫度為53°C。所述第三步中,固液分離后得到沼液與沼渣,所述沼液排放進沼液池以制作液面肥,所述沼渣用于制作固體顆粒肥。本發明的原理說明如下
I、沼液余熱導熱池
沼液余熱導熱池一般設置于調配池的一側,兩者之間通過散熱金屬板相接觸,并不相通,使用時,沼液余熱導熱池通過散熱金屬板及其上設置的散熱角鐵將熱量傳遞給調配池, 從而提高調配池中發酵液的溫度。沼液余熱導熱池自身的溫度來源于熱沼液,該熱沼液經溢流管從發酵罐中流進水封器,然后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由于熱沼液的溫度很高,一般為 53V左右,而沼液余熱導熱池一側的調配池內的溫度一般只有10°C左右,通過散熱金屬板的導熱,可將調配池內發酵液的溫度提到30°C左右,不僅提高了發酵液的溫度,而且重復利用了熱沼液的熱量,節能價值很大。當熱量傳導后,即沼液余熱導熱池或調配池內的溫度達到預定溫度值時,就可由沼液泵將傳導過熱量的熱沼液抽給沼液余熱導熱池外部的固液分離器以進行固液分離。散熱金屬板上靠近調配池的一側裝有多個散熱角鐵以增強熱傳遞效果,散熱角鐵還可起到加強肋的作用,散熱金屬板的兩端通過固定膨脹螺栓與沼液余熱導熱池的側部固定連接,并在固定連接處用水泥進行二次澆灌,二次澆灌起到加固和防滲漏的作用。散熱金屬板的安裝方法有多種,如將散熱金屬板澆鑄在圈梁中等。此外,在實際應用中,為提高增溫效果,也可以將沼液余熱導熱池整體放在調配池的內部或將調配池包圍起來進行增溫,這樣設置增溫效果會更好,但成本比放在側部要高, 因此使用時要考慮性價比。如果在嚴寒地區,還可以在調配池和沼液余熱導熱池的上方設置透明的玻璃罩或玻璃房,該玻璃罩或玻璃房既可起到保溫的作用,晴天時還能利用太陽能增溫。2、調配池與沉淀池
調配池與多個沉淀池同軸設置,沉淀池的數量視養殖場排出的污水量決定,相鄰的沉淀池之間以及沉淀池與調配池之間都設置有全封閉式的隔離墻,隔離墻頂部的一端開設有溢流上口,相鄰的溢流上口位于同一對角線的兩端,隔離墻底部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單向閥門,調配池底部上近發酵罐的部位設置有進料泵,調配池頂部的正中部位設置有調配攪拌機,調配攪拌機用于攪勻調配池內溶液的濃度和溫度,單向閥門、進料泵、調配攪拌機的中軸線都與調配池的中軸線相重合。調配池、沉淀池底部的上下兩側都設置有橫向傾斜基,最外側的沉淀池底部的左側還設置有豎向傾斜基,該豎向傾斜基的上下兩端均與橫向傾斜基相連接。使用中,污水經溢流上口從調配池逐個流向沉淀池,沉淀時,污水分離為清水與發酵液,清水上浮,發酵液下沉,上浮的清水經溢流上口流向下一個沉淀池,下沉的發酵液被單向閥門阻擋以防止發酵液倒流進下一個沉淀池,同時,下沉的發酵液被橫向傾斜基擋向池底的中部,同時,最外側沉淀池內的豎向傾斜基把沉積在池底各個死角的發酵液擋向池底的中部,在橫向傾斜基、豎向傾斜基的作用下,發酵液富集于池底的中部,而在隔離墻底部的中間部位正好設置有單向閥門,富集的發酵液就可以通過單向閥門流向調配池中的進料泵處,發酵液的濃度由調配池至最外側沉淀池依次降低,此時,不僅能確保調配池中發酵液的濃度高于任何一個沉淀池,而且能確保調配池中進料泵處發酵液的濃度最高,而進料泵又近發酵罐設置,因此進料泵能為發酵罐提供較高濃度的發酵液,與現有技術TS濃度只有3% - 5%相比,本發明發酵液的TS濃度為濕發為10% - 12%。實施例I :
裝置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包括一個調配池2、三個沉淀池I與一個沼液余熱導熱池3,調配池2的左側面與同軸設置的沉淀池I相通、上側面通過污水格柵41與沉沙池4相通、下側面通過散熱金屬板61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相接觸,相鄰的沉淀池I之間以及沉淀池I與調配池2之間都設置有全封閉式的隔離墻5,隔離墻5頂部的一端開設有溢流上口 51,相鄰的溢流上口 51位于同一對角線的兩端,隔離墻5底部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單向閥門52 ;
所述調配池2底部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橫向傾斜基7,調配池2底部上近發酵罐9的部位設置有進料泵22,調配池2頂部的正中部位設置有調配攪拌機21 ;所述沉淀池I底部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橫向傾斜基7,最外側的沉淀池I底部的左側還設置有豎向傾斜基8,該豎向傾斜基8的上下兩端均與橫向傾斜基7相連接;所述進料泵22、調配攪拌機21、單向閥門52的中軸線都與調配池2的中軸線相重合;
所述沼液余熱導熱池3頂部的正中部位設置有熱量均勻分布攪拌機31,內部設置有水封器32與沼液泵33,水封器32與溢流管92相通,溢流管92的另一端與發酵罐9內設置的溢流口 91相通,沼液泵33近水封器32設置,且沼液泵33與設置在沼液余熱導熱池3外部的固液分離器10相連接;所述散熱金屬板61的兩側分別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調配池2相接觸,且在散熱金屬板61上近調配池2的一側設置有多個散熱角鐵62,所述散熱金屬板61 的兩端通過固定膨脹螺栓63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側部固定連接,且在散熱金屬板61、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固定連接處64 二次澆灌有水泥。使用方法一種上述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的使用方法,該使用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先向沉沙池4中通入養殖場的污水,污水經污水格柵41流入調配池2,當調配池2中的污水漲到溢流上口 51的高度時,污水通過溢流上口 51逐個流入沉淀池1,當調配池2和所有沉淀池I中都灌滿污水時,停止污水進入,然后由污水在調配池2、沉淀池I中進行沉淀;
第二步在沉淀的過程中,污水分離為清水與發酵液,清水上浮,發酵液下沉,上浮的清水經溢流上口 51流向下一個沉淀池4,下沉的發酵液被單向閥門52阻擋以防止發酵液倒流進下一個沉淀池4,同時,下沉的發酵液被調配池2、沉淀池I內的橫向傾斜基7擋向池底的中部,同時,最外側沉淀池I內的豎向傾斜基8把沉積在池底各個死角的發酵液擋向池底的中部;所述調配池2中發酵液的濃度最高,且發酵液的濃度由調配池2至最外側沉淀池I 依次降低;
第三步在沉淀的過程中,先由溢流管92將發酵罐9中排放出的熱沼液送進水封器32 中,熱沼液再經水封器32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3中,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熱沼液通過導熱裝置6將熱量傳導給調配池2,熱量傳導后,由沼液泵33將冷卻后的熱沼液抽給沼液余熱導熱池3外部的固液分離器10以進行固液分離,固液分離后得到沼液與沼渣,所述沼液排放進沼液池以制作液面肥,所述沼渣用于制作固體顆粒肥;所述熱量均勻分布攪拌機31 將經水封器32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3內的熱沼液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內原有的冷沼液進行攪拌以達到熱量均勻;所述熱沼液的溫度為53°C,所述調配池2中發酵液的溫度在導熱裝置6進行熱量傳導的前后分別為10°C與30°C ;
第四步當沉淀結束后,開啟調配攪拌機21與進料泵22,由進料泵22將調配池2中的發酵液抽進發酵罐9,在抽取發酵液的過程中,發酵液由最外側沉淀池I向調配池2流動,流動時,隔離墻5底部設置的單向閥門52起防止發酵液倒流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包括同軸設置的調配池(2)與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I)的數量至少為兩個,相鄰的沉淀池(I)之間以及沉淀池(I)與調配池(2)之間都設置有全封閉式的隔離墻(5),隔離墻(5)頂部的一端開設有溢流上口(51),相鄰的溢流上口 (51)位于同一對角線的兩端,且在調配池(2)內設置有調配攪拌機(21)與進料泵(22),其特征在于所述調配沉淀裝置還包括沼液余熱導熱池(3),該沼液余熱導熱池(3)通過全封閉式的導熱裝置(6)與調配池(2)相接觸;所述沼液余熱導熱池(3)頂部的正中部位設置有熱量均勻分布攪拌機(31),內部設置有水封器(32)與沼液泵(33),水封器(32)與溢流管(92)相通,溢流管(92)的另一端與發酵罐(9)內設置的溢流口(91)相通,沼液泵(33)近水封器(32)設置,且沼液泵(33)與設置在沼液余熱導熱池(3)外部的固液分離器(10)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一個側面通過導熱裝置(6)與調配池(2)相接觸;所述導熱裝置(6)包括散熱金屬板(61)與散熱角鐵(62),散熱金屬板(61)的兩側分別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調配池(2)相接觸,且在散熱金屬板(61)上近調配池(2)的一側設置有多個散熱角鐵(6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金屬板(61)的兩端通過固定膨脹螺栓(63)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側部固定連接,且在散熱金屬板(61)、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固定連接處(64) 二次澆灌有水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配池(2)的左側面與沉淀池(I)相通、上側面通過污水格柵(41)與沉沙池(4)相通、下側面通過散熱金屬板(61)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相接觸,所述調配池(2)底部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橫向傾斜基(7),調配池(2)底部上近發酵罐(9)的部位設置有進料泵(22), 調配池(2)頂部的正中部位設置有調配攪拌機(21),且進料泵(22)、調配攪拌機(21)的中軸線與調配池(2)的中軸線相重合;所述沉淀池(I)底部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橫向傾斜基(7),最外側的沉淀池(I)底部的左側還設置有豎向傾斜基(8),該豎向傾斜基(8)的上下兩端均與橫向傾斜基(7)相連接;所述隔離墻(5)底部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單向閥門(52),該單向閥門(52)的中軸線與調配池(2)的中軸線相重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配池(2)、沼液余熱導熱池(3)的頂部覆蓋有同一個透明的玻璃罩或玻璃房。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I) 的數量為三個。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液余熱導熱池(3)設置在調配池(2)的內部或環繞調配池(2)的外部設置。
8.—種權利要求4所述的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使用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先向沉沙池(4)中通入養殖場的污水,污水經污水格柵(41)流入調配池(2), 當調配池(2)中的污水漲到溢流上口(51)的高度時,污水通過溢流上口(51)逐個流入沉淀池(I ),當調配池(2)和所有沉淀池(I)中都灌滿污水時,停止污水進入,然后由污水在調配池(2)、沉淀池(I)中進行沉淀;第二步在沉淀的過程中,污水分離為清水與發酵液,清水上浮,發酵液下沉,上浮的清水經溢流上口(51)流向下一個沉淀池(4),下沉的發酵液被單向閥門(52)阻擋以防止發酵液倒流進下一個沉淀池(4),同時,下沉的發酵液被調配池(2)、沉淀池(I)內的橫向傾斜基 (7 )擋向池底的中部,同時,最外側沉淀池(I)內的豎向傾斜基(8 )把沉積在池底各個死角的發酵液擋向池底的中部;所述調配池(2)中發酵液的濃度最高,且發酵液的濃度由調配池(2)至最外側沉淀池(I)依次降低;第三步在沉淀的過程中,先由溢流管(92)將發酵罐(9)中排放出的熱沼液送進水封器(32)中,熱沼液再經水封器(32)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3)中,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3) 的熱沼液通過導熱裝置(6)將熱量傳導給調配池(2),熱量傳導后,由沼液泵(33)將冷卻后的熱沼液抽給沼液余熱導熱池(3)外部的固液分離器(10)以進行固液分離;所述熱量均勻分布攪拌機(31)將經水封器(32)進入沼液余熱導熱池(3)內的熱沼液與沼液余熱導熱池(3)內原有的冷沼液進行攪拌以達到熱量均勻;第四步當沉淀結束后,開啟調配攪拌機(21)與進料泵(22),由進料泵(22)將調配池(2)中的發酵液抽進發酵罐(9),在抽取發酵液的過程中,發酵液由最外側沉淀池(I)向調配池(2)流動,流動時,隔離墻(5)底部設置的單向閥門(52)起防止發酵液倒流作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配池(2)中發酵液的溫度在導熱裝置(6)進行熱量傳導的前后分別為10°C與30°C,所述熱沼液的溫度為53°C。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固液分離后得到沼液與沼渣,所述沼液排放進沼液池以制作液面肥,所述沼渣用于制作固體顆粒肥。
全文摘要
一種余熱增溫式調配沉淀裝置,包括調配池、沼液余熱導熱池與多個沉淀池,調配池側部分別設置有沉淀池、沉沙池與沼液余熱導熱池,相鄰的沉淀池之間以及沉淀池與調配池之間都設置有隔離墻,隔離墻頂部的一端開設有溢流上口,相鄰的溢流上口位于同一對角線的兩端,隔離墻底部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單向閥門,調配池、沉淀池底部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橫向傾斜基,最外側的沉淀池底部的左側還設置有豎向傾斜基,沼液余熱導熱池通過導熱裝置與調配池相接觸,沼液余熱導熱池內設置有水封器與沼液泵。本設計不僅能提高濃液的溫度與濃度、節能性較強,而且能縮小一倍的發酵罐體積,降低投資成本,確保發酵罐后期增溫更快更高。
文檔編號C12M1/00GK102586083SQ20121007021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6日
發明者方朝陽 申請人:方朝陽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余姚市| 横山县| 大安市| 抚远县| 新和县| 客服| 宜良县| 兴城市| 新宁县| 西贡区| 叙永县| 巨鹿县| 鱼台县| 新源县| 大庆市| 浏阳市| 宣威市| 玉溪市| 六枝特区| 孟连| 突泉县| 太和县| 岳阳县| 寿宁县| 深圳市| 连州市| 礼泉县| 卓尼县| 巴里| 南部县| 潼关县| 老河口市| 卫辉市| 巩义市| 信丰县| 灌南县| 广元市| 什邡市| 金寨县| 固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