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工藝花茶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藝花茶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工藝花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特殊花形工藝茶,平常我們習慣稱工藝茶,是新創名茶,是一類由多個茶芽扎成形的花形茶,工藝茶大都為手工制作,于谷雨前采摘一芽一葉尚未完全展開之鮮葉,經殺青、輕揉、初烘理條、選芽裝筒、造型美化、定型烘焙、足干貯藏等制造工序而成。此種加工方法普遍存在加工工序繁瑣,勞動強度大,生產周期長。因此,如何減少加工工序,降低勞動強度,縮短生產周期,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工藝花茶加工方法,以減少加工工序,降低勞動強度,縮短生產周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工藝花茶加工方法,包括步驟I)將可食用鮮花烘焙后用棉紗線串過花蕊,整理成型后烘焙至足干,以形成干花;2)用帶莖茶芽經干燥、烘蒸工藝處理后,其中下部由一道或多道棉紗線捆匝成束,以形成成束帶莖茶芽;3)把所述干花由細線系固在所述成束帶莖茶芽的捆匝處,再模壓成預設形狀,然后烘焙足干。 優選地,在上述工藝花茶加工方法中,所述可食用鮮花千日紅、黃菊、茉莉花、百合花、金盞花或康乃馨。優選地,在上述工藝花茶加工方法中,所述步驟I)具體為將可食用鮮花烘焙至九成千后用棉紗線串過花蕊,整理成型后烘焙至足干,以形成干花。優選地,在上述工藝花茶加工方法中,所述步驟2)具體為用2-7厘米的帶莖茶芽經干燥、烘蒸工藝處理后,其中下部由一道或多道棉紗線捆匝成束,以形成成束帶莖茶芽。優選地,在上述工藝花茶加工方法中,所述預設形狀為球形或蘑菇形。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的工藝花茶加工方法,以帶莖茶芽為原料與脫水鮮花精制而成,茶中包花。湯色淺綠微黃,清澈明亮,滋味鮮濃醇和,回味甘甜。葉底嫩綠,茶中綻花。本發明的加工方法工藝,減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勞動強度,縮短了生產周期。
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工藝花茶的俯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工藝花茶泡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工藝花茶加工方法,以減少加工工序,降低勞動強度,縮短生產周期。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 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I和圖2,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工藝花茶的俯視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工藝花茶泡開后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工藝花茶加工方法,包括步驟I)將可食用鮮花烘焙后用棉紗線串過花蕊,整理成型后烘焙至足干,以形成千花;2)用帶莖茶芽經干燥、烘蒸工藝處理后,其中下部由一道或多道棉紗線捆匝成束,以形成成束帶莖茶芽,其中帶莖茶芽可選自上等云南喬木普洱茶生茶;3)把所述干花由細線系固在所述成束帶莖茶芽的捆匝處,再模壓成預設形狀,然后烘焙足干。本發明提供的工藝花茶加工方法,以帶莖茶芽為原料與脫水鮮花精制而成,茶中包花。湯色淺綠微黃,清澈明亮,滋味鮮濃醇和,回味甘甜。葉底嫩綠,茶中綻花。本發明的加工方法工藝,減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勞動強度,縮短了生產周期。在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可食用鮮花千日紅、黃菊、茉莉花、百合花、金盞花或康乃馨,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還可為其它可食用鮮花,本發明并不作限定。在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步驟I)具體為將可食用鮮花烘焙至九成干后用棉紗線串過花蕊,整理成型后烘焙至足干,以形成千花。在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步驟2)具體為用2-7厘米的帶莖茶芽經干燥、烘蒸工藝處理后,其中下部由一道或多道棉紗線捆匝成束,以形成成束帶莖茶芽。在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預設形狀為球形或蘑菇形,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還可為其它可形狀,本發明并不作限定。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工藝花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1)將可食用鮮花烘焙后用棉紗線串過花蕊,整理成型后烘焙至足干,以形成干花; 2)用帶莖茶芽經干燥、烘蒸工藝處理后,其中下部由一道或多道棉紗線捆匝成束,以形成成束帶莖茶芽; 3)把所述干花由細線系固在所述成束帶莖茶芽的捆匝處,再模壓成預設形狀,然后烘焙足干。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工藝花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食用鮮花千日紅、黃菊、茉莉花、百合花、金盞花或康乃馨。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工藝花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具體為將可食用鮮花烘焙至九成干后用棉紗線串過花蕊,整理成型后烘焙至足干,以形成干花。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工藝花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具體為用2-7厘米的帶莖茶芽經干燥、烘蒸工藝處理后,其中下部由一道或多道棉紗線捆匝成束,以形成成束帶莖茶芽。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工藝花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形狀為球形或蘑菇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的是一種工藝花茶加工方法,包括步驟1)將可食用鮮花烘焙后用棉紗線串過花蕊,整理成型后烘焙至足干,以形成干花;2)用帶莖茶芽經干燥、烘蒸工藝處理后,其中下部由一道或多道棉紗線捆匝成束,以形成成束帶莖茶芽;3)把所述干花由細線系固在所述成束帶莖茶芽的捆匝處,再模壓成預設形狀,然后烘焙足干。本發明提供的工藝花茶加工方法,以帶莖茶芽為原料與脫水鮮花精制而成,茶中包花。湯色淺綠微黃,清澈明亮,滋味鮮濃醇和,回味甘甜。葉底嫩綠,茶中綻花。本發明的加工方法工藝,減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勞動強度,縮短了生產周期。
文檔編號A23F3/14GK102823671SQ201210336150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4日
發明者楊淵 申請人:楊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