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食品企業大規模生產包餡食品時,都是采用的工業化設備進行生產,多是采用環形工位的食品包餡裝置,如申請號為CN200820062031.X,申請日為2008.1.29,名稱為“餃子機”的實用新型專利(見附圖1),其將面皮輸入工位、注餡工位、成型工位和出料工位依次設置在同一環形軌道上,每個工位設置有相應的結構來分別實現面皮輸入、注餡、成型和出料的功能。在現有的環形工位結構的食品包餡裝置中,成型工位的功能是將餡料包裹在面皮中,然后將面皮進行封合,得到半成品。在出料工位將半成品送出后,還需要額外增加一道手工捏合的工序,最終才能得到仿手工生產的包餡食品,而通常一臺包餡裝置同時需要至少2-4名工人才能滿足手工捏合的需求。現有環形工位結構的包餡食品成型裝置并不能在成型工位直接生產出仿手工的包餡食品,還需要再額外的進行手工捏合成型或者擠壓裝置擠壓成型為仿手工外觀,這樣不僅使包餡食品裝置的更加結構復雜、制造成本增加,還使得整個成型的過程更加繁瑣。又如專利申請號為201010188004.9、申請日為2010.5.21、名稱為“模具、擠壓裝置和包餃機”的中國發明專利,其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提供一種模具,該模具包含一對夾顎,合攏該對夾顎可將填有餡料的餃皮壓制成餃子半成品的形狀。其中,所述一對夾顎再合攏的狀態下能在外力的作用下模擬人類手工擠壓餃子餡料囊的動作。本發明還一并提出了一種用于驅動上述模具動作的擠壓裝置,該擠壓裝置能在所述模具的一對夾顎合攏的狀態下施加外力驅動所述一對夾顎做模擬人類雙手擠壓餃子。該專利提出了一種帶有夾顎的包餃機,該夾顎能夠制造出接近手工的餃子,但是其成型原理是直接合攏兩夾顎,由于夾顎是彈性材料制成,通過材料特性以及夾顎內部的凹槽,實現對餃子的成型,從而模擬出類似于手工包合的餃子。但是在加工過程中,上述夾顎的加工對象是半成品餃子,半成品餃子需要通過傳輸機構送到夾顎之中進行加工成型,也就是說,應用上述專利的餃子機需要在成型工位上將面皮和餡料先進行第一次包合,形成半成品餃子,然后通過輸送機構的輸送,將半成品餃子送到夾顎中進行仿手工成型。而該夾顎以及其相關的傳動結構并不能直接應用于環形工位的包餡食品成型裝置上。該夾顎也不能將面皮和餡料一次直接成型為仿手工的成品餃子,該專利的結構復雜,動作關系繁瑣,使得制造成本高,故障率高,成型餃子的效率低,并且采用該方法包合餃子時,面皮內空氣來不及排盡,所以餃子皮里仍然殘留有空氣,在后續的處理中餃子容易發生破皮現象。再如專利申請號為200910212484、申請日為2009.11.12、名稱為“餃子機平移式
復合對模”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其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餃子機平移式復合對模涉及的是一種與餃子機相配套餃子加工平移式復合對模,特別適用于傳統餃子和花色餃子自動化生產,是一種不需要人工整形的餃子成形模具。餃子機平移式復合對模由一組平移式復合對模A、復合對模B組成;復合對模A和復合對模B都是由模座,角板、分模I a和分模Ib組成;分模I a和分模I b的上部米用定心軸以鉸鏈的方式連接,分模I a和分模I b的下部分則通過鏈板連接到一個裝有軸承的連接軸上,連接軸上的軸承與推動桿的錐形面配合,推動桿上裝有主彈簧,且在分模I a和分模I b上還裝有復位彈簧,復合對模A和復合對模B通過角板安裝在導軌副上。所述的分模I a和分模I b為圓弧形活動模。該專利的平移式復合對模僅僅是直接通過平移對模來實現對餃子的整形,采用的是先平移復合對模,使得包餡的面皮直接封合,然后再通過平移對模向內擠壓,形成仿手工餃子。該專利的技術方案由于是在面皮封合后再次擠壓成型,容易使得餃子皮破碎,成型效果差,生產率低,且該裝置對于面皮和餡料量的要求很高,導致在再次擠壓中,容易擠壓損壞包有餡料的面皮。同時這種結構應用于環形工位的包餡食品成型裝置上時,存在以下缺點:由于環形工位上的包餡食品的面皮輸入、注餡、成型和出料是相互銜接且各工位是有先后順序的,導致兩次動作關系的成型控制困難,難以滿足環形工位食品包餡裝置的控制和生產效率的要求。現有食品加工領域對仿手工包餡食品的加工方法大多都是采用先將包餡食品加工為半成品,再對半成品進行仿手工成型的步驟,采用現有方法使成型設備的結構更加復雜,面皮容易破損,且無法與環形工位食品包餡裝置配套使用,不能實現全程的自動化生產。特別地,現有三道包餡食品成型機的每個成型模具也只是采用上述現有的結構,所以仍然會存在食品面皮內在包合過程中存在空氣,所以食品在后續的冷凍或者蒸煮中容易出現破皮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仿手工包餡食品成型方法存在的成型方法繁瑣、使用的成型裝置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成型過程中面皮內易殘留空氣的問題,現提出一種能只在一個工位上即可直接制得仿手工包餡食品、使用裝置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面皮不殘留空氣的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包括模座,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模板、柔性成型塊、旋轉機構和平移機構,所述的兩模板上分別設置有相適配的柔性成型塊,且兩模板分別通過帶動柔性成型塊和模板一起旋轉的旋轉機構與模座相連,模板和柔性成型塊在平移機構帶動下一起作往復平移運動,兩模板中至少有一個連接平移機構,各模板上均并排設置有三個柔性成型塊,所述各模板上設置有三個凹槽,柔性成型塊設置在凹槽內,所述柔性成型塊與模板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機構包括分別設置在兩模板底部的旋轉軸,旋轉軸的兩端均與模座相連,所述模座兩側設置有滑槽,至少一個旋轉軸穿過滑槽。所述平移機構包括一端與模板連接的彈性件,模板上還連接有平移驅動機構。所述平移機構為設置在兩模板之間的壓簧或者設置在模板外側的拉簧。所述平移機構包括齒輪、齒條,齒條與模板相連,齒輪與齒條相嚙合,齒輪連接有平移驅動機構。所述兩柔性成型塊對應位置上設置有凹腔,凹腔內縱向設置有筋槽,柔性成型塊的厚度自凹腔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漸增加。所述柔性成型塊為硬度范圍5度至70度的柔性材料,如硅膠、橡膠、塑料等。所述其中一柔性成型塊邊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塊凸出,相對的另一柔性成型塊邊沿與其外緣相匹配。所述模座上方設置有夾持機構,在模座一側設置有輸送帶。所述的模座設置在環形工位食品包餡裝置的環形軌道上。本實用新型中面皮的動作關系是:放置于環形工位食品包餡裝置成型工位上的面皮,在柔性成型裝置的模板翻轉下,翻折成外沿呈開敞的包合狀態,在柔性成型裝置三組柔性成型塊水平相對平移下,翻折后的面皮從內到邊緣漸次封合,成型。本實用新型中面皮的動作關系可以是:將三個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餡食品成型裝置的三個柔性成型塊上,面皮上放有餡料,模板和三組柔性成型塊作為一個整體在旋轉機構的帶動下將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餡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為開敞狀態;模板和三組柔性成型塊作為一個整體在平移機構的帶動下水平擠壓餡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隨餡料囊的擠壓而逐漸下降,最終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塊的擠壓下接觸并封合,完成仿手工包餡食品的成型。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每個模板上設置有三個柔性成型塊,能夠直接適用于三道機來成型包餡食品(三道機是指在同一工位上、同時加工三個包餡食品的裝置),兩成型模板上設置的柔性成型塊在成型包餡食品時,其兩模板帶動柔性成型塊一同相向翻轉,再做平移包合動作,這種結構能夠利用柔性成型塊對面皮從下往上先做柔性漸次擠壓,并將面皮內空氣擠出。還可以通過在柔性成型塊內壁設置凹槽,在面皮外表面擠壓出仿手工的皺褶。三道機通過柔性成型塊和模板一次加工三個包餡食品,提高了工作效率。2、柔性成型塊固定連接在模板上,所以柔性成型塊能隨著模板做旋轉和平移運動而不易脫落。3、本實用新型的模板上設置有柔性成型塊,柔性成型塊在擠壓和封合面皮時,較之現有的金屬件制成的成型模具,能擠壓出更接近于手工的包餡食品。4、同時設置有旋轉機構和平移機構,可以在同一工位實現將擠壓包餡食品擠壓為仿手工外形和封合的功能。5、柔性成型塊與模板為固定連接時,柔性成型塊可以隨著模板的運動而運動,平移機構對模板給予水平力時,柔性成型塊施加在面皮上的擠壓力度會更強。6、在模座與旋轉軸連接處設置的滑槽能夠有效的對旋轉軸平移起導向的作用,避免旋轉軸做出不規則的運動。7、模板在旋轉和平移的過程中,能對柔性成型塊提供足夠的支撐,使柔性成型塊的受力均勻,柔性成型塊不會因水平方向受力不均而發生形變。柔性成型塊與模板設置為一體,旋轉機構與平移機構均設置在模板上,避免了上述兩機構設置在柔性成型塊上時造成其連接處的應力集中,從而避免了柔性成型塊在應力集中處損壞,延長了柔性成型塊的壽命。8、當平移機構(如拉簧、壓簧、齒輪或齒條等),簡化了傳動關系,且有利于日常維護或更換,降低了設備成本。[0030]9、經過整形后的包餡食品封口緊密,不會破皮,并且,經過整形機構整形后的外觀更加接近手工包餡食品的外觀。10、柔性成型塊的中部凹腔可以容納餡料囊,而柔性成型塊的厚度漸次增加,則有利于在柔性成型塊平移合攏過程中,能對面皮做出柔性擠壓,更有利于面皮的排氣和成型,筋槽能模仿人手的壓合留下的指印,使包餡食品外形仿真度更高。
圖1為現有環形工位食品包餡裝置的工位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模板與柔性成型塊位置關系示意圖。圖4-圖8為柔性成型裝置包合過程示意圖。圖9為柔性成型塊剖視圖。圖10為兩模板旋轉完成后的剖視圖。圖11為兩模板帶動柔性成型塊封合的剖視圖。圖12為兩柔性成型塊單獨封合的剖視圖。圖13為平移機構為拉簧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平移機構為壓簧的結構示意圖。圖15為柔性成型塊上端高于模板的剖視圖。圖16為圖15封合的結構剖視圖。圖17為圖15柔性成型塊單獨封合的結構示意圖。圖18為帶整形機構的柔性成型裝置結構示意圖。圖19為圖18中柔性成型塊獨立封合的結構示意圖。圖20為夾持機構和輸送帶結構示意圖。附圖中:面皮輸入工位1,注餡工位2,成型工位3,出料工位4,環形軌道5,模座6,模板7,柔性成型塊8,旋轉軸9,滑槽10,拉簧11,壓簧12,整形機構13,凹腔14,筋槽15,夾持機構16,左夾持塊17,右夾持塊18,輸送帶19,包餡食品20。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申請中,包餡食品20的面皮包住餡料部分稱為餡料囊。所述柔性成型塊8為硬度范圍5度至70度的柔性材料,如硅膠、橡膠、塑料等。本實用新型所指的包餡食品20是指餃子、燒賣、包子、湯圓等包含有面皮和餡料的食品。現有的環形工位食品包餡裝置包括面皮輸入工位1、注餡工位2、成型工位3和出料工位4依次設置在同一環形軌道5上,每個工位設置有相應的結構來分別實現面皮輸入、注餡、成型和出料的功能。本申請的工作原理為:放置于環形工位食品包餡裝置成型工位3上的面皮,在柔性成型裝置的模板7翻轉下,翻折成外沿呈開敞的包合狀態,在柔性成型裝置柔性成型塊8水平相對平移下,翻折后的面皮從內到邊緣漸次封合,成型。實施例1[0055]本申請所述的成型裝置為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其包括模座6,兩模板7、柔性成型塊8、旋轉機構和平移機構,所述的兩模板7上分別設置有相適配的柔性成型塊8,且兩模板7分別通過帶動柔性成型塊8和模板7 —起旋轉的旋轉機構與模座6相連,模板7和柔性成型塊8在平移機構帶動下一起作往復平移運動,兩模板7中至少有一個連接平移機構。各模板7上均并排設置有三個柔性成型塊8,所述各模板7上設置有三個凹槽,柔性成型塊8設置在凹槽內,所述柔性成型塊8與模板7固定連接。所述柔性成型可以塊嵌合、粘合、栓接或鉚接在模板7上。模板7上設置有旋轉機構,旋轉機構由旋轉驅動機構帶動旋轉;旋轉機構包括分別設置在兩模板7底部的旋轉軸9,旋轉軸9的兩端均與模座6相連除了旋轉軸9的結構以夕卜,現有技術中其他可帶動模板7旋轉的結構均可應用在此。模座6兩側設置有滑槽10,至少一個旋轉軸9穿過滑槽10,穿過滑槽10的旋轉軸9所連接的模板7上連接有平移機構,當平移機構帶動模板7做水平往復運動時,旋轉軸9兩端則在所對應的滑槽10內運動。當兩個模板7均連接有平移機構時,則兩個旋轉軸9與模座6連接處均需要設置有滑槽10。所述平移機構包括一端與模板7連接的彈性件,模板7上還連接有平移驅動機構。所述彈性件為設置在兩模板7之間的壓簧12、兩柔性成型塊8之間的壓簧12、模板7外側的拉簧11或柔性成型塊8外側的拉簧11。所述彈性件不限于上述結構,本領域技術員可根據現有技術得出實現上述功能的任意技術方案,例如彈片等。所述平移驅動機構為氣缸
坐寸ο當使用壓簧12時,由于壓簧12是設置在兩模板7或兩柔性成型塊8之間,而平移驅動機構是設置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塊8的外側,當平移驅動機構傳遞的水平力大于壓簧12的拉力、且水平力方向與壓簧12拉力方向相反時,則兩模板7或兩柔性成型塊8分開,當平移驅動機構傳遞的水平力小于壓簧12的拉力時,兩模板7或兩柔性成型塊8則做相向運動直至完全貼合。當使用拉簧11時,拉簧11 一端連接在模板7或兩柔性成型塊8上,另一端可以設置在除模板7或柔性成型塊8的任意位置,當沒有其他外力時,模板7或柔性成型塊8只受拉簧11拉力,當模板7上受到平移驅動機構的水平力大于拉簧11的力、并且水平力方向與拉簧11拉力方向相反時,兩模板7相互靠近直至貼合,反之則兩模板7或柔性成型塊8分開。除了拉簧11和壓簧12,其他利用彈性形變實現平移的結構也可應用在此裝置上。兩柔性成型塊8對應位置上設置有凹腔14,凹腔14內縱向設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塊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漸增加。擠壓過程中兩柔性成型塊8的上部邊緣會先接觸,然后再沿著邊緣-中心的路徑依次接觸接觸。平移機構此時可以安裝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塊8的下部,所以當兩柔性成型塊8邊緣接觸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其彈性特性,柔性成型塊8的凹腔14增大。兩柔性成型塊8的凹腔14內壁分別設置有三根或兩根筋槽15。筋槽15的數量、排列方式、形狀可根據需要做適當變化。所述柔性成型塊8是硬度為5度硅膠。當兩柔性成型塊8處于閉合狀態時,俯視上述柔性成型塊8,其中一柔性成型塊8邊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塊8凸出,呈波浪狀,相對的另一柔性成型塊8邊沿與其外緣相匹配。[0065]上述成型動作均在同一工位上完成。在模座6上方設置有夾持機構16,在模座6 —側設置有輸送帶19,所述夾持機構16包括夾持手臂、左夾持塊17、右夾持塊18以及驅動夾持機構16開合的夾持驅動機構,夾持驅動機構通過夾持手臂帶動兩夾持塊做縱向或橫向運動。夾持機構16將成型后的包餡食品放置于輸送帶19上再進行后續的擺盤和包裝工序。包餡食品的成型過程為:將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餡食品成型裝置的柔性成型塊8上,面皮上放有餡料,模板7和柔性成型塊8作為一個整體在旋轉機構的帶動下將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餡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為開敞狀態;模板7和柔性成型塊8作為一個整體在平移機構的帶動下水平擠壓餡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隨餡料囊的擠壓而逐漸下降,最終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塊8的擠壓下接觸并封合,完成仿手工包餡食品的成型。模座6設置在環形工位食品包餡裝置的環形軌道5上,沿軌道在各個工位之間往復運動。實施例2本申請所述的成型裝置為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其包括模座6,兩模板7、柔性成型塊8、旋轉機構和平移機構,所述的兩模板7上分別設置有相適配的柔性成型塊8,且兩模板7分別通過帶動柔性成型塊8和模板7 —起旋轉的旋轉機構與模座6相連,模板7和柔性成型塊8在平移機構帶動下一起作往復平移運動,兩模板7中至少有一個連接平移機構。各模板7上均并排設置有三個柔性成型塊8,所述各模板7上設置有三個凹槽,柔性成型塊8設置在凹槽內,所述柔性成型塊8與模板7固定連接。所述柔性成型可以塊嵌合、粘合、栓接或鉚接在模板7上。模板7上設置有旋轉機構,旋轉機構由旋轉驅動機構帶動旋轉;旋轉機構包括分別設置在兩模板7底部的旋轉軸9,旋轉軸9的兩端均與模座6相連除了旋轉軸9的結構以夕卜,現有技術中其他可帶動模板7旋轉的結構均可應用在此。模座6兩側設置有滑槽10,至少一個旋轉軸9穿過滑槽10,穿過滑槽10的旋轉軸9所連接的模板7上連接有平移機構,當平移機構帶動模板7做水平往復運動時,旋轉軸9兩端則在所對應的滑槽10內運動。當兩個模板7均連接有平移機構時,則兩個旋轉軸9與模座6連接處均需要設置有滑槽10。平移機構包括齒輪、與齒輪嚙合的齒條,齒條與模板7或柔性成型塊8相連,齒輪由平移驅動電機帶動旋轉,齒條則由齒輪帶動進行運動,由于模板7或柔性成型塊8是與齒條連接的,所以模板7或柔性成型塊8則隨著齒條平移,當驅動機構的是正向和反向的力交替提供時,則模板7或柔性成型塊8會隨著齒條做橫向往復運動。除了齒輪齒條結構以外,導軌等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能實現平移目的的現有技術都能應用在此。所述兩柔性成型塊8對應位置上設置有凹腔14,凹腔14內縱向設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塊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漸增加。兩柔性成型塊8的凹腔14內壁分別設置有三根或兩根筋槽15。筋槽15的數量、排列方式、形狀可根據需要做適當變化。兩柔性成型塊8對應位置上設置有凹腔14,凹腔14內縱向設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塊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漸增加。擠壓過程中兩柔性成型塊8的上部邊緣會先接觸,然后再沿著邊緣-中心的路徑依次接觸接觸。平移機構此時可以安裝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塊8的下部,所以當兩柔性成型塊8邊緣接觸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其彈性特性,柔性成型塊8的凹腔14增大。兩柔性成型塊8的凹腔14內壁分別設置有三根或兩根筋槽15。筋槽15的數量、排列方式、形狀可根據需要做適當變化。所述柔性成型塊8的硬度為70度的橡膠。當兩柔性成型塊8處于閉合狀態時,俯視上述柔性成型塊8,其中一柔性成型塊8邊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塊8凸出,呈波浪狀,相對另一柔性成型塊8邊沿與其外緣相匹配。上述成型動作均在同一工位上完成。在模座6上方設置有夾持機構16,在模座6 —側設置有輸送帶19,所述夾持機構16包括夾持手臂、左夾持塊17、右夾持塊18以及驅動夾持機構16開合的夾持驅動機構,夾持驅動機構通過夾持手臂帶動兩夾持塊做縱向或橫向運動。夾持機構16將成型后的包餡食品放置于輸送帶19上再進行后續的擺盤和包裝工序。包餡食品的成型過程為:將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餡食品成型裝置的柔性成型塊8上,面皮上放有餡料,模板7和柔性成型塊8作為一個整體在旋轉機構的帶動下將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餡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為開敞狀態;模板7和柔性成型塊8作為一個整體在平移機構的帶動下水平擠壓餡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隨餡料囊的擠壓而逐漸下降,最終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塊8的擠壓下接觸并封合,完成仿手工包餡食品的成型。模座6設置在環形工位食品包餡裝置的環形軌道5上,沿軌道在各個工位之間往復運動。實施例3本申請所述的成型裝置為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包括模座6、兩模板7、設置各模板7上的柔性成型塊8、帶動模板7與柔性成型塊8 一起旋轉的旋轉機構、帶動柔性成型塊8作往復平移運動的平移機構,所述兩模板7通過旋轉機構與模座6相連,至少一個柔性成型塊8連接有平移機構。模板7上設置有旋轉機構,旋轉機構由旋轉驅動機構帶動旋轉;旋轉機構包括分別設置在兩模板7底部的旋轉軸9,旋轉軸9的兩端均與模座6相連除了旋轉軸9的結構以夕卜,現有技術中其他可帶動模板7旋轉的結構均可應用在此。模座6兩側設置有滑槽10,至少一個旋轉軸9穿過滑槽10,穿過滑槽10的旋轉軸9所連接的模板7上連接有平移機構,當平移機構帶動模板7做水平往復運動時,旋轉軸9兩端則在所對應的滑槽10內運動。當兩個模板7均連接有平移機構時,則兩個旋轉軸9與模座6連接處均需要設置有滑槽10。所述平移機構包括一端與柔性成型塊8連接的彈性件,柔性成型塊8上還連接有平移驅動機構。所述彈性件為設置在兩柔性成型塊8之間的壓簧12、模板7外側的拉簧11或柔性成型塊8外側的拉簧11。所述彈性件不限于上述結構,本領域技術員可根據現有技術得出實現上述功能的任意技術方案,例如彈片等。所述平移驅動機構為氣缸等。當使用壓簧12時,由于壓簧12是設置在兩柔性成型塊8之間,而平移驅動機構是設置在柔性成型塊8的外側,當平移驅動機構傳遞的水平力大于壓簧12的拉力、且水平力方向與壓簧12拉力方向相反時,則兩柔性成型塊8分開,當平移驅動機構傳遞的水平力小于壓簧12的拉力時,兩柔性成型塊8則做相向運動直至完全貼合。柔性成型塊8在平移機構的帶動下脫離于模板7運動而實現封合。[0089]當使用拉簧11時,拉簧11 一端連接在兩柔性成型塊8上,另一端可以設置在除柔性成型塊8的任意位置,當沒有其他外力時,柔性成型塊8只受拉簧11拉力,當柔性成型塊8上受到平移驅動機構的水平力大于拉簧11的力、并且水平力方向與拉簧11拉力方向相反時,兩模板7相互靠近直至貼合,反之則兩柔性成型塊8分開。除了拉簧11和壓簧12,其他利用彈性形變實現平移的結構也可應用在此裝置上。柔性成型塊8在平移機構的帶動下脫離于模板7運動而實現封合。兩柔性成型塊8對應位置上設置有凹腔14,凹腔14內縱向設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塊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漸增加。擠壓過程中兩柔性成型塊8的上部邊緣會先接觸,然后再沿著邊緣-中心的路徑依次接觸接觸。平移機構此時安裝在柔性成型塊8的下部,所以當兩柔性成型塊8邊緣接觸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其彈性特性,柔性成型塊8的凹腔14增大。兩柔性成型塊8的凹腔14內壁分別設置有三根或兩根筋槽15。筋槽15的數量、排列方式、形狀可根據需要做適當變化。所述柔性成型塊8的硬度為30度的塑料。當兩柔性成型塊8處于閉合狀態時,俯視上述柔性成型塊8,其中一柔性成型塊8邊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塊8凸出,呈波浪狀,相對的另一柔性成型塊8邊沿與其外緣相匹配。上述成型動作均在同一工位上完成。在模座6上方設置有夾持機構16,在模座6 —側設置有輸送帶19,所述夾持機構16包括夾持手臂、左夾持塊17、右夾持塊18以及驅動夾持機構16開合的夾持驅動機構,夾持驅動機構通過夾持手臂帶動兩夾持塊做縱向或橫向運動。夾持機構16將成型后的包餡食品放置于輸送帶19上再進行后續的擺盤和包裝工序。包餡食品的成型過程為:將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餡食品成型裝置的柔性成型塊8上,面皮上放有餡料,柔性成型塊8在旋轉機構的帶動下將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餡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為開敞狀態;柔性成型塊8在平移機構的帶動下水平擠壓餡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隨餡料囊的擠壓而逐漸下降,最終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塊8的擠壓下接觸并封合,完成仿手工包餡食品的成型。實施例4本申請所述的成型裝置為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包括模座6、兩模板7、設置各模板7上的柔性成型塊8、帶動模板7與柔性成型塊8 一起旋轉的旋轉機構、帶動柔性成型塊8作往復平移運動的平移機構,所述兩模板7通過旋轉機構與模座6相連,至少一個柔性成型塊8連接有平移機構。模板7上設置有旋轉機構,旋轉機構由旋轉驅動機構帶動旋轉;旋轉機構包括分別設置在兩模板7底部的旋轉軸9,旋轉軸9的兩端均與模座6相連除了旋轉軸9的結構以夕卜,現有技術中其他可帶動模板7旋轉的結構均可應用在此。模座6兩側設置有滑槽10,至少一個旋轉軸9穿過滑槽10,穿過滑槽10的旋轉軸9所連接的模板7上連接有平移機構,當平移機構帶動模板7做水平往復運動時,旋轉軸9兩端則在所對應的滑槽10內運動。當兩個模板7均連接有平移機構時,則兩個旋轉軸9與模座6連接處均需要設置有滑槽10。平移機構包括齒輪、與齒輪嚙合的齒條,齒條與柔性成型塊8相連,齒輪由平移驅動電機帶動旋轉,齒條則由齒輪帶動進行運動,由于柔性成型塊8是與齒條連接的,所以柔性成型塊8則隨著齒條平移,當驅動機構的是正向和反向的力交替提供時,則柔性成型塊8會隨著齒條做橫向往復運動。除了齒輪齒條結構以外,導軌等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能實現平移目的的現有技術都能應用在此。柔性成型塊8在平移機構的帶動下脫離于模板7運動而實現封合。兩柔性成型塊8對應位置上設置有凹腔14,凹腔14內縱向設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塊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漸增加。擠壓過程中兩柔性成型塊8的上部邊緣會先接觸,然后再沿著邊緣-中心的路徑依次接觸接觸。平移機構此時安裝在柔性成型塊8的下部,所以當兩柔性成型塊8邊緣接觸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其彈性特性,柔性成型塊8的凹腔14增大。兩柔性成型塊8的凹腔14內壁分別設置有三根或兩根筋槽15。筋槽15的數量、排列方式、形狀可根據需要做適當變化。所述柔性成型塊8的硬度為65度的食用硅膠。當兩柔性成型塊8處于閉合狀態時,俯視上述柔性成型塊8,其中一柔性成型塊8邊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塊8凸出,呈波浪狀,相對的另一柔性成型塊8邊沿與其外緣相匹配。上述成型動作均在同一工位上完成。在模座6上方設置有夾持機構16,在模座6 —側設置有輸送帶19,所述夾持機構16包括夾持手臂、左夾持塊17、右夾持塊18以及驅動夾持機構16開合的夾持驅動機構,夾持驅動機構通過夾持手臂帶動兩夾持塊做縱向或橫向運動。夾持機構16將成型后的包餡食品放置于輸送帶19上再進行后續的擺盤和包裝工序。包餡食品的成型過程為:將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餡食品成型裝置的柔性成型塊8上,面皮上放有餡料,柔性成型塊8在旋轉機構的帶動下將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餡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為開敞狀態;柔性成型塊8在平移機構的帶動下水平擠壓餡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隨餡料囊的擠壓而逐漸下降,最終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塊8的擠壓下接觸并封合,完成仿手工包餡食品的成型。實施例5當柔性成型塊8上端高于模板7的上端時,在柔性成型塊8上端兩側設有整形機構13,整形機構13通過擠壓再次對面皮外沿進行擠壓。整形機構13為現有技術中能實現擠壓功能的任意結構。
權利要求1.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包括模座(6),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模板(7)、柔性成型塊(8)、旋轉機構和平移機構,所述的兩模板(7)上分別設置有相適配的柔性成型塊(8),且兩模板(7)分別通過帶動柔性成型塊(8)和模板(7)—起旋轉的旋轉機構與模座(6)相連,模板(7)和柔性成型塊(8)在平移機構帶動下一起作往復平移運動,兩模板(7)中至少有一個連接平移機構,各模板(7)上均并排設置有三個柔性成型塊(8),所述各模板(7)上設置有三個凹槽,柔性成型塊(8)設置在凹槽內,所述柔性成型塊(8)與模板(7)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機構包括分別設置在兩模板(7)底部的旋轉軸(9),旋轉軸(9)的兩端均與模座(6)相連,所述模座(6)兩側設置有滑槽(10),至少一個旋轉軸(9)穿過滑槽(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機構為設置在兩模板(7)之間的壓簧(12)或者設置在模板(7)外側的拉簧(1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機構包括齒輪、齒條,齒條與模板(7)相連,齒輪與齒條相嚙合,齒輪連接有平移驅動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柔性成型塊(8)對應位置上設置有凹腔(14),凹腔(14)內縱向設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塊(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漸增加。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柔性成型塊(8)邊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塊(8)凸出,相對的另一柔性成型塊(8)邊沿與其外緣相匹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6)上方設置有夾持機構(16),在模座(6) —側設置有輸送帶(1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用于三道機的一體式仿手工包餡食品柔性成型裝置,包括模座、兩模板、柔性成型塊、旋轉機構和平移機構,所述的兩模板上分別設置有相適配的柔性成型塊,且兩模板分別通過帶動柔性成型塊和模板一起旋轉的旋轉機構與模座相連,模板和柔性成型塊在平移機構帶動下一起作往復平移運動,兩模板中至少有一個連接平移機構,各模板上均并排設置有三個柔性成型塊,所述各模板上設置有三個凹槽,柔性成型塊設置在凹槽內,所述柔性成型塊與模板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每個模板上設置有三個柔性成型塊,能夠直接適用于三道機來成型包餡食品,三道機通過柔性成型塊和模板一次加工三個包餡食品,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A21C11/16GK203015740SQ2012204627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2日
發明者黃松, 薛博勛, 彭濤, 趙正強, 張偉 申請人:成都松川雷博機械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