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紅茶加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茶葉加工方法,具體是涉及一種紅茶加工方法。包括萎凋、揉捻、整形、發酵、烘干、提香六種工藝。其中萎凋工藝:在萎凋槽內進行自然萎凋,鼓以30℃的微風,夏天直接鼓涼風;揉捻工藝:用40型、45型中小揉捻機進行揉捻;整形工藝:利用解塊機進行整形;發酵工藝:在30℃條件下發酵4-5小時;烘干工藝:先在120℃下烘干15分鐘,再攤晾30分鐘,再在100℃下烘干15-20分鐘,茶葉能用手搓成粉即可;提香工藝:在80℃下補火5-6小時,然后在100℃下補火4小時,提香后茶葉水分含量小于5%,制得紅茶成品。本發明制得的紅茶品質高而統一,適合大規模生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紅茶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加工方法,特別是一種紅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紅茶屬發酵茶,紅湯、紅葉是其品質特征。目前,我國生產的紅茶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等3個類型。山心紅茶屬工夫紅茶,它是用我國傳統生產方式生產的條形紅茶,外形色澤烏潤、條索直勻而齊,香氣馥郁,滋味濃醇、湯色葉底紅艷而明亮。
[0003]無論何種紅茶,其加工工藝均為:萎凋、揉捻、發酵、烘干等步驟。其中發酵和烘干最為關鍵,發酵時間的長短、烘焙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紅茶品質,目前更多是憑制茶師傅的技術和經驗,因此生產的紅茶品質不統一,參差不齊。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紅茶加工方法,將加工工藝進行歸納統一,生產的紅茶品質高、統
O
[0005]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0006]紅茶加工方法,包括萎凋、揉捻、整形、發酵、烘干、提香六種工藝。
[0007]萎凋工藝:在萎凋槽內進行自然萎凋,鼓以30°C的微風,夏天直接鼓涼風。
[0008]揉捻工藝:用40型、45型中小揉捻機進行揉捻。
[0009]整形工藝:利用解塊機進行整形。
[0010]發酵工藝:在30°C條件下發酵4-5小時。
[0011]烘干工藝:先在120°C下烘干15分鐘,再攤晾30分鐘,再在100°C下烘干15_20分鐘,茶葉能用手搓成粉即可。
[0012]提香工藝:在80°C下補火5-6小時,然后在100°C下補火4小時,提香后茶葉水分含量小于5%,制得紅茶成品。
[0013]本發明生產的紅茶,聞起來有一股誘人的焦香味,聞香通心肺,喝后口腔留甘,余香持久。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結合實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實施例,在本發明主題內,所作的任何改進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15]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如下:
[0016]萎凋工藝:將優質鮮茶葉平攤在萎凋槽內,槽面有盛葉的竹篾織成的盛葉簾,下方有鼓風加熱設備;茶葉厚度為18-20厘米、每平方米16-18千克,鼓風溫度為30°C,在夏季直接鼓涼風,萎凋8-12小時,在整個萎凋過程中翻抖2次,經過萎凋后茶葉水分含量減少為60%。
[0017]揉捻工藝:用40型、45型中小揉捻機對經過萎凋的茶葉進行揉捻。
[0018]整形工藝:利用解塊機進行整形。
[0019]發酵工藝:在30°C條件下發酵4-5小時。
[0020]烘干工藝:烘干是紅茶生茶過程中最關鍵的階段,將發酵后的茶葉攤厚1.5-2厘米在120°C下烘干15-16分鐘,此時茶葉含水量為18-20%,然后再下機攤晾30分鐘,再攤厚3-4厘米在100°C下烘干15-20分鐘,茶葉能用手搓成粉即可。
[0021]提香工藝:經過烘干的茶葉,在80°C下補火5-6小時提香,然后在100°C下補火4小時,提香后茶葉水分含量小于5%,立即攤晾到室溫并裝箱貯藏,制得紅茶成品。
[0022]通過本實施例,所制得紅茶,散發出誘人的焦香味,茶湯口感甘香,品質高而統一,適合大規模生產,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權利要求】
1.一種紅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紅茶加工方法,包括萎凋、揉捻、整形、發酵、烘干、提香六種工藝,其中, 所述萎凋工藝:在萎凋槽內進行自然萎凋,鼓以30°c的微風,夏天直接鼓涼風; 所述揉捻工藝:用40型、45型中小揉捻機進行揉捻: 所述整形工藝:利用解塊機進行整形; 所述發酵工藝:在30°C條件下發酵4-5小時; 所述烘干工藝:先在120°C下烘干15分鐘,再攤晾30分鐘,再在100°C下烘干15-20分鐘,茶葉能用手搓成粉即可; 所述提香工藝:在80°C下補火5-6小時,然后在100°C下補火4小時,提香后茶葉水分含量小于5%,制得紅茶成品。
【文檔編號】A23F3/06GK104336196SQ201310331856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日
【發明者】李毓興 申請人:興業縣山心云霧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