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組成:紅薯30-40、土豆50-60、山藥40-50、瓜子仁40-50、黑芝麻10-20、火龍果30-45、覆盆子35-45、藍莓20-30、丁葵草4-5、三七5-6、肉桂4-5、白術5-6、木香4-5、棒棒草4-5、洋甘菊3-4、蠶豆葉3-4、鈣果葉2-3、雞蛋清260-280、水適量。本發明的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加入雞蛋清形成膏狀,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添加水果,富含維生素,特別的是在制作過程中,添加丁葵草、三七、肉桂等具有一定的調理腸胃的中藥材的提取物,具有很好的調理腸胃的作用,適合腸胃不佳的人食用。
【專利說明】—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主要涉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
【背景技術】
[0002]瓜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一種營養美味的休閑食品,市場上多是直接銷售的成品瓜子,并沒有很多的瓜子制品,而且沒有響應的保健作用。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品的提高,人們對保健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組成:紅薯30-40、土豆50-60、山藥40-50、瓜子仁40-50、黑芝麻10-20、火龍果30-45、覆盆子35-45、藍莓20-30、丁葵草4_5、三七5_6、肉桂4_5、白術5_6、木香4_5、棒棒草4_5、洋甘菊3-4、蠶豆葉3-4、鈣果葉2-3、雞蛋清260-280、水適量。
[0005]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紅薯、土豆、山藥洗凈,去皮后,切成塊,加入適量的水,加熱煮熟后,撈出紅薯、土豆、山藥,曬干后,碾成粉得到雜糧粉;
(2)將瓜子仁與黑芝麻倒入鍋中,小火炒制,炒向后,取瓜子、黑芝麻備用;
(3)將丁葵草、三七、肉桂、白術、木香、棒棒草、洋甘菊、蠶豆葉、鈣果葉用5-10倍水加熱提取,將中藥提取液加熱濃縮,得到中藥濃縮液;
(4)將火龍果、覆盆子、藍莓洗凈,取其果肉,打成果漿;
(5)將中藥濃縮液、果漿、雞蛋清混合,加入雜糧粉、中藥濃縮液,充分攪拌均勻后,隔水蒸熟,即可。
[0006]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的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加入雞蛋清形成膏狀,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添加水果,富含維生素,特別的是在制作過程中,添加丁葵草、三七、肉桂等具有一定的調理腸胃的中藥材的提取物,具有很好的調理腸胃的作用,適合腸胃不佳的人食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組成:紅薯30Kg、土豆50 Kg、山藥40 Kg、瓜子仁40 Kg、黑芝麻10 Kg、火龍果30 Kg、覆盆子35 Kg、藍莓20 Kg、丁葵草4Kg、三七5 Kg、肉桂4 Kg、白術5 Kg、木香4 Kg、棒棒草4 Kg、洋甘菊3 Kg、蠶豆葉3 Kg、隹丐果葉2 Kg、雞蛋清260 Kg、水適量。
[0008]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將紅薯、土豆、山藥洗凈,去皮后,切成塊,加入適量的水,加熱煮熟后,撈出紅薯、土豆、山藥,曬干后,碾成粉得到雜糧粉; (2)將瓜子仁與黑芝麻倒入鍋中,小火炒制,炒向后,取瓜子、黑芝麻備用;
(3)將丁葵草、三七、肉桂、白術、木香、棒棒草、洋甘菊、蠶豆葉、鈣果葉用7倍水加熱提取,將中藥提取液加熱濃縮,得到中藥濃縮液;
(4)將火龍果、覆盆子、藍莓洗凈,取其果肉,打成果漿;
(5)將中藥濃縮液、果漿、雞蛋清混合,加入雜糧粉、中藥濃縮液,充分攪拌均勻后,隔水蒸熟,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組成:紅薯30-40、土豆50-60、山藥40-50、瓜子仁40-50、黑芝麻10-20、火龍果30-45、覆盆子35-45、藍莓20-30、丁奏草4-5、三七5-6、肉桂4-5、白術5-6、木香4-5、棒棒草4-5、洋甘菊3-4、香?葉3-4、鈣果葉2-3、雞蛋清260-280、水適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調理腸胃的瓜子山藥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紅薯、土豆、山藥洗凈,去皮后,切成塊,加入適量的水,加熱煮熟后,撈出紅薯、土豆、山藥,曬干后,碾成粉得到雜糧粉; (2)將瓜子仁與黑芝麻倒入鍋中,小火炒制,炒香后,取瓜子、黑芝麻備用; (3)將丁葵草、三七、肉桂、白術、木香、棒棒草、洋甘菊、蠶豆葉、鈣果葉用5-10倍水加熱提取,將中藥提取液加熱濃縮,得到中藥濃縮液; (4)將火龍果、覆盆子、藍莓洗凈,取其果肉,打成果漿; (5)將中藥濃縮液、果漿、雞蛋清混合,加入雜糧粉、中藥濃縮液充分攪拌均勻后,隔水蒸熟,即 可。
【文檔編號】A23L1/29GK103461995SQ201310348332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2日
【發明者】楊如義 申請人:楊如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