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薯丸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薯丸生產線,包括薯泥攪拌機構、吸料與擠出機構、輸送帶,吸料與擠出機構的進料口連接薯泥攪拌機構的出料口,輸送帶的進料端銜接吸料與擠出機構的出料口,所述吸料與擠出機構從薯泥攪拌機構出料口吸入薯泥并至少擠出一條連續長條狀薯泥送入輸送帶,在輸送帶上面沿輸送帶的移動方向依次設置有往輸送帶給長條狀薯泥灑下薯粉的第一灑粉機構和把長條狀薯泥裁切成薯丸的裁切機構;進一步,沿輸送帶移動方向在裁切機構后面的輸送帶上面還裝有往輸送帶給薯丸灑下薯粉的第二灑粉機構;在所述輸送帶的出料端還銜接一篩粉機構;本發明生產效率高,生產出來后的薯丸規格性較好,利于形成大批量工業化生產。
【專利說明】一種薯丸生產線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薯類食品生產設備,尤其是一種薯丸生產線。
【背景技術】
[0002]薯丸是人們生活中的一種食品,薯丸是通過薯粉與水攪拌成大塊薯泥,然后把大塊薯泥分離成一個個薯丸。傳統的生產方式是由人工或由人工借助簡單的模具來完成制作的。但是靠人工來完成,其生產效率低,薯丸的規格性差,不利于批量生產和銷售。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薯丸生產線,其生產效率高,生產出來后的薯丸規格性較好,利于形成大批量工業化生產。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薯丸生產線,包括薯泥攪拌機構、吸料與擠出機構、輸送帶,吸料與擠出機構的進料口連接薯泥攪拌機構的出料口,輸送帶的進料端銜接吸料與擠出機構的出料口,所述吸料與擠出機構從薯泥攪拌機構出料口吸入薯泥并至少擠出一條連續長條狀薯泥送入輸送帶,在輸送帶上面沿輸送帶的移動方向依次設置有往輸送帶給長條狀薯泥灑下薯粉的第一灑粉機構和把長條狀薯泥裁切成薯丸的裁切機構。
[0005]進一步改進,沿輸送帶移動方向在裁切機構后面的輸送帶上面還裝有往輸送帶給薯丸灑下薯粉的第二灑粉機構??梢暂^好防止薯丸相互粘連或粘連在輸送帶上。
[0006]優選所述薯泥攪拌機構包括第一機架和裝在第一機架上由第一電機帶動的動力機構,動力機構設有輸出轉軸,第一機架上固定一頂部設有開口的內桶和連接在內桶上的外桶,外桶與內桶之間形成容納冷媒的空間,吸料與擠出機構設置在第一機架上,內桶的下部設有出料口連接吸料與擠出機構的進料口,一攪拌刀設置在內桶的中間,攪拌刀與動力機構輸出轉軸相連接,動力機構輸出轉軸帶動攪拌刀旋轉對薯泥進行攪拌。
[0007]優選所述攪拌刀包括一中軸,中軸上固定有至少一個螺旋形刀片和一個攪拌桿,中軸的上端設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上設有一連接凹槽,動力機構輸出轉軸下端設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上設有連接凸起,中軸上端的第一缺口對應動力機構輸出轉軸下端的第二缺口使所述連接凹槽與連接凸起相配合,中軸上端與動力機構輸出轉軸下端共同與一連接套筒相配合。
[0008]優選所述吸料與擠出機構包括齒輪泵和擠出模具,擠出模具上設有至少一個把薯泥擠成長條狀的通孔,齒輪泵的進料端連接薯泥攪拌機構的出料口,齒輪泵的出料端連接擠出模具的進料端,擠出模具的出料端銜接輸送帶的進料端。
[0009]進一步改進,所述擠出模具的出料端的出口裝有調節套,調節套設有徑向螺紋孔連通調節套的中心孔,調節套的徑向螺紋孔裝有調整螺栓。通過調節調整螺栓可以調整出料速度或控制是否出料。
[0010]優選所述第一灑粉機構包括固定在輸送帶上面的第二機架,第二機架上裝有儲粉桶,儲粉桶的下部設有開口,儲粉桶內裝有滾刷,滾刷包括一旋轉軸,滾刷的旋轉軸由裝與儲粉桶外的第二電機帶動旋轉。所述第二灑粉機構和第一灑粉機構結構相同。
[0011]優選所述裁切機構包括設置于輸送帶上面的第三機架,第三機架上固定兩個平行且垂直于輸送帶的導向套,兩根導柱分別穿在兩個導向套的中心孔中,兩根導柱的上端通過一連桿相固連,兩根導柱的下端共同夾持一裁切刀片,第三機架上固定有第三電機,第三電機輸出軸上固定第一連接塊,第一連接塊上固定有第一偏心軸,第一偏心軸通過第一驅動桿連接所述連桿,第三電機轉動時,第一驅動桿帶動所述連桿上下移動。
[0012]進一步,所述輸送帶上面固定有導向板與所述裁切刀片相配合;以提高裁切刀的移動精度,在輸送帶上面還設置一導向塊,導向塊上設置有至少一條與輸送帶輸送方向相一致的導向槽,所述導向槽導引所述長條狀薯泥,導向塊的下端面與輸送帶之間留有間隙。
[0013]進一步,所述輸送帶的出料端還銜接一篩粉機構,篩粉機構把薯丸上粘接部分薯粉篩離薯丸;優選所述篩粉機構包括第四機架,第四機架上裝有第四電機和兩根平行的導向軸,兩根平行的導向軸上分別至少裝有一個可與導向軸相對運動的軸套,一篩盤固定在軸套上,第四電機的驅動軸上固定第二連接塊,第二連接塊固定第二偏心軸,第二偏心軸通過第二驅動桿連接篩盤的側面,第四電機轉動時,第二驅動桿帶動篩盤沿所述導向軸來回移動。
[0014]本發明通過薯泥攪拌機構防止薯泥結塊,吸料與擠出機構從薯泥攪拌機構出料口吸入薯泥并至少擠出一條連續長條狀薯泥送入輸送帶,第一灑粉機構往輸送帶給長條狀薯泥灑下薯粉防止長條狀薯泥粘接在輸送帶上,然后通過裁切機構把長條狀薯泥裁切成一個個薯丸,形成連續自動化生產,其生產效率高,生產出來后的薯丸規格性較好,有利于形成大批量工業化生產,降低薯丸的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攪拌刀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攪拌刀中軸上端部分的立體放大圖;
圖4是本發明動力機構輸出軸下端部分的立體放大圖;
圖5是本發明連接套筒立體圖;
圖6是本發明吸料與擠出機構局部立體放大圖;
圖7是本發明灑粉機構立體放大圖;
圖8是圖7的A向立體視圖;
圖9是本發明裁切機構立體放大圖;
圖10是圖9的B向立體視圖;
圖11是本發明篩粉機構立體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7]圖1至圖11所示,一種薯丸生產線,包括薯泥攪拌機構1、吸料與擠出機構2、輸送帶3、第一灑粉機構4、裁切機構5、第二灑粉機構6、篩粉機構7和控制機構8,吸料與擠出機構2的進料口連接薯泥攪拌機構I的出料口,輸送帶3的進料端銜接吸料與擠出機構2的出料口,在輸送帶3的上面依次設置第一灑粉機構4、裁切機構5和第二灑粉機構6,篩粉機構7銜接在輸送帶3的出料端;所述吸料與擠出機構2從薯泥攪拌機構I出料口吸入薯泥并擠出多條連續長條狀薯泥送入輸送帶3,第一灑粉機構4往輸送帶3給長條狀薯泥灑下薯粉防止長條狀薯泥粘連在輸送帶3上,裁切機構5把長條狀薯泥裁切成薯丸,第二灑粉機構6往輸送帶3給薯丸灑下薯粉防止薯丸相互粘連或粘連在輸送帶3上,篩粉機構7把薯丸上粘接部分薯粉篩離薯丸,控制機構8協調上述各機構動作。
[0018]所述薯泥攪拌機構I包括第一機架11和裝在第一機架11上由第一電機12帶動的動力機構13,動力機構13設有輸出轉軸14,第一機架11上固定一頂部設有開口的內桶15和連接在內桶15上的外桶16,外桶16與內桶15之間形成容納冷卻水的空間,吸料與擠出機構2設置在第一機架11上,內桶15的下部設有出料口連接吸料與擠出機構2的進料口,一攪拌刀17設置在內桶15的中間,攪拌刀17與動力機構13輸出轉軸14相連接,動力機構13輸出轉軸14帶動攪拌刀17旋轉對薯泥進行攪拌。
[0019]所述攪拌刀17的具體結構為,攪拌刀17包括一中軸171,中軸171上固定兩個螺旋形刀片172和一個攪拌桿173,中軸171的上端設有第一缺口 1711,第一缺口 1711上設有一連接凹槽1712,動力機構13輸出轉軸14下端設有第二缺口 141,第二缺口 141上設有連接凸起142,中軸171上端的第一缺口 1711對應動力機構13輸出轉軸14下端的第二缺口 141使所述連接凹槽1712與連接凸起142相配合,中軸171上端與動力機構13輸出轉軸14下端共同與一連接套筒18相配合,輸出轉軸14下端上設有一徑向螺紋孔143,徑向螺紋孔143上裝有可伸縮定位珠,連接套筒18內孔上設有徑向的定位孔181與可伸縮定位珠相配合。
[0020]所述吸料與擠出機構2包括齒輪泵21和擠出模具22,擠出模具22上設有四個把薯泥擠成長條狀的通孔,齒輪泵21的進料端連接薯泥攪拌機構I的出料口,齒輪泵2的出料端連接擠出模具22的進料端,擠出模具22的出料端銜接輸送帶3的進料端。
[0021]所述擠出模具22的出料端的出口裝有調節套221,調節套221設有徑向螺紋孔連通調節套221的中心孔,調節套221的徑向螺紋孔裝有調整螺栓222。通過調整螺栓222可以調整出料速度或控制是否出料。
[0022]所述第一灑粉機構4包括固定在輸送帶3上面的第二機架41,第二機架41上裝有儲粉桶42,儲粉桶42的下部設有開口,儲粉桶42內裝有滾刷43,滾刷43包括一旋轉軸,滾刷43的旋轉軸由裝與儲粉桶42外的第二電機44帶動旋轉。
[0023]所述裁切機構5包括設置于輸送帶3上面的第三機架51,第三機架51上固定兩個平行且垂直于輸送帶3的導向套,兩根導柱52分別穿在兩個導向套的中心孔中,兩根導柱52的上端通過一連桿53相固連,兩根導柱52的下端共同夾持一裁切刀片54,第三機架51上固定有第三電機55,第三電機55輸出軸上固定第一連接塊56,第一連接塊56上固定有第一偏心軸561,第一偏心軸561通過第一驅動桿57連接所述連桿53,第三電機55轉動時,第一驅動桿57帶動所述連桿53上下移動,所述連桿53就帶動兩根導柱52和裁切刀片54上下移動,實現裁切動作。
[0024]所述輸送帶3上面固定有平行于輸送帶3的導向板58與所述裁切刀片54相配合;設置導向板58以提高裁切刀片54的移動精度,在輸送帶3上面還設置一導向塊59,導向塊59上設置有四條與輸送帶3輸送方向相一致的導向槽591,所述導向槽591導引所述長條狀薯泥,導向塊59的下端面與輸送帶3之間留有間隙。
[0025]所述篩粉機構7包括第四機架71,第四機架71上裝有第四電機72和兩根平行的導向軸73,兩根平行的導向軸73上分別裝有兩個可與導向軸73相對運動的軸套74,一篩盤75固定在四個軸套74上,第四電機72的驅動軸上固定第二連接塊76,第二連接塊76上固定有第二偏心軸761,第二偏心軸761通過第二驅動桿77連接篩盤75的側面,第四電機72轉動時,第二驅動桿77帶動篩盤75沿所述導向軸73來回移動。
[0026]所述第二灑粉機構6的結構與第一灑粉機構4的結構相同。
[0027]本發明使用時,薯粉和水合成薯泥并把薯泥置于所述內桶15中,在所述外桶16與內桶15之間的容納空間加入冷卻水,動力機構13輸出轉軸14帶動攪拌刀17旋轉對薯泥進行攪拌,齒輪泵21從內桶15下部的出料口吸入薯泥并以一定壓力把薯泥輸送給擠出模具22,擠出模具22對薯泥進行擠壓并從出料端輸出連續長條狀薯泥送入輸送帶3,輸送帶3帶動長條狀薯泥移動,第一灑粉機構4往輸送帶3給長條狀薯泥灑下薯粉防止長條狀薯泥粘連在輸送帶3上,長條狀薯泥通過所述導向塊59導向槽591的導引移動到所述裁切刀片54下面,裁切刀片54上下移動就把長條狀薯泥切成一個個薯丸,第二灑粉機構6再往輸送帶3給薯丸灑下薯粉防止薯丸相互粘連或粘連在輸送帶3上,接著輸送帶3把薯丸送到篩粉機構7的篩盤75,篩盤75通過來回移動把薯丸上粘接部分薯粉篩離薯丸,最后薯丸再送入存放容器上,形成薯丸的連續生產。
[0028]以上僅是本發明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按權利要求作等同的改變都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薯丸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薯泥攪拌機構、吸料與擠出機構、輸送帶,吸料與擠出機構的進料口連接薯泥攪拌機構的出料口,輸送帶的進料端銜接吸料與擠出機構的出料口,所述吸料與擠出機構從薯泥攪拌機構出料口吸入薯泥并至少擠出一條連續長條狀薯泥送入輸送帶,在輸送帶上面沿輸送帶的移動方向依次設置有往輸送帶給長條狀薯泥灑下薯粉的第一灑粉機構和把長條狀薯泥裁切成薯丸的裁切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薯丸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沿輸送帶移動方向在裁切機構后面的輸送帶上面還裝有往輸送帶給薯丸灑下薯粉的第二灑粉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薯丸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薯泥攪拌機構包括第一機架和裝在第一機架上由第一電機帶動的動力機構,動力機構設有輸出轉軸,第一機架上固定一頂部設有開口的內桶和連接在內桶上的外桶,外桶與內桶之間形成容納冷媒的空間,吸料與擠出機構設置在第一機架上,內桶的下部設有出料口連接吸料與擠出機構的進料口,一攪拌刀設置在內桶的中間,攪拌刀與動力機構輸出轉軸相連接,動力機構輸出轉軸帶動攪拌刀旋轉對薯泥進行攪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薯丸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刀包括一中軸,中軸上固定有至少一個螺旋形刀片和一個攪拌桿,中軸的上端設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上設有一連接凹槽,動力機構輸出轉軸下端設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上設有連接凸起,中軸上端的第一缺口對應動力機構輸出轉軸下端的第二缺口使所述連接凹槽與連接凸起相配合,中軸上端與動力機構輸出轉軸下端共同與一連接套筒相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薯丸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與擠出機構包括齒輪泵和擠出模具,擠出模具上設有至少一個把薯泥擠成長條狀的通孔,齒輪泵的進料端連接薯泥攪拌機構的出料口,齒輪泵的出料端連接擠出模具的進料端,擠出模具的出料端銜接輸送帶的進料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薯丸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出模具的出料端的出口裝有調節套,調節套設有徑向螺紋孔連通調節套的中心孔,調節套的徑向螺紋孔裝有調整螺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薯丸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灑粉機構包括固定在輸送帶上面的第二機架,第二機架上裝有儲粉桶,儲粉桶的下部設有開口,儲粉桶內裝有滾刷,滾刷包括一旋轉軸,滾刷的旋轉軸由裝與儲粉桶外的第二電機帶動旋轉。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薯丸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機構包括設置于輸送帶上面的第三機架,第三機架上固定兩個平行且垂直于輸送帶的導向套,兩根導柱分別穿在兩個導向套的中心孔中,兩根導柱的上端通過一連桿相固連,兩根導柱的下端共同夾持一裁切刀片,第三機架上固定有第三電機,第三電機輸出軸上固定第一連接塊,第一連接塊上固定有第一偏心軸,第一偏心軸通過第一驅動桿連接所述連桿,第三電機轉動時,第一驅動桿帶動所述連桿上下移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薯丸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帶上面固定有導向板與所述裁切刀片相配合;在輸送帶上面還設置一導向塊,導向塊上設置有至少一條與輸送帶輸送方向相一致的導向槽,所述導向槽導引所述長條狀薯泥,導向塊的下端面與輸送帶之間留有間隙。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薯丸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帶的出料端還銜接一篩粉機構,篩粉機構把薯丸上粘接部分薯粉篩離薯丸;所述篩粉機構包括第四機架,第四機架上裝有第四電機和兩根平行的導向軸,兩根平行的導向軸上分別至少裝有一個可與導向軸相對運動的軸套,一篩盤固定在軸套上,第四電機的驅動軸上固定第二連接塊,第二連接塊固定第二偏心軸,第二偏心軸通過第二驅動桿連接篩盤的側面,第四電機轉動時,第二驅動桿帶動篩盤沿所述導向軸來回移動。
【文檔編號】A23L1/216GK104305069SQ201410580150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7日
【發明者】洪振榮 申請人:廈門圣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