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果蔬保鮮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蔬菜保鮮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菜籃子”。2009年中國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占世界的43%和49%,均居世界第一。蔬菜采摘后由于所處的環境條件的改變,以及缺乏完善的冷鏈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很容易發生變質、腐爛、褪綠等現象,我國每年生產的蔬菜從田間到餐桌,損失率高達25%~30%。
蔬菜具有葉面積大、含水量高、組織脆嫩等特點,采后水分蒸發快,易受機械損傷,呼吸作用旺盛,產生大量呼吸熱,故易發生黃化、脫幫和腐爛而難于貯藏保鮮,是生鮮農產品中最難保鮮的一類產品。研究蔬菜的保鮮包裝技術,提高其貯藏保鮮期,并避免在旺季由于貯藏保鮮問題而大量腐爛,淡季卻缺乏供應的現象發生是菜籃子建設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蔬菜保鮮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所述的蔬菜保鮮劑,具有高效、使用方便、病菌不易產生抗性等優點,能夠有效保持蔬菜新鮮度,延長貯藏時間便于運輸。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蔬菜保鮮劑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抑霉唑硫酸鹽16-18份、植物生長調節劑2-4份、魔芋精粉溶液1-2份、分散潤濕劑2-3份、檸檬酸16-18份、甘油17-19份、維生素C 16-18份、助溶劑10-20份、小檗堿鹽酸鹽12-14份、氯化鈣12-14份、填料20-40份、去離子水30-60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抑霉唑硫酸鹽16份、植物生長調節劑2份、魔芋精粉溶液1份、分散潤濕劑2份、檸檬酸16份、甘油17份、維生素C 16份、助溶劑10份、小檗堿鹽酸鹽12份、氯化鈣12份、填料20份、去離子水30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抑霉唑硫酸鹽17份、植物生長調節劑3份、魔芋精粉溶液1.5份、分散潤濕劑2.5份、檸檬酸17份、甘油18份、維生素C 17份、助溶劑18份、小檗堿鹽酸鹽13份、氯化鈣13份、填料30份、去離子水45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抑霉唑硫酸鹽18份、植物生長調節劑4份、魔芋精粉溶液2份、分散潤濕劑3份、檸檬酸18份、甘油19份、維生素C 18份、助溶劑20份、小檗堿鹽酸鹽14份、氯化鈣14份、填料40份、去離子水60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上述原料按照上述比例分配,備用;
步驟二、將檸檬酸、小檗堿鹽酸鹽、抑霉唑硫酸鹽、氯化鈣溶解于水,并加熱提高溶解速度,待完全溶解得混合水溶液;
步驟三、在步驟二所得混合水溶液中加入填料,攪拌至完全溶解;
步驟四、在步驟三所得溶液中,加入剩余原料,攪拌至澄清透明,降至室溫,得蔬菜保鮮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所述的蔬菜保鮮劑,具有高效、使用方便、病菌不易產生抗性等優點,能夠有效保持蔬菜新鮮度,延長貯藏時間便于運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蔬菜保鮮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抑霉唑硫酸鹽16-18份、植物生長調節劑2-4份、魔芋精粉溶液1-2份、分散潤濕劑2-3份、檸檬酸16-18份、甘油17-19份、維生素C 16-18份、助溶劑10-20份、小檗堿鹽酸鹽12-14份、氯化鈣12-14份、填料20-40份、去離子水30-60份。
實施例二:
一種蔬菜保鮮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抑霉唑硫酸鹽16份、植物生長調節劑2份、魔芋精粉溶液1份、分散潤濕劑2份、檸檬酸16份、甘油17份、維生素C 16份、助溶劑10份、小檗堿鹽酸鹽12份、氯化鈣12份、填料20份、去離子水30份。
實施例三:
一種蔬菜保鮮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抑霉唑硫酸鹽17份、植物生長調節劑3份、魔芋精粉溶液1.5份、分散潤濕劑2.5份、檸檬酸17份、甘油18份、維生素C17份、助溶劑18份、小檗堿鹽酸鹽13份、氯化鈣13份、填料30份、去離子水45份。
實施例四:
一種蔬菜保鮮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抑霉唑硫酸鹽18份、植物生長調節劑4份、魔芋精粉溶液2份、分散潤濕劑3份、檸檬酸18份、甘油19份、維生素C 18份、助溶劑20份、小檗堿鹽酸鹽14份、氯化鈣14份、填料40份、去離子水60份。
實施例五:
一種蔬菜保鮮劑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上述原料按照上述比例分配,備用;
步驟二、將檸檬酸、小檗堿鹽酸鹽、抑霉唑硫酸鹽、氯化鈣溶解于水,并加熱提高溶解速度,待完全溶解得混合水溶液;
步驟三、在步驟二所得混合水溶液中加入填料,攪拌至完全溶解;
步驟四、在步驟三所得溶液中,加入剩余原料,攪拌至澄清透明,降至室溫,得蔬菜保鮮劑。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