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方法得到:第一步,選取乳酸菌、酒曲酵母菌、芽孢桿菌、分枝桿菌和短狀桿菌中的兩種以上,將選取好的菌種的菌落分別放入擴培營養液中分別進行擴培;
第二步,將兩種以上的擴培后的單個菌落進行混合后得到混合菌群,向混合菌群中加入菌種促生長劑得到發酵劑,混合菌群與菌種促生長劑之間的質量比為1:10至20;
第三步,將發酵劑放入溫度為30℃至35℃的10%至15%的紅糖水中進行攪拌混合均勻,然后放置20分鐘進行激活得到激活菌液,發酵劑與10%至15%的紅糖水之間的質量比為1:100至150;
第四步,將待處理的霉變料進行粉碎,然后向粉碎后的霉變料中加入激活菌液,激活菌液的加入量為每1000千克粉碎的霉變料中加入1千克至2千克的激活菌液,在溫度為25℃至45℃條件下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待發酵料,然后將待發酵料裝入飼料發酵袋;
第五步,將裝入飼料發酵袋的待發酵料在溫度為10℃至40℃條件下發酵3天至30天后得到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將4克蔗糖、4克葡萄糖、4克豆粕粉、4g玉米粉、0.3g磷酸二氫鉀溶解于100克生理鹽水中,得到擴培營養液,擴培的溫度為34℃至36℃。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混合菌群的菌量達到1×1015個/g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菌種促生長劑為30%至40%的低聚果糖、5%至15%的生長素和余量的磷酸氫銨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待處理的霉變料處理后作為雞飼料時,將待處理的霉變料粉碎至粒度小于1.5毫米以下;待處理的霉變料處理后作為羊飼料或牛飼料時,將待處理的霉變料粉碎至粒度為2.0毫米至2.5毫米;待處理的霉變料處理后作為豬飼料時,將待處理的霉變料粉碎至粒度為1毫米至1.3毫米。
6.一種采用混合微生物降解霉變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生產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驟進行:第一步,選取乳酸菌、酒曲酵母菌、芽孢桿菌、分枝桿菌和短狀桿菌中的兩種以上,將選取好的菌種的菌落分別放入擴培營養液中分別進行擴培;
第二步,將兩種以上的擴培后的單個菌落進行混合后得到混合菌群,向混合菌群中加入菌種促生長劑得到發酵劑,混合菌群與菌種促生長劑之間的質量比為1:10至20;
第三步,將發酵劑放入溫度為30℃至35℃的10%至15%的紅糖水中進行攪拌混合均勻,然后放置20分鐘進行激活得到激活菌液,發酵劑與10%至15%的紅糖水之間的質量比為1:100至150;
第四步,將待處理的霉變料進行粉碎,然后向粉碎后的霉變料中加入激活菌液,激活菌液的加入量為每1000千克粉碎的霉變料中加入1千克至2千克的激活菌液,在溫度為25℃至45℃條件下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待發酵料,然后將待發酵料裝入飼料發酵袋;
第五步,將裝入飼料發酵袋的待發酵料在溫度為10℃至40℃條件下發酵3天至30天后得到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混合微生物降解霉變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生產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將4克蔗糖、4克葡萄糖、4克豆粕粉、4g玉米粉、0.3g磷酸二氫鉀溶解于100克生理鹽水中,得到擴培營養液,擴培的溫度為34℃至36℃。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采用混合微生物降解霉變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生產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混合菌群的菌量達到1×1015個/g以上。
9.根據權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采用混合微生物降解霉變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生產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菌種促生長劑為30%至40%的低聚果糖、5%至15%的生長素和余量的磷酸氫銨的混合物。
10.根據權利要求6或7或8或9所述的采用混合微生物降解霉變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生產混合微生物發酵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待處理的霉變料處理后作為雞飼料時,將待處理的霉變料粉碎至粒度小于1.5毫米以下;待處理的霉變料處理后作為羊飼料或牛飼料時,將待處理的霉變料粉碎至粒度為2.0毫米至2.5毫米;待處理的霉變料處理后作為豬飼料時,將待處理的霉變料粉碎至粒度為1毫米至1.3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