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葉包裝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茶葉提香機。
背景技術:
茶,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隨著社會的發展,品茶、飲茶的人越來越多,對茶葉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茶葉加工工序一般包括鮮葉分級、殺青、揉捻、解塊、理條、烘干和提香,其中,茶葉的提香是茶葉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通常用于冷藏庫冷藏茶的加工,現有的茶葉提香設備一般采用加熱爐或加熱箱,在加熱爐或加熱箱內設置有電加熱器,將茶葉放置于加熱爐或加熱箱內,并通過電加熱器對茶葉進行加熱提香,但這類提香方式,由加熱組件產生的熱量只經過茶葉表面,中層茶葉接觸不到加熱組件產生的熱量,使中層茶葉發生悶熱,濕熱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利于茶葉品質的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茶葉提香機,通過振動使得茶葉被打散,且模擬人工翻炒動作,提高了茶葉的提香效率,且加工后的茶葉品質好,香味濃。
本實用新型的茶葉提香機,包括機體,及設置于機體底部的加熱腔,及傾斜設置于加熱腔上方的運輸機構,及設置于運輸機構上方的儲料腔;所述機體頂部設置有入料斗;所述機體側面于其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加熱腔內安裝有電加熱器;所述機體內部于儲料腔底部安裝有振動板;所述振動板上開設有導通孔;所述導通孔下方安裝有兩呈倒V字型設置的導板;所述出料口上方于機體側面安裝有測溫管;所述振動板下方于測溫管和導板之間間隔設置有多個彈性檔桿;將茶葉從入料斗倒入,進入儲料腔內,通過振動板的振動,使得茶葉被分散,并經由導通孔和導板下落至運輸機構上,由于運輸機構傾斜設置于機體內,借助重力作用,茶葉沿運輸機構向下運動,此時,振動板下方的彈性檔桿對運輸機構上的茶葉進行撥動,模擬人工翻炒動作;同時,加熱腔內的電加熱器進行加熱作業,對運輸機構上的茶葉進行加熱。
進一步地,所述運輸機構通過支架固定于機體內部;所述運輸機構為皮帶運輸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振動板通過變頻器與振動電機連接,通過振動驅動裝置驅動振動板進行振動,借助振動板的振動作用,儲料腔中的茶葉逐次由導通孔下落;且振動板的振動作用,使得彈性檔桿產生振動。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檔桿呈J字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茶葉提香機,從儲料腔內的茶葉通過振動板振動,逐次由導通孔和導板下落至運輸機構,并通過電加熱器對茶葉進行加熱,同時,通過彈性檔桿對茶葉進行撥動,模擬人工翻炒動作,提高了茶葉的提香效率,且加工后的茶葉品質好,香味濃。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標注為:1-機體,2-入料斗,3-出料口,4-加熱腔,5-電加熱器,6-支架,7-運輸機構,8-測溫管,9-彈性檔桿,10-導板,11-儲料腔,12-振動板,13-導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茶葉提香機,包括機體1,及設置于機體1底部的加熱腔4,及傾斜設置于加熱腔4上方的運輸機構7,及設置于運輸機構7上方的儲料腔11;所述機體1頂部設置有入料斗2;所述機體1側面于其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出料口3;所述加熱腔5內安裝有電加熱器5;所述機體1內部于儲料腔11底部安裝有振動板12;所述振動板12上開設有導通孔13;所述導通孔13下方安裝有兩呈倒V字型設置的導板10;所述出料口3上方于機體1側面安裝有測溫管8;所述振動板12下方于測溫管8和導板10之間間隔設置有多個彈性檔桿9。
所述運輸機構7通過支架6固定于機體1內部;所述運輸機構7為皮帶運輸機構。
所述振動板12通過變頻器與振動電機連接。
所述彈性檔桿9呈J字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茶葉提香機,使用時,將茶葉從入料斗倒入,進入儲料腔內,通過振動板的振動,使得茶葉被分散,并經由導通孔和導板下落至運輸機構上,由于運輸機構傾斜設置于機體內,借助重力作用,茶葉沿運輸機構向下運動,此時,振動板下方的彈性檔桿對運輸機構上的茶葉進行撥動,模擬人工翻炒動作;同時,加熱腔內的電加熱器進行加熱作業,對運輸機構上的茶葉進行加熱;其中,通過振動驅動裝置驅動振動板進行振動,借助振動板的振動作用,儲料腔中的茶葉逐次由導通孔下落;且振動板的振動作用,使得彈性檔桿產生振動;從儲料腔內的茶葉通過振動板振動,逐次由導通孔和導板下落至運輸機構,并通過電加熱器對茶葉進行加熱,同時,通過彈性檔桿對茶葉進行撥動,模擬人工翻炒動作,提高了茶葉的提香效率,且加工后的茶葉品質好,香味濃。
上述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