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面食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面食一體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面食一體機中,一般需要通過和面機構將面粉和水進行均勻的混合以得到面團,然后再對該面團加工使其成型以得到相應的面食。但是,現有的面食一體機,一般只能成型一種面食,功能單一,導致使用受限。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一種面食一體機,其可加工成型不同的面食。
本發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面食一體機,包括,
和面機構,該和面機構用于對面粉和水進行攪拌,該和面機構設有第一面料出口;
第一面食成型機構,第一面食成型機構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面料出口掉落的面料并用于成型第一面食;第一面食成型機構設有面團出口;
第二面食成型機構,第二面食成型機構用于接收所述面團出口掉落的面料并用于成型第二面食。
進一步地,第一面食成型機構包括第一成型模以及第一驅動機構,第一成型模上設有多個成型區以及所述面團出口,各個成型區均設有成型孔,所述各個成型區的成型孔的形狀各異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面料出口掉落的面料以成型不同的第一面食;所述面團出口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面料出口掉落的面料;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用于帶動所述任意一個成型區或面團出口運動至所述第一面料出口。
進一步地,所述和面機構包括和面桶、攪拌葉片以及進水口,所述攪拌葉片可轉動的安裝于和面桶內,所述進水口設于所述和面桶的側壁上并用于引導外部水流沿所述和面桶的側壁流下;所述攪拌葉片的端部設有刮板,該刮板用于在所述攪拌葉片轉動時與所述和面桶的內壁接觸。
進一步地,和面機構還包括第二驅動機構,所述和面桶內形成攪拌區和出料區,所述第一面料出口設于出料區;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用于帶動所述攪拌葉片在攪拌區內轉動,且第二驅動機構還用于在面團成型后帶動所述攪拌葉片轉動至出料區,以將所述面團推送至第一面料出口。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面食成型機構還包括多個第二成型模以及第三驅動機構,各個第二成型模形狀各異;各個第二成型模用于銜接于面團出口并接收所述面團出口掉落的面料,以成型不同的第二面食;所述第三驅動機構用于帶動任意一個第二成型模運動至所述面團出口。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面食成型機構還包括安裝座、擠壓件以及第四驅動機構,所述多個第二成型模沿安裝座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布;安裝座上設有多個面料進口,各個面料進口與所述各個第二成型模一一對應連通;所述第三驅動機構用于帶動所述安裝座沿自身長度方向運動,以使所述其中一個面料進口銜接于所述面團出口;所述各個第二成型模可轉動的安裝于安裝座上,所述第四驅動機構用于帶動所述與面團出口銜接的第二成型模相對擠壓件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四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電機以及第一傳動軸,該第一傳動軸的一端與第一電機的轉動軸同步聯接,該第一傳動軸的另一端用于和與所述面團出口銜接的第二成型模同步聯接;所述各個第二成型模上均設有驅動接頭,所述第一傳動軸上設有連接頭,所述連接頭用于在所述安裝座沿自身長度方向運動時,向著與所述面團出口銜接的第二成型模的驅動接頭運動,以使連接頭與驅動接頭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該面食一體機還包括第五驅動機構,該第五驅動機構用于帶動所述連接頭向著遠離所述驅動接頭運動,以使連接頭與驅動接頭脫離;所述連接頭與第一傳動軸之間夾持有彈性部件,該彈性部件用于提供一使所述連接頭向著靠近所述驅動接頭運動的彈性應力。
進一步地,該面食一體機還包括面料箱,該面料箱上設有面團進口以及第二面料出口,面團進口用于與所述面團出口連通并用于接收所述面團出口掉落的面料,所述第二面食成型機構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面料出口掉落的面料。
進一步地,所述面料箱內設有加熱裝置,該加熱裝置用于對所述面料箱內部空氣進行加熱;所述面料箱內設有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面料箱內的溫度值。
進一步地,該面食一體機還包括機體以及面食接收機構,面食接收機構可轉動的安裝在機體上,并用于在轉動時依次接收所述用于與面團出口銜接的第二成型模內掉落的面食。
進一步地,該面食一體機上還設有料桶,該料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于所述第二面食成型機構上;所述料桶的出料口用于與第二面食成型機構連通。
進一步地,該面食一體機上設有噴油機構,噴油機構位于所述第二面食成型機構的一側并用于對所述面食噴油。
進一步地,該面食一體機上還設有刮料機構,該刮料機構用于刮除所述第二面食成型機構上的殘料。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設有的第一面食成型機構可與和面機構的第一面料出口銜接,如此和面機構內和好的面團可通過第一面食成型機構成型為第一面食。而在需要成型不同的面食時,可使第一面食成型機構的面團出口與第一面料出口銜接,如此由和面機構和好的面團會經面團出口掉落至第二面食成型機構成型為第二面食,如此該面食一體機可成型不同的面食,適用范圍更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局部結構剖視圖;
圖5為圖4中的a處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第二面食成型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和面機構以及第一面食成型機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和面機構以及第一面食成型機構的組裝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第一成型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0、機體;110、第一面食出口;120、第二面食出口;10、面料箱;11、第二面料出口;12、加熱裝置;13、溫度傳感器;14、面團進口;15、第二送料軸;20、第二面食成型機構;21、第二成型模;211、驅動接頭;22、安裝座;221、驅動架;222、滑動架;23、第五驅動機構;231、閥體;232、閥桿;24、面料進口;25、第三驅動機構;251、第三電機;252、齒條;253、第三齒輪;26、擠壓件;27、刮刀;28、集料槽;30、第四驅動機構;31、第四電機;32、第一傳動軸;321、連接頭;322、彈性部件;323、限位臺階;33、第二傳動軸;34、第三傳動軸;40、料桶;50、噴油機構;60、面食接收機構;70、和面機構;71、和面桶;72、攪拌葉片;721、刮板;73、第一面料出口;74、進水口;80、第一面食成型機構;81、第一成型模;811、成型孔;812、面團出口;82、第一送料軸;83、送料室;84、第一驅動機構;841、第一電機;842、第一齒輪;843、第二齒輪;90、第二驅動機構;91、第二電機;92、第一傘齒;93、第二傘齒;94、齒輪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相沖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實施例之間或各技術特征之間可以任意組合形成新的實施例。
如圖1-9所示的一種面食一體機,包括和面機構70、第一面食成型機構80以及第二面食成型機構20,具體和面機構70用于對面粉和水進行攪拌,且在該和面機構70上設有第一面料出口73。上述第一面食成型機構80可接收上述第一面料出口73掉落的面食,并用于成型第一面食。同時在第一面食成型機構80上設有面團出口812。而第二面食成型機構20可接收面團出口812掉落的面料并用于成型第二面食。
在上述結構基礎上,使用本發明的面食一體機時,可先通過和面機構70將面粉和水進行攪拌使面料初步成型。面料可經由第一面料出口73進入第一面食成型機構80成型第一面食。在不需要成型第一面食時,面料可由第一面食成型機構80的面團出口812直接導出,進入第二面食成型機構20成型第二面食,具體可以根據用于的需要來選擇,即該面食一體機可成型不同的面食,適用范圍更廣。
進一步地,參見圖7、圖8以及圖9,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面食成型機構80包括第一成型模81以及第一驅動機構84,在第一成型模81上設有多個成型區以及面團出口812,且在各個成型區均設有成型孔811,各個成型區的成型孔811的形狀各異,且成型孔81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面料出口73掉落的面料。同樣的,面團出口812也可接收第一面料出口73掉落的面料。在第一驅動機構84的帶動下,上述任意一個成型區或面團出口812運動至所述第一面料出口73。具體在機體100上可以設置送料室83,在送料室83內樞接有第一送料軸82,由第一面料出口73掉落的面食可掉落至送料室83內,在第一送料軸82轉動的過程中輸送至第一成型模81內,且在第一驅動機構84的作用下,其中一個成型區與第一送料軸82的末端銜接,如此,在第一送料軸82的持續轉動過程中,面料會在對應的成型區上的成型孔811擠壓成型為面條(即第一面食)。
而在需要成型不同結構的面條時,可以通過第一驅動機構84進行切換,使具有不同結構的成型孔811的成型區銜接在第一送料軸82的末端,如此由第一送料軸82擠落的面料會在該不同結構的成型孔811內成型為不同結構的面條。如此每個成型區的成型孔811的形狀不一,如此可便于成型不同的結構的面條。例如,可將各個成型區的成型孔811可設有兩種,即條形孔和圓孔,便于成型寬面或是圓面。但是各個成型區的條形孔和圓孔的孔徑可大小不一,如此切換不同的成型區,可成型不同寬度的寬面,也可成型不同粗細的圓面,使該出面機構成型的面條種類更加豐富。具體上述第一驅動機構84為第一電機841、第一齒輪842以及第二齒輪843,具體第一齒輪842與第一電機841的轉動軸同步連接,第二齒輪843與第一齒輪842嚙合并與第一成型模81固定連接,如此可通過第一電機841帶動第一齒輪842轉動,在第一齒輪842轉動的同時帶動第二齒輪843轉動,從而帶動第一成型模81轉動,在此驅動結構基礎上,多個成型區以及面團出口812繞轉第一成型模81的轉動軸線圓周間隔排布的,通過第一成型模81的轉動,來進行不同成型區的切換,且第一成型模81的轉動過程穩定。
此外,該面食一體機具有包括一個機體100,上述和面機構70、第一面食成型機構80以及第二面食出口120均安裝在機體100上,且機體100上設有第一面食出口110和第二面食出口120,在第一面食成型機構80成型第一面食時,可在第一面食出口110直接放置碗體接收第一面食,而第一成型模81是由第一電機841驅動轉動的,即在第一成型模81成型的面條進入第一面食出口110時,可通過使第一電機841定時轉動,從而成型孔811內的面條與第一面食出口110的面條切斷,可使第一面食出口110輸出的面條定長。當然,在第一面食成型機構80出來的是面團時,即成型第二面食時,可將碗體放置在第二面食出口120處,便于接收第二面食。同樣的,輸出的面團也可是定長的。
進一步地,上述和面機構70包括和面桶71、攪拌葉片72以及進水口74,上述攪拌葉片72可轉動的安裝于和面桶71內,且進水口74設于所述和面桶71的側壁上并用于引導外部水流沿所述和面桶71的側壁流下。與此同時,在攪拌葉片72的端部設有刮板721,該刮板721用于在攪拌葉片72轉動時與所述和面桶71的內壁接觸。即是說,在上述結構基礎上,在需要進行面粉攪拌作業時,可在和面桶71內加入面粉,同時從進水口74導入水流,如此水流可由和面桶71的側壁導入,并沿和面桶71的側壁流下,避免水流集中在面粉中部,通過攪拌葉片72進行攪拌,可有效防止面粉攪拌過程中面粉成團,攪拌效果較好;且水流還可將粘在和面桶71側壁上的面粉沖下,減少粘在和面桶71側壁上的面粉量。此外,在攪拌葉片72轉動過程中,刮板721會與和面桶71的內壁接觸。即是說,在和面過程中,隨著攪拌葉片72的轉動,刮板721會在粘在和面桶71內壁上的面料刮下,同樣也可避免面料粘在和面桶71壁上。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和面機構70還包括第二驅動機構90,同時在和面桶71內可形成攪拌區和出料區,上述第一面料出口73可設于出料區。在面粉和水剛開始進行攪拌時,第二驅動機構90僅用于帶動攪拌葉片72在攪拌區內轉動,而在攪拌葉片72攪拌一段時間之后,即面團成型后,第二驅動機構90可帶動攪拌葉片72轉動至出料區,以將面團推送至第一出料區,如此便于攪拌作業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方便落料。具體的第二驅動機構90包括第二電機91、第一傘齒92、第二傘齒93以及齒輪組94,攪拌葉片72可通過齒輪組94與第二電機91的轉動軸同步電機,在進行和面作業時,可以是電機先正轉,帶動攪拌葉片72轉動至第一面料出口73的一側,再使電機反轉,帶動攪拌葉片72轉動至第一面料出口73的的另一側,如此可避免面團未成型之前掉落至第一面料出口73。而在面團成型之后,可以使電機一直正轉,從而帶動攪拌一直正轉,將面團推送至第一面料出口73,便于出料。上述電機可以是伺服電機,通過伺服電機設定正轉時間和反轉時間以控制面團的成型。另外,該第二驅動機構90還可驅動上述第一送料軸82的轉動,即將第一傘齒92與第二電機91的轉動軸同步聯接,而第二傘齒93與第一傘齒92嚙合并固接在第一送料軸82上,如此可通過第二電機91同時帶動第一送料軸82和攪拌葉片72轉動,簡化驅動結構,且同步性較好。
進一步地,參見圖3-6,本實施例中的設有多個第二成型模21,且各個第二成型模21形狀各異;各個第二成型模21均可用于銜接于面團,且第二成型模21銜接在面團出口812時接收面團出口812掉落的面料,以成型不同的面食。另外,上述第三驅動機構25可帶動上述任意一個第二成型模21運動至面團出口812。即,在其中第三驅動機構25帶動其中的一個面團出口812時,面團出口812內的面料可掉落至該第二成型模21內并成型為一種第二面食,而當第三驅動機構25帶動另外的一種結構的第二成型模21運動至面團出口812時,面團出口812可掉落至對應第二成型模21內并成型相應的面食,在此結構基礎上,通過第三驅動機構25帶動不同結構的第二成型模21運動至面團出口812時,實現第二成型模21的切換,即可實現加工不同的面食,功能全面,使用范圍更廣。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面食成型機構20還包括安裝座22,具體將上述多個第二成型模21安裝在安裝座22上,且多個第二成型模21沿安裝座22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布。同時在安裝座22上設有多個面料進口24,使各個面料進口24與各個第二成型模21一一對應連通。上述第三驅動機構25可用于帶動安裝座22沿自身長度方向運動,以使其中一個面料進口24銜接于面團出口812。即使說,在安裝座22沿自身長度方向運動的過程中,安裝座22上的其中一個面料進口24會與上述面團出口812連通,如此,面團出口812內掉落的面食會經面料進口24進入相應的第二成型模21內,使面料成型為相應的面食。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多個第二成型模21也可是排布在面團出口812的兩側,在需要加工一種面食時,通過第三驅動機構25帶動相應的第二成型模21運動到面團出口812即可。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的,第三驅動機構25包括第三電機251、齒條252以及第三齒輪253,具體齒條252沿安裝座22的長度方向延伸,而第三齒輪253可與齒條252嚙合并與第第三電機251的轉動軸同步聯接,如此,通過第三電機251便可帶動第三齒輪253轉動,從而帶動齒條252的來回移動,從而帶動安裝座22上不同第二成型模21的切換。在其他情況下,第三驅動機構25也可由多個驅動氣缸形成,各個驅動氣缸一一對應帶動多個第二成型模21左右或者前后往復運動至面團出口812即可實現第二成型模21的切換。此外,第二成型模21的切換運動也可實際情況選擇旋轉運動,總之能夠實現多個第二成型模21與面團出口812的切換銜接即可。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的面食一體機還包括第四驅動機構30以及擠壓件26,各個第二成型模21可轉動的安裝于安裝座22上,第四驅動機構30用于帶動與面團出口812銜接的第二成型模21相對擠壓件26轉動,即在其中一個第二成型模21與上述面團出口812銜接時,第四驅動機構30可帶動第二成型模21相對擠壓件26轉動,從而使第二成型模21接收的面料擠壓成型。當然,第二成型模21選用現有技術中的餃子第二成型模具、面包第二成型模具或是饅頭第二成型模具,具體在第二成型模21上可以設置模口,而第二成型模21上的模口結構不同,因而可成型不同結構的面食,在面料可掉落至模口內,然后在擠壓件26的擠壓作用下成型。另外,在不具有模口的情況下,第二成型模21與擠壓件26之間擠壓可直接成型餅狀面食。
進一步地,上述第四驅動機構30可包括第四電機31以及第一傳動軸32,該第一傳動軸32的一端與第四電機31的轉動軸同步聯接,該第一傳動軸32的另一端可與上述和面團出口812銜接的第二成型模21同步聯接,如此在第四電機31的轉動下,第一傳動軸32便可帶動帶動第一傳動軸32轉動,第一傳動軸32轉動便可帶動該和面團出口812銜接的第二成型模21轉動,從而使該對應的第二成型模21成型面食。當然,第二成型模21也可直接由第四電機31帶動旋轉,也可通過其他能夠輸出旋轉運動的驅動機構帶動。
進一步地,可在各個第二成型模21上均設有驅動接頭211,相應的在第一傳動軸32上設有連接頭321,在安裝座22沿自身長度方向運動時,上述連接頭321可向著與面團出口812銜接的第二成型模21的驅動接頭211運動,以使連接頭321與驅動接頭211固定連接。如此可第一傳動軸32便可與相應的第二成型模21聯動。而在切換第二成型模21時,使前一與面團出口812銜接的第二成型模21的驅動接頭211與連接頭321脫離,然后使另一結構的第二成型模21運動到面團出口812處,再使連接頭321向著對應的第二成型模21的驅動接頭211即可完成聯接。當然,在各個第二成型模21的驅動結構是獨立的情況下,可無需采用上述驅動結構。
進一步地,該面食一體機還可包括第五驅動機構23,具體該第五驅動機構23用于帶動連接頭321向著遠離驅動接頭211運動,以使連接頭321與驅動接頭211脫離,便于驅動。具體的是,在連接頭321與第一傳動軸32之間夾持有彈性部件322,該彈性部件322用于提供一彈性應力,該彈性應力的作用下,連接頭321可向著靠近驅動接頭211運動。即是說,在進行切換使,可通過第五驅動機構23使連接頭321向著遠離上述與面團出口812銜接第二成型模21的驅動接頭211,此時彈性部件322會被壓縮,二者脫離,然后通過第五驅動機構23帶動安裝座22沿自身長度方運動,使另一面料進口24與面團出口812銜接,即可使另一結構的第二成型模21與面團出口812銜接,此時彈性部件322會復位,從而推動連接頭321向著靠近此時與之對應的驅動接頭211運動,完成固定連接。如此,驅動方便。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第五驅動機構23為電磁鐵以及驅動架221,而電磁鐵包括閥體231以及閥桿232,閥體231用于在通電時帶動閥桿232遠離安裝座22運動,閥桿232與驅動架221固接;向著遠離連接頭321上設有限位臺階323,限位臺階323抵接于驅動架221上并與驅動架221滑動配合;彈性部件322夾持于限位臺階323與第一傳動軸32之間。在此結構基礎上,在需要切換時,使電磁鐵通電,閥體231通電會帶動閥桿232向著遠離安裝座22的方向運動,而閥桿232與驅動架221固定連接,因而驅動架221會向著遠離安裝座22運動,驅動架221向著遠離安裝座22運動會帶動與之抵接的限位臺階323向著遠離安裝座22的方向運動,此時彈性部件322會被壓縮,連接頭321即可向著遠離安裝座22運動,實現連接頭321與驅動接頭211的脫離。此后第五驅動機構23使另一第二成型模21運動到位,然后電磁鐵斷電,在彈性部件322的作用下,連接頭321即可復位完成與驅動接頭211的聯接。通過使電磁鐵斷電和通電即可實現上述連接頭321與驅動接頭211的脫離與固接,便于控制。當然,該電磁鐵具體可以選用現有技術中的閥用電磁鐵或是牽引電磁鐵等。此外,驅動機構也可由驅動氣缸或者直線電機等其他能夠輸出直線運動的傳動機構來實現。
進一步地,該面食一體機還包括面料箱10,該面料箱10上設有面團進口14以及第二面料出口11,面團進口14用于與上述面團出口812連通,且面團進口14用于接收所述面團出口812掉落的面料,第二面食成型機構可接收由面料箱10的第二面料出口11掉落的面料。面料箱10內設有加熱裝置12用于對面料箱10內部空氣進行加熱。面料箱10內設有溫度傳感器13,溫度傳感器13用于檢測面料箱10內的溫度值。
在此結構基礎上,和好的面料可進入面料箱10內,使面料具有一定的醒面時間,后期口感更佳。與此同時,在面料混有發酵粉時,即要成型發酵面食時,可啟動加熱裝置12對面料箱10內部的空氣進行加熱,如此可使面料箱10內部溫度達到一定值,即使面料箱10內部能夠達到面料的發酵溫度,與此同時溫度傳感器13檢測箱體內的溫度值達到發酵溫度時,可使加熱裝置12停止加熱。如此面料即可在該發酵溫度下發酵一段時間,此后發酵好的面料由面團出口812進入相應的第二成型模21內成型,如此該面食一體機即可加工發酵面食,也可加工非發酵面食,功能更全。
當然,上述加熱裝置12的啟停可以使通過溫度傳感器13發送一個溫度值信號給加熱裝置12,加熱裝置12在接收該溫度值信號之后可使停止加熱,便于控制,即便于控制發酵時間,使加工成型的面食口感更佳。另外,在上述第二面料出口11處還可設有滑動部,同時在安裝座22的設有滑動架222,上述多個面料進口24可設置在滑動架222上,在安裝座22沿自身長度方向運動的過程中,滑動部可在滑動架222上滑動,從而引導安裝座22與第二面料出口11之間的相對運動,便于切換。
進一步地,面料箱10內設有第二送料軸15,該第二送料軸15可轉動的安裝在面料箱10內并用于將面料箱10內的面料輸送至面團出口812,通過該第二送料軸15可便于面料箱10內的面料輸出至第二面料出口11,便于面料輸送以及后期面料的擠壓成型。
進一步地,該面食一體機還包括面食接收機構60,面食接收機構60可轉動的安裝在機體100上,并用于在轉動時依次接收用于與面團出口812銜接的第二成型模21內掉落的面食。如此面料可在第二面食成型機構20內加工成型后可由面食接收機構60接收,由于面食接收機構60可轉動,因而面食接收機構60在轉動時依次接收第二面食成型機構20掉落的面食,如此,使成型的面食能夠有序擺放,無需另外的人工進行擺放,自動化程度較高,加快面食輸出速度,節約人力成本。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第二送料軸15以及面食接收機構60均由上述第四驅動機構30帶動,具體的是,第四驅動機構30還可包括第二傳動軸33、第三傳動軸34以及傳動機構,通過傳動機構使第二傳動軸33和第三傳動軸34均與第四電機31的轉動軸同步聯接即可,而第二傳動軸33可與第二送料軸15同步連接,第三傳動軸34可與面食接收機構60同步聯接,如此可通過第四驅動機構30同步帶動第二成型模21、第二送料軸15以及面食接收機構60同步轉動,各個機構作業的同步性更好,且可簡化機體100內部結構。當然,上述傳動機構具體可以選用傘齒傳動機構或者蝸輪蝸桿傳動機構。
進一步地,該面食一體機上還設有料桶40,該料桶4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于第二面食成型機構20上;具體的是,料桶40的出料口用于與任意一個第二成型模21的上方連通,如此,在需要加工有餡料的面食時,可將料桶40安裝在第二面食成型機構20與面團出口812銜接的第二成型模21上,使料桶40的出料口與對應的第二成型模21的上方連通,如此餡料可與第二成型模21內的面料匯合,完成面食的成型。
進一步地,還可在該面食一體機上設有噴油機構50,還噴油機構50位于第二面食成型機構20的一側并用于對面食噴油,如此,面食成型之后,可通過噴油機構50對成型的面食噴油,便于后續的面食烹飪。該噴油機構50可以是通過一個存儲有食用油的油瓶形成,通過油瓶的定期噴射即可完成噴油作業。
進一步地,該面食一體機上還設有刮料機構,該刮料機構用于刮除第二面食成型機構上的殘料,即在本實施例中,刮料機構用于刮除第二成型模21上的殘料,具體刮料機構可包括刮刀27以及集料槽28,集料槽28設于第二成型模21的下方,刮刀27可設于第二成型模21的上方,在第二成型模21轉動過程中,刮刀27可將第二成型模21上的殘料刮除,刮除的殘料可掉落之至集料槽28內,便于后期處理。
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保護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于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