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由藥食兩用藥材組成的配方食品,更加具體的說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降糖活性的一種桑葛黃降糖超微粉配方制劑及其應用。技術背景傳統醫學認為體內“正氣”旺盛,可以抵御各種“邪氣”(致病因素)的侵襲,傳統醫學非常強調“正氣”的作用,認為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化取決于正邪斗爭的消長,從而提出了“扶正祛邪”的基本治療思路,即強調從整體出發,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以與疾病抗爭。西醫認為免疫力是人體免疫系統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能力,主要的作用之一是身體抵抗細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自古以來,中醫就將桑葉作為治療消渴癥(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的中藥應用于臨床,日本古書《吃茶養生記》也記載桑葉有改善“飲水病”(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的作用。桑葉作為為藥食兩用材料,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生物堿和多糖是桑葉中主要的降血糖成分,其通過對二糖類分解酶活性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抑制小腸對雙糖的吸收,降低食后血糖的高峰值。桑葉中生物堿及桑葉多糖促進β細胞分必胰島素,而胰島素可以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謝,最終達到降血糖的效果。從桑葉中分離出的多羥基去甲莨菪堿具有很強的糖苷酶抑制作用;可顯著地降低血糖水平,大大減少了糖尿病的發生。葛根為藥食兩用,有解表退熱、生津止渴、止瀉的功能,并能改善高血壓糖尿病病人的項強、頭暈、頭痛等癥狀。葛根提取類黃酮物質與桑葉提取物脫氧野尻霉素結合形成洗胰清糖素(cics),可深入入小腸內抑制人體蔗糖酶、麥芽糖酶、α-葡萄糖苷糖酶、α-淀粉酶的活性,與α-糖苷酶結合,直接分解葡萄糖,為受損的胰島減負,增強胰島受體活性,清洗胰島細胞,清除多余不能分解的糖份,激活胰島細胞,使其恢復胰腺功能,具有雙向調節血糖,恢復自身糖代謝功能;有快速修復受損β細胞,使胰島細胞再生,營養胰腺,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黃精為百合科植物滇黃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黃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黃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的干燥根莖。按形狀不同,習稱“大黃精”、“雞頭黃精”、“姜形黃精”。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略燙或蒸至透心,干燥。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黃精中含有多種化學物質,例如有機酸、菸酸、地黃糖甙以及有機酸等等。黃精泡水喝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時對于多種疾病都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例如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肺虛咳嗽以及精血不足等情況,可以適量的服用黃精;如果出現了消渴癥或者是糖尿病,將黃精泡水喝或者是和其它的中藥材一起搭配,也能夠很好的促進身體恢復健康。超微粉碎是指利用機械或流體動力的方法克服固體內部凝聚力使之破碎,從而將3毫米以上的物料顆粒粉碎至10-25微米的操作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以后,為適應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物料加工高新技術。超微細粉末是超微粉碎的最終產品,具有一般顆粒所沒有的特殊理化性質,如良好的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化學反應活性等。因此超微細粉末已廣泛應用于食品、化工、醫藥、化妝品農藥、染料、涂料、電子及航空航天等許多領域上。超微粉碎技術是采用超音速氣流粉碎、冷漿粉碎等方法,與以往的純機械粉碎方法完全不同。在粉碎過程中不會產生局部過熱現象,甚至可在低溫狀態下進行粉碎,速度快,瞬間即可完成,因而最大限度地保留粉體的生物活性成分,以利于制成所需的高質量產品。超微粉碎是有效解決植物細胞破壁,改善食用口感和增加人體消化吸收的關鍵技術。在保健食品方面超微粉碎技術的意義更為突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尋求新的保健型營養食品是一大趨勢。由于我國缺少先進的超微粉碎加工技術,大量的農副產品不能精深加工利用,造成了可食性資源的浪費。諸如小麥麩皮、燕麥皮、玉米皮、米糠、豆渣等主要用于飼料,沒有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國內外營養學家專家早就一致認為麩皮和米糠是含膳食纖維很高的“保健食品”。其纖維含量高達43.9%、蛋白質為17.6%、脂肪為8.3%。食用這些食品將有利于人體新陳代謝,并對防止便秘、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等具有明顯效果。微粉碎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具有兩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提高食品的口感,且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二是原來不能充分吸收或利用的原料被重新利用,配制和深加工成各種功能食品,開發新食品材料,增加了新食品品種,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在工業部門中的比重已躍居第一位,達到5,000億元的規模,但產品結構不盡合理,深加工產品即食品制造業只占16%。目前,促進食品工業的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已成為社會和企業的共識。因此,超微粉碎技術作為一種高新技術,在食品加工中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技術實現要素: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桑葛黃降糖超微粉配方制劑,所述復方的活性成分由桑葉、葛根、黃精組成。所述桑葉葛根黃精膠囊由桑葉、葛根、黃精的超微粉組成。所述桑葉、葛根、黃精的超微粉粒度在500目-2000目。所述桑葉、葛根、黃精的超微粉粒度為700目。所述的一種桑葛黃降糖超微粉配方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桑葉、葛根、黃精的組成重量比1-2:2-6:2-6。所述的一種桑葛黃降糖超微粉配方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桑葉、葛根、黃精的組成重量比為1:2:2。桑葛黃降糖超微粉配方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篩選清洗后的桑葉、葛根、黃精,采用真空干燥方法使桑葉、葛根、黃精中水分含量為2%~10%;2)根據配方分別稱取藥材,粉碎后使粒度≥500目;3)將桑葉、葛根和黃精的粉末混合,用50%乙醇制粒,干燥;得到桑葛黃降糖超微粉顆粒。將桑葛黃降糖超微粉顆粒用硬膠囊裝囊,采用60c0-y輻照滅菌,輻照劑量為4~6kgy,得到桑葛黃降糖超微粉膠囊。將桑葛黃降糖超微粉顆粒壓片,采用60c0-y輻照滅菌,輻照劑量為4~6kgy,得到桑葛黃降糖超微粉咀嚼片。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采用超微粉工藝制備的降糖食品、保健食品或/和藥品。相比較傳統的提取純化工藝,本發明提供的配方及超微粉工藝在工藝上更為簡單,能夠有效的控制產品的質量。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桑葛黃降糖超微粉配方的制備1、桑葉、葛根、黃精的粉碎及粒度分別稱取桑葉(s)、葛根(g)及黃精(h),采用鼓風干燥,采用傳統打粉機粉碎過9號篩,編號s1、g1、h1。另稱取桑葉(s)、葛根(g)及黃精(h),進行冷凍干燥,進行超微粉碎,粒度儀測定粒度,分別編號s2、g2、h2、s3、g3、h3、s4、g4、h4、s5、g5、h5、s6、g6、h6、s7、g7、h7,具體如表1所示。表1粉碎粒度表根據粉碎材料本身特性,將材料采用不同方式粉碎,得到桑葉、葛根及黃精粉碎顆粒及超微粉,并測得各自組分不同粒度。2、不同粉碎粒度對的活性考察將桑葉、葛根及黃精200目超微粉碎粉末按照s1、g1和h1重量比1:2:2混合,采用藥材重量5倍的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30min,離心過濾,得到提取液,合并提取液濃縮至1g生藥/ml。作為對照組。采用經典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體外實驗模型(曉何.小腸黏膜二糖酶的研究進展[j].當代畜禽養殖業,2007,06:20-22;schmidtdd,frommerw,jungeb,etal.α-glucosidaseinhibitors[j].scinat,1977,64(10):535-536)考察上述超微粉配方的降糖作用。在體外模型的制備上采用唐明敏(唐明敏.桑葉降糖有效物質基礎及其作用機理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建立的體外α-葡萄糖苷酶反應體系建立。將上述實驗組1、2、3、4、5制備得到的超微粉碎粉末分別配置成0.11g·l-1、0.52g·l-1、1.02g·l-1、5.1g·l-1、10.2g·l-1水的混旋液進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測定。取50μl腸提取液加入67mmol·l-1磷酸緩沖鹽緩沖(ph6.8),37℃水浴溫孵10min,分別加入上述實驗組1、2、3、4、5飽和5min后在加入100μlpnpg(10mmol·l-1),體系總體積為350μl,水浴30min后,加入0.1mol·l-1na2co3400μl終止反應。樣品溶液置于96孔板中用酶標儀于405nm處測定吸光度。對照組(對應生藥濃度進行測定),陰性對照(不加抑制劑,補充緩沖液)和空白對照(不加底物和抑制劑,補充緩沖液)計算抑制率,并繪制不同濃度提取部位抑制率曲線,計算ic50。抑制率(%)=[(a陰性-a試樣)/(a陰性-a空白)]×100%將桑葉、葛根及黃精200目超微粉碎粉末按照s1、g1和h1重量比1:2:2混合制備得到實驗組a。將桑葉、葛根及黃精400目超微粉碎粉末按照s2、g2和h2重量比1:2:2混合制備得到實驗組b;將桑葉、葛根及黃精500目超微粉碎粉末按照s3、g3和h3重量比1:2:2混合制備得到實驗組c;將桑葉、葛根及黃精600目超微粉碎粉末按照s4、g4和h4重量比1:2:2混合制備得到實驗組d,將桑葉、葛根及黃精700目超微粉碎粉末按照s5、g5和h5重量比1:2:2混合制備得到實驗組e,將桑葉、葛根及黃精800目超微粉碎粉末按照s6、g6和h6重量比1:2:2混合制備得到實驗組f。采用上述相同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體外實驗模型考察考察不同粒度的超微粉的降糖作用。對梯度濃度的實驗組進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測定,繪制抑制率曲線并計算ic50,各樣品的結果如表2所示。比較各提取部位ic50結果顯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強度順序為實驗組e>實驗組f>實驗組d>實驗組c>對照組>實驗組b>實驗組a,從實驗數據可知,可以基本判斷隨做粒度的變小,各實驗組的活性呈增長趨勢,當粒徑小于600目以后,活性穩定,說明粒度控制在600目及以上,就可以實現藥材的細胞破壁,有效保障活性成分的轉移。表2不同粒度的超微粉的α-葡萄糖苷酶半抑制濃度組別ic50(g·l-1)實驗組a(200目)5.14實驗組b(400目)1.25實驗組c(500目)0.97實驗組d(600目)0.58實驗組e(700目)0.43實驗組f(800目)0.44對照組1.023、不同配方對桑葛黃降糖超微粉配方活性的影響將桑葉、葛根及黃精2000目超微粉碎粉末按照s7、g7和h7重量比1:1:1混合制備得到實驗組1。將s7、g7和h7重量比1:2:2混合制備得到實驗組2;將s7、g7和h7重量比1:3:3混合制備得到實驗組3;將s7、g7和h7重量比1:6:6混合制備得到實驗組4,將桑葉s7作為實驗組5。采用上述的對梯度濃度的實驗組進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測定。同時設立陽性對照(阿卡波糖,國藥準字h20103164,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配置阿卡波糖0.051g·l-1、0.25g·l-1、0.51g·l-1、0.75g·l-1、1.05g·l-1進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測定。對梯度濃度的實驗組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測定,繪制抑制率曲線并計算ic50,各樣品的結果如表3所示。比較各提取部位ic50結果顯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強度順序為實驗組2>實驗組1>實驗組3>實驗組4>實驗組5>阿卡波糖,其中實驗組1的活性最強,說明桑葉、葛根及黃精重量比1:2:2為理想的超微粉配方。表3各組2000目超微粉配方的α-葡萄糖苷酶半抑制濃度組別ic50(g·l-1)實驗組1(1:1:1)0.74實驗組2(1:2:2)0.43實驗組3(1:3:3)0.70實驗組4(1:6:6)1.05實驗組52.30陽性對照組(阿卡波糖)0.12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