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電加熱霧化結構,尤其涉及的是陶瓷霧化芯、霧化組件及氣溶膠生成裝置。
背景技術:
1、氣溶膠生成裝置是一種采用電芯供電,驅動霧化芯加熱液態氣溶膠生成基質,霧化產生氣溶膠,以供用戶使用的電子霧化裝置。微孔陶瓷由于自身含有豐富微孔,具有導熱系數小、密度小、比熱容小等特點;采用陶瓷制作霧化芯,使得液態氣溶膠生成基質在霧化過程中溫度場比較均勻,單位時間內被霧化更充分,提升用戶使用體驗。然而,一些陶瓷霧化芯的底端在生產裝配過程中易碎,進而造成發熱絲易變形。
2、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缺陷,有待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陶瓷霧化芯、霧化組件及氣溶膠生成裝置,旨在解決一些陶瓷霧化芯的底端在生產裝配過程中易碎的技術問題。
2、本申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一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陶瓷霧化芯,應用于氣溶膠生成裝置,以加熱霧化液態氣溶膠生成基質,所述陶瓷霧化芯包括:
3、導液主體;
4、加強部,所述加強部位于所述導液主體的底端和/或頂端,所述加強部用于裝配固定于所述氣溶膠生成裝置。
5、可選地,所述導液主體為微孔陶瓷結構。
6、可選地,所述加強部為氧化鋯陶瓷結構。
7、可選地,所述加強部的端面與所述導液主體的端面相接。
8、可選地,所述導液主體的頂端和/或底端設有凸起,所述加強部套設于所述凸起的外周。
9、本申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又一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霧化組件,應用于氣溶膠生成裝置,所述霧化組件包括:
10、儲液件,所述儲液件具有儲液腔;
11、導液件,所述導液件位于所述儲液腔;
12、如上所述的陶瓷霧化芯,所述陶瓷霧化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儲液腔。
13、可選地,所述儲液件包括:
14、倉體,所述倉體的頂端設有吸嘴,所述倉體的底端設有開口;
15、底座,所述底座的外周嵌設于所述開口中;所述底座和所述倉體圍設所述儲液腔,所述吸嘴連通所述儲液腔。
16、可選地,所述霧化組件包括:
17、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嵌設于所述開口中,且所述密封件套設于所述底座的頂端以及所述陶瓷霧化芯的外周,以密封所述開口。
18、本申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又一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氣溶膠生成裝置,包括:
19、外殼以及如上所述的霧化組件,所述霧化組件可拆卸安裝于所述外殼中。
20、可選地,所述氣溶膠生成裝置還包括:
21、電池支架,所述電池支架位于所述外殼中,所述電池支架的頂端設有裝配環,所述裝配環配合套設于所述加強部的外周;所述霧化組件套設于所述裝配環的外周。
2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提供了陶瓷霧化芯、霧化組件及氣溶膠生成裝置,陶瓷霧化芯包括導液主體和加強部,導液主體用于吸附液態氣溶膠生成基質,陶瓷霧化芯具有發熱絲,發熱絲在電芯供電下加熱液態氣溶膠生成基質,霧化產生氣溶膠,導液主體向發熱絲供液,保障了陶瓷霧化芯的霧化功能;加強部用于對導液主體的端部結構進行加強,加強部裝配固定于氣溶膠生成裝置,導液主體通過加強部裝配固定于氣溶膠生成裝置,有利于防止陶瓷霧化芯在生產裝配過程中破碎,進而避免造成發熱絲變形;加強部位于導液主體的底端和/或頂端,可以在導液主體的頂端或底端設置加強部,即對導液主體的頂端或底端的結構進行加強,使得導液主體通過加強部裝配固定于氣溶膠生成裝置,有效防止裝配過程中陶瓷霧化芯發生破碎。
23、也可以在導液主體的頂端以及底端設置加強部,即對導液主體的頂端和底端的結構進行加強,防止裝配過程中陶瓷霧化芯破碎,由于陶瓷霧化芯的兩端進行了加強,使得組裝過程中可以任選一端組裝,提升陶瓷霧化芯組裝至氣溶膠生成裝置的便利性。
24、在氣溶膠生成裝置中采用可更換的油倉時,采用加強部裝配固定于可更換油倉中,例如,陶瓷霧化芯的頂端加強部固定于導液件,底端加強部固定于可更換油倉底座,由于加強部提升了結構強度,便于插拔,使得陶瓷霧化芯的結構強度滿足油倉的可更換需求,且有利于延長氣溶膠生成裝置的使用壽命。
1.一種陶瓷霧化芯,應用于氣溶膠生成裝置,以加熱霧化液態氣溶膠生成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霧化芯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霧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液主體為微孔陶瓷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霧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部為氧化鋯陶瓷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霧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部的端面與所述導液主體的端面相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霧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液主體的頂端和/或底端設有凸起,所述加強部套設于所述凸起的外周。
6.一種霧化組件,應用于氣溶膠生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霧化組件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霧化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件包括: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霧化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霧化組件包括:
9.一種氣溶膠生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氣溶膠生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溶膠生成裝置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