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成品鞋上的鞋面打印定位裝置及應用其的打印工藝。
背景技術:
有些布鞋在生產好后根據客戶需求在鞋體的側面打印上各種圖案,圖案的打印多是采用服裝數碼打印機完成打印,但是由于鞋面較軟,各類布鞋的樣式都不相同,導致鞋體在打印時很難進行定位,鞋面圖案打印的效率很低,時間成本過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效率高的成品鞋上的鞋面打印定位裝置及應用其的打印工藝。
本發明采用以下方案實現:一種成品鞋上的鞋面打印定位裝置,包括安裝于數碼打印機可伸縮打印平臺上的凸起底座,所述凸起底座上方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用以套掛鞋體的定位板,定位板頂著鞋體打印面內側,左、右兩側的定位板經可拆卸安裝于凸起底座上側面的中間連板連接在一起。
進一步的,左、右兩側定位板與中間連板位于同一打印工作面上;所述定位板的形狀呈足型。
進一步的,所述凸起底座上側面設置有多個頭部朝上的限位釘,所述中間連板上與各個限位釘相對應位置設置有直槽,直槽的寬度小于限位釘頭部直徑,直槽一端設置有供限位釘頭部穿過的圓孔以使限位釘桿部滑入直槽后其頭部卡于直槽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凸起底座兩側還鉸接有朝鞋尖方向頂著鞋舌的頂桿。
進一步的,所述凸起底座上側面還設置有與數碼打印機打印頭上的紅外發射器相配合的紅外接收器,中間連板上與紅外接收器對應處設置有讓位通槽。
本發明另一技術方案:一種應用如上所述成品鞋上的鞋面打印定位裝置的鞋面打印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將數碼打印機的打印平臺抽出,將定位裝置的凸起底座安裝于打印平臺上;(2)選用大小與鞋體尺碼相對應的定位板并經中間連板安裝于凸起底座上;(3)將需要打印的一對鞋體分別套掛于定位裝置的兩側定位板上,定位板伸入鞋體中并頂著鞋體打印面內側;(4)推入打印平臺進行打印操作;(5)打印完成后,抽出打印平臺,取下打印好的鞋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成品鞋上的鞋面打印定位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鞋體安裝快速,定位準確,通用性強,適用范圍廣,大大提高打印效率,并能夠保證鞋體打印面的平整,確保鞋面上圖案的美觀度。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將通過具體實施例和相關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安裝有本發明定位裝置的數碼打印機側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定位裝置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凸起底座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1-數碼打印機、2-打印平臺、3-凸起底座、4-中間連板、5-鞋體、6-定位板、7-限位釘、8-直槽、9-圓孔、10-頂桿、11-紅外接收器、12-讓位通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一種成品鞋上的鞋面打印定位裝置,包括安裝于數碼打印機1可伸縮打印平臺2上的凸起底座3,數碼打印機的打印平臺可伸縮,數碼打印機上設置有用以打印平臺滑動導向的導軌;所述凸起底座3上方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用以套掛鞋體5的定位板6,左鞋體套裝在左側定位板上,右鞋體套裝在右側定位板上;定位板6頂著鞋體5打印面內側,左、右兩側的定位板6經可拆卸安裝于凸起底座3上側面的中間連板4連接在一起,中間連板4和定位板6均沿水平設置,鞋體橫向套掛在定位板上,鞋體5打印面朝上并保證鞋體的打印面平整,并且鞋體安裝快速定位準確;中間連板4可拆卸安裝于凸起底座3上,能夠根據不同大小的鞋體,更換具有不同大小的定位板的中間連板,通用性強,適用范圍廣。
在本實施例中,左、右兩側定位板6與中間連板4位于同一打印工作面上,定位板與中間連板一體成型;所述定位板6的形狀呈足型。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起底座上側面設置有多個頭部朝上的限位釘7,所述中間連板上與各個限位釘相對應位置設置有直槽8,直槽8的寬度小于限位釘頭部直徑,直槽8一端設置有供限位釘頭部穿過的圓孔9以使限位釘桿部滑入直槽后其頭部卡于直槽上方,所有直槽8平行設置,并且圓孔9均位于同一端,此結構可實現中間連板的快速拆裝。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起底座3兩側還鉸接有朝鞋尖方向頂著鞋舌的頂桿10,防止鞋體在打印時鞋舌遮蓋到打印范圍。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起底座上側面還設置有與數碼打印機打印頭上的紅外發射器相配合的紅外接收器11,中間連板上與紅外接收器對應處設置有讓位通槽12,通過紅外感應確定該定位裝置的基準點。
一種應用如上所述成品鞋上的鞋面打印定位裝置的鞋面打印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將數碼打印機的打印平臺抽出,將定位裝置的凸起底座安裝于打印平臺上;(2)選用大小與鞋體尺碼相對應的定位板并經中間連板安裝于凸起底座上;(3)將需要打印的一對鞋體分別套掛于定位裝置的兩側定位板上,定位板伸入鞋體中并頂著鞋體打印面內側;(4)推入打印平臺進行打印操作;(5)打印完成后,抽出打印平臺,取下打印好的鞋體。
打印不同尺碼的鞋體,只需要更換具有對應型號定位板即可,通用性強。
上列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