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6-二甲氨基嘌呤誘導三倍體三角帆蚌培育珍珠的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利用6-二甲氨基瞟呤誘導三倍體三角帆蚌 培育珍珠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工培育珍珠的方法,具體說是一種利用6-二甲氨基嘌吟誘導三倍體三角帆蚌育珠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科技農業越來越為人們重視,養殖業的科學化越來越顯得重要。特別由于高額利潤的驅使,三角帆蚌作為淡水育珠的主要蚌種,近親繁殖造成種質退化嚴重,生長速度減慢,病害嚴重發生,更新蚌種,勢在必行。三倍體蚌具有生長迅速,珠質分泌快,抗病強的特性。因此,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用6-DMAP人工誘導三倍體三角帆蚌并進一步育珍珠的方法還未見有文獻報道。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誘導三倍體三角帆蚌培育珍珠的方法。
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第一步利用6-DMAP人工培育出三倍體三角帆蚌,其方法包括下步驟 ①親貝培育 挑選貝體完整,殼鼓體肥,殼面光潔,生長正常,體長14~18cm,蚌齡3~7齡的三角帆蚌原種,強化培育后或直接用作親本和后備親本,雌雄比(1-6)∶1,于18℃-30℃溫度下蓄養20~30天,每天換水和投喂適量而充足的餌料,促進性腺發育成熟; ②精卵收集與受精 挑選性腺成熟飽滿的個體,人工剖取三倍體三角帆蚌的卵子和二倍體三角帆蚌的精子分別存于盛有過濾水的容器中,經篩絹過濾,除去雜質及組織碎片;迅速將卵加入盛有0.001-0.01%氨水的容器中,停留5~30分鐘。調節卵的數量為0.1-10萬粒/ml,水溫18-30℃,然后加入適量的精子,并混勻讓其受精; ③誘導處理 當有10%-90%的受精卵出現第一極體時,即加濃度為50ppm-200ppm的6-DMAP進行誘導處理20~60分鐘;然后用水洗卵數次,除去殘留藥物及精子。
④受精卵收集及培育 把受精卵置于大容器中,加滿水讓其發育;待孵出的鉤介幼蟲并大量上浮后,將上浮的鉤介幼蟲收集到已放好寄生魚、注入有一定量水的容器中,讓其寄生到寄生魚上。為保證寄生好,控制水體中鉤介幼蟲的密度3-20個/ml;并攪動。把已寄生好的寄生魚放入水泥池或網箱的水體中養殖,每天加注新水和投喂餌料。維持良好的生態條件和保證餌料的充分。
⑤稚蚌采集與培育 通過5-10天的培育,即可撈取寄生魚放入容器中或培育池中進行脫苗。培育池中放有一定的營養土,脫苗的數量一般1-15萬只/m2,稚蚌入池后,應調節好水的流量,保證餌料與氧氣的供應。一般需40天的培育,稚蚌達0.8-1cm,即可出池稀養。
⑥幼蚌的培育 把0.8-1cm長的稚蚌取出,可用多種養殖場地如水泥池、土池、網箱、稻田、溝渠、人工養殖架等,經85~100天的養殖,使蚌體達到6~12長時成為可作育珠的三倍體育珠蚌幼蚌。
第二步用上述人工培育出的三倍體三角帆蚌培育珍珠,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①蚌的術前處理術前把育珠幼蚌洗凈,清水凈養24小時,減少污物對手術質量的影響; ②制作小片和細胞移植選用6~8cm長生長良好的小蚌作小片蚌和手術細胞移植的受體蚌,取一蚌左右外套膜去色線的邊緣膜的外膜,制成長方形的小片,然后移植到另一蚌的外套膜中,每只蚌移植28~35片,成為育珠蚌。
③術后休養術后的育珠蚌吊養于休養場,時間28~32天。
④育成與取珠休養后的育珠蚌,轉入養殖水域進行常規的管養,養殖2-5年后開蚌取珠。
上述人工培育的三倍體三角帆蚌一般作為后續育珠的母蚌進行育珠,也可作為直接的產品。
本發明的優點和效果是通過科學的培育和養殖,可穩定其誘導效果,胚胎期的三倍體比例通??蛇_60%以上,鉤介幼蟲的成活率高。三倍體(3n)組成珠率平均達90%左右,比二倍體(2n)高5個百分點。養殖3年,珠的產量高20%左右。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但本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權利要求不構成限制。
實施例1 1、親貝培育挑選貝體完整,殼鼓體肥,殼面光潔,生長正常的三角帆蚌原種,體長16cm,蚌齡5齡,雌雄比1∶1,于18℃-30℃蓄養20天; 2、精卵收集與受精挑選性腺成熟飽滿的個體,剖取精卵分別存于盛有過濾水的容器中,經篩絹過濾,除去雜質及組織碎片;迅速將卵加入盛有0.005%氨水的容器中,停留5分鐘。調節卵的數量為0.1萬粒/ml,水溫18℃-30℃,然后加入適量的精子,并混勻讓其受精; 3、誘導處理當有10%左右的受精卵出現第一極體時,即加濃度為50ppm的6-DMAP抑制劑進行誘導處理60分鐘;然后用水洗卵數次,除去殘留抑制劑藥物及精子。
4、受精卵收集及培育把受精卵置于較大的容器中,加滿水讓其發育;待孵出的鉤介幼蟲并大量上浮后,將上浮的鉤介幼蟲收集到已放好寄生魚、注入有一定量水的容器中,讓其寄生到寄生魚上。為保證寄生好,控制水體中鉤介幼蟲的密度3個/ml;并攪動。把已寄生好的寄生魚放入水泥池或網箱的水體中養殖,每天加注新水和投喂餌料。維持良好的生態條件和保證餌料的充分。
5、稚蚌采集與培育通過5天的培育,即可撈取寄生魚放入容器中或培育池中進行脫苗。培育池中放有一定的營養土,脫苗的數量一般1萬只/m2,稚蚌入池后,應調節好水的流量,保證餌料與氧氣的供應。一般需40天的培育,稚蚌達0.8-1cm,即可出池稀養。
6、幼蚌的培育把0.8-1cm左右的稚蚌取出,用水泥池或土池、養殖,經85天的養殖,使蚌體達到6~8cm時即可作為育珠幼蚌。
7、蚌的術前處理術前把小蚌洗凈,清水凈養24小時,減少污物對手術質量的影響; 8、制作小片和細胞移植選用6cm生長良好的小蚌作小片蚌和手術細胞移植的受體蚌,取一蚌左右外套膜去色線的邊緣膜的外膜,制成長方形的小片,然后移植到另一蚌的外套膜中,每只蚌移植28片成為育珠蚌。
9、術后休養術后的育珠蚌吊養于休養場,時間28天。
10、育成與取珠休養后的育珠蚌,轉入養殖水域進行常規的管養,養殖2年后開蚌取珠。每只蚌產珠量15g/只。
實施例2 1、親貝培育挑選貝體完整,殼鼓體肥,殼面光潔,生長正常的三角帆蚌原種,體長14cm,蚌齡4齡,雌雄比6∶1,于18℃-30℃蓄養30天; 2、精卵收集與受精挑選性腺成熟飽滿的個體,剖取精卵分別存于盛有過濾水的容器中,經篩絹過濾,除去雜質及組織碎片;迅速將卵加入盛有0.01%氨水的容器中,停留10分鐘。調節卵的數量為5萬粒/ml,水溫18℃-30℃,然后加入適量的精子,并混勻讓其受精; 3、誘導處理當有40%左右的受精卵出現第一極體時,即加濃度為100ppm的6-DMAP進行誘導處理20min;然后用水洗卵數次,除去殘留藥物及精子。
4、受精卵收集及培育把受精卵置于較大的容器中,加滿水讓其發育;待孵出的鉤介幼蟲并大量上浮后,將上浮的鉤介幼蟲收集到已放好寄生魚、注入一定量的水的容器中,讓其寄生到寄生魚上。為保證寄生好,控制水體中鉤介幼蟲的密度12個/ml;并攪動。把已寄生好的寄生魚放入網箱水體中養殖,每天加注新水和投喂餌料。維持良好的生態條件和保證餌料的充分。
5、稚蚌采集與培育通過7天的培育,即可撈取寄生魚放入容器中或培育池中進行脫苗。培育池中放有一定的營養土,脫苗的數量一般8萬只/m2,稚蚌入池后,應調節好水的流量,保證餌料與氧氣的供應。一般需40天的培育,稚蚌達0.8-1cm,即可出池稀養。
6、蚌的培育把0.8-1cm左右的稚蚌取出,在網箱或稻田養殖,經90天的養殖,使蚌體達到6~10cm時成為小蚌,作為育珠蚌用。
7、蚌的術前處理術前把小蚌洗凈,清水凈養24小時,減少污物對手術質量的影響; 8、制作小片和細胞移植選用7cm生長良好的小蚌作小片蚌和手術細胞移植的受體蚌,取一蚌左右外套膜去色線的邊緣膜的外膜,制成長方形的小片,然后移植到另一蚌的外套膜中,每只蚌移植30片成為育珠蚌。
9、術后休養術后的育珠蚌吊養于休養場,時間30天。
10、育成與取珠休養后的育珠蚌,轉入養殖域進行常規的管養,養殖4年后開蚌取珠。每只蚌產珠量25g/只。
實施例3 1、親貝培育挑選貝體完整,殼鼓體肥,殼面光潔,生長正常的三角帆蚌原種,體長18cm,蚌齡3齡,雌雄比3∶1,于18℃-30℃蓄養28天; 2、精卵收集與受精挑選性腺成熟飽滿的個體,剖取精卵分別存于盛有過濾水的容器中,經篩絹過濾,除去雜質及組織碎片;迅速將卵加入盛有0.001%氨水的容器中,停留30分鐘。調節卵的數量為10萬粒/ml,水溫18℃-30℃,然后加入適量的精子,并混勻讓其受精; 3、誘導處理當有90%左右的受精卵出現第一極體時,即加濃度為200ppm的6-DMAP進行誘導處理40min;然后用水洗卵數次,除去殘留藥物及精子。
4、精卵收集及培育把受精卵置于較大的容器中,加滿水讓其發育;待孵出的鉤介幼蟲并大量上浮后,將上浮的鉤介幼蟲收集到已放好寄生魚、注入一定量的水的容器中,讓其寄生到寄生魚上。為保證寄生好,控制水體中鉤介幼蟲的密度20個/ml;并攪動。把已寄生好的寄生魚放入水泥池水體中養殖,每天加注新水和投喂餌料。維持良好的生態條件和保證餌料的充分。
5、稚蚌采集與培育通過10天的培育,即可撈取寄主魚放入容器中或培育池中進行脫苗。培育池中放有一定的營養土,脫苗的數量一般15萬只/m2,稚蚌入池后,應調節好水的流量,保證餌料與氧氣的供應。一般需40天的培育,稚蚌達0.8-1cm,即可出池稀養。
6、蚌的培育把0.8-1cm左右的稚蚌取出,用溝渠或人工養殖架養殖,經100天的養殖達到6~12cm時成為小蚌,作為育珠蚌用。
7、蚌的術前處理術前把小蚌洗凈,清水凈養24小時,減少污物對手術質量的影響; 8、制作小片和細胞移植選用8cm生長良好的小蚌作小片蚌和手術細胞移植的受體蚌,取一蚌左右外套膜去色線的邊緣膜的外膜,制成長方形的小片,然后移植到另一蚌的外套膜中,每只蚌移植32片成為育珠蚌。
9、術后休養術后的育珠蚌吊養于休養場,時間32天。
10、育成與取珠休養后的育珠蚌,轉入養殖域進行常規的管養,養殖5年后開蚌取珠。每只蚌產珠量35g/只。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6-二甲甲氨基嘌呤誘導三倍體三角帆蚌培育珍珠的方法,包括人工培育三倍體三角帆蚌和利用培育出的三倍體三角帆蚌培育珍珠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人工培育三倍體三角帆蚌時選用親本為體長14~18cm,蚌齡3~7齡生長正常的三角帆蚌原種為親本,在人工受精時,加入濃度為50~200ppm的6-二甲氨基嘌呤即6-kimethylaminopurine,簡稱6-DMAP的抑制劑,進行人工誘導處理,使其充分受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利用6-二甲甲氨基嘌呤誘導三倍體三角帆蚌培育珍珠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三角帆蚌原種的親本,其雌雄比例為(1~6)∶1,培育時先在18~30℃溫度下蓄養20~30天,每天換水和投喂適當的餌料,促進性腺成熟;然后人工剖取三倍體三角帆蚌產生的卵子和二倍體三角帆蚌的精子分別存于盛有過濾水的容器中,經篩絹過濾后迅速盛入有0.001~0.01%氨水的溶器中,停留5~30分鐘,調節卵的數量為0.1~10萬粒/ml,水溫18~30℃條件下,加入適量精子,混勻讓其受精,當有10~90%的受精卵出現時,加入6-DMAP,誘導20~60分鐘,然后多次用水洗卵并除去殘留的6-DMAP藥液及精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利用6-二甲甲氨基嘌呤誘導三倍體三角帆蚌培育珍珠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三角帆蚌的幼蚌培育是當受精卵孵出的稚蚌長至0.8~1cm長時取出在水泥池、土池、網箱、稻田、溝渠或人工養殖架等場地養殖85~100天,使蚌體長達6~12cm長時,即成為可作育珠的三倍體育珠蚌幼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6-二甲甲氨基嘌呤誘導三倍體三角帆蚌培育珍珠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用三倍體三角帆蚌培育珍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①術前把育珠的幼蚌洗凈,清水凈養24小時;
②選用體長6~8cm的小蚌作小片蚌和手術細胞移植的受體蚌,取一蚌左右外套膜去色線的邊緣膜的外膜,制成長方形的小片,然后移植到另一蚌的外套膜中,每只蚌移植28~35片成為育珠蚌;
③將術后育珠蚌吊養于休養場,休養28~32天;
④將休養后的育珠蚌轉入養殖水域進行常規養殖,養殖2~5年后,開蚌取出珍珠。
全文摘要
一種利用6-二甲氨基嘌呤誘導三倍體三角帆蚌的培育方法,包括獲取三倍體三角帆蚌產生的卵子并使之與二倍體產生的精子受精,然后采用抑制劑抑制第一極體或第二極體,其特征是所述的抑制劑為6-二甲氨基嘌呤;6-dimethy laminop urine簡稱6-DMAP,及利用本三倍體三角帆蚌進行育珠的方法。本發明采用的誘導劑具有價格便宜、低毒等特點,克服了以往所用細胞松弛素B價格昂貴、毒副作用大、易對工作人員身體和環境造成危害等缺陷。用此蚌生產淡水珍珠,具有珠質分泌速度快、產珠量高等的特點。適合大水域養殖珍珠。
文檔編號A61K35/54GK1957686SQ200610136719
公開日2007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20日
發明者楊品紅, 李夢軍 申請人:湖南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