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腦膠質瘤(腦膠質細胞瘤)約占顱內腫瘤的46%,在1996年第三屆(悉尼)國際腫瘤控制大會總結的資料中統計,腦膠質瘤的發病率為3 10/10萬,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 3%,手術加放化療的平均生存期僅為8 11個月至今我國還沒有腦膠質瘤大宗病例的長期追蹤隨訪資料。世界衛生組織1998年公布按死亡率順序排位,惡性膠質瘤是34歲以下腫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 54歲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在全球,每年惡性腦膠質瘤無情地奪去18 60萬中青年人的寶貴生命。目前國內外對于膠質瘤的治療普遍為手術、放療、化療、X刀、Y刀等。外科手術切除主要達到減少膠質瘤細胞數量、緩解荷瘤癥狀、暫時降低顱內壓、完成腫瘤病理診斷等四個診療目的。然而手術卻會激活處于休眠期的瘤細胞迅速進入增殖期,造成術后短期內腫瘤惡性程度升級而復發。放射治療幾乎是各型膠質瘤的常規治療,但療效評價不一,除髓母細胞瘤對放療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類型對放療均不敏感,有觀察認為放療與非放療者預后相同。此外射線引起的放射性壞死對于腦功能的影響亦不可低估。X-刀、 Y -刀一均屬放射治療范疇,因腫瘤的部位、瘤體大小(一般限于3厘米以下)及瘤體對射線的敏感程度,治療范疇局限,目前認為膠質瘤,特別是性質惡性的星形III - IV級或膠質母細胞瘤均不適合采用R-刀治療。化療原則上用于惡性腫瘤,但化療藥物限于血腦屏障及藥物的嚴重毒副作用,療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采用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學相結合的方法,促使中藥通過血腦屏障歸精入腦,穿破瘤體組織,封閉腫瘤組織的血液循環,使正常的腦細胞有序分列,直接進入瘤體起到吞噬消除作用,改善腦部微循環,使血氧代謝增強、病灶軟化、縮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根據傳統中醫理論,經過對藥物組分的大量篩選、重組、嘗試、又通過大量動物實驗研究作出的。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備而成生地12-18份、 牛黃5-8份、牛蒡子15-20份、女貞子13-18份、乳香18-25份、沒藥18-25份、旋復花8-12 份、地龍12-18份、急性子5-8份、丹參10-15份、磁石8_12份、麝香8_12份、紅參8_12份。在一個最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備而成生地15份、牛黃7份、牛蒡子18份、女貞子15份、乳香20份、沒藥20 份、旋復花10份、地龍15份、急性子6份、丹參12份、磁石10份、磨香10份、紅參10份。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是口服制劑。
再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是口服液、顆粒劑、片劑和膠囊劑。通過動物試驗研究發現,由上述活性成分組成的藥物組合物在治療腦膠質瘤模型小鼠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因此,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藥新用途,即上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中的應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適用于未進行手術或手術部分已切除、術后復發、X-刀、 Y-刀、放化療后的患者,特別對腦瘤引起的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肢體麻木、抽搐、精神障礙、視物不清重影等癥狀治療效果更為明顯,一般用藥10至20天即可明顯緩解或消除癥狀,用藥3-6個月后病情基本穩定,多數瘤體鈣化、縮小或消失,能預防術后復發。根據中醫藥史料記載,上述中藥材具有如下藥理活性和功能主治
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于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 紐血,發斑發疫。選自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干燥的塊根,也稱生地黃。牛黃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 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選用牛科動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膽結石。牛蒡子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疫不透、風疫瘙癢、瘡瘍腫毒。選自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實。女貞子補肝腎陰,烏須明目。用于肝腎陰虛,腰酸耳鳴,須發早白;眼目昏暗,視物昏暗;陰虛發熱,胃病及痛風和和高尿酸血癥。選用木犀科植物女貞Ligustrum I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實。乳香具有調氣活血,定痛,追毒的功效。用于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 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后瘀血刺痛。別名熏陸香。選用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Baswellia carterii Birdw.)的膠樹脂。沒藥具有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主治胸腹瘀痛、痛經、經閉、癥瘕、跌打損傷、癰腫瘡瘍、腸癰、目赤腫痛。選用橄欖科植物地丁樹或哈地丁樹的干燥樹脂,又名末藥。旋復花消痰,下氣,軟堅,行水。治胸中痰結,脅下脹滿,咳喘,呃逆,唾如膠漆,心下痞粳,噫氣不除,大腹水腫。選用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 var. chinensis (Rupr.) Reg.)、的頭狀花序。地龍具有清熱、鎮痙、止喘、利尿的功效。主治高熱狂躁、驚風抽搐、頭痛目赤、喘息痰熱、中風、半身不遂等病證。急性子敗毒抗癌、散淤消腫。破血軟堅,消積。用于癥瘕痞塊,經閉,噎膈。選用鳳仙花科植物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干燥成熟種子。丹參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選用雙子葉植物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屬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磁石平肝潛陽;安神鎮驚;聰耳明目;納氣平喘。主治主眩暈;目花;耳聾;耳鳴;驚悸;失眠,腎虛喘逆。選用氧化物類礦物磁鐵礦的礦石。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散結,止痛消腫,催生下胎的功效;主治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血瘀經閉,痛經,積聚,心腹暴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惡瘡,喉痹,口瘡,牙疳,蟲蛇咬傷,難產,死胎,胞衣不下。選用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紅參能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可以用來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 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將上述各中藥材制備成本發明的復方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稱取清洗干凈且干燥的藥材合并,加水煎煮兩次,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70°C時相對密度為
I.15-1. 20,加乙醇使含醇量的體積百分比達75-85%,攪拌,靜置,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 70°C時相對密度為I. 25-1. 30并回收乙醇得濃縮液,將濃縮液加水及輔料配制成口服液。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和顯著地進步(1)療效好。通過藥物對腦膠質瘤小鼠的影響實驗可以看出,本發明中藥低、高劑量組的抑瘤率在34% 49%之間, 高于“抗癌藥體內藥效試驗規程”所限定的30%標準。這表明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對小鼠 G422腦膠質瘤的生長、浸潤具有明顯抑制作用。(2)安全性高。由于本發明的藥物由采用傳統中藥材制備而成,毒性低,患者用藥更安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僅僅是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發明的構思前提下對本發明制備方法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實施例I
生藥處方生地15份、牛黃7份、牛蒡子18份、女貞子15份、乳香20份、沒藥20份、旋復花10份、地龍15份、急性子6份、丹參12份、磁石10份、磨香10份、紅參10份。制備方法稱取上述處方量的藥材合并,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 10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I. 5h,合并煎液,O. 08MPa、70°C下減壓濃縮至70°C時相對密度為I. 15,加95%(v/v)乙醇使含醇量達75%(v/v),攪拌,靜置過夜,過濾,濾液在O. 08MPa、65°C條件下減壓濃縮成至65°C時相對密度為I. 30,加水及蔗糖配制成口服液。實施例2
生藥處方生地12份、牛黃6份、牛蒡子15份、女貞子15份、乳香25份、沒藥25份、旋復花12份、地龍12份、急性子8份、丹參12份、磁石12份、磨香12份、紅參12份。制備方法稱取上述處方量的藥材合并,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 10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I. 5h,合并煎液,O. 08MPa、70°C下減壓濃縮至70°C時相對密度為I. 15,加95%(v/v)乙醇使含醇量達85%(v/v),攪拌,靜置過夜,過濾,濾液在O. 08MPa、65°C條件下減壓濃縮成至65°C時相對密度為I. 30,加水及蔗糖配制成口服液。實施例3生藥處方生地18份、牛黃8份、牛蒡子20份、女貞子18份、乳香20份、沒藥20份、旋復花10份、地龍18份、急性子8份、丹參15份、磁石10份、磨香8份、紅參10份。制備方法稱取上述處方量的藥材合并,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 10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I. 5h,合并煎液,O. 08MPa、70°C下減壓濃縮至70°C時相對密度為I. 20,加95%(v/v)乙醇使含醇量達80%(v/v),攪拌,靜置過夜,過濾,濾液在O. 08MPa、65°C條件下減壓濃縮成至65°C時相對密度為I. 30,加水及蔗糖配制成口服液。實施例4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對腦膠質瘤小鼠的影響
中藥樣品制備稱取生地15份、牛黃7份、牛蒡子18份、女貞子15份、乳香20份、沒藥20份、旋復花10份、地龍16份、急性子6份、丹參12份、磁石10份、磨香10份、紅參10 份,將上述處方量的藥材合并,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2h, 第二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I. 5h,合并煎液,O. 08MPa、70°C下減壓濃縮至70°C時相對密度為I. 15,加95%(v/v)乙醇使含醇量達75%(v/v),攪拌,靜置過夜,過濾,濾液在 O. 08MPa、65°C條件下減壓濃縮成至65°C時相對密度為I. 30,即可。腫瘤細胞株G422腦膠質瘤瘤株,7 10 d傳代一次,在腹腔傳遞3次后開始正式實驗。KM小鼠,每次試驗用單性別動物,體重18 22 g0無菌條件下將瘤株剝離瘤體,將無菌生理鹽水與瘤株按4ml lg的比例在組織研磨器中研磨成勻漿,接種于小鼠右前肢腋下皮下,每只接種O. 2 ml。將造模小鼠按體重隨機分為模型對照組、中藥低、高劑量組、陽性對照組。接種 G422腦膠質瘤瘤株后的第3天開始,各組分別按表I中的劑量給藥,陽性對照組只于第I日給藥I次;模型組每日給予同體積的生理鹽水,中藥組連續給藥10日,每日2次。表I.實驗動物分組及給藥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備而成生地12-18份、牛黃5-8份、牛蒡子15-20份、女貞子13-18份、乳香18-25份、沒藥18-25 份、旋復花8-12份、地龍12-18份、急性子5-8份、丹參10-15份、磁石8_12份、麝香8_12 份、紅參8-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備而成生地15份、牛黃7份、牛蒡子18份、女貞子15份、乳香20份、沒藥 20份、旋復花10份、地龍15份、急性子6份、丹參12份、磁石10份、磨香10份、紅參10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為口服制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為口服液、顆粒劑、片劑或膠囊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腦膠質瘤的中藥組合物,涉及中醫藥技術領域。其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備而成生地12-18份、牛黃5-8份、牛蒡子15-20份、女貞子13-18份、乳香18-25份、沒藥18-25份、旋復花8-12份、地龍12-18份、急性子5-8份、丹參10-15份、磁石8-12份、麝香8-12份、紅參8-12份。本發明涉及的中藥組合物適用于未進行手術或手術部分已切除、術后復發、X-刀、γ-刀、放化療后的患者,特別對腦瘤引起的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肢體麻木、抽搐、精神障礙、視物不清重影等癥狀治療效果更為明顯。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2579677SQ20121009926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8日
發明者馬蘭義 申請人:許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