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腸道球囊導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對直腸病變進行檢查時,把直腸擴張開來,檢查直腸的病變,和進行藥物治療的腸道球囊導管。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醫療水平的提高,臨床上感染性病變不斷減少,而直腸、結腸的腫瘤、肛瘺、痔瘡等病變不斷增長,而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的便秘、肛門失禁等臨床問題不斷受到臨床廣泛的關注。所以直腸病變,在肛腸科、普通外科等日常工作中所占比重正在不斷提高。任何病變,在治療之前,都需要明確診斷,正確評估病變的大小、多少、范圍、程度、邊緣形態、與周圍組織關系等臨床情況,醫生在決定治療方案、采取治療措施之前,都要獲 得確切的病變“證據”。為了更好顯示直腸腫瘤、肛瘺等等各種病變的直觀征象,影像學檢查是必不可少的,造影、CT、MRI是主要的檢查手段。在造影、CT、MRI檢查中,都存在一個問題,直腸、肛門都是軟組織的管道狀結構,在正常自然的情況下,都是以塌陷的狀態存在,檢查時需要將直腸撐開、擴張,目前臨床上CT、MRI檢查時沒有這樣的撐開器械,使得腸道前后壁互相粘合,影響病變范圍和形態的顯示。曙光醫院在肛瘺、痔瘡治療方面在上海市處于領先水平,病人很多,在MRI檢查實踐中,采用自制的“水囊”,擴張直腸后在成像,效果遠較普通成像好,發表了多篇論文。但是自制水 囊比較麻煩,不易掌握擴張程度,帶來了一些臨床效果不一致的問題。而目前,在臨床上對血管狹窄的治療中,普遍使用球囊擴張導管,由于血管狹窄的嚴重后果,臨床已經普遍使用球囊擴張治療,這是血管介入治療的普遍方法。由于直腸病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的特點,目前介入治療采用的擴張管腔的方法在直腸不適用。公開號為CN101991906A的發明專利提供了一種用于直腸病變檢查的直腸球囊擴張導管,包括導管、Y形接頭和球囊,所述球囊設于所述導管的頭部,且其兩端焊接于所述導管的外管壁上;所述導管為兩個單腔管套裝結構,分為內導管和外導管,所述內導管貫通整個導管,所述外導管于所述導管頂端部處封口 ;所述Y形接頭的一端與所述導管的尾部連接,一端為注液口,一端為注氣口,所述內導管與所述注液口連通,所述外導管與所述注氣口連通;所述外導管的頭部管壁上設有使其內腔與球囊連通的小孔。上述直腸球囊擴張導管在實際使用時,由于內導管和外導管均采用了剛性材料,增加了導管進入人體時患者的不適感,而且該直腸球囊擴張導管對于進入分叉或者彎曲角度比較大的腔道的需求,顯然是無法滿足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了一種可在操作中改變導管形狀、既可以保持導管的柔韌性也能保證導管足夠剛度的腸道球囊導管。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包括導管、Y形三通接頭和球囊,所述球囊焊接于所述導管的頭部,所述導管為兩個單腔管套裝結構,分為內導管和外導管,所述內導管貫通整個導管,所述外導管于所述導管頂端部處封口 ;所述Y形三通接頭的一端與所述導管的尾部連接,另外兩端分別作為注液口和注氣口,所述內導管與所述注液口連通,所述外導管與所述注氣口連通;所述外導管的管壁上且臨近所述球囊頂部處設有使外導管與球囊連通的第一連通孔,所述內導管和外導管為同軸設置,所述外導管的管壁上且臨近所述球囊尾部處設有使外導管與球囊連通的第二連通孔,所述腸道球囊導管還包括旋鈕座、旋鈕蓋、牽引線和T型卡塊,其中, 所述旋鈕座設于所述Y形三通接頭上且臨近所述導管尾部處,該旋鈕座具有與所述外導管連通的內腔,且其側壁上設有一通孔;所述旋鈕蓋通過卡合機構安裝于所述旋鈕座上,所述旋鈕蓋的底部設有一柱體,該柱體置于所述旋鈕座的內腔中;所述牽引線的一端與所述T型卡塊的底部固定連接,另一端從所述外導管的內腔依次穿過第一連通孔和第二連通孔進入所述旋鈕座的內腔,并穿過所述旋鈕座的通孔與所述旋鈕蓋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所述T型卡塊的頭部長度大于所述第一連通孔的孔直徑。上述的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其中,所述卡合機構包括設于所述旋鈕座外側壁上的卡扣,以及設于所述旋鈕蓋內側壁上且與所述卡扣相應的位置處形成的凸臺。上述的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其中,所述外導管由硬度為90A的聚氯乙烯制成,所述內導管由硬度為80A的聚氯乙烯制成。上述的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其中,所述導管的前端為圓頭狀。上述的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其中,所述注氣口連接有一自封接頭。上述的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其中,所述注液口處連接有一自封接頭。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內外導管硬度的不同且同軸設置,既可以保持導管的柔韌性也能保持導管有很好的剛度,并且可以很方便的把內外兩個通道區分開;2.由于導管要出入人體,導管采用熔頭工藝把其頭端處理成光滑的圓頭,減輕管子進入人體時患者的不適感;3.由于內外導管采用了同軸設計,可以使醫生在操作時更加順暢,不會出現由于壁厚不均勻導致的折管和彎曲的現象,并且頭端的圓頭形狀也與管壁是同心的;4.注氣口和注液口設有自封接頭,起到開啟和壁厚球囊各個通道的作用;5.牽引線的存在可以在操作中改變外導管的形狀,使球囊導管可以進入出現分叉或者彎曲角度比較大的腔道中去。
圖I是本發明上半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下半部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圖I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5是圖2中C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腸道球囊導管包括導管2、Y形三通接頭3、球囊I、旋鈕座31、旋鈕蓋32、牽引線26和T型卡塊27。請參閱圖1,圖I中示出了本發明腸道球囊導管的上半部,球囊I焊接于導管2的頭部,導管I為兩個單腔管套裝結構,分為內導管21和外導管22,內導管21貫通整個導管1,且其底部延伸出導管I尾部形成一延伸段,外導管22于導管I頂端部處封口,內導管21和外導管22為同軸設置,外導管22的管壁上且臨近球囊I頂部處設有使外導管22與球囊I連通的第一連通孔24,外導管22的管壁上且臨近球囊I尾部處設有使外導管22與球囊I連通的第二連通孔25,導管2的前端為圓頭狀。
請參閱圖2,圖2中示出了本發明腸道球囊導管的下半部,Y形三通接頭3的一端與導管2的尾部連接,另外兩端分別作為注液口 35和注氣口 33,內導管21的延伸段插入Y形三通接頭3的一端使得內導管21與注液口 35連通,外導管22與注氣口 33連通,注氣口33連接有一自封接頭34,注液口 35處連接有一自封接頭36 ;請參閱圖5,旋鈕座31設于Y形三通接頭3上且臨近導管2尾部處,該旋鈕座31具有與外導管22連通的內腔,所述側壁上設有一通孔37,旋鈕蓋32的底部設有一柱體38,該柱體38置于旋鈕座31的內腔中,旋鈕蓋32通過卡合機構安裝于旋鈕座31上,改卡合機構設于旋鈕座31外側壁上的卡扣,以及設于旋鈕蓋32內側壁上且與卡扣相應的位置處形成的凸臺。請參閱圖3至圖5,牽引線26的一端與T型卡塊27的底部固定連接,另一端從外導管21的內腔出發穿過第一連通孔24進入球囊I與外導管22之間,然后再穿過第二連通孔25進入外導管21的內腔并向下延伸,進入旋鈕座31的內腔,最后穿過旋鈕座31的通孔37與旋鈕蓋32的內側壁固定連接;T型卡塊27的頭部長度大于第一連通孔24的孔直徑。本發明腸道球囊導管的外導管22由硬度為90A的聚氯乙烯制成,內導管21由硬度為80A的聚氯乙烯制成。自封接頭34、36可選用無針加藥接頭,無針加藥接頭前端的公魯爾接頭與注氣口33或注液口 35端口部的母魯爾接頭固定連接,該無針加藥接頭具有中空內腔,膠塞填充于該內腔中,膠塞的上端面與無針加藥接頭形成密封結構,且膠塞的頂端面上設有一切縫,在自由狀態下是該切縫是閉合的,無針加藥接頭處于密封狀態。通過注氣裝置的外圓錐接口壓縮無針加藥接頭入口處的膠塞,膠塞軸向變形,切縫張開,從而使無針加藥接頭通暢,注氣完畢后,拔出注氣裝置,膠塞切縫閉合,通路關閉。本發明腸道球囊導管主要用于對直腸病變進行檢查時,把直腸擴張開來,檢查直腸的病變,和經行藥物治療。本發明中Y型三通手柄3作為介質的通道,把輔助檢測使用的液體或者氣體與內部接觸人體的液體區別分開;接在Y型三通手柄3上面的無針加藥接頭起到關閉和打開球囊通道的作用;外導管22被球囊I包裹部分的側面帶有兩個連通孔24、25,連通了球囊I的內部和Y型三通手柄3的側枝(即注氣口通道);內導管21用來連接Y型三通手柄3的中間通道和導管2的頭端,建立外界與腸道的通道;球囊I與外導管22的外壁相連,用來擴張直腸;外導管22內腔帶有一根牽引線26,牽引線26 —端通過T型卡塊27固定于腸道球囊的前端,從外導管22和球囊I之間一直延伸到球囊I的尾部處,然后從外導管22內腔一直延伸到Y型三通手柄3與外導管22的連接處,最后固定于旋鈕蓋32上,通過旋鈕蓋32的轉動拉動牽引線26,整個球囊導管會在牽引線26的拉動下形成彎曲。本發明內導管21和外導管22采用不同硬度的聚氯乙烯制成制成,且同軸設置,在使用過程中,既可以保持導管的柔韌性也能保持導管有很好的剛度,并且可以很方便的把內導管21和外導管22兩個通道區分開。由于導管I要出入人體,導管I采用熔頭工藝把其頭端處理成光滑的圓頭,減輕管子進入人體時患者的不適感。由于導管I的內導管21和外導管22采用了同軸設計,可以使醫生在操作時更加順暢,不會出現由于壁厚不均勻導致的折管和彎曲的現象,并且頭端的圓頭形狀也與內導管21和外導管22的管壁是同心的。Y型三通手柄3帶有的無針加藥接頭起到開啟和壁厚球囊各個通道的作用。牽引線26的存在可以在操作中改變外導管22的形狀,使球囊導管可以進入出現分叉或者彎曲 角度比較大的腔道中去。在手術操作時,使用注射器接到注氣口 33的無針加藥接頭處,把球囊I內的氣體抽出,松開,由于無針加藥接頭的存在,注射器松開后,無針加藥接頭馬上閉合,可以保持球囊I內部的真空。把球囊I部分蘸取凡士林潤滑劑,塞入人體,使用抽有100-200m I液體的注射器接到注氣口 33的無針加藥接頭處,沖入液體。達到理想的容量后,直接旋下注射器,接頭自動封閉在球囊I中的溶液,以方便檢測。同樣由注液口 35和內導管21組成的通道也是如此。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發明之用,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換或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該屬于本發明的范疇,應由各權利要求所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包括導管、Y形三通接頭和球囊,所述球囊焊接于所述導管的頭部,所述導管為兩個單腔管套裝結構,分為內導管和外導管,所述內導管貫通整個導管,所述外導管于所述導管頂端部處封口 ;所述Y形三通接頭的一端與所述導管的尾部連接,另外兩端分別作為注液口和注氣口,所述內導管與所述注液口連通,所述外導管與所述注氣口連通;所述外導管的管壁上且臨近所述球囊頂部處設有使外導管與球囊連通的第一連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導管和外導管為同軸設置,所述外導管的管壁上且臨近所述球囊尾部處設有使外導管與球囊連通的第二連通孔,所述腸道球囊導管還包括旋鈕座、旋鈕蓋、牽引線和T型卡塊,其中, 所述旋鈕座設于所述Y形三通接頭上且臨近所述導管尾部處,該旋鈕座具有與所述外導管連通的內腔,且其側壁上設有一通孔; 所述旋鈕蓋通過卡合機構安裝于所述旋鈕座上,所述旋鈕蓋的底部設有一柱體,該柱體置于所述旋鈕座的內腔中; 所述牽引線的一端與所述T型卡塊的底部固定連接,另一端從所述外導管的內腔依次穿過第一連通孔和第二連通孔進入所述旋鈕座的內腔,并穿過所述旋鈕座的通孔與所述旋鈕蓋的內側壁固定連接; 所述T型卡塊的頭部長度大于所述第一連通孔的孔直徑。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機構包括設于所述旋鈕座外側壁上的卡扣,以及設于所述旋鈕蓋內側壁上且與所述卡扣相應的位置處形成的凸臺。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導管由硬度為90A的聚氯乙烯制成,所述內導管由硬度為80A的聚氯乙烯制成。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的前端為圓頭狀。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氣口連接有一自封接頭。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處連接有一自封接頭。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腸道球囊導管,包括導管、Y形三通接頭、球囊、旋鈕座、旋鈕蓋、牽引線和T型卡塊。本發明內、外導管硬度的不同且同軸設置,既可以保持導管的柔韌性也能保持導管有很好的剛度,并且可以很方便的把內外兩個通道區分開,可以使醫生在操作時更加順暢,不會出現由于壁厚不均勻導致的折管和彎曲的現象;導管采用熔頭工藝把其頭端處理成光滑的圓頭,減輕管子進入人體時患者的不適感;注氣口和注液口設有自封接頭,起到開啟和壁厚球囊各個通道的作用;牽引線的存在可以在操作中改變外導管的形狀,使球囊導管可以進入出現分叉或者彎曲角度比較大的腔道中去。
文檔編號A61M29/02GK102793965SQ20121023712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0日
發明者詹松華, 梁棟科, 楊巍, 朱瓊, 張振東, 朱大偉, 王建明 申請人:上海康德萊企業發展集團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