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21572閱讀:36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用于將支架留置于血管、膽管、氣管、食道、尿道、消化道以及形成在其他臟器等的生物體內的狹窄部或堵塞部。
背景技術
以往,已提出有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用于將支架留置于血管、膽管、食道、氣管、尿道、消化道以及其他臟器等生物體管腔或體腔的狹窄部或堵塞部以確保管腔或體腔的空間。作為構成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支架,根據功能和留置方法有球囊擴張支架和自擴張支架。球囊擴張支架不具有支架自身擴張的功能,而是為了將支架留置于目標部位,在例如將支架插入到目標部位之后,使球囊位于支架內并使球囊擴張,通過球囊的擴張力使支架擴張(塑性變形)從而與目標部位的內表面緊密接觸而固定。這種類型的支架需要進行上述那樣的支架的擴張作業,但由于也能夠將支架直接安裝并留置在收縮的球囊上,所以關于留置沒有什么問題。但是,由于支架自身沒有擴張力,所以因血管的壓力等而直徑隨時間逐漸變小,發生再次狹窄的可能性高。與此相反,自擴張支架具有支架自身收縮和擴張的功能。為了將該支架留置在目標位置,在以收縮狀態插入目標部位后,除去用于維持收縮狀態而負載的應力。例如,使支架收縮著收納在外徑比目標部位的內徑小的護套內,并在使該護套的頂端到達目標部位后,將支架從護套中推出。被推出的支架由于被從護套中釋放所以其應力負載被解除,從而恢復到收縮前的形狀而擴張。由此,與目標部位的內表面緊密接觸而固定。這種類型的支架由于支架自身具有擴張力,所以不需要像球囊擴張支架那樣的擴張作業,也不會因血管的壓力等直徑逐漸變小而發生再次狹窄的問題。而且,據說自擴張支架一般比球囊擴張支架難以留置在正確位置。其理由是,在將支架配置在目標的狹窄部之后,由于只是向球囊中注入液體,所以支架在擴張時不前后移動。而自擴張支架的輸送系統的結構是:將支架收納并束縛在內管和外管之間,并設置卡定部用于將支架的移動限制在內管的支架基端側,通過向基端側拉動外管來釋放支架的束縛以使其進行自擴張。此時,由于外管在體腔內的松弛、外管與體腔或與將外管導入的導管之間的摩擦、或是外管與用于向體內導入系統的被稱為導引器的設備的閥之間的摩擦等,支架在擴張時容易前進。

例如,在日本特表平11-503054號公報(專利文獻I)及W096/31174公報(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I的國際公開公報)中提出了一種由三個管狀部件構成的系統。該系統除內管和外管之外還有最外管。支架被收納并束縛在內管和外管之間,最外管和內管在體外被固定而成為不能移動的構造。根據上述結構,雖然最外管與體腔和閥之間有摩擦,但由于為了擴張只拉動外管,所以支架的位置移動極小。另外,本申請人提出過日本特開平8-252321號公報(專利文獻3)。在該自擴張支架的輸送系統中,支架擴張時(放出時)的支架移動也是極小。如上述日本特表平11-503054號及日本特開平8-252321號公報所述,自擴張支架的輸送系統是從基端延伸到頂端的導絲腔(guide wire lumen)進行延伸的“穿導絲型(over the wire)”。這是因為在用于放出支架的構造的基礎上,外側護套向基端側的移動是必需的。在實施支架的生物體內留置術時,準備多個外徑、支架擴張時(放出時)的外徑等不同的支架輸送系統。而且,有時在第I支架輸送系統插入到血管內之后更換為其他系統。在穿導絲型支架輸送系統中,導絲腔從最前端貫通到最后端,因此,為了將系統導入體內需要系統全長的兩倍以上的導絲。因此,系統的更換花費時間。另外,最近正尋求使支架留置在更靠近末梢側的技術,因而期望直徑更細的支架輸送系統。在日本特表平11-503054號的發明中,由于使用三根管狀部件,所以難以使直徑變細。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平11-503054公報;專利文獻2:W096/31174 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8-252321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特表2003-521307號公報;專利文獻5:W001/54614 公報;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4-130074號公報;專利文獻7:日本特表2004-527316號公報;專利文獻8:W02002/087470。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自擴張支架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該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在進行支架留置作業時,能夠容易地進行更換為其它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業,并能夠進一步縮小直徑。另外,自擴張支架的輸送系統的構造是,如上述那樣在內管和外管之間收納并束縛支架,在內管的支架基端側設置用于限制支架移動的卡定部,通過向基端側拉動外管而釋放支架的束縛使其進行自擴張。此時,操作者需要用一只手將內管固定在恒定位置,用另一只手拉動外管,以便支架的留置位置不會前進。而且,在借助于內窺鏡將膽管支架留置在膽管中的情況下,由于無法將內管固定在恒定位置,所以要進行以下作業,即:一邊保持內窺鏡一邊一點一點地擴張支架,·并通過拉動外管來調整支架的留置位置。為解決這種操作性不良的情況,發明了具有外殼組件的系統。在日本特表2003-521307號公報(專利文獻4)以及W001/54614公報(專利文獻5:專利文獻4的國際公開公報)的發明中,提出了一種具有能夠平行移動的滑動件的外殼。該外殼是這樣的系統:前端內側軸安裝在外殼內部,前端外管的近位端與能夠在外殼內沿長度方向移動的滑動件連接,通過使滑動件向近位方向滑動來釋放支架。在日本特表2003-521307號公報中,雖然可以用一只手進行操作,但實際上,在該系統中,由于必須將該外殼固定在例如手術臺等的固定面或患者的腳上來使用,所以有可能發生操作性差以及醫療用具的留置位置偏移到不希望的位置。而且,由于外殼的長度必須為滑動件長度的兩倍以上,因而導致外殼組件相對變大。在日本特開2004-130074號公報(專利文獻6)中,提出了一種具有相同的基本構造并具有速度不同的兩種以上的操作模式的外殼組件。但是,在該系統中,也由于外殼的長度必須為滑動體長度的兩倍以上,因而導致外殼組件相對變大,從而難以用一只手進行操作。在日本特表2004-527316號公報(專利文獻7)以及TO2002/087470 (專利文獻8:專利文獻7的國際公開公報)的發明中,前端外管的近位端與外殼內的導絲連接,通過棘輪機構使該導絲緩緩地后退以釋放支架,通過這樣的系統能夠用一只手進行操作。但是,在該系統中,也需要長度為導絲長度的兩倍以上的、換言之應釋放的支架長度的兩倍以上的外殼組件。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自擴張型支架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該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在進行支架留置作業時,能夠容易地進行更換為其它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業,而且不會在留置時發生支架的位置移動。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通過以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來實現的。一種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包括:具有導絲腔的前端側管;前端部固定在上述前端側管的基端部的基端側管;包圍上述前端側管的前端側且能夠向前端側管的基端方向滑動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收納于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內的支架;以及一端部固定在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上且在上述基端側管內延伸的牽引線,通過向上述基端側管的基端側牽引上述牽引線,使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向基端側移動,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端側管包括:在上述前端側管的基端側開口而與上述導絲腔連通的基端側開口 ;位于上述前端側管的前端側且與收納在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內的上述支架的基端抵接,以限制上述支架向基端側的移動的支架卡定部;上述支架形成為大致圓筒形狀,并以壓縮至中心軸方向的狀態收納于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內,上述支架在留置于生物體內時向外側擴張而恢復到壓縮前的形狀;而且,與比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上述基端側管靠前端側部分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相比,上述基端側管的外徑小。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通過以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來實現的。一種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包括:具有導絲腔的前端側管;前端部固定在上述前端側管的基端部的基端側管;包圍上述前端側管的前端側且能夠向前端側管的基端方向滑動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收納于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內的支架;以及一端部固定在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上且在上述基端側管內延伸的牽引線,通過向上述基端側管的基端側牽引上述牽引線,使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向基端側移動,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端側管包括:在上述前端側管的基端側開口而與上述導絲腔連通的基端側開口 ;位于上述前端側管的前端側且與收納在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內的上述支架的基端抵接,以限制上述支架向基端側的移動的支架卡定部;上述支架形成為大致圓筒形狀,并以壓縮至中心軸方向的狀態收納于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內,上述支架在留置于生物體內時向外側擴張而恢復到壓縮前的形狀;而且,在上述基端側管的基端部具有操作部,上述操作部具有用于卷繞上述牽引線以使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向基端側移動的牽引線卷繞機構。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的主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外觀圖。圖3是圖1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圖4是圖1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基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圖5是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所使用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的一例的外觀圖。圖6是沿圖2的A-A線的放大剖視圖。圖7是沿圖2的B-B線的放大剖視圖。圖8是本發明的 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其他實施例的基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圖9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用的說明圖。圖10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外觀圖。圖11是圖10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圖12是用于說明圖10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用的說明圖。圖13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外觀圖。圖14是沿圖13的C-C線的放大剖視圖。圖15是沿圖13的D-D線的放大剖視圖。圖16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的放大外觀圖。圖17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的放大外觀圖。圖18是圖17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的放大剖視圖。圖19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的放大外觀圖。圖20是沿圖19的E-E線的放大剖視圖。圖21是沿圖19的F-F線的放大剖視圖。圖22是沿圖19的G-G線的放大剖視圖。圖23是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所使用的體腔內留置用支架的一例的立體圖。圖2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的主視圖。圖25是圖2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外觀圖。圖26是圖2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圖27是圖2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外觀圖。圖28是沿圖25的H-H線的放大剖視圖。圖29是沿圖25的1-1線的放大剖視圖。圖30是圖2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右視圖。圖31是圖2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的仰視圖。圖32是沿圖30的J-J線的放大剖視圖。圖33是沿圖32的K-K線的放大剖視圖。
圖34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用的說明圖。圖35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用的說明圖。圖36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用的說明圖。圖37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示意性放大外觀圖。圖38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外觀圖。圖39是沿圖38的L-L線的放大剖視圖。圖40是沿圖38的M-M線的放大剖視圖。圖41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外觀圖。圖42是圖41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圖43是用于說明圖41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內部構造的說明圖。圖4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的主視圖。圖45是圖4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外觀圖。圖46是圖4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左視圖。圖47是圖44所 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的仰視放大圖。圖48是沿圖46的0-0線的放大剖視圖。圖49是沿圖48的P-P線的放大剖視圖。圖50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用的說明圖。圖51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用的說明圖。圖52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外觀圖。圖53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主視圖。圖54是圖53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左視圖。圖55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主視圖。圖56是圖55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后視圖。圖57是用于說明圖55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內部構造的說明圖。圖58是用于說明圖55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內部構造的說明圖。圖59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外觀圖。圖60是圖59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圖61是沿圖59的Q-Q線的放大剖視圖。圖62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主視圖。圖63是用于說明圖62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的內部構造的說明圖。
圖64是用于說明圖62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的內部構造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利用附圖所示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包括:具有導絲腔21的前端側管2 ;前端部固定于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上的基端側管4 ;包圍前端側管2的前端側且可向前端側管2的基端方向滑動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 ;收納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內的支架3 端部固定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上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且通過向基端側管的基端側牽引而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移動的牽引部件6。而且,前端側管2包括:在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開口以與導絲腔21連通的基端側開口 23 ;位于前端側管2的前端側且與被收納于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內的支架3的基端抵接以限制支架3向基端側移動的支架卡定部22。支架3形成為大致圓筒形,且以壓縮至中心軸方向的狀態收納于收納用筒狀部件5內,并在留置于生物體內時向外側擴張而恢復到壓縮前的形狀。而且,與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的基端側管4靠前端側的部分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相比,基端側管4的外徑小。通過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即使是使用自擴張支架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由于基端側開口不在器具的基端而在前端側管的基端側,所以也能夠在進行支架留置作業時容易地更換為其他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而且,由于與比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上述基端側管靠前端側的部分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相比,基端側管的外徑小,所以,即使在由于基端側開口而使向基端側延伸的導絲沿著基端側管的側面的狀態下,基端側管的外徑也能夠與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基端側管靠前端側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大致相等,從而能夠插入細的血管中。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前端側管2、基端側管4、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支架3以及牽引部件6。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具有中間管7,該中間管7包圍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和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基端側,并在基端部與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相固定。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中間管7在進行包圍時不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的移動,牽引部件6的一端部在中間管7內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相固定,牽引部件6是穿過中間管7和前端側管2并向基端側管4內延伸的部件。由此,牽引線不會露出。如圖1、圖2、圖3和圖5所示,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為規定長度的管狀體。前端和后端有開口。前端開口具有在將支架3留置于體腔內的狹窄部時作為支架3的放出口的功能。支架3從該前端開口被推出,由此應力負載被解除,從而支架3擴張而恢復到壓縮前的形狀。支架收納用筒狀 部件5的長度優選20mm 400mm左右,更優選30mm 250mm。另夕卜,外徑優選1.0 4.0mm左右,更優選1.5 3.0mm。另外,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內徑優選1.0 2.5_左右。而且,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前端側的支架收納部位為擴徑部51,相對于該擴徑部51,基端為小徑部。這樣,擴徑部的外徑優選1.0 4.0mm左右,更優選選1.5 3.0mm。此外,小徑部的外徑優選1.0 4.0mm左右,更優選1.2 2.8_。并且,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也可以是整體為大致相同外徑的部件。這樣,如圖2、圖3、圖5和圖6所示,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具有從基端向前端側延伸的狹縫52。形成在后述的前端側管的外表面上的突起部(在該實施例中,牽引部件所貫通的管狀部件8)能夠在該狹縫52中移動。而且,在本實施例中,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能夠向基端側移動,直到該狹縫的前端側端部與管狀部件8抵接。因此,狹縫52的長度與從收納了支架3的支架用筒狀部件5中的支架3的基端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前端之間的長度相等或者狹縫52的長度稍長一些。關于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形成材料,考慮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所要求的物理性質(柔軟性、硬度、強度、滑動性、耐纏結性、伸縮性),優選使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尼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FE、ETFE等氟類聚合物以及熱塑性彈性體。作為熱塑性彈性體,可以從尼龍類(例如,聚酰胺彈性體)、氨基甲酸酯類(例如,聚氨酯彈性體)、聚酯類(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彈性體)、烯烴類(例如、聚乙烯彈性體、聚丙烯彈性體)中適當選擇。而且,優選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外表面實施使其呈潤滑性的處理。這樣的處理可以列舉出涂覆或固定聚(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聚丙烯酸羥乙酯、羥丙基纖維素、甲基乙烯基醚馬來酸酐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親水性聚合物的方法等。另外,為使支架3的滑動性良好,也可以將上述物質涂覆或固定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內表面。而且,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前端部收納有支架3。支架3是所謂的自擴張支架。具體地說,支架3形成為大致圓筒形,在插入生物體內時被向中心軸方向壓縮,并在留置于生物體內時向外側擴張而恢復成壓縮前的形狀。而且,支架以被壓縮至中心軸方向的狀態保持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內。因此,支架3以通過自身的復原力推壓支架用筒狀部件5的內表面的狀態被保持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內。另外,如下所述,由設置在前端側管2的支架卡定部22限制支架3向基端側的移動。支架3可以是任意種類的支架,只要是上述那樣的所謂自擴張支架即可。例如,作為支架3,可以使用具有圖23(示出了擴張而恢復到壓縮前的形狀的狀態)所示形狀的支架。該例的支架3具有圓筒狀框體3a、由構成該圓筒狀框體3a的框架36a、36b劃分(圍繞)出的開口 34以及由框架36a劃分出的切口部35,框體3a具有兩端部33a、33b。支架的形成材料可以使用合成樹脂或金屬。作為合成樹脂,使用具有某種程度的硬度和彈性的物質,優選生物體適應性合成樹脂。具體是聚烯烴(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氟樹脂(例如,PTEP、ETFE),或者是生物體內吸收材料的聚乳酸、聚乙醇酸或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等。另外,作為金屬,也優選具有生物體適應性的,例如不銹鋼、鉭、鎳鈦合金等。更優選超彈性金屬。支架3優選在整體上沒有物理性質急劇變化點地一體形成。支架通過以下過程形成:例如,準備具有適于要留置的生物體內部位的外徑的金屬管,通過切削加工(例如,機械式切削、激光切削)、化學蝕刻等局部地去除金屬管的側面,從而在側面形成多個切口部或多個開口。由于該支架3在框體3a的端 部具有切口部35,所以支架3的端部33a、33b的變形變得容易,尤其是能夠實現端部的局部變形,從而對留置支架的血管變形時的響應性好。另夕卜,由于端部33由多個框架36a的端部形成,所以難以損壞并具有足夠的強度。另外,在兩端部之間形成有由框架36a、36b圍成的開口 34,該開口 34通過框架36a的變形而容易變形。因此,支架3在其中央部(框體3a的中央部)也容易變形。并且,切口部以及開口不限于圖示的形狀及個數,作為切口部可以是3 10個,作為開口可以是3 10個左右。框體3a的外徑為2.0 30mm,優選2.5 20mm ;內徑為1.4 29mm,優選1.6 28mm ;長度為10 150mm,優選15 100mm。需要說明的是,支架的形狀不限于圖23所示的,也可以是例如在兩端部形成梯形的切口部,并且在中央部形成蜂窩狀的多個六邊形開口 ;也可以在兩端部形成長方形的切口部,在中央部形成多個長方形(具有切口部的2倍長度)的開口等。而且,支架3的形狀是在插入時直徑可縮小,在體內放出時直徑可擴大(恢復)即可,但不限于上述形狀。也可以是例如螺旋狀、圓筒狀、輥狀、異形管狀、多級線圈狀、板簧狀、籠狀或網狀。作為形成支架的超彈性金屬可以使用超彈性合金。此處所說的超彈性合金一般稱為形狀記憶合金,至少在生物體體溫(37°C左右)呈現超彈性的合金。特別是,優選使用49 53原子% Ni的T1-Ni合金、38.5 41.5重量% Zn的Cu-Zn合金、I 10重量% X的Cu-Zn-X合金(X = Be, Si, Sn, Al,Ga)、36 38原子% Al的N1-Al合金等的超彈性金屬體。更優選的是上述T1-Ni合金。另外,通過采用將T1-Ni合金的一部分用0.01 10.0%X置換而成的T1-N1-X合金(X = Co, Fe,Mn,Cr,V,Al,Nb, W,B等)或是采用將T1-Ni合金的一部分用0.01 30.0 %原子置換而成的T1-N1-X合金(X = Cu,Pb,Zr),再者通過選擇冷間加工率和/或最終熱處理的條件,能夠適當地變更機械特性。另外,通過使用上述T1-N1-X合金并選擇冷間加工率和/或最終熱處理的條件,能夠適當變更機械特性。所使用的超彈性合金的壓曲強度(負載時的屈服應力)為5 200kg/mm2(22°C),更優選8 150kg/mm2 ;恢復應力(卸載時的屈服應力)為3 180kg/mm2 (22°C ),更優選5 130kg/mm2。此處所說的超彈性是指在使用溫度下即使變形(彎曲、拉伸、壓縮)至通常金屬塑性變形的區域,在變形釋放后也不需要加熱就能大致恢復到壓縮前的形狀。另外,用于本發明的生物體擴張器具的支架也可以具有:形成為大致圓筒形的、直徑可縮小的支架主體;和封閉支架主體的側面的筒狀蓋(未圖示)。如圖1 3所示,前端側管2是具有從前端貫通到基端的導絲腔21的管體,并具有由固定于前端的前端部件25形成的前端部,還具有前端開口 24。需要說明的是,前端部也可以與前端側管一體形成。然后,前端側管2被固定在基端上的基端側管的前端。而且,在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該實施例中的基端)具有基端側開口 23。另外,如圖3所示,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彎曲。而且,如圖3以及圖7所示,基端側開口 23向基端側傾斜地傾斜形成。由此,容易實施導絲的誘導。如圖所示,前端側管2是具有從前端貫穿到基端的導絲腔21的管體。作為前端側管2,其外徑為0.3 2.0mm,優選0.5 1.5mm ;其內徑為0.2 1.5mm,優選0.3 1.2mm ;其長度為20 600mm,優選30 35 0mm。而且,前端部件25比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前端位于前端側,且如圖3所示,優選形成為向前端去直徑逐漸縮小的有錐度的形狀。通過這樣地形成,使得向狹窄部的插入變得容易。另外,優選前端側管2具有設置在支架3的前端側以阻止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向前端方向移動的止動件。在本實施例中,前端部件25的基端能夠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前端抵接,從而作為上述止動件發揮功能。并且,前端部件(前端部)25的最前端部的外徑優選為0.5 1.8mm。另外,前端部件(前端部)25的最大徑部的外徑優選為0.8 4.0mm0而且,前端側錐形部的長度優選為 2.0 20.0mm。另外,如圖3所示,前端側管2具有限制體腔內留置用支架3向基端側移動的支架卡定部22。卡定部22優選為環狀突出部。而且,在比該支架卡定部22靠前端側的位置成為支架收納部位。該卡定部22的外徑為能夠與被壓縮的支架3的基端抵接的大小。這樣,即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移動,也能夠通過卡定部22來保持支架3的位置,因此支架3最終被收納用筒狀部件5排出。支架卡定部22的外徑優選為0.8 4.0mm。需要說明的是,支架卡定部22優選為如圖所示的環狀突出部,但是只要能限制支架3的移動且能夠被推出即可,例如一體或分體地設置在前端側管2上的一個或多個突起。另外,支架卡定部22也可以用X射線造影性材料以另外的部件的方式另行形成。由此,在X射線造影時,能夠準確地掌握支架的位置,處置變得更容易。作為X射線造影性材料,可以使用例如金、鉬、鉬銥合金、銀、不銹鋼、白金或者他們的合金等。而且,突出部通過如下方法而被安裝,如:由X射線造影性材料形成金屬絲并纏繞在內管的外表面,或者由X射線造影性材料形成管,并進行鉚接或焊接。作為前端側管的形成材料,優選是具有硬度和柔軟性的材質,例如能夠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聚酰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ETFE等氟類聚合物、PEEK (聚醚醚酮)、聚酰亞胺等。尤其優選上述樹脂中具有熱塑性的樹脂。需要說明的是,在前端側管外露的外表面上也可以涂覆具有生物體適應性特別是抗血栓性的樹脂。作為抗血栓性材料,例如可以優選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甲基丙烯酸羥乙酯與苯乙烯的共聚物(例如,HEMA-St-HEMA嵌段共聚物)等。另外,在用與管不同的部件構成前端部時,作為前端部(前端部件)25,優選使用具有柔軟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烯烴類彈`性體(例如,聚乙烯彈性體、聚丙烯彈性體)、聚酰胺彈性體、苯乙烯類彈性體(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氨酯、氨基甲酸酯類彈性體、氟樹脂類彈性體等的合成樹脂彈性體、氨基甲酸酯橡膠、硅酮橡膠、丁二烯橡膠等合成橡膠、乳膠橡膠等天然橡膠等的橡膠類。如圖2、圖4以及圖7所示,基端側管4是從前端貫通到基端的管體,并具有固定于基端的套管(hub) 12。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與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接合。基端側管4具有在內部能夠穿插牽引部件6的牽引用腔41。作為基端側管4,其長度為300mm 1500mm,優選1000 1300mm ;其外徑為0.5 1.5謹,優選0.6 1.3謹;其內徑為0.3 1.4mm’優選0.5 1.2謹。另外,優選基端側管的外徑比下述中間管的外徑小0.1 2.5mm,更優選小0.3 1.5mm。與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的基端側管4靠前端側的最大徑部分的外徑相比,基端側管的外徑小。具體是,在本實施例中,前端側管2和基端側管4的固定部位的外徑成為最大外徑,與該外徑相比基端側管4的外徑小。特別是,優選基端側管的外徑比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外徑也小。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圖3以及圖7所示,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固定在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上,并使得基端側管4的中心軸從前端側管2的中心軸向離開基端側開口 23的方向偏移。由此,使從基端開口 23延伸的導絲沿著成為基端側開口 23的延長部的基端側管4的外表面延伸,從而能夠減小包含導絲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的基端側的外徑,而且能夠使在使用時所使用的導向導管內的導絲的操作性良好,并能夠使用直徑小的導向導管。基端側管4的中心軸和前端側管2的中心軸的偏移距離優選為0.1 2.0mm,更優選為0.5 1.5mmο作為基端側管的形成材料,優選是具有硬度和柔軟性的材質,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尼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TFE等氟類聚合物、PEEK(聚醚醚酮)、聚酰亞胺等。需要說明的是,也可以在基端側管的外表面涂覆具有生物體適應性特別是具有抗血栓性的樹脂。作為抗血栓性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甲基丙烯酸羥乙酯與苯乙烯的共聚物(例如,HEMA-St-HEMA嵌段共聚物)等。另外,作為基端側管的形成材料,優選使用剛性較高的材質。例如可以使用N1-T1、銅、不銹鋼、鋁等金屬;還可以使用剛性較高的樹脂,例如可以使用聚酰亞胺、氯乙烯、聚碳酸酯等。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具有中間管7,該中間管7包圍著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和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基端側,并且該中間管7的基端部固定于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中間管7在進行包圍時不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的移動,牽引部件6的一端部在中間管7內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固定,牽引部件6貫通中間管7和前端側管2之間,并向基端側管4內延伸。
·
如端側管2的基端部在中間管7內延伸,基端部從中間管的基端露出。另外,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進入中間管7的基端部內。這樣,前端側管2、基端側管4以及中間管7在中間管7的基端部分別被液密地固定。另外,基端側管4的腔41與中間管7內連通。另外,如圖2和圖3所示,中間管7的前端部直徑變小或彎曲。優選中間管7的前端不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移動地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外表面液密地接觸,也可以不接觸。作為中間管的形成材料,優選為具有硬度和柔軟性的材質,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尼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TFE等氟類聚合物、PEEK(聚醚醚酮)、聚酰亞胺等。尤其優選上述樹脂中具有熱塑性的樹脂。需要說明的是,也可以在中間管的外表面涂覆具有生物體適應性特別是具有抗血栓性的樹脂。作為抗血栓性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甲基丙烯酸羥乙酯與苯乙烯的共聚物(例如,HEMA-St-HEMA嵌段共聚物)等。而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具有牽引部件6,該牽引部件6的一端部固定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上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通過向基端側管的基端側牽引而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移動到基端側。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擴張器具I中,牽引部件6由牽引線構成。另外,如圖1、圖2以及圖4所示,牽引部件6貫通基端側管4并從基端側管的基端延伸出。作為牽引線的構成材料,可以使用線材或用多根線材捻成的線材。另外,對牽引線的線徑沒有特別限定,通常優選0.01 0.55mm左右,更優選0.1 0.3mm左右。另外,作為牽引部件6的形成材料,可以舉出不銹鋼線(優選彈簧用高張力不銹鋼),鋼琴線(優選實施了鍍鎳或鍍鉻的鋼琴線),超彈性合金線,由N1-Ti合金、Cu-Zu合金、N1-Al合金、鎢、鎢合金、鈦、鈦合金、鈷合金、鉭等各種金屬形成的線材,聚酰胺、聚酰亞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氟類樹脂等剛性比較高的高分子材料,或者這些材料的適當組合。另外,還可以在牽引部件的側面覆蓋增加滑動性的低摩擦性樹脂。作為低摩擦性樹脂,可以舉出氟類樹脂、尼龍66、聚醚醚酮、高密度聚乙烯等。其中,優選氟類樹脂。作為氟類樹脂,例如可以舉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樹脂等。另夕卜,也可以用硅酮或各種親水性樹脂進行涂覆。而且,固定于牽引部件6的基端部的操作用部件53形成為包圍牽引部件6的基端部以及形成在牽引部件6的基端的鼓出部。而且,在本實施例中,操作用部件53具有手指等可進入的貫通孔54。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外表面上設置有可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狹縫52內移動的突起部(本實施例中,為用于金屬絲貫通的管狀部件)8。突起部8的前端位于狹縫52的基端部內,在操作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時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相對于中心軸的轉動。另外,由于狹縫52如上所述地延伸到前端側,所以不會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的移動,而是能引導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直線移動。該突起部(在本實施例中,為用于金屬絲貫通的管狀部件)8被固定于前端側管2的外表面,但也可以固定在中間管7的內表面,而且還可以設置成從基端側管的前端向后端延伸。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具有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向基端側的移動距離的移動距離限制部。具體的是,通過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移動,突起部(在本實 施例中,為用于金屬絲貫通的管狀部件)8與狹縫52的前端抵接,以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繼續向基端側移動。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具有牽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該牽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前端側管2的外表面側并具有可供牽引部件6貫通的通路。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發揮該牽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和上述突起部兩者的功能的筒狀部件8。通過設置這樣的牽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8,能夠使牽引部件6進行良好的牽引。而且,優選牽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8位于牽引部件6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固定部6d的基端側延長線上。并且,作為牽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只要具有可供牽引部件6貫通的通路即可,可以是環狀部件或是具有切口的環狀部件、溝槽狀部件等。在使用上述環狀部件的情況下,優選設置多個。作為筒狀部件8,使用在內部具有比牽引部件的外徑大的內腔的管體。作為筒狀部件8,其長度為IOmm 180mm,優選為15 120mm ;其外徑為0.15 0.8mm,優選為0.2
0.5mm ;其內徑優選比牽引部件的外徑大0.05 0.2mm左右。而且,優選該牽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也固定在前端側管2的外表面,但也可以固定在中間管7的內表面,而且還可以設置成從基端側管的前端向前端側延伸。而且,還可以在牽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的內表面覆蓋上述增加滑動性的低摩擦性樹脂。而且,如圖1、圖2以及圖4所示,基端側管4的基端部固定有套管12。如圖2以及圖4所示,套管12具有套管主體42、收納于套管主體42內并以使牽弓I部件6能夠滑動的方式液密性保持牽引部件6的閥體43。另外,套管12具有從套管主體42的中央附近向斜后方分支的側端口 45。而且,套管12具有限制牽引部件6的移動的內管鎖定機構。在本實施例中,鎖定機構由閥體43、壓縮閥體43的操作部件44和套管主體42構成,該閥體43通過壓縮以液密狀態夾持牽引部件6的基端部。通過設置該鎖定機構,能夠防止牽引部件6的不小心被牽引。閥體43設置于閥體收納用凹部內,該閥體收納用凹部設置在套管主體42的基端部,在閥體43的內部形成有牽引部件插通用通路。另外,閥體43在沒有被壓縮的狀態下也能將其與牽引部件之間保持液密狀態,以防止血液的流出。本實施例中的閥體43的內部形狀(換言之,內管插通用通路形狀)被制成在軸向上兩個大致球形局部重合的形狀,并且兩端和中央部的直徑小。操作部件44具有在中央部向前端側突出的筒狀的閥體推壓部44a和包圍著該閥體推壓部44a而形成且能夠與形成在套管主體42的后端外表面的旋合部42a旋合的旋合部44b。另外,在閥體推壓部44a的內部形成有牽引部件插通用通路。另外,如圖4所示,閥體推壓部44a的前端側部分進入閥體收納用凹部內,并能夠通過操作體向前端移動來壓縮閥體43。在本實施例的鎖定機構中,若使操作部件44旋轉以向套管12的前端側移動的方式進行旋合,則閥體推壓部44a的前端推壓閥體43的后端,若進一步使操作部件44旋轉而進行螺合,則閥體43在軸向上被壓縮。而且,閥體43隨著壓縮的進行,通過與牽引部件6牢固地緊密接觸而把持固定牽引部件6。并且,通過與上述相反的旋轉操作進行鎖定機構的解除。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優選具有上述那樣的鎖定機構,但也可以不具有圖8所示的套管12a那樣的鎖定機構。在該套管12a中,在套管主體42a內收納有使牽引部件6在液密狀態下滑動的密封部件43a。密封部件43a不能移動。作為套管主體42、42a以及操作部件44的構成材料,可以使用硬質或半硬質材料。作為硬質或半硬質材料,可以使用聚碳酸酯、聚烯烴(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烴)、苯乙烯類樹脂[例如苯乙烯、MS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苯乙烯共聚物)、MBS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酯等的合成樹脂、不銹鋼、鋁或鋁合金等的金屬。另外,作為閥體43和密封部件43a的構成材料,可以使用彈性材料。作為彈性材料,可以使用氨基甲酸酯橡膠、硅酮橡膠、丁二烯橡膠等合成橡膠、乳膠橡膠等天然橡膠等的橡膠類、烯烴類彈性體(例如聚乙烯彈性體、聚丙烯彈性體)、聚酰胺彈性體、苯乙烯類彈性體(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氨酯、氨基甲酸酯類彈性體、氟樹脂類彈性體等合成樹脂彈性體等。以下,根據

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的使用方法。首先,在圖1和圖2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件的開口部24中插入在多數情況下已留置在體內的導絲的末端,并使導絲(未圖示)從基端側開口 23穿出。然后,插入到已插入在生物體內的導向導管(未圖示)內,并沿著導絲推進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以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支架收納部位位于作為目標的狹窄部內。

然后,操作基端側管4的套管12的操作部件44,以解除牽引部件6的固定狀態,然后將牽引部件6的操作部件53向基端方向牽引。由此,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軸向基端側移動。此時,由于支架3的后端面抵接在前端側管2的支架卡定部22的前端面上而被卡定,所以隨著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移動,支架3從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前端開口被放出。由于該放出,如圖9所示,支架3自擴張并擴張狹窄部,并且被留置在狹窄部內。下面說明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0。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0和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的區別在于,不具有中間管方面和前端側管的方式不同,其他方面與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相同,與上述相同的部件標注了相同的符號。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0具有前端側管2a、基端側管4、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支架3以及牽引部件6。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整個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大致使用相等外徑的筒狀部件。另外,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上也可以設置圖16所示的狹縫59。如圖16所示,形成于前端側管的外表面的突起部29可以在該狹縫59中移動。而且,在本實施例中,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能夠向基端側移動,直到該狹縫59的前端側端部與突起部29抵接。因此,狹縫59與從收納支架3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中的支架3的基端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前端的長度相等或狹縫59稍長一些。作為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形成材料,使用與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相同的材料。另外,優選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外表面實施使其呈潤滑性的處理。作為這樣的處理如上所述。而且,為了使支架3具有良好的滑動性,也可以將上述材料涂覆或固定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內表面。而且,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前端部收納有支架3。支架3與上述實施例中的相同。如圖10、圖11所示,前端側管2a是具有從前端貫通到基端的導絲腔21的管體,并具有由固定于前端的前端部件25形成的前端部,還具有前端開口 24。需要說明的是,前端部也可以與前端側管一體形成。而且,前端側管2a固定于基端上的基端側管的前端。另夕卜,導絲腔21在基端部彎曲,并在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本實施例中為基端)具有基端側開口 23。而且,如圖11所示,基端側開口 23向基端側傾斜地傾斜形成。由此,對導絲的誘導變得容易。作為前端側管2a,其外徑為0.5 3.0mm,優選1.0 2.5mm ;其內徑為0.2 1.5mm,優選0.3 1.2mm ;其長度為20 600mm,優選30 350mm。另外,如圖11所示,前端側管2a在前端部具有支架配置用小徑部26。而且,由該支架配置用小徑部26的基端26a構成限制體腔內留置用支架3向基端側移動的支架卡定部。支架配置用小徑部26的基端26a的外徑是可與壓縮后的支架3的基端抵接的大小。而且,即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向基端側移動,也由于通過基端26a保持支架3的位置,所以支架3最終由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排出。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0中,與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0的基端側管4靠前端側的最大徑部分的外徑相比,基端側管的外徑小。具體是,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外徑為最大外徑, 基端側管4的外徑比該外徑小。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0、圖11所示,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固定在前端側管2a的基端部,并使得基端側管4的中心軸從前端側管2a的中心軸向離開基端側開口 23的方向偏移。
而且,前端側管2a具有從牽引部件6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固定部6d附近向基端側延伸并供牽引部件貫通的牽引部件用通路27。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牽引部件用通路27由設置于前端側管2a的外表面且在軸向延伸的凹部形成。并且,牽引部件用通路也可以是在前端側管2a的厚壁內延伸的腔。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0中,也是通過將牽引部件6的操作部件53向基端方向牽引而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向軸向基端側移動。此時,支架3的后端面抵接到前端側管2a的小徑部的基端面而卡定,所以隨著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移動,支架3被從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前端開口放出。由于該放出,如圖12所示,支架3自擴張并將狹窄部擴張,并且留置在狹窄部內。而且,在上述所有實施例中,牽引部件也可以設置多個,具體是設置兩根或兩根以上。圖13 15所示的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20具有兩根牽引部件。圖13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放大外觀圖。圖14是沿圖13的C-C線的放大剖視圖。圖15是沿圖13的D-D線的放大剖視圖。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20和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的區別只是設置了兩根牽引部件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其他方面與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相同,與上述相同的部件標注了相同的標號。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0中也可以設置兩根牽引部件。如圖13以及圖14所示,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20中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從基端延伸到前端側,并且具有設置在相對位置的兩個狹縫52a、52b。而且,與此相對應地,在前端側管2上設置有配置在相對位置的兩根管狀部件8a、8b。

而且,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基端部,兩根牽引部件6a、6b被固定在相對位置。而且,如圖13至圖15所示,牽引部件6a貫通管狀部件8a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在基端部固定在操作部件53上。同樣地,牽引部件6b貫通管狀部件Sb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在基端部固定在操作部53上。另外,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也可以具有圖17和圖18所示的結構。圖17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的放大外觀圖。圖18是圖17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的放大剖視圖。該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30的基本結構與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相同。該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30和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的區別是,在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在中間管7的內側滑動,而在該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30中,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在中間管7a的外側滑動。另外,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在整個長度上具有相同的外徑,中間管7a在整個長度上也具有相同的外徑。而且,中間管7a的外徑比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的內徑小一些。因此,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30中,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是該系統中直徑最大的部分。而且,如上所述,中間管7a的前端部進入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的基端內部。另夕卜,如圖18所示,牽引線6從設置于離支架相當近的部分的固定點6d固定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內側。而且,在中間管7a的基端部固定有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
與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相同,中間管7a和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不連接并可相對移動,所以通過引導牽引線6而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向基端側移動,但由于支架3被卡定部22卡定,所以支架3被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排出而自擴張。通過使用這樣的方式,即使通過柔性材料形成所有的管類,也由于牽引線位于管中,所以在彎曲的血管等中也不會發生彎曲從而能安全地擴張支架。另外,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也可以是圖19至圖22所示的結構。該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40的基本結構與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相同。圖19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的放大外觀圖。圖20是沿圖19的E-E線的剖視圖。圖21是沿圖19的F-F線的放大剖視圖。圖22是沿圖19的G-G線的放大剖視圖。該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40和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的區別是,在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在中間管7的內側滑動,而在該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40中,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在中間管47的外側滑動。另外,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在全長上具有相同的外徑,中間管47除基端部以外在整個長度上也具有相同的外徑。而且,中間管47的外徑比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的內徑小一些。因此,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40中,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是該系統中直徑最大的部分。而且,如上所述,中間管47的前端部進入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的基端內部。另夕卜,如圖19和圖20所示,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40中具有多個(具體為2個)牽引線6a、6b,牽引線6a、6b從設置在與支架相當接近部分的固定點69a、69b固定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的內側。另外,牽引線6a、6b以及該固定點69a、69b配置在關于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40的中心軸大致對稱的位置。另外,如圖21所示,中間管47具有形成在相對位置上用于收納牽引線且在軸向延伸的鼓出部47a、47b。在除該鼓出部47a、47b部分以外的部分,中間管47接近前端側管
2。通過使用這樣的結構,能夠限制牽引線在前端側管2的外表面上的移動,從而能更好地進行線的牽引。`而且,如圖20以及圖22所示,中間管47在基端側直徑縮小,形成在相對位置上用于收納牽引線且在軸向延伸的鼓出部47a、47b非常接近牽引線6a、6b,并且在除鼓出部47a、48b部分以外的部分,中間管47與前端側管2接觸。而且,如圖20所示,中間管47a的直徑小的基端部進入連接管48的前端內并被固定。另外,在連接管48的基端部固定有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與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相同地,中間管47和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不連接并可相對移動,所以通過引導牽引線6a、6b而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向基端側移動,但由于支架3卡定在卡定部22,所以支架3被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排出而自擴張。通過使用這樣的方式,即使通過柔性材料形成所有的管類,也由于牽引線位于管中,所以在彎曲的血管等中也不會彎曲,從而能安全地擴張支架。而且,在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前端側管具有設置于比上述支架的前端靠前端側的部位的支架移動抑制用突出部,而且如果該支架移動抑制突出部的前端側成為向前端去直徑逐漸縮小的錐部,則能夠在限制支架向前端側移動的同時,使器具的前端部易于插入到生物體器官的目標部位。另外,在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如果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包括牽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該牽引部件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前端側管的外表面,并具有供牽引部件貫通的通路,則牽引部件能良好地牽引。另外,在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如果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位于前端側管的外表面的突起部,并且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具有從基端向前端側延伸且可供突起部移動的狹縫,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能良好地向基端側移動。另外,在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如果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向基端側移動的距離的移動距離限制部,則能夠防止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的過度移動。實施例制成了圖1 圖7所示的方式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是以使用0.035英寸的導絲為前提制成的所謂的快速更換型器具。前端側管使用外徑1.23_、內徑0.95mm的聚醚醚酮管。支架卡定部通過將不銹鋼制的環嵌合在前端側管的外表面而固定。前端部件使用通過注射成型而形成的聚酯彈性體制的部件。作為支架,使用從鎳鈦管切割制成的部件。而且,作為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使用支架收納部的外徑為2.06mm、內徑為1.8mm,小徑部的外徑為1.60mm、內徑為1.36mm的聚酰亞胺管。作為中間管,使用外徑為2.06mm、內徑為1.80mm的聚酰亞胺管。作為基端側管,使用外徑為1.16mm、內徑為0.85mm的聚醚醚酮管。作為牽引部件,使用前端部外徑為0.3mm (長度15cm)以下、基端側的外徑為0.52mm的不銹鋼制的單根線。而且,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是使用導引器從對面接近髂動脈的模擬血管并使支架擴張,從而能夠將支架完全沒有位置移動地留置。使用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進行說明。圖2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主視圖。圖25是圖2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外觀圖。圖26是圖2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圖27是圖2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外觀圖。圖28是沿圖25的H-H線的放大剖視圖。圖29是沿圖25的1-1線的放大剖視圖。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所使用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的一例的外觀圖與圖5所示的內容相同,所以參照圖5。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包括:具有導絲腔21的前端側管2 ;前端部固定于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上的基端側管4 ;包圍前端側管2的前端側且可向前端側管2的基端方向滑動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 ;收納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內的支架3 端部固定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上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且通過向基端側管的基端側牽引而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移動的牽引部件6。而且,前端側管2包括:在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開口以與導絲腔21連通的基端側開口 23 ;位于前端側管2的前端側且與被收納于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內的支架3的基端抵接以限制支架3向基端側移 動的支架卡定部22。支架3形成為大致圓筒形,且以壓縮至中心軸方向的狀態收納于收納用筒狀部件5內,并在留置于生物體內時向外側擴張而恢復到壓縮前的形狀。而且,在基端側管4的基端部具有操作部9,該操作部9具備卷繞牽引線6以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移動的牽引線卷繞機構。因此,在使用自擴張型支架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基端側開口不是器具的基端,而是位于前端側管的基端側,所以在進行支架留置作業時,易于更換為其他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而且,通過將牽引線牽引到基端側,能夠放出支架,所以在進行支架的放出作業時,支架的位置幾乎不移動。作為操作部9,優選具有操作部外殼91 (91a、91b),牽引線卷繞機構具有操作用旋轉輥61,該旋轉輥61具有從操作部外殼91露出的部分,并通過使旋轉輥61旋轉而將牽引線6卷繞至基端側。由此能夠使操作部自身緊湊,并且能夠在把持操作部外殼的狀態下,使露出的操作用旋轉輥進行旋轉操作,所以能夠用一只手可靠地進行支架從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放出的操作。另外,作為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優選與比從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的基端側管4靠前端側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相比,基端側管4的外徑小。由此,即使在使從基端側開口延伸到基端側的導絲沿著基端側 管的側面延伸的狀態下,也能夠與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基端側管靠前端側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相等,從而能夠插入到細的血管。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前端側管2、基端側管4、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支架3、牽引線6以及具有卷繞牽引線6的機構的操作部9。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擴張器具50中具有中間管7,該中間管7包圍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和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基端側,并在基端部與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相固定。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中,中間管7在進行包圍時不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的移動,牽引線6的一端部在中間管7內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相固定,牽引線6是穿過中間管7和前端側管2之間并向基端側管4內延伸的部件。由此,牽引線不會露出。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與在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相同。另外,作為支架3,不論是什么樣的支架,只要是上述那樣的所謂自擴張型支架即可。例如,作為支架3,可以使用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支架。如圖25 圖29所示,前端側管2是具有從前端貫通到基端的導絲腔21的管體,并具有由固定于前端的前端部件25形成的前端部,還具有前端開口 24。需要說明的是,前端側管2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前端側管相同。另外,前端部件25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前端部件相同。而且,如圖26所示,前端側管2具有限制體腔內留置用支架3向基端側移動的支架卡定部22。卡定部22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卡定部相同。如圖24 圖29所示,基端側管4是從前端貫通到基端的管體,并具有固定于基端的套管42。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與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接合。基端側管4具有在內部能夠穿插牽引線6的牽引線用腔41。基端側管4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基端側管相同。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中,基端側管的外徑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相同,與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的基端側管4靠前端側的最大直徑部分相比,基端側管的外徑小。具體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前端側管2和基端側管4之間的固定部位的外徑成為最大外徑,基端側管4的外徑比該外徑小。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中,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相同地具有中間管7,該中間管7包圍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和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基端側,并在基端部與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相固定。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中,中間管7在進行包圍時不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的移動,牽引線6的一端部在中間管7內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相固定,牽引線6貫通中間管7和前端側管2之間,并向基端側管4內延伸。如端側管2的基端部在中間管7內延伸,基端部從中間管的基端露出。另外,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進入中間管7的基端部內。這樣,前端側管2、基端側管4以及中間管7在中間管7的基端部分別被液密地固定。另外,基端側管4的腔41與中間管7內連通。另外,如圖25和圖26所示,中間管7的前端部直徑變小或彎曲。優選中間管7的前端不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移動地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外表面液密地接觸,也可以不接觸。中間管7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中間管相同。而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具有牽引線6,該牽引線6的一端部固定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上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通過向基端側管的基端側牽引該牽引線6而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移動到基端側。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中,牽引部件6由牽引線構成。另外,如圖24、圖25以及圖27所示,牽引線6貫通基端側管4并從基端側管的基端延伸出。牽引線6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相同。
·
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中,在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外表面上設置有可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狹縫52內移動的突起部(管狀部件)8。突起部(管狀部件)8與在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突起部相同。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中,具有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該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前端側管2的外表面側并具有可供牽引線6貫通的通路。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發揮該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和上述突起部兩者的功能的筒狀部件8。通過設置這樣的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8,能夠使牽引線6進行良好的牽引。而且,優選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8位于牽引線6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固定部6d的基端側延長線上。并且,作為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只要具有可供牽引線6貫通的通路即可,可以是環狀部件或是具有切口的環狀部件、溝槽狀部件等。在使用上述環狀部件的情況下,優選設置多個。作為筒狀部件8,使用在內部具有比牽引部件的外徑大的內腔的管體。作為筒狀部件8,其長度為IOmm 180mm,優選為15 120mm ;其外徑為0.15 0.8mm,優選為0.2 0.5mm ;其內徑優選比牽引部件的外徑大0.05 0.2mm左右。而且,優選該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也固定在前端側管2的外表面,但也可以固定在中間管7的內表面,而且還可以設置成從基端側管的前端向前端側延伸。而且,還可以在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的內表面覆蓋上述那樣增加滑動性的低摩擦性樹脂。而且,如圖24、圖27、圖30至圖32所示,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具有固定在基端側管4的基端上的、具體是固定在設于基端側管4的基端上的套管42上的操作部9。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中的操作部9除了具有牽引線卷繞機構,還具有對牽引線卷繞機構的旋轉進行可解除的鎖定的鎖定機構以及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與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操作部9具有操作部外殼91,操作部外殼91由外殼主體9la、封閉該外殼主體91a的開口部的蓋部件91b構成。在操作部外殼91的前端部固定有用于與套管42連接的連接器93。另外,外殼91具有從前端部的前端向內部延伸的牽引線通路97。而且,連接器93的內部通路以與牽引線通路97連通的方式由固定部件96固定在操作部外殼91的前端部。如圖27、圖30以及圖33所示,連接器93具有:中空的連接器主體93a ;從該連接器主體93a延伸的連接用端口 93b以及側面端口 93c ;使牽引線6能夠滑動且液密地保持牽引線6的密封部件93d。而且,連接用端口 93b安裝在基端側管4的套管42的基端部。作為操作部外殼91、連接器93以及套管42的構成材料,可以使用硬質或半硬質材料。作為硬質或半硬質材料,可以使用聚碳酸酯、聚烯烴(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烴)、苯乙烯類樹脂[例如苯乙烯、MS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苯乙烯共聚物)、MBS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酯等的合成樹脂、不銹鋼、鋁或鋁合金等金屬。而且,外殼91具有線保護管95,該線保護管95包圍著牽引線通路97而設置,且從牽引線通路97的基端突出并在外殼內延伸。該線保護管95由撓性或彈性材料形成。作為密封部件93d以及線保護管95的構成材料,可以使用彈性材料。作為彈性材料,可以使用氨基甲酸酯橡膠、硅酮橡膠、丁二烯橡膠等合成橡膠、乳膠橡膠等天然橡膠等的橡膠類、烯烴類彈性體(例如聚乙烯彈性體、聚丙烯彈性體)、聚酰胺彈性體、苯乙烯類彈性體(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氨酯、氨基甲酸酯類彈性體、氟樹脂類彈性體等合成樹脂彈性體等。外殼主體91a包括:如圖30所示用于使操作用旋轉輥61部分地突出的開口部98 ;圖33所示與設置于輥61上的齒輪部62的突起部卡合的鎖定用肋99 ;對輥61的旋轉軸的一端64b進行收納的軸承部94b。蓋部件91b具有對輥61的旋轉軸的另一端64a進行收納的軸承部94a。鎖定用肋99形成為能夠進入形成于輥61的齒輪部62上的突起部之間的形狀。另外,如圖31以及圖32所示,軸承部94a、94b收納輥61的旋轉軸的一端64b以及另一端64a,并且是在遠離上述鎖定用肋99的方向延伸的長圓狀。需要說明的是,軸承部94a、94b的形狀不限于長圓狀,只要能夠移動能解除與鎖定用肋的卡合的距離即可。例如,軸承部94a、94b的形狀為矩形、橢圓形等,而且也可以是后述實施例中的操作部100那樣的葫蘆形。尤其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1以及圖32所示,軸承部94a、94b與輥61的旋轉軸平行且向下方(開口部98的鉛垂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輥61具有可移動鎖定用肋99的高度以上的距離的長度。而且,牽引線卷繞機構由輥61和根據該輥61的旋轉而旋轉的卷繞軸部63構成。卷繞軸部63把持或固定牽引線6的基端部。具體是,如圖32所示,在牽引線6的基端部具有形成得比線6大的錨定部65,在卷繞軸部63上設置有可收納牽引線6的狹縫63a。而且,在卷繞軸部63的狹縫63a中收納有牽引線6的基端部,并使錨定部65位于狹縫63a的基端外側。由此,如圖35所示,卷繞軸部63通過旋轉而將線6卷繞在外表面上。需要說明的是,牽引線6被把持或固定到卷繞軸部63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可以是任何方式。例如,可以將牽引線6的基端或基端部直接 固定在卷繞軸上。
另外,牽引線6的用于被卷繞的基端部為了容易卷繞而優選柔軟的部件。成為這樣的柔軟的部件的方法可以是用柔軟的材料形成牽引線6的基端部的方法,或是將牽引線6的基端部做成細徑的方法等。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卷繞軸部63與旋轉輥61同軸而一體化。因此,使旋轉輥61旋轉,卷繞軸部63也同時旋轉。而且,優選牽引線的卷繞量比旋轉輥的旋轉操作量少。這樣能夠緩慢地進行卷繞,從而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也能夠緩慢且良好地向基端側移動。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卷繞軸部的外徑形成得比操作用旋轉輥部小,所以牽引線的卷繞量比旋轉輥的旋轉操作量少。另外,卷繞軸部63的外徑優選I 60mm,尤其優選3 30mm,旋轉棍的外徑優選是卷繞軸部的外徑的I 20倍,尤其優選I 10倍。另外,旋轉輥的外徑優選10 60mm左右,尤其優選15 50mm。并且,旋轉輥和卷繞軸部不限于這樣的一體的部件,也可以用隨著旋轉輥的旋轉而從動旋轉的另外的部件形成。作為旋轉輥的旋轉傳遞方式,可以是齒輪方式,帶方式等任意的方式。另外,在對輥61進行操作時有可能接觸的表面部位優選是難以滑動的表面。例如,優選在對輥61進行操作時有可能接觸的表面部位上,進行滾花處理、壓花處理、高摩擦
材料覆蓋等。而且,本實施例的操作部9具有對牽引線卷繞機構的旋轉進行可解除的鎖定的鎖定機構、和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與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如圖27、圖30至圖33所示,操作用旋轉輥61具有同軸且一體旋轉的齒輪部62。另外,操作用旋轉輥61部分地從開口部98露出,該部分作為操作部。而且,旋轉輥具有設置于一個側面的旋轉軸的另一端64a以及設置在另一個側面的(具體是卷繞輥的側面)的旋轉軸的一端64b。而且,在外殼91內具有對旋轉輥61向外殼的開口部98方向施力的施力構件92。具體是,通過施力構件92的施力部件92b來對輥61施力。而且,在外殼主體91a上設置有鎖定用肋99,該鎖定用肋99能夠進入由施力部件92b施力的旋轉輥61的齒輪部62的突起部之間。因此,旋轉輥61在被施力部件92b施力的狀態下,成為圖33所示的狀態,鎖定用肋99與齒輪部62的突起部卡合,因此不能旋轉。而且,若向遠離鎖定用肋99的方向、具體是圖34所示的箭頭方向推壓旋轉輥61,則旋轉輥的旋轉軸的一端64b以及另一端64a在設置于外殼91上的軸承部94a、94b中移動,從而成為圖34所示的狀態。在該狀態下,鎖定用肋99與齒輪部62的突起部的卡合被解除,所以能夠旋轉。因此,本實施例的操作部9限制未推壓旋轉輥61的狀態下的旋轉,并具有對牽引線卷繞機構的旋轉進行可解除的鎖定的鎖定機構。而且,在本實施例的操作部中,由具有上述施力部件92b的施力構件92和上述齒輪部62構成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與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施力構件92具有施力部 件92b和將施力部件92b固定于外殼91的固定部件92a。而且,施力部件92b采用板簧,該板簧通過固定部件92a從齒輪部62的后方(與操作部的前端部相反的反向)向齒輪部的下方延伸,并且延伸成該板簧的前端與齒輪部62的下部的突起部卡合。該板簧以按壓齒輪部62的下部的方式抵接,所以輥61如上所述地受到向外殼的開口部98的方向力。而且,如上所述,推壓輥61而成為圖33的狀態,從而輥能夠旋轉,能夠如圖35所示向箭頭方向(卷繞牽引線的方向)旋轉,但使輥61反方向旋轉時,齒輪部62的突起部和施力部件92b的前端卡合而阻止其旋轉。由此,構成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與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作為施力部件的板簧的形成材料,無論什么材料只要能發揮彈簧性能即可,例如可以使用金屬(具體是,彈簧用鋼)、合成樹脂。另外,作為齒輪部62的外徑,優選10 60mm左右,尤其優選15 50mm,作為齒數,優選4 200左右,尤其優選4 70。另外,作為操作部也可以是圖41 圖43所示的部件。圖41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外觀圖。圖42是圖41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圖43是用于說明圖41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內部構造的說明圖。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的操作部100的基本結構與上述操作部9相同。主要區別是外殼101的形狀、卷繞軸部63以及齒輪部62相對于操作用旋轉輥61的配置位置、具有軸環部件102的方面、連接器93具有保護管93e的方面。如圖41以及圖42所示,操作部100具有操作部外殼101。操作部外殼101是基端側彎曲且帶有圓角的形狀,從而易于把持且容易在把持狀態下操作輥。另外,操作部外殼101在前端部具有連接器安裝部。連接器安裝部為可安裝連接器93的基端部的凹部。如圖42所示,連接器93具有:中空的連接器主體93a ;從該連接器主體93a延伸的連接用端口 93b以及側面端口 93c ;使牽引線6能夠滑動且液密地保持該牽引線6的密封部件93d;牽引線保護管93e。牽引線保護管93e從連接器主體延伸并向外殼101內突出。操作部外殼101、連接器93的構成材料與上述部件相同。線保護管93e由撓性或彈性材料構成。作為密封部件93以及線保護管93e的構成材料,使用彈性材料。作為彈性材料,可以使用氨基甲酸酯橡膠、硅`酮橡膠、丁二烯橡膠等合成橡膠、乳膠橡膠等天然橡膠等的橡膠類、烯烴類彈性體(例如聚乙烯彈性體、聚丙烯彈性體)、聚酰胺彈性體、苯乙烯類彈性體(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氨酯、氨基甲酸酯類彈性體、氟樹脂類彈性體等合成樹脂彈性體等。外殼101具有如圖41以及圖42所示使操作用旋轉輥61部分地突出的開口部;如圖42所示與設置于輥61的齒輪部62的突出部卡合的鎖定用肋99 ;對輥61的旋轉軸的一端64b進行收納的軸承部94b ;對輥61的旋轉軸的另一端64a進行收納的軸承部94a。鎖定用肋99為能夠進入形成在輥61的齒輪部62上的突起部之間的形狀。另外,如圖41以及42所示,軸承部94a、94b收納輥61的旋轉軸的一端64b以及另一端64a,并且為在遠離上述鎖定用肋99的方向延伸的葫蘆形。需要說明的是,軸承94a、94b的形狀不限于葫蘆形,只要能夠移動能解除與鎖定用肋的卡合的距離即可。例如,軸承部94a、94b的形狀可以是長圓形、矩形、橢圓形等。尤其在本實施例的操作部100中,如圖41以及圖42所示,上述軸承部94a、94b形成為葫蘆形。因此,推壓操作用旋轉棍61,使收納在軸承部94a、94b的一端側空間內的輥61的旋轉軸的端部64a、64b跨過形成在軸承部94a、94b的中央部內側面的相對的肋部分,從而輥61的旋轉軸的端部64a、64b成為收納于軸承部94a、94b的另一端側空間內的狀態。在該狀態下,輥61被施力部件施力,但輥61的旋轉軸的端部64a、64b與形成在軸承部94a、94b的中央部內側面的相對的肋部分抵接,所以在軸承部94a、94b的一端側空間內不能移動。因此輥61被維持在可旋轉的狀態。而且,在本實施例中,操作部100具有軸環部件102。軸環部件102收納卷繞軸部63并具有在與卷繞軸部63之間形成環狀空間的軸環部104。通過該軸環部104,能夠防止卷繞在卷繞軸部63上的牽引線松動。另外,軸環部件102還具有抑制旋轉輥在推壓時移動的誘導以及旋轉輥的晃動的功能。軸環部件102由銷103進行軸支承。由此,如圖41以及圖42所示,軸承部94a、94b形成為以銷103為中心的緩和的圓弧狀,并且輥61具有能夠移動鎖定用肋99的高度以上的距離的長度。另外,如圖43所示,軸環部件102具有從側面到達軸環部104內的空間的通路105,牽引線6貫通該通路105并被固定在卷繞軸部63。而且,牽引線卷繞機構由輥61和根據該輥61的旋轉而旋轉的卷繞軸部63構成。卷繞軸部63把持或固定牽引線6的基端部。具體是,如圖42所示,在牽引線6的基端部具有形成得比線6大的錨定部65,在卷繞軸部63上設置有可收納牽引線6的狹縫63a。而且,在卷繞軸部63的狹縫63a中收納牽引線6的基端部,并使得錨定部65位于狹縫63a的基端外側。由此,通過卷繞軸部63旋轉而線6被卷繞到卷繞軸部63的外表面。需要說明的是,牽引線6被把持或固定到卷繞軸部63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可以是任何方式。例如,可以將牽引線6的基端或基端部直接固定在卷繞軸上。另外,牽引線6的被卷繞的基端部為了容易卷繞而優選柔軟的部件。成為這樣的柔軟的部件的方法可以是用柔軟的材料形成牽引線6的基端部的方法,或是將牽引線6的基端部做成細徑的方法等。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卷繞軸部63與旋轉輥61同軸而一體化。而且,如圖43所示,卷繞軸部63設置于旋轉輥61的一個側面側。而且,使旋轉輥61旋轉,卷繞軸部63也同時旋轉。而且,優選牽引線的卷繞量比旋轉輥的旋轉操作量少。這樣能夠緩慢地進行卷繞,從而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也能夠緩慢且良好地向基端側移動。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卷繞軸部的外徑形成得比操作用旋轉輥部小,所以牽引線的卷繞量比旋轉輥的旋轉操作量少。另外,卷繞軸部63的外徑優選I 60mm,尤其優選3 30mm,旋轉棍的外徑優選是卷繞軸部的外徑的I 20倍,尤其優選I 10倍。另外,旋轉輥的外徑優選10 60mm左右,尤其優選15 50mm。并且,旋轉輥和卷繞軸部不限于這樣的一體的部件,也可以用隨著旋轉輥的旋轉而從動旋轉的另外的部件形成。作為旋轉輥的旋轉傳遞方式,可以是齒輪方式,帶方式等任意的方式。另外,在對輥61進行操作時有可能接觸的表面部位優選是難以滑動的表面。例如,優選在對輥61進行操作時有可能接觸的表面部位上,進行滾花處理、壓花處理、高摩擦
材料覆蓋等。而且,本實施例的操作部100具有對牽引線卷繞機構的旋轉進行可解除的鎖定的鎖定機構、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與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如圖41 圖43所示,操作用旋轉輥61具有同軸且一體旋轉的齒輪部62。而且,如圖43所示,齒輪部62設置于旋轉輥61的另一側面側(換言之,與設置有卷繞軸部63的面相反側的面)。因此,齒輪部62和卷繞軸部63成為被操作用輥部所構成的壁分割的狀態。另外, 操作用旋轉輥61部分地從開口部98露出,該部分作為操作部。而且,旋轉輥具有設置于一個側面(具體是齒輪部的側面)的旋轉軸的一端64b以及設置在另一個側面的(具體是卷繞軸的側面)的旋轉軸的另一端64a。而且,在外殼101內具有將旋轉輥61向外殼的開口部方向施力的施力構件92。具體是,通過施力構件92的施力部件92b來對輥61施力。而且,在外殼101上設置有鎖定用肋99,該鎖定用肋99能夠進入由施力部件92b施力的旋轉輥61的齒輪部62的突起部之間。因此,旋轉輥61在被施力部件92b施力的狀態下,成為圖42所示的狀態,鎖定用肋99與齒輪部62的突起部卡合,因此不能旋轉。而且,若向遠離鎖定用肋99的方向推壓旋轉輥61,則旋轉輥的旋轉軸的一端64b以及另一端64a在設置于外殼101上的軸承部94a和94b內移動并能夠旋轉。因此,本實施例的操作部100限制未推壓旋轉輥61的狀態下的旋轉,并具有對牽引線卷繞機構的旋轉進行可解除的鎖定的鎖定機構。而且,在本實施例的操作部中,由具有上述施力部件92b的施力構件92和上述齒輪部62構成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與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施力構件92具有施力部件92b和將施力部件92b固定于外殼101的固定部件92a。而且,施力部件92b采用板簧,該板簧通過固定部件92a從齒輪部62的后方(與操作部的前端部相反的反向)向齒輪部的下方延伸,并且延伸成該板簧的前端與齒輪部62的下部的突起部卡合。該板簧以按壓齒輪部62的下部的方式抵接,所以輥61如上所述地受到向外殼的開口部98的方向力。而且,如上所述,推壓輥61,從而輥能夠旋轉。但是能夠向圖42的箭頭方向(卷繞牽引線的方向)旋轉,但使輥61反方向旋轉時,齒輪部62的突起部和施力部件92b的前端卡合而阻止其旋轉。由此,構成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與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齒輪部62的外徑比旋轉輥的外徑小,作為齒輪部62的外徑,優選10 60mm,尤其優選15 50mm,作為齒數,優選4 200,尤其優選4 70。而且,在該操作部100中,如圖43所示,施力部件(板簧)92b進入外殼101的內表面和旋轉輥61的側面之間,其前端與齒輪部62抵接。由此,施力部件92b在橫向(水平方向)的移動受到外殼101 的內表面和旋轉棍61的側面的限制。而且,在操作部100所具有的軸環部件102中,一端部由銷103軸支承,另一端的軸環部104收納卷繞軸部63且在與卷繞軸部63之間形成環狀空間。該環狀空間不是很大的空間,是比與所卷繞的線的外表面之間的空間狹小的環狀空間。而且,如圖43所示,軸環部件102在由銷103軸支承的部分上形成具有與外殼101的內側尺寸相等或小一些的寬度的厚壁部102a,比該厚壁部102a靠軸環部104側的部位構成能夠進入外殼101的內表面和旋轉輥61的側面之間的薄壁部102b。該薄壁部102b的厚度與外殼101的內表面和旋轉輥61的側面之間的尺寸相等或薄一些。因此,旋轉輥61向卷繞部形成側在橫向(水平方向)的移動被該軸環部件102限制,而且,通過上述施力部件92b能夠限制旋轉輥61向齒輪部形成側在橫向(水平方向)的移動。因此能夠抑制旋轉輥61的晃動。下面根據

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的使用方法。首先,在圖24和圖25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件的開口部24中插入在多數情況下已留置在體內的導絲的末端,并使導絲(未圖示)從基端側開口 23穿出。然后,插入到已插入在生物體內的導向導管(未圖示)內,并沿著導絲推進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以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支架收納部位位于作為目標的狹窄部內。然后,在推壓操作部9的操作用旋轉輥61后,使輥在圖35的箭頭方向旋轉。由此,牽引線6被卷繞在卷繞軸部63的外周面,并且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軸向基端側移動。此時,由于支架3的后端面抵接在前端側管2的支架卡定部22的前端面上而被卡定,所以隨著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移動,支架3從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前端開口被放出。由于該放出,如圖31所示,支架3自擴張并擴張狹窄部,并且被留置在狹窄部內。下面說明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60。圖37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外觀圖。圖37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視圖與圖11相同。參照圖
11。用于對圖37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用進行說明的說明圖與圖12相同。參照圖12。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60和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的區別是,不具有中間管方面和前端側管的方式不同,其他方面與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相同,對于與上述相同的部件標注相同的標號。另外,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60和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0的區別是,不具有中間管方面和前端側管的方式不同,其他方面相同。因此,參照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0的說明,以下進行簡單的說明。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60具有前端側管2a、基端側管4、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支架3以及牽引線6。如圖37、圖11以及圖12所示,整個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大致使用相等外徑的筒狀部件。另外,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上也可以設置圖16所示的狹縫59。如圖16所示,形成于前端側管的外表面的突起部29可以在該狹縫59中移動。而且,在本實施例中,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能夠向 基端側移動,直到該狹縫59的前端側端部與突起部29抵接。因此,狹縫59與從收納支架3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中的支架3的基端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前端的長度相等或狹縫59稍長一些。如圖12所示,支架3被放出而自擴張并擴張狹窄部,并且留置在狹窄部內。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說明的相同。而且,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前端部收納有支架3。支架3與上述實施例中的相同。如圖37、圖11和圖12所示,前端側管2a是具有從前端貫通到基端的導絲腔21的管體,并具有由固定于前端的前端部件25形成的前端部,還具有前端開口 24。需要說明的是,前端部也可以與前端側管一體形成。而且,前端側管2a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說明的相同。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60中,與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60的基端側管4靠前端側的最大徑部分的外徑相比,基端側管的外徑小。具體是,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外徑為最大外徑,基端側管4的外徑比該外徑小。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7、圖11所示,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固定在前端側管2a的基端部,并使得基端側管4的中心軸從前端側管2a的中心軸向離開基端側開口 23的方向偏移。而且,前端側管2a具有從牽引線6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固定部6d附近向基端側延伸并供牽引線貫通的牽引線用通路27。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牽引線用通路27由設置于前端側管2a的外表面且在軸向延伸的凹部形成。并且,牽引線用通路也可以是在前端側管2a的厚壁內延伸的腔。
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60中,通過操作牽引線6的操作部9的旋轉輥61,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向軸向基端側移動。此時,支架3的后端面抵接到前端側管2a的小徑部的基端面而卡合,所以隨著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移動,支架3從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a的前端開口被放出。通過該放出,如圖12所示,支架3自擴張并將狹窄部擴張,并且留置在狹窄部內。而且,在上述所有實施例中,牽引線也可以設置多個,具體地設置兩根或兩根以上。圖38至圖40所示的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70具有兩根牽引線。圖38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放大外觀圖。圖39是沿圖38的L-L線的放大剖視圖。圖40是沿圖38的M-M線的放大剖視圖。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70和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的區別只是設置了兩根牽引線以及由此 產生的不同。其他方面與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相同,對與上述相同的部件標注相同的標號。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60中也可以設置兩根牽引線。具有兩根牽引線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20相同。如圖38以及圖39所示,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70中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從基端延伸到前端側,并且具有設置在相對位置的兩個狹縫52a、52b。而且,與此相對應地,在前端側管2上設置有配置在相對位置的兩根管狀部件8a、8b。而且,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基端部,兩根牽引線6a、6b被固定在相對位置。而且,如圖38至圖40所示,牽引線6a貫通管狀部件8a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在基端部固定在操作部9的卷繞軸上。同樣地,牽引線6b貫通管狀部件Sb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在基端部固定在操作部9的卷繞軸上。需要說明的是,在使用兩根牽引線6a、6b情況下,兩根線也可以在基端部成為一體。而且,在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前端側管具有設置于比上述支架的前端靠前端側的部位的支架移動抑制用突出部,而且如果該支架移動抑制突出部的前端側成為向前端去直徑逐漸縮小的錐部,則能夠在限制支架向前端側移動的同時,使器具的前端部易于插入到生物體器官的目標部位。另外,在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如果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包括牽弓I線位置保持用部件,該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前端側管的外表面并具有供牽引線貫通的通路,則牽引線能良好地牽引。另外,在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如果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位于前端側管的外表面側的突起部,并且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具有從基端向前端側延伸且可供突起部移動的狹縫,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能良好地向基端側移動。另外,在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如果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向基端側移動的距離的移動距離限制部,則能夠防止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的過度移動。下面根據

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圖4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主視圖。圖45是圖4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外觀圖。圖46是圖4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左視圖。圖47是圖4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的放大仰視圖。圖48是沿圖46的0-0線的剖視圖。圖49是沿圖48的P-P線的放大剖視圖。圖50以及圖51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用的說明圖。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的基本結構與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相同。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具有操作部89,該操作部89在基端側管4的基端部具有卷繞牽引線6以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移動的牽引線卷繞機構和限制由該牽引線卷繞機構卷繞的線長度的線卷繞量限制機構。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在使用自擴張型支架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基端側開口不是器具的基端,而是位于前端側管的基端側,所以在進行支架留置作業時,易于更換為其他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而且,通過將牽引線牽引到基端側,能夠放出支架,所以在進行支架的放出作業時,支架的位置幾乎不移動。而且,不會發生因將支架的束縛體牽引到基端側的線的過度卷繞而導致的支架的不必要的彎曲、損傷。作為操作部89,優選具有操作部外殼91 (91a、91b),牽引線卷繞機構具有操作用旋轉輥61,該旋轉輥61具有從操作部外殼91露出的部分,并通過使旋轉輥61旋轉而將牽引線6卷繞至基端側。由此能夠使操作部自身緊湊,并且能夠在把持操作部外殼的狀態下,使露出的操作用旋轉輥進行旋轉操作,所以能夠用一只手可靠地進行支架從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放出的操作。另外,作為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優選與比從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的基端側管4靠前端側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相比,基端側管4的外徑小。由此,即使在使從基端側開口延伸到基端側的導絲沿著基端側管的側面延伸的狀態下,也能夠與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基端側管靠前端側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相等,從而能夠插入到細的血管。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前端側管2、基端側管4、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支架3、牽引線6以及具有牽引線6的卷繞機構和線卷繞量限制機構的操作部89。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擴張器具80中具有中間管7,該中間管7包圍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和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基端側,并在基端部與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相固定。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中間管7在進行包圍時不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的移動,牽引線6的一端部在中間管7內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相固定,牽引線6是穿過中間管7和前端側管2之間并向基端側管4內延伸的部件。由此,牽引線不會露出。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與在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相同。另外,作為支架3,不論是什么樣的支架,只要是上述那樣的所謂自擴張型支架即可。例如,作為支架3,可以使用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支架。如圖16、17所示,前端側管2是具有從前端貫通到基端的導絲腔21的管體,并具有由固定于前端的前端部件25形成的前端部,還具有前端開口 24。需要說明的是,前端側管2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前端側管相同。另外,前端部件25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前端部件相同。而且,如圖17所示,前端側管2具有限制體腔內留置用支架3向基端側移動的支架卡定部22。卡定部22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卡定部 相同。如圖44、圖16、圖17、圖28、圖29所示,基端側管4是從前端貫通到基端的管體,并具有固定于基端的套管42。并且,圖44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件的放大外觀圖與圖25相同,參照圖25。圖45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件的放大剖視圖與圖26相同,參照圖26。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與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接合。基端側管4具有在內部能夠穿插牽引線6的牽引線用腔41。基端側管4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基端側管相同。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也具有中間管7,該中間管7包圍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和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基端側,并在基端部與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相固定。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中間管7在進行包圍時不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的移動,牽引線6的一端部在中間管7內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相固定,牽引線6貫通中間管7和前端側管2之間,并向基端側管4內延伸。如端側管2的基端部在中間管7內延伸,基端部從中間管的基端露出。另外,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進入中間管7的基端部內。這樣,前端側管2、基端側管4以及中間管7在中間管7的基端部分別被液密地固定。另外,基端側管4的腔41與中間管7內連通。另外,如圖2和圖3所示,中間管7的前端部直徑變小或彎曲。優選中間管7的前端不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移動地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外表面液密地接觸,也可以不接觸。中間管7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中間管相同。而且,在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也具有牽引線6,該牽引線6的一端部固定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上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通過向基端側管的基端側牽引該牽引線6而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移動到基端側。牽引線6與在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相同。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在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外表面上設置有可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狹縫52內移動的突起部(管狀部件)8。突起部(管狀部件)8與在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突起部相同。另外,狹縫52與在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狹縫相同。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也可以具有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向基端側的移動距離的移動距離限制部。具體是,通過使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移動,突起部8與狹縫52的前端抵接,以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繼續向基端側移動。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具有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該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前端側管2的外表面側并具有可供牽引線6貫通的通路。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發揮該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和上述突起部兩者的功能的筒狀部件8。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筒狀部件)8與在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中所說明的相同。而且,如圖44、圖45、圖46至圖51所示,本發明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具有固定在基端側管4的基端上的、具體是固定在設于基端側管4的基端上的套管42上的操作部89。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的操作部89除了具有牽引線卷繞機構,還具有線卷繞量限制機構。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的操作部89中,具有對牽引線卷繞機構的旋轉進行可解除的鎖定的鎖定機構以及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與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操作部89具有操作部外殼91,操作部外殼91由外殼主體91a、封閉該外殼主體91a的開口部的蓋部件91b構成。在操作部外殼91的前端部固定有用于與套管42連接的連接器93。另外,外殼91具有從前端部的前端向內部延伸的牽引線通路97。而且,連接器93的內部通路以與牽引線通路97連通的方式由固定部件96固定在操作部外殼91的前端部。如圖45、46以及圖49所示,連接器93具有:中空的連接器主體93a ;從該連接器主體93a延伸的連接用端口 93b ;使牽引線6能夠滑動且液密地保持牽引線6的密封部件93d。而且,連接用端口 93b安裝在基端側管4的套管42的基端部。并且,連接器93也可以具有與連接器主體連通的側面端口。該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的操作部89除了線卷繞量限制機構以外,都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50中所說明的操作部9相同。而且,如圖44至圖51所示,該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具有線卷繞量限制機構。而且,本實施例中的線卷繞量限制機構由一端71b被操作部把持的規定長度的線狀體71構成,線狀體71的另一端71a固定于在操作用旋轉輥61的卷繞軸部63上或是與卷繞軸部分別設置的線狀體卷繞軸部上(未圖示),并通過操作用旋轉輥61向線卷繞方向的旋轉,線狀體71被以規定量卷繞在卷繞軸部63或線狀體卷繞軸部之后,不能繼續卷繞。具體是,在操作部89上把持線狀體71的一端71b,并收納卷著線狀體71的、可旋轉的線狀體繞線管73。線狀體繞線管73如圖58所示的其他例子那樣,具有旋轉軸,該旋轉軸具有兩個端部73a、73b,該線狀體繞線管73通過該旋轉軸可旋轉。而且,繞線管73具有線狀體卷繞用的環狀槽74以及與該環狀槽連通的槽或孔75。另外,線狀體71的另一端71a被把持在操作用旋轉輥61的卷繞軸部63上。具體是,在設置于操作用旋轉輥61上的狹縫72 (參照圖48)中插入線狀體的另一端部,并把持形成為比狹縫72的寬度大的鼓出部的另一端71a。由此,如圖50以及圖51所示,使操作用旋轉輥61沿牽引線6的卷繞方向旋轉時,卷繞軸部63所把持的牽引線被卷繞,并且卷繞軸部63所把持的線狀體71也被卷繞。通過進行該線狀體71的卷繞,線狀體繞線管73旋轉,并且當卷繞在繞線管上的線狀體全部被送出時,繞線管就不能旋轉了,操作用旋轉輥也不能繼續旋轉。由此,能夠避免牽引線的過度牽引。并且,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形成了在卷繞軸部63上卷繞線狀體71的部件,但不限于此,除了卷繞軸部63,還可以在操作用旋轉輥61上設置線狀體卷繞軸部以進行線狀體的卷繞。優選線狀體71的卷繞有效長度(換言之,能夠在上述操作用旋轉輥的軸部卷繞的長度)比支架的軸向長度長一些,另外,像圖示的實施例那樣,在卷繞牽引線的卷繞軸部63上也卷繞線狀體71時,對于操作用旋轉輥的旋轉,兩者的卷繞量相同,從而易于設定線狀體的卷繞有效長度。

另外,作為線狀體71的形成材料,可以是任意材料,只要是難以斷裂的材料即可,另外,優選難以拉伸的材料。作為這種材料,可以舉出不銹鋼線(優選彈簧用高張力不銹鋼),鋼琴線(優選施加了鍍鎳或鍍鉻的鋼琴線),超彈性合金線,由N1-Ti合金、Cu-Zu合金、N1-Al合金、鎢、鎢合金、鈦、鈦合金、鈷合金、鉭等各種金屬形成的線材,聚酰胺、聚酰亞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氟類樹脂等剛性比較高的高分子材料,或者這些材料的適當組合。另外,線卷繞量限制機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的機構,只有是限制由牽引線卷繞機構牽引的線長度的部件即可。上述的線卷繞量限制機構是限制操作用旋轉輥的可旋轉量的部件。作為這樣的線卷繞量限制機構也可以是圖53以及圖54所示的操作部100這樣的部件。該操作部100中的線卷繞量限制機構由設置于操作用旋轉輥61上的突出部81和設置于操作部100內且在操作用旋轉輥61向線卷繞方向旋轉了規定量后抵接以限制操作用旋轉輥61繼續旋轉的卡定部82構成。在該操作部100中,操作用旋轉輥61向圖54所示的箭頭方向旋轉時,卷繞牽引線61,但是當突出部81與卡定部82抵接時,棍6不能繼續旋轉,從而卷繞線不能繼續卷繞。在該操作部中,還能夠限制由牽引線卷繞機構牽引的線長度。另外,該操作部也限制操作用旋轉輥的可旋轉量。而且,本實施例的線卷繞量限制機構中的突出部81在操作用旋轉輥61上的配置位置能夠被調整。因此,操作用旋轉輥61的可旋轉量能夠被調整。具體是,在操作用旋轉輥61的表面上設置多個凹部84。特別是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等間隔地配置了多個凹部84。而且,突出部81以可拆裝的方式安裝在該凹部84上。因此能夠選擇任意位置的凹部,由此能夠調整操作用旋轉輥的可旋轉量。并且,在上述實施例中,突出部81設置在操作用旋轉輥的環狀外表面上,并在從該環狀外表面突出的方向延伸,但是也可以設置成平板面。在這種情況下,卡定部設置在與突出部對應的位置。另外,作為操作部也可以是圖55至圖58所示的部件。

圖55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主視圖。圖56是圖55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后視圖。圖57是用于說明圖55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內部構造的說明圖。圖58是用于說明圖55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內部構造的說明圖。本實施例的操作部200的基本結構與上述操作部100相同。主要區別是,外殼是圖58的形狀、卷繞軸部63以及齒輪部62相對于操作用旋轉輥61的配置位置、具有軸環部件102的方面、在操作部9上設置有密封部件88的方面、具有線狀體繞線管收納部202的方面。如圖55至圖58所示,操作部200具有操作部外殼201。操作部外殼201由第I外殼201a和第2外殼201b構成。操作部外殼201基端側和中央部彎曲且帶有圓角的形狀,從而易于把持且容易在把持狀態下操作輥。而且,在基端側管4的基端固定有連接器93。在連接器93內具有使牽引線6能夠滑動且液密地保持該牽引線6的密封部件93d。另外,基端側管4的基端部從連接器93的基端部突出,并如圖57所示,由配置在操作部200內的密封部件88液密性地固定。而且,基端側管4的基端貫通密封部件88。需要說明的是,也可以與上述操作部9相同,設置線保護管。而且,操作部外殼201在前端部具有連接器安裝部,如圖57所示,連接器93的基端側部分被收納在連接器安裝部并被固定。操作部外殼201、連接器93的構成材料與上述相同。作為密封部件88、密封部件93d以及線保護管的構成材料可以使用彈性材料。作為彈性材料與上述相同。外殼201具有如圖55至圖58所示使操作用旋轉輥61部分地突出的開口部;如圖56所示與設置于輥61的齒輪部62的突出部卡合的鎖定用肋99 ;對輥61的旋轉軸的一端64b進行收納的軸承部94b ;對輥61的旋轉軸的另一端64a進行收納的軸承部94a。鎖定用肋99為能夠進入形成在輥61的齒輪部62上的突起部之間的形狀。另外,如圖55以及56所示,軸承部94a、94b收納輥61的旋轉軸的一端64b以及另一端64a,并且為在遠離上述鎖定用肋99的方向延伸的葫蘆形。需要說明的是,軸承94a、94b的形狀不限于葫蘆形,只要能夠移動能解除與鎖定用肋的卡合的距離即可。例如,軸承部94a、94b的形狀可以是長圓形、矩形、橢圓形等。尤其在本實施例的操作部200中,如圖55以及圖56所示,上述軸承部94a、94b形成為葫蘆形。因此,推壓操作用旋轉棍61,使收納在軸承部94a、94b的一端側空間內的輥61的旋轉軸的端部64a、64b跨過形成在軸承部94a、94b的中央部內側面的相對的肋部分,從而輥61的旋轉軸的端部64a、64b成為收納于軸承部94a、94b的另一端側空間內的狀態。輥61的該狀態如圖56的虛線所示。在該狀態下,輥61被施力部件施力,但輥61的旋轉軸的端部64a、64b與形成在軸承部94a、94b的中央部內側面的相對的肋部分抵接,所以在軸承部94a、94b的一端側空間內不能移動。因此輥61被維持在可旋轉的狀態。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7以及圖58所示,具有軸環部件102。軸環部件102收納卷繞軸部63并具有在與卷繞軸部63之間形成環狀空間的軸環部104。通過該軸環部104,能夠防止卷繞在卷繞軸部63上的牽引線松動。另外,軸環部件102還具有抑制旋轉輥在推壓時移動的誘導以及旋轉輥的晃動的功能。軸環部件102由銷103進行軸支承。由此,如圖55以及圖56所示,軸承部94a、94b形成為以銷103為中心的緩和的圓弧狀,并且輥61具有能夠移動鎖定用肋99的高度以上的距離的長度。另外,如圖58所示,軸環部件102具有從側面到達軸環部104內的空間的兩個相對的切口部105。牽引線6貫通一個切口部105并被固定在卷繞軸部63上。線狀體71貫通另一個切口部105,并固定在卷繞軸部63上。而且,牽引線卷繞機構由輥61和根據該輥61的旋轉而旋轉的卷繞軸部63構成。卷繞軸部63把持或固定牽引線6的基端部。具體是,如圖57所示,在牽引線6的基端部具有形成得比線6大的錨定部65,在卷繞軸部63上設置有可收納牽引線6的狹縫63a。而且,在卷繞軸部63的狹縫63a中收納牽引線6的基端部,并使得錨定部65位于狹縫63a的基端外側。由此,通過卷繞軸部63旋轉而線6被卷繞到卷繞軸部63的外表面。需要說明的是,牽引線6被把持或固定到卷繞軸部63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可以是任何方式。例如,可以將牽引線6的基端或基端部直接固定在卷繞軸上。另外,牽引線6的用于被卷繞的基端部為了容易卷繞而優選柔軟的部件。成為這樣的柔軟的部件的方法可以是用柔軟的材料形成牽引線6的基端部的方法,或是將牽引線6的基端部做成細徑的方法等。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卷繞軸部63與旋轉輥61同軸而一體化。而且,如圖55所示,卷繞軸部63設置于旋轉輥61的一個側面側。而且,使旋轉輥61旋轉,卷繞軸部63也同時旋轉。而且,優選牽引線的卷繞量比旋轉輥的旋轉操作量少。這樣能夠緩慢地進行卷繞,從而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也能夠緩慢且良好地向基端側移動。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卷繞軸部的外徑形成得比操作用旋轉輥部小,所以牽引線的卷繞量比旋轉輥的旋轉操作量少。另外,卷繞軸部63的外徑優選I 60mm,尤其優選3 30mm,旋轉輥的外徑優選是卷繞軸部的外徑的I 20倍,尤其優選I 10倍。另外,旋轉輥的外徑優選10 60mm左右,尤其優選15 50mm。并且,旋轉輥和卷繞軸部不限于這樣的一體的部件,也可以用隨著旋轉輥的旋轉而從動旋轉的另外的部件形成。作為旋轉輥的旋轉傳遞方式,可以是齒輪方式,帶方式等任意的方式。另外,在對輥61進行操作時有可能接觸的表面部位優選是難以滑動的表面。例如,優選在對輥61進行操作時有可能接觸的表面部位上,進行滾花處理、壓花處理、高摩擦
材料覆蓋等。另外,卷繞軸部63把持或固定線狀體71的另一端。具體是,如圖57以及圖58所示,在線狀體71的另一端部具有形成得比線狀體71大的鼓出部(換言之,錨定部)71a,在卷繞軸部63上設置有可收納線狀體71的狹縫72。而且,線狀體71的另一端部被收納在上述狹縫72中,并使得錨定部71a位于狹縫72的基端外側。由此,通過卷繞軸部63旋轉,線狀體71被卷繞在卷繞軸部63的外表面。需要說明的是,線狀體71被把持或固定到卷繞軸部63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可以是任何方式。例如,可以將線狀體71的基端或基端部直接固定在卷繞軸上。另外,線狀體71的用于被卷繞的部分為了容易卷繞而優選柔軟的部件。成為這樣的柔軟的部件的方法可以是用柔軟的材料形成線狀體71的卷繞部分的方法,或是將線狀體71的卷繞部分做成細徑的方法等。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卷繞軸部63與旋轉輥61同軸而一體化。而且,如圖55所示,卷繞軸部63設置于旋轉輥6 1的一個側面側。而且,使旋轉輥61旋轉,卷繞軸部63也同時旋轉。而且,優選線狀體的卷繞量比旋轉輥的旋轉操作量少。這樣能夠緩慢地進行卷繞。并且,本實施例中,雖然形成了將線狀體71卷繞在卷繞軸部63上的部件,但不限于此,除了卷繞軸部63,還可以在操作用旋轉輥61上設置線狀體卷繞軸部以進行線狀體的卷繞。而且,該操作部200具有線狀體繞線管收納部202。繞線管收納部202是設置在操作部外殼201的內表面的筒狀突出部,在內部收納可旋轉的線狀體繞線管。而且,在繞線管收納部上設置有線狀體插通用狹縫202a。通過具有這樣的繞線管收納部,能夠防止卷繞在繞線管73上的線狀體71松動。并且,如圖58所示,繞線管73具有線狀體卷繞用的環狀槽74以及與該環狀槽連通的槽或孔75。而且,本實施例的操作部200具有對牽引線卷繞機構的旋轉進行可解除的鎖定的鎖定機構以及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與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如圖55、圖56所示,操作用旋轉輥61具有同軸且一體轉動的齒輪部62。而且,如圖56所示,齒輪部62設置于旋轉輥61的另一側面側(換言之,與設置有卷繞軸部63的面相反側的面)。因此,齒輪部62和卷繞軸部63成為被操作用輥部所構成的壁分割的狀態。另外,操作用旋轉輥61部分地從開口部露出,該部分作為操作部。而且,旋轉輥具有設置于一個側面(具體是齒輪部的側面)的旋轉軸的另一端64a以及設置在另一個側面的(具體是卷繞軸的側面)的旋轉軸的一端64b。而且,在外殼201內具有將旋轉輥61向外殼的開口部方向施力的施力構件92。具體是,通過施力構件92的施力部件92b來對輥61施力。而且,在外殼201上設置有鎖定用肋99,該鎖定用肋99能夠進入由施力部件92b施力的旋轉輥61的齒輪部62的突起部之間。因此,旋轉輥61在被施力部件92b施力的狀態下,成為圖56所示的狀態,鎖定用肋99與齒輪部62的突起部卡合,因此不能旋轉。而且,若向遠離鎖定用肋99的方向推壓旋轉輥61,則旋轉輥的旋轉軸的一端64b以及另一端64a在設置于外殼201上的軸承部94a和94b內移動并能夠旋轉。因此,本實施例的操作部200限制未推壓旋轉輥61的狀態下的旋轉,并具有對牽引線卷繞機構的旋轉進行可解除的鎖定的鎖定機構。而且,在本實施例的操作部中,由具有上述施力部件92b的施力構件92和上述齒輪部62構成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與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施力構件92具有施力部件92b和將施力部件92b固定于外殼201的固定部件92a。而且,施力部件92b采用板簧狀部件,該板簧狀部件通過固定部件92a從齒輪部62的后方(與操作部的前端部相反的反向)向齒輪部的下方延伸,并且延伸成該板簧狀部件的前端與齒輪部62的下部的突起部卡合。該板簧狀部件以按壓齒輪部62的下部的方式抵接,所以輥61如上所述地受到向外殼的開口部98的方向力。而且,如上所述,推壓輥61,從而輥能夠旋轉。但是能夠向圖56的箭頭方向(卷繞牽引線的方向)旋轉,但使輥61反方向旋轉時,齒輪部62的突起部和施力部件92b的前端卡合而阻止其旋轉。由此,構成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與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齒輪部62的外徑比旋轉輥的外徑小,作為齒輪部62的外徑,優選10 60mm,尤其優選15 50mm,作為齒數,優選4 200,尤其優選4 70。而且,在該操作部200中,如圖55所示,施力部件92b進入外殼201的內表面和旋轉輥61的側面之間,其前端 與齒輪部62抵接。由此,施力部件92b在橫向(水平方向)的移動受到外殼201的內表面和旋轉輥61的側面的限制。而且,在操作部200所具有的軸環部件102中,一端部由銷103軸支承,另一端側的軸環部104收納卷繞軸部63且在與卷繞軸部63之間形成環狀空間。該環狀空間不是很大的空間,是比與所卷繞的線的外表面之間的空間狹小的環狀空間。并且,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120中,使輥向圖51的箭頭方向旋轉,線狀體71也被卷繞在卷繞軸部63上,當卷繞了線狀體71的可卷繞量之后,就不能進行輥61的旋轉操作了。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120中,也可以是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0那樣的方式。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0如上所述只在不具有中間管以及前端側管的方式方面與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不同,其他方面與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I相同。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也可以具有多根、具體是兩根牽引線。如圖52、圖39、圖40所示的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20具有兩根牽引線。圖52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外觀圖。圖51的L-L線放大剖視圖與圖39相同。圖52的M-M線放大剖視圖與圖40相同。
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20和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的不同點只是設置了兩根牽引線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其他方面與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相同,對與上述相同的部件標注相同的標號。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80中也可以設置兩根牽引線。如圖52以及圖39所示,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20中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從基端延伸到前端側,并且具有設置在相對位置的兩個狹縫52a、52b。而且,與此相對應地,在前端側管2上設置有配置在相對位置的兩根管狀部件8a、8b。而且,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的基端部,兩根牽引線6a、6b被固定在相對位置。而且,如圖52、圖39、圖40所示,牽引線6a貫通管狀部件8a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并進入操作部90上。同樣地,牽引線6b貫通管狀部件Sb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在基端部固定在操作部9的卷繞軸上。需要說明的是,在使用兩根牽引線6a、6b的情況下,兩根線也可以在基端部成為一體。并且,通過設置兩根牽引線,能夠沒有彎曲地筆直地牽引。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如果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該牽引線位置保持用部件位于前端側管的外表面并具有可供牽引線貫通的通路,則牽引線能良好的牽引。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如果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位于前端側管的外表面側的突起部,并且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具有從基端向前端側延伸且可供突起部移動的狹縫,則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能良好地向基端側移動。另外,在上述所有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在基端側管4內插入剛性付與體(未圖示)。優選剛性付與體在基端部被固定在基端側管上,并且剛性付與體的前端從基端側管的前端突出,并在前端側管內延伸。另外,為了使剛性付與體不成為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彎曲的障礙,優選只將基端部固定在基端側管上,而其他部分不固定。剛性付與體不怎么使基端側管的撓性降低,但能夠防止在彎曲部位的基端側管的極度彎折以及基端側管在血管內的蛇行。優選剛性付與體由線狀體形成。作為線狀體,優選金屬線,線徑為0.05 1.5mm的、優選為0.1 1.0mm的不銹鋼等彈性金`屬、超彈性金屬等,特別優選彈簧用高張力不銹鋼、超彈性合金線。這樣,在上述所有實施例中,優選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剛性付與體11。圖59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局部放大外視圖。圖60是圖59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圖61是沿圖59的Q-Q線的放大剖視圖。如圖19至圖22所示,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50的基本結構與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40實質上相同。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50中,除上述牽引線(牽引部件)以外,另行設置剛性付與體11。如圖59以及圖60所示,剛性付與體11從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50的基端側延伸,并貫通基端側管4,進而進入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而且,如圖59以及圖60所示,剛性付與體11的前端Ila固定在前端側管2上。尤其,優選剛性付與體11的前端固定在比中間管47靠前端側一些的位置。另外,優選剛性付與體11在基端部固定在基端側管4的基端部或操作部上。通過設置這樣的剛性付與體11,能夠抑制在牽引部件(牽引線)牽引時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變形。
作為剛性付與體11,可以使用線材或由多根線材捻成的部件。另外,對剛性付與體11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定,通常優選0.01 1.5mm,更優選0.1 1.0mm。另外,作為剛性付與體11的形成材料,可以舉出不銹鋼線(優選彈簧用高張力不銹鋼),鋼琴線(優選實施了鍍鎳或鍍鉻的鋼琴線),超彈性合金線,由N1-Ti合金、Cu-Zu合金、N1-Al合金、鎢、鎢合金、鈦、鈦合金、鈷合金、鉭等各種金屬形成的線材。另外,剛性付與體11優選比牽引部件(牽引線)硬。并且,在圖59至圖61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50中具有中間管47,該中間管47的前端部進入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的基端側內,并在基端部與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以及基端側管4的前端部相固定。而且,中間管47能夠以不限制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移動的方式進入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內。牽引部件6a、6b的一端部貫通中間管47并進入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內,固定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的中央部。牽引部件6a、6b貫通中間管47和前端側管2之間,并向基端側管4內延伸。另外,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和前端側管2之間插入有空間形成管49。空間形成管49不固定在前端側管2以及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上。

另外,剛性付與體22穿過基端側管4內,并進入中間管47內,而且從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的后端部進入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和前端側管2之間的空間,并進一步向前端側延伸。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50中,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20、40、70、120相同,具有兩根牽引線。具有兩根牽引線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40相同。而且,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的中央部,兩根牽引部件6a、6b被固定在相對位置。而且,牽引線6a貫通中間管47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并且在基端部固定在操作部90的卷繞軸上。同樣地,牽引線6b貫通中間管47并在基端側管4內延伸,并且在基端部固定在操作部90的卷繞軸上。需要說明的是,在采用兩根牽引線6a、6b的情況下,兩根線可以在基端部形成為一體。并且,如圖61所示,兩根牽引線6a、6b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內以規定距離間隔配置。而且,如圖61所示,剛性付與體11在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b內配置在分別與兩根牽引線6a、6b間隔大致相同距離的位置。另外,上述所有實施例中,操作部可以是圖62至圖64所示的部件。圖62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附近的放大主視圖。圖63是用于說明圖62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的內部構造的說明圖。圖64是用于說明圖62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的內部構造的說明圖。圖63是從圖62所示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操作部上拆下第I操作部外殼并以剖面示出連接器局部的圖。本實施例的操作部250的基本結構與上述操作部200相同。區別只是操作用旋轉輥61的反轉限制機構260的結構和連接器部的結構,關于其他方面,參照上述操作部200的說明。如圖62至圖64所示,操作部250具有操作部外殼251。操作部外殼251為基端側和中央部彎曲且帶有圓角的形狀,從而易于把持且容易在把持狀態下操作輥。另外,操作部外殼251由第I操作部外殼251a和第2操作部外殼251b構成。
而且,在基端側管4的基端固定有筒狀連接器255的前端部。另外,在操作部外殼251內收納有與連接器255的基端部連接的密封機構。該密封機構包括:具有在連接器255的后端部固定的前端部的密封機構筒狀主體部件270 ;固定在筒狀主體部件270的基端的帽部件271 ;配置在筒狀主體部件270和帽部件271之間的密封部件272 ;收納在筒狀主體部件內的剛性付與體固定用部件273。主體部件270以及帽部件271具有貫通的開口部。密封部件272具有使牽引線6 ^a,6b)以液密狀態且可滑動的方式貫通的孔部或狹縫。另夕卜,在剛性付與體固定用部件273固定有剛性付與體11的基端部。而且,剛性付與體固定用部件273固定在筒狀主體部件270內。連接器的構成材料與上述相同。密封部件的構成材料可以使用彈性材料。彈性材料與上述相同。外殼251具有:如圖62至圖64所示使操作用旋轉輥61部分地突出的開口部98 ;對輥61的旋轉軸的另一端64a進行收納的軸承部94a ;對輥61的旋轉軸的一端64b進行收納的軸承部94b。并且,雖然未圖示,但與上述操作部200相同地具有鎖定用肋。另外,軸承部94a、94b與上述操作部200相同地具有在遠離上述鎖定用肋的方向延伸的葫蘆形。對本實施例的操作部250的反轉限制機構進行說明。如圖62至圖64所示,操作用旋轉輥61具有同軸且一體旋轉的齒輪部62。而且,如圖64所不,齒輪部62設置于旋轉棍61的與設置有卷繞軸部63的面相反側的面上。因此,齒輪部62和卷繞軸部63成為被操作用輥部所構成的壁分割的狀態。如圖62至圖63所示,操作部250內收納有反轉限制部件261。反轉限制部件261具有:設置在與前端部的上述操作用旋轉輥61的齒輪部62相對的部分且可與齒輪部嚙合的嚙合部264 ;可彈性變形部262 ;向外殼安裝的安裝部263。另外,外殼251b具有形成在內表面的第I突出部252以及第2突出部253。第I突出部252進入反轉限制部件261的可彈性形變部262內,并且具有與可彈性形變部262的內表面形狀相對應的外表面形狀。具體是,可彈性形變部262的內表面形狀為圓弧狀,第I突出部252為與該圓弧狀相對應的圓筒狀。而且,反轉限制部件261的安裝部263具有能夠安裝在形成于外殼251b上的第I突出部252和第2突出部253 之間的形狀。而且,反轉限制部件261的收納部263由于安裝在外殼251b的第I突出部252和第2突出部253之間而以不能旋轉的方式安裝,并通過可彈性形變部262的彈力向開口部98的方向對操作用旋轉輥61施力.另外,反轉限制部件261的安裝部263通過設于軸環部件102的圓盤狀的突出部103c而被限制向側面方向移動。而且,如上所述,通過推壓輥61,輥能夠旋轉。但是,雖然能夠向圖63的箭頭方向(卷繞牽引線的方向)旋轉,但要使輥61向反方向旋轉時,則齒輪部62的一個齒部和反轉限制部件261的嚙合部264卡合而阻止其旋轉。由此,限制輥向與牽引線卷繞機構的牽引線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另外,在該操作部250中,如圖64所示,反轉限制部件261配置在外殼251b的內表面和旋轉輥61的側面之間。因此,反轉限制部件261在橫向(水平方向)的移動被外殼251b的內表面和旋轉棍61的側面限制。另外,作為牽引線卷繞機構,不限于上述結構,只要能卷繞線即可。另外,作為對牽引線卷繞機構的旋轉進行可接觸的鎖定的鎖定機構,只要能可接觸地鎖定牽引線卷繞機構的旋轉,什么樣的結構都可以,不限于上述結構。作為限制牽引線卷繞機構向牽引線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反轉限制機構,只要能阻止向反方向旋轉,什么樣的結構都可以,不限于上述結構。工業實用性根據本發明的生物體擴張器具,在采用自擴張支架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中,基端側開口不是器具的基端,而是位于前端側管的基端側,因此,在進行留置支架作業時,能夠容易地進行更換為其他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作業,而且,由于與比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上述基端側管靠前端側部分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相比,基端側管的外徑小,所以即使在使從基端側開口向基端側延伸的導絲沿著基端側管的側面延伸的狀態下,也能夠與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基端側管靠前端側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相等,從而能夠插入到細的血管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包括:具有導絲腔的前端側管;前端部固定在上述前端側管的基端部的基端側管;包圍上述前端側管的前端側且能夠向前端側管的基端方向滑動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收納于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內的支架;以及一端部固定在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上且在上述基端側管內延伸的牽引部件,通過向上述基端側管的基端側牽弓I上述牽弓I部件,使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向基端側移動,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側管包括:在上述前端側管的基端側開口而與上述導絲腔連通的基端側開口 ;位于上述前端側管的前端側且與收納在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內的上述支架的基端抵接,以限制上述支架向基端側的移動的支架卡定部; 上述支架形成為大致圓筒形狀,并以壓縮至中心軸方向的狀態收納于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內,上述支架在留置于生物體內時向外側擴張而恢復到壓縮前的形狀; 而且,與比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的上述基端側管靠前端側部分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相比,上述基端側管的外徑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側管具有設置在比上述支架的前端靠前端側的位置上的支架移動抑制用突出部,而且,所述支架移動抑制用突出部的前端側成為向前端去直徑逐漸縮小的錐形部。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牽引部件位置保持部件,上述牽引部件位置保持部件位于上述前端側管的外表面側,且具有可供上述牽引部件貫通的通路。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位于上述前端側管的外表面側的突起部,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具有從基端向前端側延伸且可供上述突起部移動的狹縫。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端側管的中心軸從上述前端側管的中心軸向離開上述基端側開口的方向偏移。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牽引部件從上述基端側管的基端延伸出,并具有固定在延伸出的部分上的牽引操作用部件。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端側管具有使上述牽引部件以液密狀態貫通的密封部件。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端側管的基端部設置有套管,上述套管具有使上述牽引部件能夠滑動且液密性地保持上述牽弓I部件的閥體。
9.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具有移動距離限制部,上述移動距離限制部限制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向基端側的移動距離。
10.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物體器官擴張器 具具有中間管,上述中間管包圍上述前端側管的基端側以及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的基端側,并在基端部與上述前端側管的基端部以及上述基端側管的前端部相固定;上述中間管在進行包圍時不限制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向基端側的移動,上述牽引部件的上述一端部在上述中間管內與上述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相固定,而且,上述牽引部件穿過上述中間管和上述前端側管之間向上述基端側管內延伸。
11.如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牽引部件設置有兩根。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包括具有導絲腔(21)的前端側管(2);固定于前端側管(2)的基端部的基端側管(4);包圍前端側管(2)的前端側且能夠向基端方向滑動的支架收納用筒狀部件(5);收納在筒狀部件(5)內的支架(3);以及使筒狀部件(5)向基端側移動的牽引部件(6)。前端側管(2)包括在前端側管(2)的基端側開口的基端側開口(23)和限制支架向基端移動的支架卡定部(22),與比生物體器官擴張器具(1)的基端側管(4)靠前端側部分的最大直徑部分的外徑相比,基端側管(4)的外徑小。
文檔編號A61F2/966GK103070740SQ20121055881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28日
發明者松岡江美, 森下啟太郎, 森內陽助 申請人:泰爾茂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姚县| 清丰县| 泸溪县| 高阳县| 米林县| 那坡县| 泉州市| 图们市| 朔州市| 成都市| 天等县| 朝阳市| 永靖县| 雷州市| 翼城县| 通江县| 泗阳县| 昌吉市| 聊城市| 会东县| 二连浩特市| 云林县| 海林市| 石门县| 民和| 云霄县| 临沭县| 天门市| 潮安县| 米林县| 罗甸县| 客服| 莫力| 浮山县| 清徐县| 大冶市| 杂多县| 清原| 吴旗县| 台北市|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