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充氣上浮式移動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能將移動墊上的病人輕便快捷進行轉移的充氣上浮式移動墊。
背景技術:
充氣墊是將墊子設置成空心狀,在充氣墊的內部設置沖入氣體,充氣墊有很多用途,比如,專利號為200920277296. 6的中國專利就公開了一種充氣按摩墊,在充氣墊表面均布多個上窄下寬的橡膠塊,達到對坐、臥、走與按摩墊表面的人進行按摩,但這都是對充氣墊的傳統用途加以改進,沒能從根本上突破充氣墊的的用法,沒有用于移動病人的方式的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構思新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充氣上浮式移動墊。為實現所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構造一種充氣上浮式移動墊,包括中空的充氣墊,充氣墊底端開設有多個泄氣孔,充氣墊頂端開設有一充氣嘴。充氣嘴與充氣泵連接。充氣墊為彈性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構思新穎,結構簡單,創造性地將空氣動力學原理運用于充氣墊,讓傳統的密封性良好的充氣墊底端充滿的泄氣孔,讓充氣墊頂端從充氣泵源源不斷充入的充氣嘴的氣體從充氣墊底端泄氣孔內不斷泄出,同時對充氣墊載體產生一種反作用力,使得充氣墊獲得向上漂浮的動力,同時將平躺在充氣墊上的人體的體重減輕,便于移動,減輕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圖I是本實用新型充氣上浮式移動墊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就本實用新型所述充氣上浮式移動墊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參閱圖I所示的充氣上浮式移動墊較佳實施例,包括中空的充氣墊1,充氣墊I底端開設有多個泄氣孔11,充氣墊I頂端開設有一充氣嘴12,充氣嘴12與充氣泵2連接,充氣墊I為彈性體。工作原理將空氣動力學原理運用于充氣墊1,讓傳統的密封性良好的充氣墊底端充滿的泄氣孔11,讓充氣墊I頂端從充氣泵2源源不斷充入的充氣嘴12的氣體從充氣墊I底端泄氣孔11內不斷泄出,同時對充氣墊I載體3產生一種反作用力,使得充氣墊I獲得向上漂浮的動力。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較佳實施例。應當指出,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的變型和改進,也應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充氣上浮式移動墊,包括中空的充氣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墊底端開設有多個泄氣孔,充氣墊頂端開設有一充氣嘴。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充氣上浮式移動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嘴與充氣泵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充氣上浮式移動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墊為彈性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充氣上浮式移動墊,包括中空的充氣墊,充氣墊底端開設有多個泄氣孔,充氣墊頂端開設有一充氣嘴;充氣嘴與充氣泵連接;充氣墊為彈性體。本實用新型構思新穎,結構簡單,創造性地將空氣動力學原理運用于充氣墊,讓傳統的密封性良好的充氣墊底端充滿的泄氣孔,讓充氣墊頂端從充氣泵源源不斷充入的充氣嘴的氣體從充氣墊底端泄氣孔內不斷泄出,同時對充氣墊載體產生一種反作用力,使得充氣墊獲得向上漂浮的動力,同時將平躺在充氣墊上的人體的體重減輕,便于移動,減輕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文檔編號A61G7/05GK202637331SQ201220105298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9日
發明者李祥永 申請人:李祥永